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離島地區新住民父母教養態度對其子女 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離島地區新住民父母教養態度對其子女 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暑期碩士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離島地區新住民父母教養態度對其子女 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研究生:龔燕娥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八月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離島地區新住民父母教養態度對其子女 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研究生:龔燕娥 撰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中華民國一○四年八月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謝辭

千頭萬緒不知道從何說起,論文即將告一段落,此刻最想感謝 的是我的指導教授蔡東鐘教授,如果沒有教授悉心的指導,用心的 督促,也許,這本論文仍在難產中。另外也要感謝口試委員鄭承昌 教授、羅希哲教授以及張玉山教授,因為有你們建議及指正,讓我 的論文內容能夠更加地豐富及完善。

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首先,謝謝我親愛的哥哥志 成,如果不是你在後頭一路陪伴指導著我,建瑤、信嘉、曉雯、雅 桂你們一直替我加油打氣,給我信心,令丞在適當的時候,提供了 寶貴的意見和看法,就不會有這段辛苦而美好的學習歷程。

感謝親愛的家人,為了讓我能順利完成論文,這段時間,你們 總是報喜不報憂,默默的在旁邊陪伴著我,叮嚀著我。在論文撰寫 最忙碌的時期給了我最大的鼓勵和包容,一下子擔心我太過勞累傷 了身體,又怕我論文無法順利完成,一路陪著我完成這個艱鉅的任 務。

感謝過程中陪我走過的學校行政的同學們,三年的暑假,日子 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很高興能夠在這裡認識你們,一起完成我們 的夢想,在大家的協助及鼓勵下,我才能夠跟隨著大家的腳步,一 起完成學業。

謝謝所有關心及鼓勵我的朋友們及師長,以及默默在背後支持 我的死黨,受到的幫助太多,能回饋的太少,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支 持及幫助我的人,謝謝你們!

龔燕娥 謹識

2015 於東大知本校區

(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離島地區新住民父母教養態度對其子女 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作者:龔燕娥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摘 要

近年來新住民不斷的增加,而這群來自海外的新住民,除了要適應臺灣的環 境,在經濟層面上和教育子女的議題上,更是讓人關注的焦點。本研究旨在探討 離島地區之新住民父母其教養態度為何,以及其教養態度對子女生活適應、學習 成就的影響。我們以澎湖縣某二級離島的新住民家長和其子女為研究對象,以質 性研究中的多重個案研究,佐以觀察法,採半結構式訪談,進行分析和詮釋,藉 以了解教養態度的不同是否會影響新住民子女的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高低。透過 研究者的訪談與觀察,研究分析參與者的教養態度。其結果如下:

一、離島地區不同國籍之新住民父母對其子女的教養態度,仍大多受其個 人原生家庭成長背景影響。

二、不同國籍的新住民家長對其子女的教養態度有極大的差異。

三、開明的教養態度,子女的學習成就會比自由放任及專制權威來得高。

四、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若採開明教養,在生活適應的各個層面,子女 的適應能力普遍較佳。

五、不同國籍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差異,對子女的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 也有極大影響。

所以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幾項建議:

一、各相關單位應提供多元的融入協助,改善新住民社經地位。

二、教育機構可舉辦各類親職教育活動,提升家長教養知能。

三、學校單位應輔導學業低成就或生活適應不佳的新住民子女,給予必要協 助。

透過本研究,我們期望拋磚引玉,使有識者進一步參與,提升新住民父母教 養知能,進而增進其子女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的表現。

關鍵字:新住民、教養態度、學習成就、生活適應

(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A Study on Administrative Difficulties and Coping Power of Parenting Attitudes: See How Different Patenting Styles of

New Immigrants in a Remote Island Influence Their Children's Life Adjustments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s.

YEN-E Kung Abstract

The new immigrants in Taiwan have got sustained growth in recent years.

Carrying overseas backgrounds, these new immigrants are required to re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society and meanwhile deal with family finance as well as parenting responsibilities. Henceforth, new immigrants and their situations has been an issue with people’s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arenting attitudes of new immigrants in a remote island in Taiwan and examine these parenting attitude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ife adjustment.

Following the way of multiple case studies, we chose four female new immigrants and their own children who live in a Category 2 remote island in Penghu County as the interviewees, and then conducted a series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The records collected were analysed to tell the differences on interviewees’ parenting attitudes and discuss their relation with children’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ife adjustment ability. Here are the results:

1. The parenting attitudes/ techniques of new immigrants in remote islands are considerably influenced by their personal growing backgrounds in the hometown.

2. The new immigrants have apparent differences among their parenting attitudes/ techniques.

3. Children with authoritative parents are more likely to get higher learning achievements than those with authoritarian/ disciplinarian or indulgent/

uninvolved parents.

4. Children with authoritative parents usually have better abilities in terms of life adjustment.

5. Parenting attitudes are obviously influential on children’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ife adjustment abilit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offer several suggestions as follows:

1.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could offer multiple services to help new immigrants’ reintegration and therefore raise their social-economic status.

(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Schools are suggested to give necessary assistance to low-achievement learners or slow life-adjustment students.

