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明松 博士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

研究生:陳吉通 撰

中華民國一○ 二年八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

研究生:陳吉通 撰 指導教授:劉明松 博士

中華民國一○ 二年八月

(4)
(5)
(6)

謝 誌

本碩士論文能夠如期順利完成,首先最感謝的是我的論文指導老師 劉明松 老師,老師在指導我寫作的期間總是用心教導並且充滿正向的鼓勵與關心。我想 我真是幸運,能夠成為劉老師的學生實在很幸福,由衷感謝老師的教誨與指導,

您對我的疼愛,令我永銘於心。

感謝口試委員魏俊華老師、葉子超校長在論文計畫審查及論文口試期間細心 地為我指正論文裡的缺失,並提供許多寶貴的修正建議,兩位老師的教導使我獲 益良多,真摯地感謝。

感謝就學期間所有的授課老師:王前龍老師、張如慧老師、黃琇屏老師、蕭 月穗老師、熊同鑫老師、李偉俊老師、何俊青老師、蔡東鐘老師、汪屢維老師,

以及課碩班互相扶持、一起成長的同學們,因為有你們,讓我的碩士班生活更加 精采。此外,也很感謝同為劉老師論文指導學生的仲根、佳芸、詩婷、珮欣,因 為有你們的陪伴與互相幫助,使得在論文寫作的道路上一點也不孤單,並且最後 能一起順利完成論文撰寫。

感謝任教學校同事們的關心與支持,以及澎湖縣協助本研究問卷填寫的各校 校長、主任、老師們,因為有你們的協助,使得我的論文能順利的完成。最後感 謝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感謝你們辛苦的養育與栽培,還有哥哥、弟弟對我的 關心,讓我能如期完成碩士學業。

陳吉通 謹誌 民國一○ 二年八月四日

(7)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

作者:陳吉通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及教學效能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 變項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差異以及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本研究採用問 卷調查法,以一 0 一學年度澎湖縣國小合格教師為研究參與者,分層隨機抽樣 29 校共 376 位教師,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效能現況屬中上程度。

二、不同背景之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有不同差異情形。

(一) 性別在資訊素養上有顯著差異存在,男性教師資訊素養優於女性教師。

(二) 男性教師在「資訊認知」、「資訊操作」層面上,表現優於女性教師;而 女性教師在「資訊倫理」層面上,表現優於男性教師。

(三) 年齡為 30 歲以下之教師「資訊操作」層面表現優於年齡 41 歲以上之教 師。

(四) 最高學歷為研究所(含碩士四十學分班)之教師在「資訊認知」、「資訊應 用」層面上,表現優於最高學歷為師範校院(含師資班)之教師。

三、不同背景之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有不同差異情形。

(一) 性別在教學效能上有顯著差異存在,女性教師教學效能優於男性教師。

(二) 女性教師在「教學規劃」、「教學策略」、「教學評鑑」、「教學氣氛」層面 上,表現優於男性教師。

(三) 最高學歷在教學效能上有顯著差異存在,最高學歷為研究所(含碩士四十 學分班)之教師教學效能優於最高學歷為師範院校 (含師資班)之教師。

(四) 最高學歷為研究所(含碩士四十學分班)之教師在「教學策略」、「教學評 鑑」、「教學研究」層面表現優於最高學歷為師範院校 (含師資班)之教師。

四、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呈顯著正相關。

基於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教育相關主管機關、國小學校行政與國小教 師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做為教育與研究之參考。

(8)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icacy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enghu County

Chi-Tung, Chen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tatus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icacy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enghu County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icacy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across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The subjects were license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enghu County during the academic year of 2012. 376 teachers were selected from 29 schools based on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ic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enghu County were above the intermediate level.

2. Information literacy differs by background variables:

(1) Gender difference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was significant. Male teachers had better information literacy than female ones.

(2) Male teachers outperformed female ones in “information cognition”

and “information operations”, while female teachers were superior in

“information ethics”.

(3) Teachers below 30 of age outperformed those above 41 of age in

“information operations”.

(4) Teachers with a master or higher degree (including those who took 40 credits of a master’s program) were better in “information cognition”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than those who had only a college degree (including those who took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in college).

3. Teaching efficacy differs by background variables:

(9)

(1) Gender difference in teaching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 Generally, female teachers had higher teaching efficacy than male ones.

(2) Female teachers were superior to male ones in “teaching plan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atmosphere”.

(3)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across education degrees. Teachers who took a master or higher program (including 40-credit equivalent programs) outperformed teachers who had only a college degree (including those who took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in college).

(4) Teachers who graduated from a graduate school (including those who took 40 credits of a master’s program) were better in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f teaching” than those who had only a college degree (including those who took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in college).

4.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ching efficacy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enghu County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to authorities concerned,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efficacy

(10)

目 次

摘要... i

Abstract..………...………...ii

目 次... iv

表 次... vi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訊素養的定義與內涵 ... 7

第二節 教學效能的定義與內涵 ... 13

第三節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 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3

第五節 研究程序 ... 4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現況分析 ... 5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澎湖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及教學效能上的差異 ... 59

第三節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關係 ...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81

第二節 建議 ... 84

(1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88 二、外文部分... 94 附錄

附錄一 問卷授權同意書 ... 95 附錄二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調查問卷(預試用卷) ... 96 附錄三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調查問卷(正式用卷) ... 100

(12)

表 次

表 2-1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相關研究... 19

表 2-2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 25

表 2-3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 30

表 3-1 一 0 一學年度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數概況表 ... 40

表 3-2 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分層抽樣人數分配表... 41

表 3-3 分層隨機抽樣樣本分布表... 42

表 3-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問卷」題目層面分布表... 44

表 3-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問卷」題目層面分布表... 45

表 4-1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現況分析... 52

表 4-2 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現況分析... 55

表 4-3 不同性別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60

表 4-4 不同年齡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61

表 4-5 不同服務年資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63

表 4-6 不同最高學歷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65

表 4-7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67

表 4-8 不同性別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分析表... 69

表 4-9 不同年齡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70

表 4-10 不同服務年資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 71

表 4-11 不同最高學歷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 73

表 4-12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 76 表 4-13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相關係數摘要表 ... 78

表 4-14 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各層面與教學效能的相關係數矩陣摘要表 ... 79

(13)

