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可大致認定四個新住民家庭的社經地位是獲得控制的。在此情況下,父母教養態 度便相形獲得獨立的地位,有利於我們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進行觀察與分析。

在訪談對象的家庭社經地位大致處於同等水平時,我們觀察了前述四位來自 不同國家、教養態度各自不同的新住民家長及其子女。透過訪談可知:教養態度 的不同,的確會影響子女的學習成就與生活適應情形。最明顯的是威權專制教養 態度的家庭(以 M4/S4 為代表),子女學習成就與生活適應容易產生低落情形,而 這兩方面的表現往往高度重疊。自由放任的父母(以 M1/S1 為代表),家庭親子互 動或許尚稱良好,但子女即使出現課業落後情形,父母也不會特別在意,且於生 活適應各層面上也較少提供積極的引導,可能讓孩子養成逃避問題的情形。至於 開明專制(M3/S3 為代表)或開明權威(以 M2/S2 為代表)的家庭,對子女的關懷、

回應、參與、要求程度,均比前述兩大類教養態度高,因此子女的學習成就和生 活適應能力會比較良好。前述的研究結果,也與童江雪(2009)、蔡清中(2006)、

阮氏秋水(2012)、蘇泓源(2012)、賴奕智(2014)、黃惠珍(2015)等人的研究證據互 相吻合。

綜合前述,我們歸納認為:

一、當家庭社經地位控制在同等水平時,仍可發現父母教養態度的差異,對 於子女的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具有影響力。

二、當家庭社經地位控制在同等水平時,持開明教養態度的父母,子女的學 習成就和生活適應情形,通常會優於持自由放任或威權專制態度的父母。

三、教養態度對子女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的影響力,不只限於我國的本國父 母,在我國的新住民家庭上也適用。因此我們相信,新住民父母若能持開明教養 態度,對於子女的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確實會有所助益,而其表現甚至不遜於本 國籍家庭的子女。

第二節 建議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地位仍未獲得明顯的改善。因此本文作者依據此研究第二章文獻探討之內容、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針對離島地區新住民父母教養態度對其子女生活適應 與學習成就之影響,統整提出相關建議,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研究 者之參考:

壹、 提供各方面融入協助,改善新住民社經地位

研究者所訪問之地區,地處偏遠之二級離島,當地新住民頗多,對於中文的 認識有限,識字量也過少,加上大多數的家長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有家長提出 反映,在指導孩子功課時,常有「心有餘,力不足」之感慨。因此,建議教育主 管機構應聯合民間團體、社福機構和當地鄉鎮公所,共同規劃短、中、長程的融 入服務:

就短程目標而言,教育單位可為新住民父母舉辦成人華語識字班、生活文化 適應課程,一方面讓她們熟悉本國的語言文字,也減少來到臺灣的文化震驚 (culture shock),降低在本地婚配家庭裡發生婆媳/妯娌誤會衝突的機率。警政單 位與社福機構則可透過村里幹事或教育機構的協助,篩選管理高風險家庭,避免 婚姻暴力的情形。

就中、長程目標方面,鄉鎮公所或社福機構可規劃有意辦理的業者,開設各 類技能講習班,例如資訊教育課程可使新住民家長習得文書處理、電腦繪圖、影 片編輯的能力,觀光導遊解說員課程可增加新住民家長進入觀光導遊業服務所需 具備的技能,上述課程對於提高家長的就業競爭力都有幫助。而鄉鎮公所也應不 定期抽檢雇用新住民家長的資方是否確實為其辦理勞保,以保障其就業應有的權 益。

簡言之,唯有短、中、長程多方面的融入與輔導,方能輔導她們融入當地的 環境,並提升基礎能力,改善婚姻安全與就業環境,讓她們得以無後顧之憂的教 養子女,更避免因家庭社經地位較低,造成文化資本相對貧瘠,產生社會世代相 承的貧窮循環。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舉辦各類親職教育活動,提升家長教養知能

經由本研究的訪談結果,我們驗證了良好的教養態度和親職教育能力,不論 父母種族、原生國籍如何,對子女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都有正面助益。同時我們 也發現,不同國籍之新住民家長的教養方式,也深受原生家庭成長背景或原生國 籍文化的影響。然而現代社會變遷迅速,需要不斷學習;如果他們來台後不曾接 觸任何新的親職教育概念,則在家庭中的一切教養態度仍將淪為嘗試錯誤(Trial