Key words:New Immigrants, Parenting Attitudes, Learning Achievement, Life Adjustment

(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目 次

目 次... i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3

壹、 研究目的 ... 3

貳、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壹、 研究範圍 ... 4

貳、 研究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父母的教養態度 ... 7

壹、 父母教養態度的意涵 ... 7

貳、 教養態度的分類 ... 9

參、 不同國籍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 ... 9

第二節 影響學習成就的相關因素 ... 11

壹、 學習成就理論基礎 ... 11

貳、 學習成就與家庭社經地位的關聯 ... 11

參、 學習成就與父母教養信念的關聯 ... 12

肆、 不同國籍新住民父母的教養特色 ... 13

伍、 新住民子女學習成就的情形 ... 14

第三節 影響生活適應的相關因素 ... 16

壹、 生活適應的影響因素 ... 16

貳、 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的情形 ... 17

第四節 小結 ... 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1

(1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23

壹、 訪談大綱 ... 23

貳、 觀察記錄表 ... 24

第五節 研究流程圖 ... 24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25

壹、 資料蒐集 ... 25

貳、 資料分析 ... 25

第七節 研究倫理 ... 26

壹、 同意者的知情同意 ... 26

貳、 確保受訪者的隱私與保密 ... 26

參、 公正合理原則 ... 26

肆、 中途撤銷同意權 ... 27

伍、 信效度 ... 2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29

第一節 新住民家長的教養態度 ... 30

壹、 教養態度的衝突與面臨的困境 ... 30

貳、 教養態度 ... 33

參、 小結 ... 38

第二節 新住民子女的學習成就 ... 40

壹、 學習態度 ... 40

貳、 學業表現 ... 44

參、 小結 ... 47

第三節 新住民子女的生活適應 ... 48

壹、 學校適應和同儕關係 ... 49

貳、 家庭生活適應 ... 53

參、 社區人際互動 ... 55

肆、 小結 ...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9

第一節 結論 ... 59

壹、 新住民父母對其子女的教養態度,仍大多受到其個人原生家庭成長背 景及童年的教養方式影響... 59

貳、 不同國籍的新住民家長對其子女的教養態度有極大的差異 ... 60

參、 開明的教養態度,子女的學習成就比自由放任及威權專制來得高 . 60 肆、 新住民父母若採開明教養態度,子女的生活適應情形普遍較佳。 . 61 伍、 不同國籍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差異,對子女的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 也有極大影響。... 61

第二節 建議 ... 62

(1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壹、 提供各方面融入協助,改善新住民社經地位 ... 63

貳、 舉辦各類親職教育活動,提升家長教養知能 ... 64

參、 輔導學業低成就或生活適應不佳的新住民子女,給予必要協助 ... 64

參考文獻... 66

壹、中文部分 ... 66

貳、外文部分 ... 70

附錄:訪談大綱 ... 71

(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次

表 1 受訪家長基本資料 ... 22

表 2 受訪學生基本資料 ... 23

表 3 個案研究中訪談家長特質分析表 ... 40

表 4 個案研究中訪談子女學習成就與家長教養態度關聯 ... 48

(1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次

圖 1 研究架構 ... 21 圖 2 研究實施流程圖 ... 24 圖 3 訪談編碼表 ... 25

(1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研究背景、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重要名詞解釋,研究的範圍 與限制。本章共分成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第二節研究動機,第三 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解釋,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各節詳述 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近年來臺灣政策的開放,不同國籍新住民配偶的大量引進,加上婚姻市場 競爭的關係,使許多原本社經、教育地位較為低落,抑或年紀較大,身體有殘 缺的本國籍男子有了新的婚配選擇,這些選擇多半來自於和我們較為鄰近的東 南亞國家(夏曉鵑,2000)。而隨著外籍配偶人數不斷的攀升,帶動新臺灣之子 人口的成長,也改變了臺灣教育現場的學生種族組成情形。

多元化的婚姻雖然帶來新的文化和能量,但是在角色的變換和不同文化的 刺激下,很多的新住民必須重新面對截然不同的生活以及社會適應等問題(羅玉 珠,2011;江亮演、陳燕禎、黃稚淳,2004)。然而,目前外籍配偶在臺灣仍較 屬於弱勢團體。原因之一,在於社會現今對新住民仍不夠友善,沒有良好的輔 導機制協助她們適應語言、文化上的衝擊,並融入這個社會。其次,外籍配偶 剛進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切都還在適應、摸索,同時又面臨懷孕、生子、經濟 收入、婆媳衝突等等家庭問題,緊接著又得為人母,煩惱起另一個新的生命的 加入對生活的影響(黃森泉、張雯雁,2003),在教養方面也可能較為力不從心 (洪藝真,2006)。於是子女的學業成就,遂成為新住民配偶的一大挑戰。

正逢少子化盛行,而新住民的子女比例明顯偏高之際,本研究意圖以質化 研究方式,透過晤談、課室觀察,探討離島地區不同國籍的新住民配偶,其教 養態度、教養方式,對於子女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有何影響。

(1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當社會的變遷,導致跨國婚姻的盛行,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 2013 年 6 月,