圖 次

圖 2-1 資訊素養內涵示意圖 ... 9

圖 2-2 資訊技能模式 ... 11

圖 3-1 研究架構 ... 36

圖 3-2 研究程序 ... 48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主要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動機,進而提出研究目的與 問題,並將本研究中之重要名詞加以定義及解釋,以及敘述本研究的範圍與限 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現今這個全球競爭的時代下,世界各國莫不把資訊科技視為國家的重要軟 實力之一,因此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國民資訊科技能力的培養,例如:英國、澳 洲、紐西蘭、韓國等國家無不把資訊科技納入其中小學的必修科目。我國亦是警 覺到資訊科技能力對於國家人民競爭力之重要,所以在 2003 年實施九年一貫課 程時,將資訊教育列為六大議題之一,資訊教育議題之課程綱要將資訊課程安排 在三至七年級,並建議三至六年級學生每學年資訊課之學習節數為 16 節,七年 級為 40 節。教育部於 2008 年公布之「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則建議增加資訊教 育議題之授課時數,將三至七年級之學習節數調整為 32-36 節,八至九年級則視 實際需要彈性調整,並且於「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中揭示 我國資訊教育課程內容於國民中小學以資訊科技應用為主,高中職則導入資訊科 學基礎知識(教育部,2008)。

在硬體資訊設備投資方面,近年來教育部相繼投入許多經費以更新及充實學 校單位之資訊設備,從 2005 年起即逐年更新各級學校電腦教室之資訊教學設 備,至 2008 年完成全國各學校資訊教學設備之更新,由於資訊設備之新舊代謝 速率快速,更於 2009-2012 年依資訊設備使用年限四年為一期,持續辦理設備更 新補助,汰換電腦教室效能老舊之電腦,2009 年推動「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 數位教育環境計畫」,建置完成國民中小學 6,620 間「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及 37,580 間「多功能 e 化數位教室」。

在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養方面,教育部於 2005 年透過「中小學教師資訊科

(15)

技素養基準製訂計畫」,將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進行規劃,採用國際 資訊科技應用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訂定 之「教師教育科技能力標準」(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

NETS for teachers,NETST)。為了協助教師發展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教育部在 2002 至 2007 年建置了資訊種子學校及教師社群,合計成立了 2141 校,並且一共有 8500 名教師參加,以團隊之方式接受培訓及審查,發展資訊科技素養、網路與教學、

教學設計與實施等能力,此外補助各縣市政府辦理教師資訊科技應用培訓,課程 內容涵括資訊素養、資訊融入教學及資訊科技應用技能,總共約 65 萬人次教師 接受訓練。2007 年教育部則完成「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自評表發展計畫」, 研擬出適合國內教師使用之資訊科技素養自評表,2013 年教育部於「102 年資訊 教育推動細部計畫-國民中小學資訊知能培訓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推廣實施計 畫」中明定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辦理國中小學資訊知能教職員培訓對象優 先順序,並且揭示培訓課程主要包括「網路/媒體素養」、「資訊融入教學應用能 力」、「資訊技能」、「e 化設備創新教學應用」及「自由軟體」等五類為原則。

由於全球競爭白熱化的影響,目前各國越來越重視「4C」及「運用資訊科 技」的能力,而 4C 意指:「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 有 效 溝 通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 團 隊 共 創 (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則是 指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或是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張瓊方,2011)。其中運用資訊 科技能力更是身處知識爆炸的社會中,未來國民能與世界各國競爭的重要關鍵能 力,而國民基本教育階段的目的即是在培養國民面對未來社會問題之問題解決能 力。教師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人物,如果教師本身缺乏資訊融入教學的知能或是缺 乏參與的意願,即使添購再多的軟硬體設備,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研究者 希望透過本研究了解澎湖縣在教學現場的國小教師具備之資訊素養現況,此為研 究動機之一。

根據天下雜誌 2000 年針對全台灣國中、小老師所做的「教師運用資訊與網 路能力」的問卷調查顯示,只有 19.9%的老師會在課堂上使用電腦或網路輔助教 學,也就是約每五個教師只有一位會在教學課堂中將資訊融入教學,而把資訊科

(16)

數中,使用電腦的時間少於一個小時;如果以國小高年級學生一星期四十堂課的 上課節數來看,臺灣學生沉浸在資訊科技教學的時間上,每週是分不到兩節課的 時數,這不禁讓我們對於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感到憂心,將來我們的學生是否具備 了運用資訊科技以獲得知識的能力?是否已準備好與世界各國的學生們競爭?

2009 年教育部推動了為期四年的「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的 計畫」,希望改善專科教室及班級教室資訊教學設備的老舊與不足,在專案的經 費挹注下,使得目前各校至少有一間多功能的 E 化教室,建置了單槍投影機或顯 示器、網路、電腦、電子白板等資訊教學設備;而一般教室更是班班有單槍投影 機或顯示器、網路、可攜式及可寫式的資訊設備,使得從 2009 年以降,班級教 室營造了數位學習的環璄,而對學校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有了很大的影響,部份教 學現場第一線老師的教學也開始有了改變。教育部(2009)也希冀透過為期四年的

「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的計畫」能提供師生均等的數位機會、增 進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學習及生活的能力,以及教師能善用資訊科技以提升教學品 質。因此本研究希望了解在教育部「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的計畫」

推動之後,澎湖縣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成效現況,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已對不同地區的教師進行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 之研究,根據簡木全(2003)的研究發現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越高,其教學效能也愈 好;張順發和羅希哲(2005)研究則發現不同程度教學資訊素養的教師於教學效能 各層面上達到了顯著的差異;嚴振農(2007)以他的研究指出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 學校效能知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白慧如(2004)以問卷調查方式發現國小教師資 訊素養與教學效能呈顯著相關。雖然已經有許多臺灣本島縣市針對教師資訊素養 與教學效能提出研究,但是針對資訊數位刺激城鄉落差大的澎湖縣做出的研究卻 付之闕如,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瞭解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 的關係,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基於上述三項研究動機,本研究希望透過問卷的方式,瞭解澎湖縣國小教師 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現況,並探討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關 係。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研究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基於本研究之 研究背景與動機,進而提出本研究之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一、探討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及教學效能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

貳、 待答問題

一、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及教學效能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差異為何?

(一) 性別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 年齡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 服務年資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 最高學歷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 學校所在地區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差異為何?

(一) 性別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 年齡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 服務年資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 最高學歷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 學校所在地區不同之澎湖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為何?

