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本節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假設及研究結果進行討論。

一、 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之分布情形 (一)背景變項

本研究樣本之性別分布:男生有550人(51.1%)、女生有526人(48.9%),

而母群體之性別分布:男生有20,069人(52.5%)、女生有18,176人(47.5%),

經百分率同質性卡方檢定,本樣本性別分布與母群體無顯著差異的(χ2(1)

= 0.77,P>.05);本研究樣本之年級分布:五年級有530人(49.3%)、六年 級有546人(50.7%),而母群體之年級分布:五年級有20,069人(52.5%)、六 年級有18,176人(47.5%),經百分率同質性卡方檢定,本樣本年級分布與 母群體無顯著差異(χ2(1)= 0.98,P>.05),綜上所述,本樣本就性別、年 級來看與母群體是一致的。

本研究對象中過重及肥胖者占21.7%,與2012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 遷調查結果顯示國小學童的過重及肥胖率約28.6% 略低。另外,本研究 對象的重要他人支持以「父母及家人」得分較高,其中「會提醒我要多 吃蔬菜水果」及「提醒我少喝含糖飲料」平均數為最高,即研究對象自 覺父母對飲食行為的支持高於教師及同儕,可知父母在國小高年級階段 的支持與影響力相對重要。此結果與廖慧琳(2008)、李麗惠(2011)的研究 相似。

(二) 身體意象 1. 外表評價

59

本研究對象中,以「喜歡穿合身的衣服」平均數為最高,「大多數 人都覺得我長得很美或很帥」最低,此項度是身體意象三個分量表中得 分最低的,此與李麗惠(2011)的研究結果相似。

2. 外表取向

本研究對象中,以「我會根據不同場合作打扮」及「保持儀表容貌 好看是很重要的事」平均數為最高,而「我在出門前通常會花很多時間 梳妝打扮」及「常使用飾品來裝扮自己」最低,平均得分3.41分,可知研 究對象是在乎自己外表的。

3. 身體部位滿意度

本研究對象中,以「頭髮」及「臉部」最滿意,「體重」及「身高」

最不滿意,此結果與李麗惠(2011) 、曾美娟(2006)、蔡杏汶(2007)的研究 相似。可見國小高年級學童大多不滿意自己的身高、體重。

(三) 飲食行為

整體飲食行為的單題平均得分為3.50分,介於計分標準的「偶爾」與

「經常」之間,表示本研究對象之飲食行為屬於中等尚可的程度,此與 李麗惠(2011)、施秀如(2009)的研究結果相似。

其中以「每天吃早餐」行為表現最好,「總是」與「經常」吃早餐有 93.5%,此部分比廖彬如(2010)針對台灣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 中吃早餐的比率84.2%還要高,顯示家庭對早餐愈來愈重視。但進一步發 現研究對象在蔬菜、水果及鮮乳的攝取上,填答「總是」及「經常」約 僅五至六成,顯示尚有大部分的學童未達到行政院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

60

的建議,此部分與李麗惠(2011)、廖彬如(2010)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所做 的蔬果及乳品攝取頻率結果雷同。研究對象會選擇喝白開水解渴的佔 71.6%,此結果與李麗惠(2011)、廖彬如(2010)的研究結果相似;但每天 喝1500~2000cc的白開水的僅佔52.6%,顯示出大部分的研究對象每日水 份的補充還是稍顯不足,有待提升改善。

研究對象「喝含糖飲料」的行為表現差,平均得分為2.82分,填答「從 未」與「很少」喝含糖飲料僅有25.4%,顯示有75%的學童每週至少喝含 糖飲料1~2次以上,此結果與李淑靜(2003)、呂佩霖(2005)、陳慧媛(2010) 的研究結果相似,都是偏向次數喝得多。

研究對象「吃零食」的平均得分為2.91分,介於計分標準的「偶爾」

與「經常」之間,每週至少吃零食1~2次以上的佔70.4%,顯示研究對象 喜歡吃零食的行為有待提升改進,此結果與李麗惠(2011)的研究結果相似。

而有88.2%的研究對象「很少」及「從未」把零食當作正餐,表示大部分 的研究對象並不會把零食當作正餐,是比較正向的表現。

研究對象「吃蛋糕、麵包、甜甜圈、可頌等」的平均得分為2.92分,

介於計分標準的「偶爾」與「經常」之間,顯示研究對象常吃蛋糕、麵 包、甜甜圈、可頌等,可能與早餐的西化及下午茶的流行有關,此結果 與李麗惠(2011)的研究結果相似。

