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第二節 建議

由本研究的實證結果來看,各級政府總支出在考慮景氣指標變數、其 他可能影響政府支出之變數以及結構性斷裂因素的情況下,景氣繁榮和景 氣衰退對各級政府總支出均為正向地顯著性影響,也就是說各級政府支出 並不會考量景氣的好壞,皆會增加支出。在我國財政赤字為常態的情況下,

政府總支出持續地增加,若政府收入沒有辦法適度地配合增加,那麼將造 成我國政府財政更加地惡化。故在政府方面應該謹慎考量支出的必要性,

在景氣好時應盡量控制政府開支,盡可能地讓我國擁有健全的財政結構,

以免在景氣差時需要過多的支出,並且造成財政赤字逐漸擴張,以至於未 來政府在編支出時會有更大地阻礙發生。

在細項政府支出方面,以總社會福利支出而言,所觀察出的結果為當 景氣好時政府降低福利支出,而在景氣差時其支出的變動並不確定。一般 而言,當景氣差時,政府為了解決人民失業、貧窮等問題,應會大幅增加 社會福利支出,此與本研究所得到的實證結果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也 就表示,當景氣衰退時,當人民需要政府補助時,政府所增加的福利支出 可能無法因應整體國家的需求,其造成的原因來自於支出的僵化性以及制 度結構上的限制等,此方面的問題是政府必須加以注意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李日聰(2006),「我國中央政府公共支出之研究:民國 40 年度至 93 年度」,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在職專班。

杜國靜(2003),「我國政府支出與經濟成長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 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邱建良、姜淑美和翁百郁(2006),「期間利差、股票報酬與景氣循環關聯 性之探討」,《華岡經濟論叢》,5(2):69-95。

高銘駿(2005),「臺灣銀行業的資本適足性與景氣循環之關係」,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張倉耀和王譯賢(2010),「台灣景氣循環的不對稱行為檢視」,《永續發展 與管理策略》,2(2):55-71。

許雯(2010),「總體景氣波動對銀行業不良債權比率」,碩士論文,國立政 治大學財政研究所。

郭亮彣(2007),「遞增預算或間斷式遞增預算:台灣中央政府歲出政事別 預算的實證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財稅研究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郭炳伸和鐘景婷(2002),「消費行為受資金流動性限制嗎?經濟景氣的不 對稱效果」,《經濟論文》, 30(4):443-472。

詹富堯(2006),「台灣地方財政支出的政治景氣循環分析」,碩士論文,國 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趙倚欣(2011),「總體景氣波動對捐贈之不對稱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政 治大學財政研究所。

鄭鴻儒(2007),「地方政府支出與選舉循環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縣市長選 舉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財稅研究所。

蘇欣玫、鄒易凭和邱建良(2008),「利率波動對國際股市報酬之不對稱性 效果」,《東吳經濟商學學報》,62:23-46。

蘇聖淳(2010),「政府支出與所得之分量迴歸分析」,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財稅研究所。

二、 英文文獻

Alm, J. and A. Embaye (2011), “Explaining the Growth of Government Spending in South Africa,” Tulane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eries.

Brenner, M. H. (1971), “Economic Changes and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61(3), 606-6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Dickey, D. A. and W. A. Fuller (1979), “Distribution of the Estimator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74(366), 427-431.

Fan, S. and N. Rao (2003), “Public Spen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rends, Determination, and Impact,” EPTD Discussion Paper No. 99.

Hansen, B. E. (2001), “The New Ecocometrics of Structural Change: Dating Breaks in U.S. Labor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5(4), 117-128

Hodrick, R. J. and E. C. Prescott (1997), “Postwar U.S. Business Cycl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9(1), 1-16.

List, A. J. and Y. Peysakhovich (2010), “Charitable Donations Are More Responsive to Stock Market Booms than Busts,” Economic Letters, 110(2), 166-169.

Nordhaus, W. D. (1975), “The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42(2), 169-190.

Okafor, C. and O. Eiya (2011), “Determinates of Growth i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Nigeria,”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5(1), 44-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Peacock, A. T., and J. Wiseman (1961), “The Grow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United Kingdo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ayeh, S. N. A. and M. H. Mustafa (2011), “The Determinants of Public Expenditures in Jord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8(2).

Wagner, A. (1883), “Three Extracts on Public Finance,” Reprinted in Musgrave, R. A. and A. T. Peacock (eds.), Classics in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London: MacMillan, 1958, 1-15.

Wu, W. C. and H. P. Cheng (2010), “Symmetric Mortality and Asymmetric Suicide Cycle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70 (12), 1974-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