(1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採用之重要名詞為「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效能」,茲將其 意義闡述於後:

壹、 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稱之國小教師係指依教師法第 4、5、7 條規定取得教師合格證書之 國小教師,並於一 0 一學年度任職於澎湖縣公立國民小學之現職教師,包含級任 教師、科任教師(含教師兼行政人員)、代理教師,不包含校長、職員、代課教師 及實習教師。

貳、 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是一種概念、能力、自我學習的工具或技能,亦是一種知識、技能 與個人態度的綜合能力,並且也是一項可以從多樣的訊息來源中取得、評估並應 用所需資訊的學習能力(吳美美,1996;曾淑芬、吳齊殷、黃冠穎與李孟壕,2001)。

本研究所謂資訊素養,乃以研究參與者在白慧如(2004)所編製之「國民小學教師 資訊素養問卷」得分高低代表之,教師得分越高,表示其資訊素養越高;教師得 分越低,表示其資訊素養越低。

參、 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意謂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使用適切教學行為或技巧,影響學 生學習的成效,以達到教育目標。(吳清山,1991;陳木金,1997;張俊紳,1997) 本研究所謂教學效能,乃以研究參與者在白慧如(2004)所編製之「國民小學教師 教學效能問卷」得分高低代表之,教師得分越高,表示其教學效能越高;教師得 分越低,表示其教學效能越低。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內容分為兩部份,一為研究範圍,一為研究限制,茲將其內容分述於後:

壹、 研究範圍

一、研究範圍:本研究以澎湖縣各公立國民小學為範圍。

二、研究對象:本研究以澎湖縣一 0 一學年度四十所國小合格教師為母群體。

三、研究內容:本研究在探討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現況、不 同個人背景變項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差異,以及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 之關係。

貳、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以澎湖縣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未包含其他縣市的教 育人員,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與解釋上,會有一定的限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對個別的現象討論有限,且未做深入 的探討與研究。並且研究參與者在回答問題時,可能因為問題的敏感而有所 保留,或是受到個人認知或是態度等因素影響,導致研究結果的誤差。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分為三節,分別為「資訊素養的定義與內涵」、「教學效能的定義與 內涵」、「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分別探討資訊素養、教學 效能之內涵及相關研究之分析。茲將其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資訊素養的定義與內涵

本節主要分析資訊素養之定義及內涵,其內容分述如後:

壹、 資訊素養的定義

吳美美(1996)提出資訊素養是一種概念,用來表示個人對於資訊處理的能 力,它也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能,是現今資訊社會生活的必備基本能力。張一蕃 (1997)認為處在資訊時代的每一個國民若要能與外界做合理且有效的溝通與互 動,藉以從事經濟活動與維持生活,必須具備資訊時代的國民素養,包含一般素 養和資訊素養兩大部分。李德竹(2000)則認為資訊素養是培育國民具備瞭解資訊 的價值,在需要資訊時能有效率的查詢資訊、評估、組織與利用資訊。吳美美(2004) 認為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cy)是有效發現自我的資訊需要、尋找資訊、判斷和 呈現資訊,以及使用資訊的能力。

McClure(1994)將資訊素養給予功能性的意義,認為資訊素養是用以解決問題 的能力,涵蓋了傳統的讀、說、寫、算或使用圖書館以獲取資訊的「傳統素養」;

使用一些非平面、紙本的媒體,如錄音影帶、微縮片的「媒體素養」;使用電腦 與其周邊設備的「電腦素養」;還有利用網路基本能力的「網路素養」等四部份。

綜合以上學者的說法,資訊素養是一種概念、能力、自我學習的工具或技能,

亦是一種知識、技能與個人態度的綜合能力,並且也是一項可以從多樣的訊息來 源中取得、評估並應用所需資訊的學習能力。

(21)

貳、 資訊素養的內涵

Gorman(1998) 指 出 資 訊 素 養 (Information Literacy) 一 詞 於 1974 年 由 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主席 Paul Zurkowski 首先提出。早期資訊素養大 都被視為單純的資訊取得與使用,到了十九世紀,資訊素養的概念開始有了本質 上的擴展,除了基本的讀寫能力來分析資訊的內容,還要求個人需結合概念、思 想與意見而成一貫的整體,並且需要能夠將此結果傳達給他人(黃美維,2006)。

McClure(1994)在其著作中提出資訊素養應包含四種素養,其內涵如下:

一、傳統素養(traditional literacy)

包含傳統的讀、寫、說以及計算的能力。

二、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

為具備利用電腦與軟體來完成實際上工作的能力。

三、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

意指利用電腦以網路資訊檢索相關知識、技能與批判、創造思考的能力。

四、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

其媒體依據是否需要透過工具配合使用可分為傳統媒體、近代媒體、利用電 子通訊技術所發展的新媒體三類。

由下圖 2-1 可知上述四種素養共同交集的核心部份即是最狹義的資訊素養內 涵,反之,四種素養聯集的部份為最廣義的資訊素養概念。

(22)

圖 2-1 資訊素養內涵示意圖

資料來源: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Libraries, 13(2), 115.

1999 年英國的國家與大學圖書館協會(Society of College, National & University Libraries,簡稱 SCONUL)擬訂出資訊素養的基本技能架構,並將主要的七大項目 內容稱為「資訊素養的七柱(seven pillars)」,其目的在提供一關於資訊技能的基本 架構,並規劃出個人的資訊素養應具備的七項資訊能力(引自林鳳釵,2004),此 資訊素養七柱內容分述如下:

一、具有瞭解資訊需求的能力

二、具有分辨處理資訊分歧方法的能力

(一) 知道各種適切的資源,包括紙本及非紙本資料。

(二) 選擇身邊對此資訊需求最符合的資源。

三、建構尋找資訊策略的能力

(一) 清楚資訊需求所需的資訊資源。

電腦素養 (Computer Literacy) 網路素養

(Network Literacy)

媒體素養 (Media Literacy)

傳統素養

(Traditional Literacy)

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

(23)

(二) 發展一套有系統且適合該需求的方法。

(三) 瞭解建構的原理和資料庫的演進。

四、搜尋和存取資訊的能力

(一) 發展適當的搜尋技術,例如使用布林邏輯。

(二) 使用通訊和資訊科技,包含學術網路。

(三) 使用適當的索引、摘要服務、引用索引及資料庫。

(四) 使用當時最新的方法以取得資訊。

五、比較和評鑑不同來源資訊的能力

(一) 明白資訊中主要觀點及根據的要點。

(二) 明白資訊的取得過程及資料來源。

(三) 適當選擇資訊以符合資訊需求。

六、在情境中使用適當方法來組織、應用和傳播資訊給他人的能力 (一) 在專案報告中引用書目及參考資源。

(二) 建構個人的書目系統。

(三) 應用資訊以解決切身問題。

(四) 有效率使用適當媒體以傳播資訊。

(五) 瞭解智慧財產權的相關議題。

七、具有統整和發展已有的資訊並創造新知識的能力

(24)

圖 2-2 資訊技能模式

資料來源:林鳳釵(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技能指標內涵與評量試題建置之 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頁 4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如上圖 2-2 所示,以上七種資訊素養涵括的能力奠基於圖書館利用技能及資 訊科技應用的技能,並且重視知識的傳播與創造,更加入知識管理的理念,提倡 知識應用的效率。而依個人對於資訊素養發展的能力熟練程度,又將資訊素養能 力分為初學、進階、高階、熟練、專家五個等級。

