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提升教保人員的服務年資有助於提升工作投入程度,無論是總服務 年資或者機構服務年資,隨著經驗的增長教保人員工作投入程度會隨著 上升,因此提升教保人員之服務年資,避免過高的人員流動率,有助於 提高工作投入程度。此外,提升教保人員月薪,亦可能有助於提升工作 投入程度。在設定薪資時可適度考量此點。

此外,在機構環境部分,建議可注意值班模式、機構規模對於工作 投入之影響,本研究指出輪班之工作投入較低、且工作壓力較高,因此

91

可以從值班模式方面著手,提升教保人員的工作投入程度、降低其工作 壓力,簡而言之,服務單純化、降低輪班應有助於提升工作投入、改善 工作壓力程度。且機構規模過大,其工作投入較低、工作壓力則較高,

因此在成立新機構時,建議可將機構規模列入考慮,以提升教保人員的 工作投入。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建議未來在收集部份變項上,例如進修年資,建議不要以自填問卷 收集資料,上述兩項變項在本研究中填答率不佳,同樣的問題也見於之 前的研究(黃榮真,1992)。建議若為機構安排之在職進修,可用機構 問卷方式收集資料,而非個人自填問卷。

此外,亦可擴大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的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為民 國 99 年服務於臺北市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建議未來研究可加 入其他縣市之機構,或者提供不同服務之機構(早療、安養)等,作為 研究對象,以做完整充分的討論。

若能適瑝提出問題,建議亦應將服務障礙類別列入考量,明確定義 機構服務障礙類別,並選用適瑝方式取得資料,本研究原以機構問卷方 式收取障礙類別服務資料,但問卷回收時,發現大部分機構均將所有障 別進行勾選,造成本變項無法產生差異。未來研究宜將此點列入考量。

9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1984)。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學校壓 力狀況調查研究。臺北市。

呂勝瑛(1985)。工作壓力之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8,157-189。

何東墀(1989)。國民中學益智班教師工作滿意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 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4,1-67。

江欣霓(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心智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員配置標準修正條文(2008 修正)。

內政部社會司(無日期)。各縣市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查詢[資料庫]。

中華民國:內政部。2011 年 1 月 24 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05/new05.htm。

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

9,205-238。

吳昌雈(2004)。新竹縣國民中學新手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沈秀娟(2001)。精神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國立成功 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93

高淑娟(1998)。大學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尌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 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昨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世瑜(2004)。輪班工作人員休閒參與程度和休閒心理需求、休閒 阻礙關係之探討―以臺北市服務業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 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 之關係。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昱名(2004)。社會福利資源與需求的落差:以老年失智症病患家庭 照顧者之照顧負荷,需求與困難為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臺北市。

陳聖芳(1998)。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市。

工作心理學(陳彰儀譯)(2006)。臺北市: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 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460-461 頁。(原著出版年:2002 年)

黃育晟(2002)。心智障礙福利機構管理與服務之探討。元智大學管

94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黃榮真(1992)。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意、工作壓力及 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彰化市。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北市 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舒昌榮(1994)。智障者家長選擇教養機構型態影響因素之研究。國 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董秀珍(2002)。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蔡幸倖(1997)。換班式女性輪班工作人員之飲食及生理狀況評估。

台北醫學院營養保健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崇建(1985)。特殊教育教師異動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44。

謝天德(1998)。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團體凝聚力與社會閒散關係之 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英文部分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95

Blood, M. R., & Hulin, C. (1967). Alienatio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er respons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1, 284-290.

Bohle, P., & Tilley, A. J. (1998). Early experience of shiftwork:

Influences on attitud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1(1), 61-79.

Caplan, G. (1981). Mastery of stress: Psychosocial aspect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8, 413-420.

Cooper, C. L. (1978). Sources of managerial and white coller stress. In C.

L. Cooper & R. Payne (Eds.). Stress at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Cooper, C. L., & Marshall, J. (1976).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49, 11-28.