外籍配偶人數已經高達 43 萬多人(內政部戶政司,2013)。由上面的數字中,我 們可以發現新移民人口數目正逐漸不斷的增加,然而,隨著新移民在嫁入臺灣 後,因為社會文化、風俗民情的不同,不但得努力適應不同的文化,還得背負著 外界對於這些新移民異樣歧視的眼光,使其在適應上更加的困難(夏曉鵑,2000;

柯乃文,2006),對於孩子的教養也就更加力不從心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隨著新住民的增加,新住民子女的教養問題及學習狀況,

更加值得我們去重視(李沛玲,2013)。以筆者服務的學校為例,校內的學童,

三分之一為新移民家庭的子女,其比例可不能不謂之重,再者,因為地處離島地 區,能夠接收到外界的資源並不多,加上新住民家長本身對臺灣的文化,還未全 然的吸收了解,又夾以經濟的劣勢,生活的重擔,和夫家生活的適應,所以要如 何去教養、培育我們的下一代,就變成了當務之急,尤其是在競爭劇烈的現今,

我們國人因為晚婚、經濟、條件限制、各個層面…等因素,導致少子化的產生,

新住民子女占我國孩童的人數比越來越高,要如何能夠兼顧到各個層面,讓他們 盡快的適應學校的文化,在人際關係上能和同儕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在課業上能 盡快進入學習的狀況、在生活上能夠適應文化差異就成了新住民家長最大的問 題。

然而,不同的教養態度及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就與觀念 (李沛玲,

2013),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且生活忙碌的時代,雖然有研究指出大多數的新 住民家長都抱持著比較友善、正向的態度扮演好母親的這一個角色(王光宗,2004;

蘇容瑾,2004),但在身處經濟弱勢、夾雜以語言、生活習慣、社會文化不同及 種種生活環境的限制下,當一再的遭遇挫折後,最常使用打罵教育來管教自己的 子女(王光宗,2004)。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一定如此,也有其他的學者提 出不同的看法,例如:黃婉玲(2004)的研究指出,不同國籍的新住民家長,他們 對於子女的教養態度是採取順其自然的方式,並不加以干涉。他們覺得在自由成

(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加了解新住民家長的教養態度、教養方式是否對其子女的學習成就及生活適應造 成影響。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索離島地區之新住民父母對其子女之教養態度。

二、 了解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其子女生活適應之影響。

三、 了解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其子女學習成就之影響。

貳、 研究問題

1-1 離島地區新住民父母對其子女的教養態度為何?

1-2 不同國籍之新住民父母對其子女的教養態度為何?

2-1 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其子女的生活適應有什麼影響?

3-1 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其子女的學習成就有什麼影響?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探討離島地區之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對於其子女生活適應及 學期成效之影響,主要的探討方向為不同國籍、教養態度以及生活適應及學習成 就。

(1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 新住民(new immigrants)

本研究所指之新住民,係指配偶二人,其中一人之國籍不為臺灣籍,是藉由 婚姻媒介,而長久定居於台。目前新住民多為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菲律 賓…等地,故本文之新住民以東南亞國家之新移民為主。

二、 教養態度(parenting attitude)

在本研究中,教養態度為:新住民家長對於管教子女應該如何,所秉持的觀 念以及處理的方法。

三、 生活適應(life adjustment)

本研究中的「生活適應」指的是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包括新住民子女在學 校的適應狀況、在生活的層面上是否和諧,以及在人際關係與待人處事上,和週 遭的同儕與師長是否相處融洽。

四、 學習成就(learning achievement)

本文中「學習成就」係指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表現和日常生活態度之總評,

而本研究中的學習成就,乃以作者所服務之學校訂定之學生成績考查辦法為評分 依據。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以多重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離島地區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和 教養方法,藉以瞭解這些教養態度和教養方法對子女的學習成就有何影響,並觀 察不同國籍之新住民父母,從中探究並討論其原生國籍是否對於她們在教養子女 的態度造成不同的影響。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利用深度及半結構

(1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 研究地區方面

澎湖縣某二級離島小學,該離島地處偏遠,需轉好幾次船才能抵達,在交通 上頗為不便,是以當地居民皆以捕魚為生,其婚配對象也多為新移民女子。

二、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係以研究地區內 4 位新住民家長和其子女為例為例,這 四位家長的子女為同一個班級內的學生,而她們分別為大陸籍、越南籍、菲律賓 籍以及印尼籍之家長。

三、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及多重個案研究法進行深度訪談、以半結構式訪談,進 行分析與詮釋,藉以了解教養態度的不同是否影響新住民子女的生活適應及學業 成就高低的相關因素。

貳、 研究限制

一、 研究範圍限制

本研究限於研究時間,僅能了解最近五年到十年之內,部分來台新住民父母 的教養態度及教養方式,而不能推回過去數十年來之不同國籍之新住民家長之教 養態度及教養方式對其子女的生活適應及學習成效的影響。且因訪談對象之子 女,目前仍就讀國小,故前述教養特質能否預測其子女中學以上階段之學習成 就,也恐力有未逮。

就空間與樣本數量而言,由於採用深度訪談,訪談人數有限,且研究地區限 定為澎湖某二級離島偏遠學區,故可能受到城鄉差距、當地文化特質以及離島地

(2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 研究方法限制

就空間與樣本數量而言,由於採用深度訪談,訪談人數有限,且研究地區限 定為澎湖某偏遠離島學區,可能受到城鄉差距、以及當地樣本數過少與訪談對象 缺乏華語閱讀能力,故不易採取問卷調查之方式。