Bruce(2000)從七個不同的層面觀點來探討資訊素養的內容,他使用調查法歸 納出不同資訊使用者的訊息使用情形,並發現不同的使用者在日常生活或專業工 作上,都會運用到所擁有的資訊素養。以下為資訊素養七個層面的內容:

一、資訊技能的觀點

資訊素養是一種使用資訊的技能,它幫助使用者檢索資訊或傳遞資訊。

二、資訊來源的觀點

資訊素養被當作是各種資訊管道中,尋找出正確資訊來源的能力。

三、資訊過程的觀點

資訊素養是資訊使用者在搜集、處理及運用資訊等階段的過程。

瞭 解 資 訊 需 求

分 辨 處 理 資 訊 分 歧 的 方 法

建 構 資 訊 搜 尋 方 法

尋 找 和 存 取 資 訊

比 較 和 評 估

組 織 應 用 與 傳 播

綜 合 與 創 造 資 訊 素 養

圖書館利用技能 資訊科技應用技能

專家

熟練者

高階者

進階者

初學者

(25)

四、資訊控制的觀點

資訊素養是一種資訊控制、管理、支配的能力。

五、知識建構的觀點

資訊素養是個人面對新的知識領域時建構自己知識基礎的能力。

六、知識延伸的觀點

經由資訊素養,個人可於工作中運用習得知識及藉著新發現的觀點,獲得知 識的新的方法。

七、智慧的觀點

具備資訊素養,個人可以靈活運用資訊以獲得額外的利益。

綜合上述對於資訊素養概念的認知,資訊素養的內涵就其內容範園來看,應 包含「傳統素養」、「電腦素養」、「網路素養」「媒體素養」;以具備的能力觀點來 看,應包含「瞭解資訊需求」、「分辨處理資訊分歧方法」、「建構資訊搜尋方法」、

「尋找和存取資訊」、「比較和評估」、「組織應用與傳播」、「綜合與創造」。資訊 素養技能的具備能幫助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有效率地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並從 問題解決中學習資訊的搜尋、運用、管理、傳播、建構、評鑑,進而不斷習得新 知識,促進個人與社會整體的成長與進步。本研究採用白慧如(2004)對於教師資 訊素養內涵的分類,其共分為五個層面:一資訊認知:認識電腦基本軟硬體設備 及運作原理、了解電腦的功能與應用。二資訊操作:熟悉教學光碟、常用教學軟 體的操作及使用。三資訊應用:運用電腦科技處理教學及學習上之事務、引導學 生於學習上應用資訊科技、分析。四資訊整合:使用電腦科技以進行溝通、合作、

研究及解決問題,並能利用電腦科技規劃及參與終身學習。五資訊倫理:建立資 訊軟體使用的正確觀念、網路禮儀、個人資料保護、智慧財產權等觀念。

(26)

第二節 教學效能的定義與內涵

本節主要分析教學效能之定義及內涵,其內容分述如後:

壹、 教學效能的定義

國內外對於教學效能定義的探討,大部分都源自於 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 理論,因為 Bandura 認為自我效能為個人對於自己可以完成某一種能力的判斷,

且自我效能會影響個人的思考方式、動機、行為表現以及情緒狀態。

在國內對於教學的研究中,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常被混淆並用。教師自 我效能通常是以教師主觀地評價自己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一種知覺、判斷或 是信念,來預期學生可達到一些特定教育目標或是進步表現結果;而教師有效教 學之觀點,是以有效教學為重心(陳木金,1997)。

吳清山(1991)認為教師在從事其教學工作時,若能使學生在學習及行為上有 優良的表現,以達成教師教學目標,便是發揮其教學效能;周新富(1991)提出教 師效能信念,即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對其本身所具有的教學能力、對學生影響 程度的一種主觀評價。

Marsh(1991)提出教學效能是多向度的評鑑,其內容包括學習價值、教學熱忱、

表達清晰、團體互動、和諧師生關係、課程內容、評量方式、課外指定作業、學 習難度等九個向度。

林海清(1994)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透過師生互動的歷程,運用一連串多樣 複雜邏輯的策略行動來完成教學目標的活動。其教學活動內容包括:教學計畫、

教學策略、教學評鑑、教學氣氛,而以上四項內容表現愈佳,表示其教學效能越 好。

張俊紳(1997)指出教學效能是一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肯定自己的教 學能力,而且還能表現出適切的教學行為,促使學生有優良的表現,以達成教師 教學的目標。

蔡麗華(2001)提出教學效能為教師在教學各方面表現的績效,以及達成學校 教育目標的程度。其內容包括:教學準備與計畫、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學技巧、班 級經營管理、教學成果與評量。

(27)

綜合以上各學者的說法,教學效能意謂教師配合教學目標預先擬定教學計 畫,並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使用適切教學技巧、有效的班級經營管理,影響學 生學習的成效,以達到預先規劃之教育目標,並透過評鑑來檢視教師教學活動的 動態過程。

貳、 教學效能的內涵

從教學效能的定義來看,我們可以發覺若要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就必須要 瞭解其教學效能的內涵,並且深入探討教學效能的內涵則有助於教師瞭解影響其 有效教學的重要層面及相關因素(塗淑君,2007)。

李俊湖(1992)將有效教學歸納為計劃策略、教學策略、評鑑活動及管理活動 四個層面,其層面內容如下:

一、計劃策略:包含熟悉教材、統整學科、清楚教學目標、瞭解學生特質、教學 設計能彈性有變化。

二、教學策略:包含增加學生學習參與度、教學過程是否流暢有效率、教學有結 構及邏輯性、教學內容需適當轉化並且重視個別化差異。

三、評鑑活動:包含即時性的回饋、增強、評量、教學反省、練習、複習及提供 後設認知之策略。

四、管理活動:包含教師期望、學習氣氛、預期問題之即時處理、督導學生進步、

教室管理。

陳木金(1997)認為教學效能為教師應對於學校教育的力量、學生學習成敗責 任、學習的作用、對學生影響力的程度之各方面自我信念並且能有效溝通學習目 標,有系統呈現教材,避免模糊不清,檢查學生瞭解情形,提供練習和回饋,營 造良好教室氣氛,促進有效教學與學習,提高教育品質,達成教育目標。亦即教 師透過教學的自我效能信念、系統呈現教材內容、多元有效的教學技術、有效運 用時間、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班級氣氛等六個向度以創造一有效率的學 習環境,營造良好氣氛,促進有效教學與成功之學習。

(28)

林進材(1998)於「有效的教學行為」一文中則認為教學活動是一種教與學的 雙向回饋歷程,而一有效能之教師於其教學活動中應表現之教學要素應包括以下 幾點:

一、清楚界定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時應清楚界定教學目標,讓學習者清楚地了解所要達到之目標何 在?教學活動中的任何策略、方法、活動、資源、教具悉以教學目標為依歸。

二、熟悉教學內容和策略

教師必須熟悉教學內容和策略,才知揉和「專門知識」、和「專業知識」,具 體表徵課程內容並有效轉化。

三、具備有效教學溝通能力

教師應不斷吸取教學新知,充實專業知能,強化師生教學溝通能力。

四、善用教材、充實教學內容

教材內容的掌握及運用有助於教師將抽象教學內容具體化,以利學生學習,

教師運用時間充實教學內容、擴充學習經驗層面,使學習者能從各種活動中 學習更多的概念與事實。

五、了解學習者的特質

有效能的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了解學生的身心特質、先備經驗、起點行為、

學習動機等,並不斷修正預先準備之教學計劃,以滿足學習者的動態需求。

六、擬定認知反省策略

教師應教導學生反省認知反省策略,並提供精熟課程內容的各種機會。

七、兼重高、低層次目標

教師擬定之教學目標應兼重高、低層次目標,並以低層次目標為基礎循序漸 進,以實現低層次目標為高層次目標的起點,使高、低層次目標在教學活動 中皆能達成。

八、評鑑學習者的理解以作為適時的回饋

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不斷透過各種評鑑,了解學習者對課程與教學的理解狀 態和程度,以做為教學活動的修正與回饋。

九、評鑑學習結果以形成新的教學計劃

教師從評量學習者的學習結果中,了解學習成果的實施成效,並從中了解教

(29)

師教學的優、缺點及需改進之處,以形成新的教學計劃。

十、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學活動

教師應在教學活動後反省自我的教學及學習者的反應,並以此做為檢討教學 得失與改正實際教學活動的依據。

張碧娟(1999)提出有效教學行為應包含教學計劃準備、系統呈現教材、多元 教學策略、善用教學評量、良好學習氣氛五大層面,其內容概略如下:

一、教學計劃準備

教師根據學生之個別差異,擬定教學計劃,精熟教學材料,並事先做好教學 安排之準備。

二、系統呈現教材

教師於教學時會說明單元之學習目標,並層次分明、有條理的呈現教材,能 夠提供學生練習之機會,彈性地調整其教學活動。

三、多元教學策略

教學時教師能適時引起動機,集中學生的專注力,運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及方 法,並能掌握發問之技巧。

四、善用教學評量

教師能適切地評量學生學習成效,給予立即回饋,並合理期待學生學習成 果,獎勵學生之學習進步。

五、良好學習氣氛

教師與學生維持良好而和諧之師生關係,掌握教室管理,並積極的鼓勵學生。

馮莉雅(2001)以能力導向認為有效教學之教學行為可分為學科教學能力、班 級經營與溝通能力兩大層面:

一、學科教學能力

有效能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能導引學習心向、清楚呈現教材、運用多種教 學技巧、提供練習與回饋、安排教學環境、有效利用時間。

二、班級經營與溝通能力

有效能之教師要能維持班級上課之秩序、鼓勵正向之學習行為、實施生活教 育、產生正向師生互動、清晰表達及適當書寫板書。

(30)

綜合上述學者的說法,本研究認為一位高教學效能的老師必須熟悉教材內 容,瞭解學生的特質並擬定適切的教學目標及計劃,擁有多元的教學策略與溝通 技巧,營造正向且高互動性的班級氣氛,適當地運用各種評量了解學習者的學習 成效,並不斷進修與專業自我成長。本研究採用白慧如(2004)對於教師教學效能 內涵的分類,共分為五大層面:一教學規劃:在教學前能熟悉教學目標,嫻熟教 材內容,妥善安排教學活動,並重視學生的個別化差異及身心特質,適時調整教 學。二教學策略:運用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在教學中能有效運用時間,

有系統地呈現教材,適時變化教學技巧及選用適當教學媒體,以維持學生專注 力。三教學評鑑:適度運用多元的評量方式,了解學生學習成效,並藉評量的過 程與結果,教師反省及修正自我的教學。四教學氣氛:師生間保持良好溝通及互 動,適時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營造正向、積極、和諧的學習環境。五教學研究:

運用各項資源創新教學,並透過主動學習、研究、專業成長進修,不斷提升自我 的教學專業知能。

(31)

第三節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 究

本節主要探討近年來對於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成果,其 內容分述如後:

壹、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

隨著近年來資訊科技與資訊設備不斷推陳出新,現今的教室已與過往的傳統 教室不同,每班教室大概都是班班有電腦、班班有單槍投影機,但有了硬體設備,

課室裡主導教學的第一線教師們的資訊素養能力跟上了這些設備的更新了嗎?

因此,近十年來對於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的研究更是不斷成長,以下將其相關研究 結論與發現整理如表 2-1:

(32)

表 2-1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方陽昇 (2005)

國民小學教師 資訊素養與工 作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以南 部四縣市為例

問卷調查

1.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屬於中上程 度。

2. 不同「性別、服務年資、學歷、職務 及不同工作上使用電腦情形」的國民 小學教師在整體教師資訊素養量表的 得分,均達到顯著差異。

3. 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呈現 顯著正相關。

吳莉欽 (2001)

中小學教師資 訊素養能力指 標之探討

得懷研究

1. 提供教師了解自己資訊素養能力指標 的情形,自行調整合適的資訊素養研 習進修,促進自我效能。

2. 提供給職前師資培育或在職訓練教育 的工作者了解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的整 體概況,以規劃資訊素養教師養成的 課程。

李雪鳳 (2012)

資訊素養、資 訊科技融入教 學能力與教學 資源滿意度之 研 究 - 以 彰 化 縣國小教師為 例

問卷調查

1. 彰 化 縣國 小教 師們 的不 同 學歷 、 年 齡、服務年資、職務、學校規模上在 資訊素養部分有顯著差異。

2. 不同學歷、年齡、學校規模上在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能力部分有顯著差異。

3. 教師們的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能力及教學資源滿意度上均有顯著 正相關

(續下頁)

(33)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沈俊亨 (2001)

中美國民中小 學教師資訊素 養進修策略之 比較研究

文獻分析

1. 美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進修著重資 訊運用能力的培養,我國中小學教師 資訊素養進修較停留在基本電腦能力 培養階段。

2. 我 國 中小 學教 師資 訊素 養 仍普 遍 不 足,原因在於對資訊素養的觀念不足 而有所排斥。

3. 我國教師應要體認,當資訊科技碰上 教育,傳統教育產生質變,學校及教 師角色亦有所轉換。

4. 資訊素養與終生學習相輔相成,造就 人類新世紀的學習型態,亦促成學習 社會的來臨。

5. 我國教師資訊素養進修策略及方式需 多元化,彈性進修需求大增。

金生忠 (2003)

