•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主要為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並參考相關之研究,針對教育相關主管機 關、國小學校行政與國小教師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敘述如下:

壹、 對教育相關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持續關注教師資訊素養之提升

從本研究之結果可發現,資訊素養能力越佳之教師,其教學效能表現也越 好,並且現今科技資訊的進步日新月異,各種輔助生活的資訊產品也不斷推陳出 新,若教育相關主管機關能規劃一長遠之教師資訊素養提升藍圖,持續關注教師 資訊素養能力之增能,便能使教師的教學藉由資訊科技的輔助使教學更有效率,

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

二、建立資訊素養指標與檢測系統

根據本研究結果,部份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存在顯著差異,顯見 不同背景教師的資訊素養能力存有落差,因此教育主管機關應建立教師資訊素養 專業能力之指標,例如應具備哪些軟體操作能力、應瞭解網路上有哪些輔助教學 之資料庫、了解網路資訊安全有哪些規範,並建立一檢測平台,讓不同背景之教 師可以在平台上檢測出自己的資訊素養能力優劣勢之處,並透過遠距教學或辦理 研習活動,使不同需求的老師可以有系統、有效率的提升所需之資訊素養能力,

如此一來可拉近不同背景教師之資訊素養落差,強化教師資訊素養能力各層面的 能力。

三、鼓勵教師進修,提升教學專業能力

由本研究發現,學歷較高之教師其教學效能也有較好的表現,因此教育主管 機關應持續鼓勵教師進修碩、博士學位,提供充足之誘因與福利,使整體教師之 最高學歷提升,使專家教師之比例增加,如此不僅提升教師教學的專業形象,也 可促進教學效能之提升。此外,也可提供短期進修學程或鼓勵教師參加寒暑假、

假日研習,讓未能進修碩、博士學位之教師,也可透過不同形式的學習增進教學 專業能力,以提升教學效能。

貳、 對國小學校行政之建議

一、倡導學習型組織,營造教學分享環境

由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之教師在整體資訊素養能力是有差異的,而年 輕的教師在資訊操作上明顯也比年長教師表現來得好,在實務的教學現場年長教 師由於年齡的增加對於資訊科技的掌控確實較不佳,因此學校行政單位應營造一 教學分享、互助之環境,使得年輕教師可教導年長教師資訊媒體的操作使用;而 年長教師可分享成功的教學經驗給年輕教師,如此互相交流並分享教學經驗,相 信經由同儕的互助合作,不但可拉近資訊素養能力的落差,還可經由學習型組織 的倡導,促使教師群體不斷注入學習的活力,且增進教師的教育專業能力。

二、鼓勵班群協同教學,建立教學團隊

由本研究發現,部份不同背景之教師在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上皆有差異性,

學校行政單位可鼓勵教師組成異質能力之教學團體,部份課程可由異質資訊素養 能力教師組成之團隊實施教學,教師可經由團隊協同教學的歷程中,學習到不同 背景教師的教學經驗,藉著教學互助合作與教學分享達到教學能力的提升,如此 可使得教師從合作歷程中增進資訊素養能力,也提升了整體的教學效率。

參、 對國小教師教學之建議

一、不同背景差異的教師,應加強資訊素養之提升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資訊素養有其差異,例如男性教 師資訊素養比女性教師好,年輕的教師在「資訊操作」層面的素養表現較好,最 高學歷為研究所的教師在「資訊認知」、「資訊應用」層面的素養表現比最高學歷 為師範院校的教師好,因此不同背景差異的教師應針對其資訊素養較弱勢的層 面,透過研習、自學或遠距教學等方式,積極精進資訊素養能力,如此可提升自 我的教學專業能力,在平日課堂的教學中也可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資訊素養表現好的教師其教學效能也較佳,因此教師應 適時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技巧,在課堂中運用科技媒體、網路資訊、多媒體教材 等工具輔助教學,並且強調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研究的 精神,以資訊科技媒體協助教學,使學生在課室有高互動性的學習,如此不僅可

提升學生學習成就,也使教師教學效能得以精進。

三、積極參與進修,提升教學專業能力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呈顯著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 資訊素養越高的教師,其教學效能也越好,並且學歷越高在資訊素養的部份層面 及整體教學效能上都有較好的表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參與各種教師專業能力增能 的寒暑假、假日進修研習、大專院校開設之教學相關學程,或是攻讀碩、博士學 位,藉由自我教學專業能力的不斷精進,以提升教學效能,成為一位與時俱進的 專業教師。

肆、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研究者限於人力、物力及時間的限制,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僅對於澎湖縣 公立國民小學教師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所以本研究之結果僅能呈現澎湖縣之 教育現況,無法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縣市之教師。研究者建議未來之研究對象 可擴大至各級學校之教師,或者增加都市縣市教師之樣本,以利進行不同學習階 段及城鄉不同之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並且瞭解不同學習階段或城鄉 不同之教師間是否存在差異。

二、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在文獻上可發現在 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上相關的變項還有很多,例如任教年級、行政職務、畢業系 所等變項,都是值得再深入探討之研究變項。由於本研究的抽樣對象為國小教 師,因此只能針對與國小教師較相關的背景變項做探究,未來之研究則可加入學 校資訊硬體設備的具備項目、網路速度、校長是否重視資訊融入教學等其他研究 變項的探討。

三、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引用一跨縣市研究之問卷來施測,且此問卷事前已經由專家學者之修 訂,研究者在正式問卷發放前也已先做過預試以確認問卷之信度可靠性,但本研 究主要是使用問卷讓研究參與者自陳式填答問卷,難免受到個人主觀、心向、社

重的方式進行研究,則可收集到研究參與者更完整、更客觀的資訊。

四、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採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雖然在有限時間內可獲得研 究成果,但實際上有其研究限制,因此研究所獲致之結果可能會與現實情況有所 差距存在。為了能更深入瞭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並且能獲得 更貼近研究場域的研究資料,研究者建議未來相關之研究宜以量化之問卷調查與 質性之訪談方式並重,並且在資料處理的統計分析方法中能加入多元迴歸分析,

以探求資訊素養對於教學效能之預測情形,如此一來則能更加瞭解國小教師資訊 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具體樣貌。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陽昇(2005)。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白慧如(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吳清山(1991)。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 五南圖書。

吳美美(1996)。資訊時代人人需要資訊素養。社教雙月刊,73,4-5。

吳美美(2004)。資訊素養與媒體素養-數位時代的素養與素養教育。臺灣教育,

629,9-14。

吳莉欽(2002)。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之探討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宜穗(2008)。從多層次自我效能感觀點驗證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以桃園縣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州通(2012)。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縣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德竹(2000)。資訊素養的意義、內涵與演變。圖書與資訊學刊, 35,1-25。

李航申(200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李雪鳳(2012)。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與教學資源滿意度之研究-以彰 化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沈俊亨(2002)。中美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進修策略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沈欣雲(2008)。透過同儕教學視導促進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憶菁(2011)。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進材(1998)。有效的教學行為。師友月刊,370,34-36。

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台北市:華泰。

林鳳釵(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技能指標內涵與評量試題建置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金生忠(2003)。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