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研究結果,歸納出下列結論:

一、本研究對象中過重及肥胖者占21.7%,而重要他人支持以「父母及家 人」為主,其經常提醒的是「多吃蔬菜水果」及「少喝含糖飲料」。研 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屬中上程度,其中以「每天吃早餐」、「不會把零食當 正餐」及「每天固定吃三餐,不會省略某一餐」等表現較佳;而「喝含 糖飲料」、「吃零食」及「吃蛋糕、麵包、甜甜圈、可頌等」等表現較差。

二、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女生優於男生、高社經家庭者優於低社經家庭 者;重要他人(父母及家人、同學及朋友)對其飲食行為的支持程度愈高,

飲食行為的表現就愈佳。另外,研究對象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其飲食行 為也愈好。

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身體意象可以有效預測飲食行為,並解釋其 總變異量的7.1% ;其中「性別」「家庭社經地位」重要他人支持中 的「同學及朋友的支持」及身體意象中的「身體各部位滿意度」為主要 預測變項,且以「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最具影響力。結果顯示,研究對 象為女生、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同學及朋友較支持者及對自己身體各部 位滿意度較高者,有較好的飲食行為。

65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與研究限制,提出以下建議,做為未來研究之參 考。

一、 學校教育實務方面

(一) 研究對象的飲食行為雖屬中上程度,但在每天吃蔬菜水果及喝含糖 飲料的飲食行為表現不佳,建議學校將健康飲食及身體意象議題融入教 學課程,藉由多元的教學活動與策略,例如:故事引導、實作練習、小 組討論、遊戲、行動研究等,再配合校園學習環境的營造,如健康飲食 教育櫥窗、走道或專科教室,有助於引起學生學習的意願,進而內化成 生活的一部份,進而改善其行為表現。

(二) 在校園有效率地推動「食農教育」,將食農教育融入學童的日常生活,

如推動校園田園教育、校園蔬果計畫,成立校園開心農場、料理俱樂部 等,以校內的各個社團活動或課程中的學習、飲食環境的整頓等方式,

結構性的指導飲食相關的學習,以培育其實踐健康飲食生活之能力。同 時,鼓勵學童參與料理活動,藉由農事體驗及烹飪的學習,讓孩子學習 掌握原始食材,體驗從親手種植到餐桌的全方位飲食教育,養成健康的 飲食習慣。

(三) 校園應營造支持性環境,提供營養午餐及飲用水,鼓勵學童自備水 壺,不攜帶零食到校,禁止飲料自動販賣機進入校園。師長及家長不以 含糖飲料或糖果、餅乾、巧克力等零食當作獎勵及慶祝禮物。

(四) 在本研究中「女生」、「同學及朋友的支持」有較好的飲食行為表現,

66

因此教師可以善用角色模範,多利用這些因子來示範健康的飲食型態,

如培育「宣導大使」或訓練「打菜小天使」,適時的提醒其他同學錯誤的 飲食習慣,以增加同儕間互相觀摩、學習及改變的動機。

二、 家庭、社區參與方面

(一) 學校可透過學生的學習活動單,讓學生與家長進行營養知識及概念 的分享與傳達,家長亦可透過學習活動單後面的「爸媽的話」對老師進 行回饋,藉由親師生的互動學習,有助於家長對於營養知識、態度及飲 食行為的提升與改進,更有助於改善學童的飲食行為。

(二) 善用「父母及家人」的支持力,可於學校日或親子講座時,多鼓勵 家長與孩子在家一同準備餐點,並多利用在家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提醒 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及如何選擇食物的方法,學習自我健康管理。

(三) 社區參與學校營造,如組織健康志工隊,協助輔導校園週邊餐飲業 者提供民眾健康餐點的選擇,營造社區健康飲食支持環境;建立社區學 習農場,提供民眾種菜體驗及烹飪課程教學;成立社群網絡,開啟經驗 的交流分享,讓學校教育與社區學習產生結合,使孩子在家庭、學校、

社區的關心及監督下,能健康成長。

(四) 政府應規範媒體宣傳廣告或置入式行銷,如卡通時間不得出現零食 及含糖飲料的廣告。同時,運用媒體宣導正確的飲食營養資訊,提供民 眾自我導向學習。設立諮詢專線或網站,提供民眾免費諮詢與輔導資源。

三、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一)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和時間的影響,僅以臺北市公立國小高年