澎湖縣國民小 學教師資訊素 養之調查研究

問卷調查

1. 澎湖縣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屬中上程 度。

2. 男性、20-29 歲、師大或師院學歷、服 務年資 5 年以下、接受過 6 週以上資訊 研習進修之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 較高。

3. 家中有電腦、網路之澎湖縣國小教師 資訊素養較高。

4. 「多辦理相關研習」是提升教師資訊 素養最適當的方式、「沒有足夠的培訓 課程」是提升教師資訊素養最大的障 礙因素。

孫國珊 (2003)

南投縣國民小 學資訊素養之 研究

問卷調查

1. 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現況尚 稱良好。

2. 南 投 縣國 民小 學教 師資 訊 素養 受 性 別、年齡、最高學歷、服務年資、及 任教年級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3. 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不因學 校規模與服務地區不同而有差異。

(續下頁)

(34)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張勉懿 (2004)

台北縣市國小 教師資訊素養 與知識管理關 係之研究

文 獻 分 析、問卷 調查

1. 台北縣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為中上程 度。

2. 不同背景變項的台北縣市國小教師,

其資訊素養具有顯著差異。

3. 台北縣市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與知識 管理具有正相關。

4. 台北縣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對教師知 識管理具有顯著影響。

張賀城 (2008)

嘉義縣國小教 師資訊素養與 行政支援對教 師應用資訊融 入教學方式之 探討

問卷調查

1. 教師之整體資訊素養具有中等程度以 上的水準。

2. 不同性別、年齡、教學年資、職務、

不同資訊研習時數之國小教師,其資 訊素養有顯著差異。

3.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擔任職務、

不同資訊研習時數之國小教師,其應 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的情形有顯著差 異。

4. 教師資訊素養中,「整合與應用資訊的 能力」對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 具有高度預測力。

5. 教師獲得行政支援中,「提供進修管 道」對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具 有中度預測力。

張金澤 (2004)

影響國小教師 資訊素養能力 之 研 究 - 以 屏 東縣為例

1. 教師的性別及每週平均使用電腦時數 對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的影響有顯著差 異,年齡、服務年資、學歷、學校擔 任職務對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的影響,

有部分顯著差異。

2. 學校班級數對教師資訊素養能力中的 軟體操作構面的影響有顯著差異,地 理位置對教師資訊素養能力中的運用 科技構面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3. 家 長 對教 師資 訊科 技融 入 教學 配 合 度、家長對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 要求度對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的影響,

皆有顯著差異。

(續下頁)

(35)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黃秋翰 (2010)

高雄市國小教 師資訊素養、

知識管理能力 與工作滿意度 關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國 民 小學 教師 資訊 素養 屬 於中 上 程 度。

2. 不同「性別、職別、服務年資、教育 程度及不同工作上使用電腦情形」的 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資訊素養量表的 得分,均達到顯著差異。

3. 資訊素養較高的國民小學教師,其教 師的知識管理能力也越好。

4. 資訊素養較高的國民小學教師,其教 師的工作滿意度也越好。

黃美維 (2006)

基隆市國民小 學教師資訊素 養與網路進修 意願之關係研 究

問卷調查

1. 國小教師之資訊素養現況屬於中上程 度,其中以「資訊情意」最高。

2. 影響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的因素包括性 別、平均每週使用電腦的總時數、有 無網路進修經驗、服務學校規模及服 務年資。

3. 國小教師部分背景變項與資訊素養會 影響其網路進修意願,而資訊素養 高,其網路進修意願亦高。

楊瑞華 (2002)

桃園縣國小教 師資訊素養及 專業成長模式 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桃園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得分平均數 為中上程度。

2. 不 同 背景 變項 的教 師資 訊 素養 有 差 異,性別、服務年資、學歷在資訊素 養上有顯著差異。

3.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於資訊素養專業 成長模式的認同情形有差異,男性教 師傾向選擇「自我發展模式」,年資為 16-25 年的教師傾向選擇「專家訓練模 式」,年資為 26 年以上的教師則是傾向 選擇「合作模式」。

4. 資訊素養高的教師傾向選擇「自我發 展模式」,資訊素養低的教師傾向選擇

「專家訓練模式」。

(續下頁)

(36)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蔡佩芳 (2008)

高雄市 K12 數 位學校社會領 域國小教師資 訊素養、網路 使用行為與學 習成效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之表現,屬上等 程度。

2. 擔任不同職務的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 及學習成效皆無差異。

3. 年齡在 31 歲(含)以上的國小教師在資 訊素養、網路使用行為及學習成效之 表現皆較佳。

蔡玲玲 (2003)

彰化縣國小教 師資訊素養之 研究

問卷調查

1. 背景變項方面:女性、年齡較高、教 育背景為師專師範、服務年資久、級 任、沒有電腦、接觸電腦時間短、每 週使用電腦時間少、學校資訊設備不 充裕者,資訊態度焦慮高、自我效能 低、因應策略情項負向消極、且資訊 素養較低。

2. 不同資訊態度、資訊自我效能程度的 國小教師在資訊因應策略、資訊素養 上有差異:資訊態度焦慮高者在逃避 的得分較高、問題解決與尋求資源、

暫時擱置與改變策略得分低、資訊相 關知能與資訊融入教學信念也較低。

3. 資訊因應策略、資訊素養可以有效區 別資訊態度焦慮之高低與高低資訊自 我效能二組教師,其區別命中率高達 61.9﹪以上。

4. 國小教師的資訊態度、資訊自我效能 與資訊因應策略、資訊素養有典型相 關。

5. 資 訊 自我 效能 、問 題解 決 與尋 求 資 源、暫時擱置欲改變對資訊素養具預 測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7)

由以上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結果中,可以歸納以下幾點:

一、研究地區與資訊素養:研究指出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台中市、南投縣、

彰化縣、台南市、高雄市、澎湖縣之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水準普遍皆達中上 水準。

二、研究參與者背景變項與資訊素養:大部份的研究皆指出研究參與者的個人背 景變項中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歷均具顯著差異。

三、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近年來的研究皆指出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 有顯著差異,資訊素養越高的老師,其知識管理的能力也越佳。

四、資訊素養與工作滿意度:研究顯示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其工作滿意度呈正相 關,亦即資訊素養表現水準高的國小教師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部份研究甚 至指出資訊素養對於工作滿意度具預測力。

綜合以上近十年對於資訊素養的研究脈絡來看,早期研究多把焦點放在各縣 市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的調查,而研究結果皆聚焦於個人背景變項的探討;後期的 研究則把研究焦點歸於資訊素養與其他因素的關係,例如:知識管理、工作滿意 度、教學效能等因素,顯見國內對於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演進,