Dubin, R. (1956). Industrial works’ world: A study of the “centrial life interests” of industrial works. Social Problem, 3, 131-142.

Dunham, J. (1992). Stress in teaching. (2nded.). New York: Routledge.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Dunnette, M. D., & Hough, L. M. (Eds.) (1994). Handbook of Industrial

96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alo Alto: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Hackman, J. R., & Oldham, G. R. (1975).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 159-170.

Holroyd, K. A., Appel, M. A., & Andrasik, F. (1983). 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to psychophysilolgical disorders. In D.

Meichenbaum & M. E. Jaremko (Eds.), Stress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pp. 219-259). New York: Plenum.

Houston, B. K. (1986).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nd cardiovascular and neuroendocrine reactivity. In K. A. Matthew, S. M. Weiss, T. Detre, T.

M. Dembroski, B. Falkneri, S. B. Manuck, & R. B. Williams, Jr (Eds.), Handbooks of Stress, re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p. 207-209).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Jamal, M. (1981). Shift work related to job attitudes,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withdrawal behavior: A study of nurses and industrial workers.

Personal Psychology, 34, 535-547.

Johnson, T. W., & Stinson, J. E. (1975). Role ambiguity, role conflict, and satisfaction: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 329-333.

97

Kanfer, R. (1984). Motivation Theory and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D. Meichenbaum & M. E. Jaremko (Ed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Luckasson, R., Borthwick-Duffy, S., Buntinx, W. H. E., Coulter, D. L., Craig, E. M., Reeve, A., et al. (2002). Mental retardation: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ystems of supports (10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McGrath, J. E. (1994).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In M. D.

Dunnette & L. M. Hough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alo Alto: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Mannhiem, B. A. (197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rk centrality, job rewards and satisfaction. Sociology of Work and Occupations, 2, 79-102.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iller, G., & Clark, G. D. (Eds.) (1998). The cerebral palsies: Cause, consequences, and management. Woburn, MA:

Butterworth-heinemann.

98

O’Brien, C. L., &O’Brien, J. (2002). The origins of person-centered planning. In S. Holburn & P. Vietze (Eds.), Person-centered planning: Research, practice, and future directions (pp.3-26).

Baltimore: Brookes.

Pinder, C. C. (1998). Work motivation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s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inowitz, Z., & Hall, D. T. (1977).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 265-288.

Tausig, M. (1985) . Factors in family decision-making about placement for development disabled individuals.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89, 352-361.

Taché, J., Selye, H., & Day, S. B. (Eds.) (1979). Cancer, stress, and death. New York : Plenum Medical Book Co.

Thompson, J. R., Bryant, V., Buntinx, W. H. E., Schalock, R. L., Shogren, K. A., Snell, M. E., et al. (2009). Conceptualizing supports and the support needs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47(2), 135-146.

Vroom, V. H., & Deci, E. L. (1970). Management and motivation:

selected readings. Harmondsworth: Penguin.

99

100

101

102

103

附錄 2 機構主管問卷 親愛的機構主管,您好:

感謝您協助本研究的進行,您的用心將使本研究進行更順利。本研究 的主要目的是想瞭解心智障礙福利機構教保員的工作現況,以提供產官學 界對於第一線伙伴們適切的支持依據。下列題項主要目的是欲了解貴單位 教保員工作環境的背景資料。謝謝您的支持與協助。

祝您 健康快樂

國立台灣大學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 指 導 教 授 :王華沛 博士 研 究 生 :楊凱翔

一、貴機構服務心智障礙者之主要障礙類型(可複選):

1.□輕度智能障礙,2.□中重度智能障礙,

3.□自閉症或其他廣泛性發展疾患,4.□併智障的多重障礙,

5.□其他 。

二、目前接受貴機構服務的心智障礙者人數 三、貴機構之教保員人數

四、服務人數比例

(一)目前貴機構日間教保人員(含生活服務員)與服務使用者的人數 比例 : 。

(二)目前貴機構夜間教保人員(含生活服務員)與服務使用者的人數 比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