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依據本研究所得之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學校行政單 位、教師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落實融合班級學生人數減少之政策

根據本研究結果指出,在「課程教學」和「班級經營」層面,融合班級教師 需同時兼顧普通及特殊需求學生,班級人數愈多,融合班級教師的教學困擾愈大。

因此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徹底落實縣市政府制定的 「尌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安 置與輔導辦法」,辦法內容中均有提及需按照學生身心障礙類別及程度減少融合 班級人數。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主動定期審查學校方面是否全面落實和配合,如 有實行之困難,協助調整或擬定配套措施,以提高教學品質,增進教師之教學效 能。

(二)強化巡迴輔導班的功能,增加與融合班級教師的合作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教學困擾的「專業知能」層面中,學校「無設立身 障班」的融合班級教師其教學困擾高於「有設立身障班」的融合班級教師。因此,

針對無設立身心障礙班級(資源班、特教班、聽障班)的學校,應提供專任的巡 迴輔導教師,視融合班級教師的不同需求給予有關教學之特殊教育相關書籍、期 刊文章、研習心得或是間接諮詢、策略分享,使融合班級教師能過透過與特教巡 輔教師的諮詢及交流中強化其特教專業知能。

二、對學校行政單位之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學校支援體系,支持校內融合教育之推展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學校行政愈能提供校內融合班級教師具體的資源及接納 的環境,愈能實際協助、支持校內融合教育的推展,降低班級教師對於教學所產 生的壓力或困擾。因此學校可藉由特教推行委員會的正常運作,視校內推展融合

教育情形定期召開會議,整合校內各處室的專業人力資源及環境資源,提供融合 班級教師多元的支持服務。如:教務方面,在安置班級特殊學生及課程規劃、教 師排課上站在利於融合教育推行的立場,考量教師及學生的實際需求給予彈性的 調整;訓育、輔導方面,協助班級教師處理學生情緒行為問題,招募志工媽媽或 是修習教育學程的大學生提供融合班級教師協助,善加運用多種人力資源及安排 校內認輔教師,認輔融合班級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共同分擔教師輔導的責任、及 舉辦相關家長座談會促進親師交流;總務方面規劃無障礙的校園空間,加強班級 的設備和資源等。而校長除了統籌及整合校內所有資源外,亦可營造學校鼓勵合 作、支持、願意學習和改變的校園氣氛,使教師在健全的支持網絡下發揮其教學 效能。

(二)辦理實用的特教知能研習,提升教師的融合教學專業能力

學校行政在規劃週三教師研習時,應考量以融合育為主題的系統性研習,設 計兼具理論和實務性的課程內容,並安排具豐富實務經驗的教師分享其教導融合 班級的教學經驗,且增加雙方互動回饋的時間,使參與研習之教師將教學實際遇 到的問題及困難發表並得到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教師可以在研習過程中獲取成 功經驗以作為教學時的參考和學習。

三、對普通班教師之建議

(一)參與特教相關研習,充實融合教育知能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從未修習特教課程之融合班級教師,其教學困擾較高,

而普通班教師有很高的機會接觸融合班級。因此修習特教相關課程或是參與特教 相關研習,不但能更了解特教學生的特質與需求,也能提升教師在教導學生時應 需具備的專業能力,藉由不斷的改進和更新,尋求資源學習成長,降低教學困擾,

因此參與融合教育相關研習,對於每位教師而言都有其必要性。

(二)尋求協助管道,適時紓解壓力

融合班級教師需要長時間面對及處理學生的各種狀況,課程設計和實際教學 所遇到的挑戰可想而知,而在教學時所產生的問題或困擾若没有解決,容易造成 教師無形的壓力。因此,教師間可組成融合教育教學小組,使具有特殊教育背景 專長或是實務經驗豐富的教師協同學校行政人員,定期互相分享教學心得集思廣 益、研討學習不同的主題,並藉由多元的討論共同尋求改善的方法,使遇到教學 困擾之教師適時的得到實際的協助。藉由小組間的互相協助、鼓勵,舒緩教學工 作帶來的壓力。

四、對特殊教育教師之建議

(一)積極與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溝通交流,彈性調整服務模式及內容

學校內設有身心障礙班級的特殊教育教師,因具備特教專業背景,較了解身 心障礙學生的特質,處理特教需求學生問題的經驗也較普通教師豐富,亦是學校 內特教相關資源的主要管理及諮詢者。因此特教教師應站在融合班級教師的立 場,給予教師在教學上的協助,除了一般的諮詢、或是給予學生抽離式或外加式 的課程服務外,可視融合班教師教學現場的需要,提供課堂觀察或是協同教學等 服務模式,將特教服務帶進融合班級中,共同解決融合班級教師教學的問題,降 低教學之困擾。藉由教師間彼此的切磋及努力,激發出適合融合班級學生的教學 模式。

五、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僅以台東縣公立國小融合班級教師為調查對象,在推論上有其限 制,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擴大至行政人員、科任教師、學前、國中、高中職 教師,範圍也可擴及其他的縣市,並比較之間的差異,增加資料的多元與完整性,

以使能使推論的結果更客觀。

(二)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及時間的限制,以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方式,探討國小融 合班級教師的教學困擾,建議未來的研究可輔以質性研究方式,如焦點團體訪談 法、觀察法、個案研究等,以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完整性,瞭解國小融合班級教師 的教學困擾情形。

(三)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僅以個人背景變項和工作背景變項為自變項,但造成國小融合班級教 師教學困擾尚有許多層面,如:親師溝通模式。且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融合班級 教師的教學困擾情形,不過對於融合教育班級教師面對教學困擾的因應方式及支 援、協助並未深入探討,建議未來研究者可繼續探究,使研究結果更具完整性和 價值。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1999)。發展遲緩帅兒融合式帅教模式之建立與實施成效研究(Ⅰ)。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 87-2413-H-003-009)。

王天苗(2003)。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問題與對策-以台北市國小附帅為例。特殊教

育研究學刊,25,1-25。

王淑霞(2001)。國中教育人員對於實施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銘得(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實施融合教育學校行政支援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方婉真(2008)。學前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曲俊芳(1998)。國中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遭遇困難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 究-以兩名腦性麻痺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市。

李曉薔(2008)。台北縣國中普通班教師教導過動症學生之教學困擾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慶輝(2005)。國民小學融合教育實施現況與相關問題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何東墀(2005)。融合教育理念的變流與困境。特教園丁,16(4),56-60。

吳武典(2005)。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28-42。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市:心理。

邱鈺喬(2003)。台北市國中生對尌讀資源班學生的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邱嘉琳(2007)。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資源班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屏東縣。

邱曦萱(2007)。學前教師教學之心路歷程-以融合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 立輔仁大學,未出版,台北縣。

金祈君(2005)。花蓮縣國小融合班教師對於身心障礙巡迴輔導實施意見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卓怡君(2006)。國中普通班教師面對班上身心障礙學生之教學困擾、因應策略及所 需支持系統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屏東縣。

李慧韻(2008)。國中普通班學生對資源班身心障礙同儕的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私立東海大學,台中縣。

呂美玲(2004)。桃園縣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的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縣。

林佩欣(2007)。從一個資源班教師的觀點來看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的問題。特殊 教育季刊,104,28-33。

林東山(2005)。台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美環(2008)。台東縣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困擾的因應行為與輔導措施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林真鍊(2005)。國小學童對於資源班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碧珠(2006)。國民小學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教學困擾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洪啟芳(2007)。桃園縣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姚佩如(2005)。國中融合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姚佩如(2005)。國中融合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