有越來越深入探討、分析的趨勢,並且對於教師具備資訊素養應用於教學的情況 也漸漸受到重視。

貳、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

長久以來社會大眾對於教師教學成效、學生的學習狀況投以非常大的注目,

且近年來臺灣學生在國際各項學習能力的評比皆遜色於東亞主要國家,因而對於 教師是否具備高效能的教學能力,一直是國人關心的議題,此外,對於教師教學 效能的研究相對也就變為熱門的探究主題,以下將最近幾年的相關研究之研究結 論與發現整理如表 2-2:

(38)

表 2-2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李宜穗 (2008)

從多層次自我 效能感觀點驗 證國小教師教 學效能模式-

以桃園縣為例

問卷調查

1. 不同性別或年資之國小教師在「資訊 素養自我效能感」中呈現顯著差異。

2. 在模式中,「電腦自我效能感」顯著地 影響「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電腦 自我效能感」與「資訊素養自我效能 感」分別顯著地影響「資訊素養」;另 外,「資訊素養」顯著地影響「教學效 能」。

3. 「資訊素養」分別在「電腦自我效能 感」與「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影響 教師「教學效能」的關係之間,扮演 著重要的角色。

沈欣雲 (2008)

透過同儕教學 視導促進國小 教師教學效能 之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

透過同儕教學視導歷程,教學者與同 儕教師相互討論研究與教學上的問題 進行專業對話,有助於教師之專業成 長,更進一步改變教師之態度;同時 透過同儕教師之教室觀察與建議與學 生上課內容之回饋,輔助教師深入探 究 教 學問 題, 進而 提升 學 生學 習 興 趣;並且藉由問卷及訪談,針對教師 教 學 效能 之要 項進 行聚 焦 討論 ; 再 者,透過同儕教學視導之歷程,教師 更能於教學效能上之「教學計畫的安 排」、「學習氣氛的營造」、「多元評量 的運用」得到改進與提升。

林憶菁 (2011)

國小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互動 與教師教學效 能關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國小教師知覺教學效能為中上程度,

以「師生互動」程度最高。

2.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會因年齡、服務年 資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不因性別、最 高學歷、擔任職務、學校規模不同而 有顯著差異。

3.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與教學效能之 間具有正相關。

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能有效預測教 學效能

(續下頁)

(39)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陳怡靜 (2011)

高雄市國小教 師閱讀教學信 念與教學效能 關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 訪談

1. 國 小 教師 的閱 讀教 學效 能 屬中 等 程 度,以「班級經營」知覺最高。

2. 國小教師閱讀教學效能因現任職務及 研習進修時數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 國小教師閱讀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具 有顯著正相關。

陳玟螢 (2007)

臺東縣國小教 師教學效能、

專業發展評鑑 態度與專業成 長之關係研究

問卷調查

1. 教 師 對專 業 發 展評 鑑之 正 面態 度 高 者,有較高教學效能且認為評鑑有助 於專業成長。

2. 教師若認為專業發展評鑑有助於提升 自我發展能力及專業精神態度,會有 較佳教學效能。

3. 評鑑有助於專業成長的意見,是預測 教學效能與評鑑態度的較佳指標。

陳秀琪 (2011)

宜蘭縣國小教 師在職進修動 機與教學效能 關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宜蘭縣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高,以學 習氣氛營造的表現最佳,其次依序為 善用教學評量、多元教學技巧、教學 計畫與準備、學生學習表現。

2. 宜 蘭 縣國 小教 師其 教學 效 能不 因 性 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服務年 資、職務、任教地區、學校規模之不 同而有差異。

3. 宜蘭縣國小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 教學效能之間有顯著相關。

陳靜婷 (2009)

屏東縣城郊地 區國小教師教 學效能之比較 研究

問卷調查

1. 城郊地區國小教師均對教學效能有正 面看法。

2. 教師教學效能在「教學策略」與「教 學研究」面向,男性認同優於女性,

年資深者表現優於年資淺者。

3. 教師教學效能在「教學策略」與「教 學評鑑」面向,班級人數少者表現高 於人數多者。

4. 教學效能與教學困擾呈現正相關。

(續下頁)

(40)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詹莉萍 (2010)

國小教師教學 效能與學生學 業成就之相關 研究

問卷調查

1.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程度良好,各 層面中以「統整課程教材」層面教學 效能程度較高,「靈活教學策略」層面 教學效能程度較低。

2.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整體 教師教學效能與各層面之表現有部分 差異存在。

3.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業成 就不具有相關性

鍾榮進 (2003)

台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教學效 能之研究

文 獻 分 析、問卷 調查與訪 談

1. 台北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良好,尤其 在「教室管理」方面表現最佳, 而在

「教學效果」方面得分最低。

2. 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因不同教師個人 背景變項而有差異,其中以女性、年 齡較大、教學年資較深、已婚者,其 教學效能較高。

3. 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因不同教師個人 工 作 變項 而有 差異 ,其 中 以級 任 教 師、得過優良教師獎勵、任教班級人 數較多者,其教學效能較高。

4. 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因不同學校背景 變項而有差異,其中以男性校長、學 校規模較大、位於縣轄市地區之學校 教師,其教學效能較高。

(續下頁)

(41)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簡玉琴 (2002)

桃園縣國民小 學教師自我效 能與教學效能 關係之研究

文獻分析 法、問卷 調查法

1. 國民小學整體教師自我效能在中上程 度,其中以「個人教學自我效能」向 度的得分最高。

2. 國民小學整體教師教學效能在中上程 度,其中以「教學評量」向度的得分 最高。

3. 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間 呈顯著的正相關。

4. 不同背景變項中,僅最高學歷、任教 年資在教師自我效能上達顯著差異。

5. 不同背景變項中,僅任教年資在教師 教學效能上達顯著差異。

蘇稚寧 (2009)

高雄市國小教 師終身學習行 為與教學效能 關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表現良好,其中教 學過程層面平均分數最高。

2. 國小教師的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 務、教育程度與任教學校規模在教學 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3. 國小教師終身學習行為和教學效能有 顯著相關。

4. 不同教育程度與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 其終身學習行為在教學效能上有顯著 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以上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結果中,可以歸納以下幾點:

一、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表現:各項研究多表示現職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能力表 現皆為良好程度。例如:蘇稚寧(2009)對於高雄市國小教師的研究以及詹莉 萍(2010)對於雲林、嘉義地區國小教師的研究,皆指出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 表現是達良好的程度。

二、不同背景國小教師其教學效能存在差異:例如:陳玟螢(2007)對於臺東縣國 小教師的研究發現教師若認為專業發展評鑑有助於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及專 業精神態度,其會有較佳教學效能。林憶菁(2011)認為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會 因年齡、服務年資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2)