研究對象「吃冰淇淋、奶昔、聖代、雪糕等」的平均得分為3.31分,

「吃油炸食物」的平均得分為3.36分,「吃速食」的平均得分為3.48分,

攝取情形多集中於「偶爾攝取」之頻率,表現尚可,此得分與李麗惠(2011)

61

的研究結果相似。

研究對象在「吃加工食品」的平均得分為3.15分,攝取情形多集中於

「偶爾攝取」之頻率,此得分與李麗惠(2011)的研究結果相似。「吃醃漬 食品」的平均得分為3.67分,攝取情形多集中於「很少」之頻率,顯示大 部分研究對象不吃醃漬食品。「添加調味料」的平均得分為3.08分,攝取 情形多集中於「偶爾攝取」之頻率,得分與廖彬如(2010) 針對小六生的 研究結果相似。

研究對象在「固定吃三餐,不會省略某一餐」行為表現佳,平均得 分為4.21分,此得分比李麗惠(2011)、廖彬如(2010)的研究結果還要高。

表現最差的項目為「將油炸食物的外皮去除後再食用」,平均得分為2.67 分,顯示大部分研究對象沒有把油炸外皮剝掉再吃的習慣,此得分與李 麗惠(2011)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觀上述,研究對象在「吃早餐」、「不把零食當正餐」、「固定吃三 餐,不會省略某一餐」的飲食行為上有良好的表現,但是在「喝含糖飲 料」、「吃零食」、「吃蛋糕、麵包、甜甜圈、可頌等」表現較差,有待提 升改善。

二、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間之關係 (一) 性別

研究發現「性別」與飲食行為有顯著的差異,女生的整體飲食行為 較男生為佳,此與李蘭等(1999)、李麗惠(2011)、林薇等(2003)、羅雅玲 (2003)的研究結果相同。

62

(二) 年級

年級不同時,在飲食行為表現上無顯著差異,此與曾美娟(2006)、蔡 杏汶(2007)研究結果相同。但與何英忠(2004)以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 研究對象所得結果不同,可能因地區差異,對飲食行為有不同知影響。

(三) 體位

研究發現「體位」與飲食行為無顯著的差異,此與李麗惠(2011)、簡 介瑞(2002)研究結果相同。

(四) 家庭社經地位

研究發現「家庭社經地位」與飲食行為有顯著的差異,家庭社經地 位較高者在整體飲食行為較低社經家庭為佳,高社經家庭的孩子在健康 飲食行為的表現比低社經家庭的孩子為佳,此與吳源美(2010)研究結果相 同。可能是因為高社經家庭的經濟條件較佳,無須憂慮溫飽問題,因而 能進一步考量到健康飲食的因素。

(五) 重要他人的支持

研究發現,重要他人(父母及家人、老師、同學及朋友)支持與研究對 象之飲食行為呈顯著正相關。表示重要他人對研究對象飲食行為的支持 程度愈高,研究對象在整體飲食行為表現愈佳。此與李麗惠(2011)研究結 果相似。

(六) 身體意象

研究對象之外表評價、外表取向、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及身體意象總 分與飲食行為皆呈顯著正相關。表示研究對象對自己外表評價、外表取

63

向、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較高者,其整體飲食行為表現愈佳。也就是對自 己身體意象愈正向者,其飲食行為表現愈佳。此與李麗惠(2011)研究結果 相似。

三、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及身體意象對飲食行為之預測

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身體意象可以預測飲食行為,可解釋研究對 象的「飲食行為」總變異量的7.1%,主要的預測變項為「性別」「家庭 社經地位」重要他人支持中的「同學及朋友的支持」及身體意象中的「身 體各部位滿意度」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最具影 響力。研究對象為女生、高家庭社經地位者、同學及朋友較支持者及對 自己身體各部位滿意度較高者,有較好的飲食行為,與李麗惠(2011)、

林薇等(2003)、陳慧媛(2010)等結果相符。

6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