(2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離島地區不同國籍之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對於其子女 的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之影響,第一節說明父母的教養態度、第二節為影響學習 成就相關因素、第三節探討影響生活適應的相關因素及新住民子女在本國的生活 適應情形。茲依各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父母的教養態度

家是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影響我們最深的地方,當我們呱呱墬地時,最開心 的是父母,最傷腦筋的也是父母,要如何將我們教養成人,成為他們心目中堂堂 正正、知書達禮的好兒童,變成為他們心目中最大的課題。在本章節中,首先先 說明父母的教養定義和內涵,接著描述父母親的教養信念與態度對兒童的影響。

壹、 父母教養態度的意涵

古人云「教養」,「教者,上所行,下所效者。」所以「教」的本質在以身作 則,「養者,養育是也。」不但要扶養成人,還能夠引領其向善,父母的教養態 度十分重要。吳清山(2004)也指出: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影響孩 子身心發展最重要的關鍵,而家庭不僅僅只是生活的地方,更是孩子接受家庭教 育和參與社會化的起點。因此,父母的教養態度及方式,對於子女的人格養成更 是密不可分的。

在許多的理論當中,都會談到教養的觀點,說明在子女學習的歷程中,父母 親是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將最主要的幾個理論基礎,說明如下:

在社會學習論中,研究者 Bandura 認為個體會經由學習、觀察及模仿他人進 而塑造其社會行為、社會態度及習慣,這些行為模式是不需要刻意去教導或是親 身嘗試,可透過情境的觀察或是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進行學習(李沛玲,2013)。因

(2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此,兒童很容易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下學習到父母親有意或是無意中表現出來 的行為,而形成所謂的身教(陳靜嫻,2006)。

而在精神分析論中,Freud 認為孩子的本我包含性和攻擊的傾向,是受到遺 傳的影響,所以孩子行為的好壞,在出生的那一瞬間皆已註定,所以只有給予外 在的限制,才能將孩子的行為導正(蔡秀莉,2006)。黃鈺華(2008)也指出親子之 間的互動情形,對於兒童的人格發展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要如何,從 本我進行到自我,最後達到超我,端賴父母親教養態度與方式。

在認知心理學中,Piaget 認為孩子的發展會經過感覺動作期、前運思期、具 體運思期和形式運思期四個階段,所以父母親應該配合這四個階段提供有利於子 女學習和發展的學習環境,藉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陳明利,

2005)。

然而,Skinner 則認為人類行為的建立與發展不只是仰賴先天的遺傳或自然 發展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受到外在後天的環境與交互學習作用的影響,進而產生 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黃拓榮,1997)。所以我們在管教子女時,可以運用行為 論的增強原則(正增強、負增強)、削弱原則、以及獎懲原則來規範並培養子女的 良好行為。

根據上述的理論,我們可以知道父母的教養態度深刻的影響著子女的行為,

人家說身教、言教、境教三者缺一不可,可是要如何能夠有效的掌握子女不同的 發展階段,利用最佳的時間點,採取最合適的教養態度,給予最適切的協助和指 導,都一再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從不少的文獻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因為現今社會少子化的影響,加上工作忙 碌,家長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和子女們好好的相處和溝通,所以普遍習慣用物質 生活來滿足子女的各種需求,卻也因為如此,造就了許多唯利是圖、自私自利、

短視近利,沒有辦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孩子(蘇容瑾,2005),所以,在教養孩 子時,我們除了物質上的給予,更要注重心靈層面的發展,提供他們一個溫暖、

舒適、開放且易於溝通的環境,讓孩子們願意敞開他們的心靈,接納並釋放出關 懷和善意。

(2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教養態度的分類

不同父母的教養態度,歷來廣泛受到討論。以 Baumrindru(1971)為例,他們 將父母親的教養態度分成下列三種:專制威權型—以專制、威權、高壓的手段去 限制自己的子女,不容許有半點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民主權威型—能和子女溝 通,並聆聽、接納她們的意見;寬容溺愛型—對於孩子的行為採取放任,不施以 任何懲戒。

更早期的 Williams(1958)則以權威(authority)和關懷(love)兩大向度,將教養 態度分成「高權威高關懷」、「高權威低關懷」、「低權威高關懷」、「低權威低關懷」

四個組合面向來做探討。「高權威高關懷」的家長,通常十分關心孩子,但是卻 也比較獨裁,所以培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比較聽話、沒有太多自己的看法和主見。

「高權威低關懷」的家長,比較沒那麼關心孩子,卻又採取高壓統治,所以培養 出來的孩子變呈現兩極,若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比較容易產生叛逆。「低權威高 關懷」的家長,因為尊重孩子,比較偏向民主開放的教養方式,所以培養出來的 孩子是比較獨立、有主見、懂得體諒、關懷別人的人。而「低權威低關懷」的家 長,所培育出來的孩子,比較隨波逐流,跟著大環境改變。