沈欣雲(2008) 於其行動研究中發現透過同儕教學視導之歷程,教師更能於教 學效能上之「教學計畫的安排」、「學習氣氛的營造」、「多元評量的運用」得 到改進與提升。

綜合以上研究者對於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發現,教學效能一直是各 項研究的關注焦點,唯近年來的研究多以探討現今熱門的教育關注議題與教育效 能之關係,譬如:多元師資培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視導、終身學習與教 學效能之關係,而大部份的研究也都指出教師的教學成效皆可透過各項積極的作 為,如在職進修、教師專業發展、同儕教學視導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

參、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

由於資訊科技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無不推動資訊教育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成 效,新型態的教育方式使得知識的傳遞與分享相較傳統的教學有很大的變革。由 於教師是領航學生習得資訊科技應用與態度的關鍵角色,因此二十一世紀的教師 不僅需應具備學科專門知識和教學專業知能,更應具備應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生之 學習成效能力(教育部,2008)。

鄧美君(2004)認為教學者若能運用資訊科技以輔助教學,能讓教學更加有彈 性、多元、活潑、有趣,且還能從中培育學生資訊擷取、應用分析、探索研究與 問題解決等能力。我國教育部於 2001 年頒佈了「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於其 中明確地訂立教師需於教學活動中融入及運用資訊科技達 20%;此外,教育部更

於 2008 年 制 定 為 期 四 年 的 「 教 育 部 中 小 學 資 訊 教 育 白 皮 書 2008-2011 」 希望透過此計畫的推展,於期程內使應用資訊科技從事教學的教師達全國教師數

的 90%,由近年來教育部推動的資訊教育工作來看,顯見資訊融入教學已是現今 需極力重視之議題。

目前國內外對於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並不多,以下將近幾年 來的相關研究之研究結論與發現整理如表 2-3:

(43)

表 2-3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白慧如 (2003)

國民小學教師 資訊素養與教 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

問卷調查

1.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教學效能現況屬 於中上程度,其中前者以「資訊倫理」

層面得分最高;後者以「教學研究」

層面得分最高。

2. 不同背景、環境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 資訊素養、教學效能有不同的差異情 形。

3. 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間有顯著相 關,且為正相關。

4.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對國小教師教學效 能具有解釋力,以「資訊倫理」最高,

其次是「資訊認知」,再次是「資訊整 合」,接著是「資訊應用」、「資訊操作」。

李州通 (2012)

國民小學教師 資訊素養與教 學效能關係之 研 究 - 彰 化 縣 為例

問卷調查

1.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教學效能現 況屬於中上程度。

2. 不同背景的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

教學效能有不同的差異情形

3. 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間有顯著正 相關。

4.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對國小教師教學效 能具有解釋力。

李航申 (2004)

臺中市國民小 學教師資訊素 養與教學效能 關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現 況屬於中上程度。

2. 不同背景、環境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 資訊素養有不同的差異情形。

3. 不同背景、環境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 教學效能有不同的差異情形。

4. 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間有顯著正 相關。

5.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對國小教師教學效 能具有解釋力。

(續下頁)

(44)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許時逞 (2009)

國小教師資訊 素養、自我效 能與工作壓力 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嘉義市國小教師的資訊素養屬中上等 程度,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屬中等程 度。

2. 服務年資、研習時數不同的國小教師 整體資訊素養有顯著差異。

3. 研習時數不同的國小教師整體自我效 能有顯著差異。

4. 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自我效能及教 師工作壓力之間呈現顯著相關。

曾建豪 (2012)

嘉義縣國小教 師資訊素養組 織承諾與教師 自我效能關係 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嘉義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及教師自我 效能之現況為中上程度。

2. 男性、30 歲以下、學歷是研究所、職 務是兼任行政、年資 5 年以下且是特 偏地區的嘉義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 程度上優於其他組別教師。

3. 41-50 歲、職務是兼任行政、年資 5 年 以下且是特偏地區的嘉義縣國小教師 在教師自我效能程度上優於其他組別 教師。

4. 嘉義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組織承諾 及教師自我效能均呈現低度及中度正 相關。

5. 嘉義縣國小教師在資訊素養及組織承 諾對教師自我效能有正向影響。

(續下頁)

(45)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黃楟惠 (2010)

國民小學低年 級教師資訊素 養、資訊進修 需求與教學效 能之研究:以 台中縣為例

問卷調查

1. 台 中 縣國 民小 學低 年級 教 師資 訊 素 養、教學效能,均屬於中上程度。

2. 不同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學歷、

資訊研習時數及學校規模在整體資訊 素養上皆有達到顯著差異。

3.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 在教學效能上有達顯著差異。

4. 台中縣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在資訊素 養與教學效能之間呈現正相關。

5. 台中縣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在資訊進 修需求與教學效能之間呈現正相關。

塗淑君 (2007)

教 學 資 訊 素 養、教學信念 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以 臺北市國民小 學教師為例

問卷調查

1. 臺北市國小教師在教學資訊素養與教 學效能整體來看皆屬於中上程度的表 現。

2. 臺北市國小教師之教學資訊素養會因 性別、年齡、現任職務、最高學歷、

就讀科系以及任教年級等背景變項的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 臺北市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會因年齡 與任教年資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 臺北市國小教師之教學資訊素養與教 學效能具有中度正相關。

蕭任騏 (2007)

國小教師教學 資訊素養與教 學自我效能關 係之研究

問卷調查

1. 國小教師其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自我 效能之現況屬中上程度。

2. 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在教學資訊素養 上有差異。

3. 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在教學自我效能 上有差異。

4. 國小教師其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自我 效能有相關。

(續下頁)

數據

圖 2-1  資訊素養內涵示意圖
圖 2-2  資訊技能模式  資料來源:林鳳釵(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技能指標內涵與評量試題建置之 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頁 4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如上圖 2-2 所示,以上七種資訊素養涵括的能力奠基於圖書館利用技能及資 訊科技應用的技能,並且重視知識的傳播與創造,更加入知識管理的理念,提倡 知識應用的效率。而依個人對於資訊素養發展的能力熟練程度,又將資訊素養能 力分為初學、進階、高階、熟練、專家五個等級。          Bruce(2000)從七個不同的層面觀點來探討
表 2-1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方陽昇  (2005)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工作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以南 部四縣市為例  問卷調查  1
表 2-2    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  李宜穗  (2008)  從多層次自我效能感觀點驗證國小教師教 學效能模式- 以桃園縣為例  問卷調查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first uses the nine indicators of current domestic green architecture to examine those items need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air force base.. Then this stud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Hence this study uses a systematic method to develop safety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ir weights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way to school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