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六節,包括: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 研究 目的、第三節 研究問題、第四節 研究假設、第五節 名詞界定及第六節 研究限制,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隨著經濟快速成長,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飲食環境的改變,

飲食不均衡、飲食行為不佳等問題所導致的肥胖、慢性疾病已成為國人 主要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原行政院衛生署) 2014 年國人主要死 因統計資料顯示,台灣70%的十大死亡原因與飲食行為有關,如惡性腫 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腎臟病等,且其發生率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 勢,嚴重影響國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 (衛生福利部,2014)。

學童正值生長發育的黃金期,各類營養素的需求量多,一旦飲食行 為出現了偏差,就容易產生營養失衡的現象,進而影響其成長及發育。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01-2002 台灣國小學童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 示,學童的營養呈現不均衡的現象,包括:攝取過多的肉魚蛋豆類,而 主食類、蔬果類與奶類則攝取不足(行政院衛生署,2010)。國中生均衡 飲食狀況以牛奶和水果的攝取最差,高熱量食物攝取頻率則以含糖飲料 及休閒食品最多(曾美娟,2006)。行政院衛生署針對全國青少年調查 顯示,僅七成同學有吃早餐的習慣,若有不吃早餐的則將會影響一早的 學習情形;另有七成以上同學有喝汽水等飲料的習慣,僅一成同學不會

2

在非正餐時間吃東西解饞(行政院衛生署,2006)。而飲食營養知識與態度 是影響飲食攝取行為的重要因素,但在相關知識的答對率卻低於五成 (行 政院衛生署,2006)。此現象顯示學童對於每日飲食需要量、營養素與疾 病之間的關係、體重的標準及減重的認知等知識不足,加上市面食物選 擇種類眾多,容易產生偏食或選擇方法錯誤而導致營養失衡。

由於飲食方面的改變,導致肥胖比率攀升,肥胖已成全球性的健康 問題,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問題在世界各國都有日益嚴重的趨勢,而我 國的狀況亦如此,兒童肥胖的盛行率在過去一、二十年中增加了2~3倍(祝 年豐,2004)。行政院衛生署報告指出,近十年來台灣地區學童身高平均 增加0.12~1.37公分,體重卻平均增加了1.13~2.92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 平均增加0.62~1.07,顯示現在學童是「橫著長」!(行政院衛生署,2005)。

教育部98學年度資料也顯示兒童及青少年過重及肥胖的比率已分別達 25%及27.1%,即兒童每四個就有一個為體重過重或肥胖 (行政院衛生署,

2011)。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青少年肥胖的盛行率持續增加,

2012年國小生(1225人)、2010年國中生(1779人)、2011年高中生(1169人) 分析報告顯示,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過重及肥胖比率分別為28.6%、

27.9%及31.1% (衛生福利部,2013)。而造成青少年肥胖快速增加的原因,

普遍認為與飲食習慣西化、飲用含糖飲料、速食的頻率及靜止的生活型 態相關(許秀卿,2011)。因此從小對飲食及生活習慣的介入對日後預防 成人肥胖很重要。

肥胖危害健康,但研究指出,體重過輕亦會危害身體健康,甚至造

3

成死亡率上升(Fiegal et.al, 2005)。在現今社會風潮與媒體塑造「瘦,就是 美」的情境下,青少年對於自己身體形象日益重視,愈瘦愈好。教育部 的普查資料顯示,國小女生太瘦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13.7%,2005年的 20.2%,大幅增加到2007年的28% (劉影梅、張博論,2007)。而國內有關 身體意象的研究指出,多數的青少年對自己的體型不滿意,想要變瘦,

有49.5%的男生和 66.0%的女生期待更纖瘦的體型(許瑞芬,2008)。行政 院衛生署(2005)針對全國青少年調查顯示,意識觀念上有近六成同學體 重在正常範圍,但僅三成同學認為目前身材剛好,且有五成以上同學希 望可以再瘦一點並嘗試減重,亦有五成以上同學會擔心自己太胖及發胖 的問題;有近三成同學認為名模林志玲最適合擔任「理想體型代言人」,

但他的BMI低於18.5,體重仍然過輕,以上顯示同學在體型意識上有偏 差。

體型意識愈差者,愈會有節制熱量攝取的飲食行為(羅惠丹,2004)。

特別是青少年期的女生,會因為主觀認定身體意像之不滿意而引發減重 意圖及減重行為(古琪雯,2003;唐妍蕙,2003)。愈關心自己的身體意 象時,就愈會從事體重控制行為(蔡杏汶,2007)。McCabe & Ricciardelli

(2003)針對青少年進行研究時發現,女生較多以飲食控制的方式來減 重,男生多因體重過重並期望能擁有強健的肌肉與男性化剛強的外型,

而以運動的方式企圖減重。且青少女容易受到媒體或廣告等影響,對體 型、體重感到不滿意,而採取不健康的減重方式(曾美娟,2006)。當女 生若不滿意自己體重,自覺體重過重及期望體重小於實際體重時,較有

4

異常飲食行為的傾向(賴靖微,2002)。這些藉由高度節制飲食以期望體 型變瘦之青少女,在未來較可能發生飲食失控而成為異常飲食行為者,

是值得我們密切注意的問題。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有健康的兒童才會有健康的國家!由於 兒童時期的生活型態和習慣,會影響成長後的身心健康,因此越早發現 兒童時期不利健康的因素,就可以越早開始進行教育介入,以利維護和 提升健康的品質。因此,從小建立正確健康的飲食觀念、養成適當健康 的飲食習慣、均衡攝取各類有益健康的食物、控制適當體位等已是刻不 容緩的事。本研究擬以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資 料的分析,瞭解學生飲食的情況,並探討背景因素、身體意象與飲食行 為的關係,期許可藉由此研究結果可提供學校教學研究、訂定健康促進 服務政策及計畫之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