國內學者張春興(1996)的經典著作《教育心理學》也對於父母的教養態度做 了簡單的分類,認為它們大致不脫下列四種之一:寵愛、放任、民主、嚴格。

根據上述的理論,我們可以知道父母的教養態度深刻影響子女的行為,身 教、言教、境教三者缺一不可,但要如何能夠有效的掌握子女不同的發展階段,

利用最佳的時間點,採取最合適的教養態度,給予最適切的協助和指導,都考驗 我們的智慧。

參、 不同國籍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

新住民父母雖與本籍父母有原生國籍差異,但在他們的教養態度與成效方 面,前述各家學者的分類依然值得我們用以參考、辨認。例如施妤蓁(2009)的研 究便指出,Williams(1958)教養態度分類裡採取「低權威高關懷」的父母,所教 養出來的孩子,生活適應能力較佳,在人際關係上也較能和同儕間相處愉快、能 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根據童江雪(2009)的研究發現,即使到了國中階段,如果新住民家長教養態 度屬於民主方式、對子女有適當期望,並能參與他們在家在校的學習活動,都將 對子女的學習成就產生正面效果。黃森泉、張雯雁(2003)也從關懷新住民的角度 出發,力陳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影響力非比尋常,而新住民配偶在成為母 親之後,所承擔的壓力比一般的母親更為沉重,因為國情、文化、語言的不同,

教養的態度也就有所差異,而基於這些差異,對子女在學的表現更容易造成不同 學習成就的效果。

可惜的是,根據黃明月、林宜穎、葉書秀(2008)的研究報告,新住民家長的 教養方式和長輩的干預程度、母國文化的影響、原生父母的教養方式及個人的家 務負擔多少都有一些相關,而在這些相關當中,她們的教養方式又以威權的教養 方式為主,常常以體罰、言語責罵來代替溝通。羅玉珠(2010)的研究則顯示:新 住民的教養較為直接,常常以單向式溝通及思考邏輯來處理事情,較為著重在孩 子的生活照顧上,而忽略了心靈上的交流與溝通,雖然知道兩者應該並重,卻常 因生活的重擔而選擇了權威式的教養態度(羅玉珠,2010)。

另一個文化和父母教養態度關聯的例子,來自原籍菲律賓的新住民配偶們。

黃明月、林宜穎、葉書秀(2008)發現:由於菲律賓國民大多信仰天主教,而天主 教反對墮胎,因此來自菲國的新住民父母,對於子女的管教方式特別嚴厲,導致 在教養態度上比較偏向專制權威。

綜合以上可知:本國的新住民家長們可能一方面受到本國文化的影響,另一 方面又大多忙於生計,承受繁重的生活壓力,導致在教養態度上,仍較為偏向傳 統的威權、打罵管教模式。

所以根據上述的言論,研究者希望能夠透過文獻的參考,在訪談中能有一個 基本的架構及認知,並且實際去了解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在學習成就及生活適 應上的影響,做一個比較和驗證。

(2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影響學習成就的相關因素

壹、 學習成就理論基礎

根據學習成就之理論,我們可以將「學習」定義為:經由不斷的練習、將知 識內化為本身的涵養。從謝慶皇(2004)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學習成就」乃個體經 由不斷的經歷,所獲得的學習成果,但是在本研究的基礎上,「學習成就」不單 單只是學業上的成績,還包括了「學習的日常生活態度」。大抵上,「學習成就」

可以分成「學業成就」及「學習的日常生活態度」,賈樂平(2012)認為學習成就 就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具體表現,而柯淑慧(2004)則指出,學習成就是指所有在學 校的學習領域與活動經多元評量而產生的成績。

楊憲明(2006)對於學習成就的意義,做出了廣義、狹義的分類:以狹義觀點 而言,學生在各個學科上所得的測驗分數,即是學習成就。但以較為廣義的觀點 來看,學習者能夠處理外在訊息刺激之知識表徵系統的建立與知識表徵內涵的儲 存轉化累積,即是學習成就。就教育現場而言,學習成就則是學生透過學習,進 而增進其生活適應能力與良好身心發展的表現。

在學習態度方面,何偉雲(2001)研究中指出,學習態度與內在動機之間具有 強烈的關聯性,是影響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學童學習態度比較積極,

其學習成就比較高;相反地,則個體容易選擇逃避而放棄學習。因此,責任感較 強的孩子,在面對責任和問題時,比較能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能獨立學 習。本文作者認為:雖然學習態度良好者,成績表現未必然高人一等,但其動機、

信念卻對於學習行為的維持仍有助益,因此仍應視為學習成就的一環予以討論。

貳、 學習成就與家庭社經地位的關聯

影響學習成就的眾多因素中,最為明顯的可能為「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 養態度」兩大項。不少研究(官淑如,1997;鄭增財,1995)均指出:學生的家庭 因素是影響學習態度的主要原因,當學生的家庭背景較為理想,父母的社經地位 較高,較願意接納、關懷孩子時,會發展出較佳的學習態度。

(2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謝慶皇(2004)指出:從許多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習成就」和家長的社 經地位、教育背景有顯著的關係。這點可以從楊宜芳(2010)的研究中獲得解釋,