& Error)與口耳相傳,或是一方面努力抗拒婚配家庭裡本地長輩的傳統概念,一 方面複製自己成長背景裡的經驗法則,而無法跟上目前的社會變化,這未必會是 我們所樂見的。

有鑑於此,教育機構、民間團體應持續舉辦各類親職課程,透過學校班親會、

親子共讀/DIY/闖關/體驗營、影片欣賞、教養知能講座……等活動,增加新住民 家長對子女教育的參與度,同時提升親子共同完成各項任務的成就感,並逐漸改 善其教養能力。例如對於個性嚴厲、動輒斥責孩子的新住民家長,提供「如何讚 美孩子」的課程,就有機會逐漸改變其教養認知,動搖原本固執的想法,而緩和 親子關係。對於自由放任態度的新住民家長,若參加類似「如何應付孩子無理取 鬧要求」的課程,對於發展親子相處原則也會有所助益。

前述的課程、活動、營隊,一方面得以讓家長在疲於奔命的日常生活中暫時 解放,一方面也讓他們有機會跟其他家長交流教養心得,而能傾聽、了解、觀摩 不同的教養態度、知能。如此一來,新住民家長在教養孩子時,可以針對自己的 教養態度重新檢視評估,也有了更多元的選擇,不至於只靠溺愛、打罵、條件交 換或是充耳不聞作為少數的法寶,也可以避免在教養時沿用經驗法則跟嘗試錯誤 所走的冤枉路。

參、 輔導學業低成就或生活適應不佳的新住民子女,給 予必要協助

改變大環境、改變家長,固然是改善現狀可行的兩條道路,但第三條道路也 應併行不輟,亦即對於新住民子女進行長期的追蹤輔導協助。從本研究中可知: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在生活適應方面,學校於行政面除了現有的家庭訪視規範之外,也可積極鼓 勵校內教師推動學生認輔工作,針對生活適應不良的新住民子女進行列案輔導,

掌握他們的學習情形,並及時給予輔導。在教學與輔導方面,對於不同的階段與 適應困難,也需要相應的教師指導,例如針對小一新生,可將重點放在訓練良好 的生活常規和自我照顧技能,使其及早適應學校生活;對於與同儕相處感到困難 的孩子,教師應提供社交技能的輔導。對於部分有自卑感的新住民子女,教師除 可透過具體鼓勵、真誠讚美、無條件關懷、指派擔任幹部等方式建立其自信心之 外,也可將認識異國文化融入課程,引導學生認識東南亞各國文化風物之美,提 升他們的自我概念。

而在改善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方面,儘管目前全國各地中小學都已遵照教育 部命令辦理補救教學,但繁瑣的行政程序並不能帶給學生實質的助益,反而不如 現場教師的專業與熱忱。對於學習產生困難的新住民子女,教師可針對其欠缺引 導的部分,利用課後及時說明或補救教學,提供適當指導與練習,並適時的給予 肯定與鼓勵,改善遭遇學習困難的焦慮。對於作業完成度低的學生,可與其訂定 約定,確保足夠的練習量,達到精熟學習,並建立起良好的學習自律態度。而部 分確實有嚴重學習障礙的學生,教師則應聯繫資源班教師,研究適合他們的個別 化教學計畫,以提高學習的興趣,肯定自我價值,進而提升其學習成就。

本文作者相信:前述的三項建議,只不過是拋磚引玉,實際上所能做得遠遠 不止於此。新住民家長的原生國籍、原生家庭成長背景、教養態度,對子女學習 成就和生活適應的影響,並不僅是個別家庭或學校的事務,而是整個社會都應該 關心的議題。期望能有更多有志之士加入,一同對此付出,為新住民子女的教育 和新住民家庭共創更好的明天。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閩如(2005)。在台大陸女性配偶生活適應與第二代子女教養狀況之探討─以台 東縣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淳(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適應之探討。社區發展,

105,頁 66-89。

沈宣武(2012)。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學習成就。逢甲大學經濟學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吳芝儀、劉秀燕(2004)。「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 研究」。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 院, 117-148。

吳淑娟(2008)。新住民子女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6-12。

李沛玲(2013)。新住民學童母親教養態度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李雁萍(2006)。隔代教養家庭少年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 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阮氏秋水(2012)。國小新住民子女國語文能力、學習態度及人際關係之探討。國 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芝妘(2013)。屏東縣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所碩士論文。

林芙美(2009)。新住民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高年級生為例。

林芙美(2009)。新住民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高年級生為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