67

級學生進行調查與研究,故研究結果僅能推論至此母群體,無法推論至 其他縣市學生,建議未來可將樣本擴大至新北桃園,甚至全國之國小高 年級學生,做一全面性的調查研究,讓研究更臻完整。

(二) 本研究問卷採自陳性問卷,所測得的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等資料,

僅限於研究工具所涵蓋之範圍,未來研究可再加強相關量表的設計與修 訂,以發展出更好的評量工具。另作答者可能因閱讀理解之誤差產生誤 答,或對部分問題敏感產生自我防衛的心理,在填答時有所保留或不願 意據實以答,故而影響研究結果,未來可加入質性研究,輔以觀察、紀 錄、個案訪談等方式,將對研究更有助益。

(三) 本研究採橫斷式調查研究,無法判斷因果關係,僅能就目前現況加 以探討,未來設計可採取縱貫性的研究設計,長時間並持續追蹤學生飲 食行為的改變,藉以釐清變項間的因果關係。

(四) 本研究以個人背景變項、身體意象為自變項,飲食行為為依變項進 行迴歸,結果調整後的R2為0.071,代表迴歸式中的自變項對依變項解釋 能力仍嫌不足,建議未來可加入更詳細的變項,如自我效能、健康控握 信念等變項,以提高對飲食行為之解釋能力。

(五) 將研究調查資訊化,透過行政程序徵得學校同意以取得研究對象不 具名之性別、身高、體重資料,並結合線上測量工具,以獲得比較正確 的資料及節省人力、物力成本。

6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士珉、林薇 (1997)。臺北市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 研究。家政教育學報,13(4),52-60。

王元玲(2003)。兒童肥胖與自尊關係及影響減重成效相關因素之探討(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中壢市。

王秀紅、王瑞霞、許俊傑、陳慧霞、林子郁(2000)。以結構性方程式 模式建立並比較城鄉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飲食行為模式及其預測因 子之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科技研究發展計劃。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古琪雯(2003)。青少女體型不滿意、社會體型焦慮與飲食異常傾向之 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臺北市。

行政院衛生署(2006)。新聞:少年ㄟ 你會吃飯嗎?。取自

http://tp2-pp021.24drs.com/txt/HealthyHeadlineZone/HealthyHeadlineD etai.aspx?TopIcNo=2809

行政院衛生署(2010)。2001-2002國小學童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取自http://www.fda.gov.tw/tc/siteList.aspx?pn=1&sid=279

行政院衛生署(2010)。新版國民飲食指南與國民飲食指標。取自 http://www.doh.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11)。學校健康體位教戰手冊。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巫雯雯、李寧遠 (1987)。營養教育和飲食行為。中等教育,38(5),35-42。

巫菲翎 (2000)。台北市國小肥胖兒童體重控制行為及家庭相關因素之探 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臺北市。

呂佩霖 (2005)。台灣地區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

69

70

吳源美(2010)。 桃園縣某國中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吳慧嫻 (1996)。台北縣國中學生肥胖盛行率調查、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 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

臺北市。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林宜親(1998)。青少女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宜親、林薇 (2000)。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中華衛 誌,19(1),33-41。

林佳蓉、陳瑤惠(2001)。影響學前兒童特殊飲食習慣養成之相關因素探討。

公共衛生,28,77-90。

林明舜、黃韶顏、倪維亞、林素一(2012)。臺灣地區大專院校學生飲食行 為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51,1-27。

林美嫺 (2006)。臺灣地區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林薇、周麗端、陳惠欣 (2003)。青少年飲食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 國民健康局九十一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研究報告。

林薇、林宜親 (2004)。台灣地區青少年節制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初探。

家政教育學報,6,1-21。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7)。兒童日常飲品與飲水習慣調查報告。兒 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9)。台灣兒童零食消費習慣調查報告。兒童 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兒童外食狀況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 文教基金會。

周玥靚(2010)。屏東地區幼兒照顧者之飲食教養方式與幼兒飲食行為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南市。

71

陳惠欣、林薇、周麗端(2008)。Demographic and Family Factors Affecting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Adolescents in Taiwan。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7(6),5431-555。

陳慧媛(2010) 桃園縣某國民中學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臺 北市。

72

73

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梁藝馨 (2004)。台北地區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飲食教養行為及其相關 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 學系,臺北市。

單文珍 (2003)。 桃園市國中學生含糖飲料消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未出

單文珍 (2003)。 桃園市國中學生含糖飲料消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未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