因為當社經地位越高,較能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及心力在其子女身上;相對的,

學習的成就會比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來得有成效(楊宜芳,2010)。

類似的觀點,也可見於何瑞珠(1999)、沈宥呈(2011)的研究。何瑞珠(1999) 從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的概念進行探討,認為社經地位越高的家長,對於子女 的教育有較多督導與參與,能積極的參與校務、陪同子女練習,也較能溝通,

提供一些學習上所需的物品,所以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根據沈宥呈 (2011)的研究,家長的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確實和子女的學習成就有絕對的關連 性,其次,和雙親居住在一起的子女,其學習成就也遠高於單親家庭。

參、 學習成就與父母教養信念的關聯

影響學習成就的因素中,除了家庭社經地位之外,另一項經常受到討論的,

當屬父母的「教養信念」或「教養態度」。Brown(1994)指出父母會影響兒童早期 態度的發展,而林清江(1972)也強調:學生的學習成就、個人行為以及理想抱負,

都受到父母親的教育態度和家庭環境之影響,畢竟家是我們從小到大的住所,也 是影響我們最深遠的環境之一。

事實上,不同的教養態度及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就與觀念(李沛玲,

2013),當一個孩子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父母親是否能夠適時的給予幫助,

對於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是否能夠適時的引導孩童,讓他們對學生產生興 趣,進而提高學習成就,也是父母所必須注意的。有關教養態度的分類,可見本 章第一節第二點,有更詳細的討論。

教養態度與子女學習成就的關聯,在歷年來也獲得廣泛研究和討論。國外學 者 Steinberg 等人曾於 1989 年針對 6000 位威斯康辛州和加州的青少年大型調查 資料庫作探討,主張民主權威教養方式的父母能帶給子女熱情、自主權和成熟的 需求,因此有助於提高學習成就,而其 1992 年的研究也發現民主權威教養方式 會和子女在大學及高中的 GPA 成績有正相關(Steinberg et al.,1989,2002,轉引自

(2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最高、「忽視冷漠」最低,而管教方式對學習成就也證明有顯著影響—新住民家 長(媽媽)管教方式為「開明權威」者,子女學習成就最高;反之採「忽視冷漠型」

者,子女學習成就最差。

肆、 不同國籍新住民父母的教養特色

不同國籍之新住民父母,其教養子女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且容易受到很多內 外在因素的影響,包括文化差異、性別、對孩子的期許、父母親的教養態度、及 家庭經濟……等。

在田閩如(2005)的研究中指出,雖然大陸家長對於孩童的教育非常重視,但 是因為拼音的不同,在教導其孩童功課時,也多半力不從心,但是又感於教育之 重要,所以大多數會採取威權式的教養方式或是恩威並施,一方面強迫孩子學 習,另一方面,將孩子送至補習班加強課業,並針對其表現給予獎勵或懲罰。

印尼、越南原生國籍的家長,在教養特色上也有相當的差異。根據莊麗玉 (2005)的研究報告,印尼的女子覺得孩子的品行較為重要,強調父母應著重在孩 子的品德教育,避免其誤入歧途,且因國情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其對子女 的教養態度,比較跟國人的差別不大(莊麗玉,2005)。相形之下,邱奕仁(2005) 的研究則顯示:越南籍的媽媽覺得讀書升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她們覺得只 有具備高學歷,才能夠在社會中和人家競爭,但是在教養方式上,她們所採取的 是開明權威型,她們認為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應該是一個協助者而非塑造者,

所以要以孩子的興趣、能力為考量(邱奕仁,2005)。在聞遠苓(2010)及徐美漪(2009) 中的研究報告指出,越南籍的配偶較印尼籍的更能快速的融入我國的文化,也因 為如此,所以在教養態度上,他們所採取的是比較積極且正面的。

而從童江雪(2009)針對國中階段新住民子女的深入訪談研究,可帶領我們一 窺「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態度」兩大因素同時對學習成就產生重要作用的 情形:此研究顯示若父母教育程度、職業地位及家庭收入較高,且課業指導能力 強,則子女的學習成就相對較好;若新住民母親的口語表達及識字能力較強,對 子女的學習成就也較有幫助;此外當父母教養態度屬於民主方式、對子女有適當 期望及參與子女在家及學校的學習活動,對學習成就亦有正面的功能。

(2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從上述結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學習成就上,除了孩子的自主學習,其實家 長的教養態度和社經地位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教養態度會決定教養的方式,而教 養的方式可能會深刻的影響到孩童的學習成就,所以綜合以上的文獻,我們似乎 可以從不同的教養方式和社經地位的高低去窺探一點端倪,似乎在社經地位較高 的家長中,他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去參與以及協助孩童有關學習上的活動,也因 為如此,他們所採取的教養方式通常比較偏積極正面。而父母的教養信念、教養 態度,若採民主權威式,則對子女的學習成就也容易發揮協助的作用。

伍、 新住民子女學習成就的情形

前述的討論,均已提及父母教養態度、家庭社經地位兩大因素對於學習成就 的影響,而歷來的研究對此也已提供充分資料供我們思考。例如蔡清中(2006)對 於我國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進行調查,便指出孩子的學習適應和學業成就,可 由新住民母親對學校的參與度、父親的教育程度及職業情形作有效預測的指標。

歷年來關於新住民子女在我國的學業成就議題,有相當比例的研究者抱持較 為消極態度,包括吳芝儀與劉秀燕(2004)、鍾德馨(2005)、談淑君(2010)等等。談 淑君(2010)於文獻回顧時發現:新住民子女之學習成就會受到父母社經地位及背 景所影響,若父母的社經地位較高,會比較注重子女的學業成就及態度;反之社 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因其生活水平較低,經濟壓力層面較大,所以對於子女的管 教較為輕忽,致使孩子在行為上較容易產生偏差,學業成就也較為低落。鍾德馨 (2005)的研究顯示:新住民之子和本籍子女在學業成績、學校生活適應、同儕文 化朋友、家庭文化資本、家庭教育環境,家長經濟及教育程度方面,競爭力都比 較差(鍾德馨,2005)。吳芝儀與劉秀燕(2004)的報告則直接表明,東南亞籍母親 的子女,在學業成績上比起本國子女普遍較低。

儘管如此,亦有研究者對「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可能比較差」的想法提出不 同意見。例如魏美惠(2009)即曾語帶保留的表示:截至當時為止,圍繞著在新住 民子女學業成就的各類討論,皆側重語文能力及學習適應能力的研究,而尚無一 致的定論。

(2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究新北市 101 學年度埔墘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共 401 人的社會科期末考成績,統 計結果顯示新住民子女與一般學生社會科成就表現未達顯著差異,反而是在新住 民子女群體之中的社會科成就表現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呈現顯著差異。黃惠珍 (2015)以高雄市某國小一到六年級 40 位新住民子女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

參與觀察、文件資料整理及半結構式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進行分析與詮釋,結 果發現:如將家庭社經地位列為控制變項(意即將同等社經地位的新住民子女和 本國籍子女放在一起比較)時,可發現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不僅無落後情形,

甚至還超越本籍學生。

關於新住民子女學習成就的研究,尚有一些成果提供我們思考的方向。例如 蔡清中(2006)、黃惠珍(2015)的研究結果都顯示東南亞籍和大陸籍配偶的新臺灣 之子們,在學業成就及學習適應方面,彼此仍有差異—母親國籍屬於大陸之新住 民子女,學業成就通常優於母親來自東南亞國家者。

又如阮氏秋水(2012)調查高雄市 335 位三到六年級國小新住民子女的國語文 能力、學習態度及人際關係之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新住民子女的國語文能 力、學習態度及人際關係之差異性、相互關係及其預測力。其結果發現這三者呈 現顯著正相關。而同是新住民子女之中,父母親教育程度越高的新住民子女國語 文能力顯著高於父母親教育程度低的孩童、家庭採民主型教養方式之新住民子女 的國語文能力顯著高於放任型教養方式者,民主型教養方式的新住民子女在與家 人相處的分向度上也顯著優於專制型教養方式的新住民子女。(阮氏秋水,

2012)。這意謂著父母親若有較高的教育程度,並採民主式教養態度,對於國小 階段新住民子女的國語文學習成就、學習態度更有正面作用,也能促進與其家人 相處的親密度。

總的來說,前述研究或許可用幾點概括:

一、我國的新住民家庭和本國籍家庭相比時,由於大多數新住民家庭社經地 位較低、文化資本較為缺乏,因此對子女學習成就容易形成不利的條件(吳芝儀 與劉秀燕 2004;鍾德馨 2005;談淑君 2010)。

二、若將社經地位控制在同等水準,再對我國的新住民家庭和本國籍家庭進 行比較時,則新住民子女的學習成就比起本國籍子女,在國小階段不僅沒有顯著

(3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比較新住民子女和本國籍子女的學業成就,部分科目的統計結果也未必會有顯著 差異(蘇泓源,2012;魏美惠,2009)。

三、若純粹比較新住民家庭彼此之間子女的學業成就,可看出中國大陸籍配 偶子女的學業成績,比較容易優於東南亞籍配偶子女(蔡清中,2006;黃惠珍,

2015)。而父母教育程度愈高、家庭社經地位愈佳、父母教養態度愈趨向民主式、

母親對學校事務的參與度愈高,對子女的學習成就或家庭內部關係愈有幫助(蔡 清中,2006;阮氏秋水,2012;蘇泓源,2012)。

第三節 影響生活適應的相關因素

壹、 生活適應的影響因素

關於生活適應一詞,歷來研究者頗多定義。本研究之「生活適應」係指在個 體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包括國小學齡新住民子女在學校的適應狀況、在日常生 活的層面上是否和諧,以及在人際關係與待人處事上,和週遭的同儕與師長是否 相處融洽。

影響生活適應的因素種類繁多。例如蔡翠玲(2007)曾歸納「性別」、「家庭社 經地位」、「自我概念」三大因素,是影響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的關鍵指標,其中

「家庭社經地位」恰巧也是前述可能影響學習成就的因素之一(吳芝儀與劉秀燕 2004;鍾德馨 2005;談淑君 2010)。蔡清中(2006)的研究也指出,孩子的學習適 應情形,可由新移民母親對學校的參與、父親的教育程度及職業,作為有效預測 的指標。

賴奕志(2014)也曾回顧多篇文獻(徐慕蓮,1987;石樹培,1991;余思靜,2003;

沈如瑩,2003;王純鶴,2005),指出父母教養態度對於子女的學校生活適應情 形會產生明顯影響:父母對子女持高積極度、高關懷、高參與度,且使用民主開 放風格者,親子關係通常較融洽,子女在學校常規、課業表現較佳,而自我信心 也普遍較高。反之若父母教養態度持低積極度、低關懷、低參與度,子女較容易

(3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而凡事必須臨機應變、自我打理生活瑣事,因此在學校適應的自我照顧能力方面 反而適應良好(引自賴奕志,2014)。

至於新住民子女的生活適應,可從哪些角度觀察呢?歷來各家研究的分類切 入點不同。例如吳新華(1996)所編「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便包括:親和力、

社交技巧、社會適應、功課與遊戲的適應、生活的目標、行為不成熟、情緒不穩 定、不適應感、器官自卑感、神經質等項目,透過前述十大面向的分數,以量化 資料評量影響個人心理健康的正、負的因素,以測量研究對象的生活適應情形。

吳淑娟(2008)在研究中則認為,生活適應至少可由學校適應、個人適應、家庭適 應三個面向進行探討。而羅婉麗(2001)、李雅芬(2003)、林信香(2005)等人針對國 小學童生活適應的研究,皆採用學校適應、家庭適應、人際適應、個人適應等四 大面向進行探討(引自蔡翠玲,2007)。曾馨儀(2008)的分類大同小異,也是採用 家庭適應、自我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適應四個面向實施研究。

歸納前述各家研究,我們可勾勒出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的研究範圍,大致包 括其個人、家庭、學校、人際等方面的適應情形。至於本研究中,我們的分類將 著重於新住民子女在學校(習)適應、同儕關係、生活與家庭適應、以及社區人際 互動這四大面向進行探討。

貳、 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的情形

近年來各家研究者(如吳淑娟 2008、林芙美 2009、徐孝儀 2014、施慈惠 2015) 對我國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的研究,方法與歷程雖有差異,但大致不脫前述所歸 納之學校(習)適應、同儕關係、生活與家庭適應、社區人際互動、個體自我概念 等幾個觀察面向。

以吳淑娟(2008)為例,該研究聚焦於同儕關係,針對高雄市 257 份國小三到 六年級新住民之子的個案資料作調查,結果顯示新住民之子的同儕關係會影響其 生活適應的現況,而社交技巧又是對同儕關係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

林芙美(2009)則是選取台北縣 25 間國小 942 位高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 調查,觀察新住民子女在學校「師生關係適應」、「同儕關係適應」、「學習態度適

(3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應」與「學習表現適應」之間的相關性,作並發現前述四項指標彼此存在顯著正 相關,可用以充分解釋新住民子女在學校的生活適應情形。

施慈惠(2015)也曾特別針對台東市某國小一年級新生進行調查,研究其學業 成就和學校適應情形,並以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作為學業成就的衡量指標、以研 究對象與師長和同儕相處的情形做為學校適應情形的指標。研究者發現:一、在 學校適應方面,小一階段新住民子女普遍喜歡上學,若接受過學前教育更有助於 國小低年級階段的學校適應和學業成就表現。二、小一階段新住民子女與師長及 同儕相處情形與本國籍學生沒有特別差異,若有新住民子女人際關係不佳者,其 實是肇因於家庭疏於照顧。另外研究者也發現:小一階段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 高低不影響其學校適應,而良好的親師溝通也有助於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表現 與學校適應(施慈惠,2015)。

除此之外,亦有研究者觀察新住民子女對於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及生活 適應知覺情形,例如徐孝儀(2014)以「自我概念量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與

「生活適應量表」之問卷法,調查雲嘉地區國小四到六年級新住民子女對自我概 念和生活適應的計分,以及對父母教養態度的描述。其結果發現:一、新住民父 母教養方式以開明權威最多、寬鬆放任最少,且要求程度皆高於回應程度。二、

父母採開明權威教養方式者,子女之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情形最佳。三、新住民 子女之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知覺母親教養方式,會因為性別和年級的不同,而 有所差異。此外,新住民子女自我概念愈高者,其生活適應情形愈好(徐孝儀,

2014)。

綜合以上資料,我們可以得知在生活適應上,若新主民家長的教養方式越開 明,那麼則孩子的生活適應會越好。

第四節 小結

回顧上述文獻(蔡清中 2006、童江雪 2009、林鈴鈴 2013、黃惠珍 2015、施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標,歷來的研究也提供不少證據,顯示國內新住民的家庭也受到前述兩大指標的 影響。

在教養態度方面,各家理論大致不脫權威、嚴格、民主、放任四類基調,依 據晚近學者倡議,較理想的父母教養態度須具備高關懷、高溝通、低責罵等特性。

綜合前述研究顯示:即使在新住民家庭中,開明權威(或民主權威)的教養態度,

對子女的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有正面作用。而家人對子女學習過程的陪伴參與,

以及新住民母親的口語能力,也對子女的學習和生活表現有高度的正面影響。相 反的,冷漠忽視的教養態度,則對子女的學習和生活表現是不利的。家長若能積 極參與子女在校事務,有良好的親師溝通,也有助於子女的學習成就和學校生活 適應。

在社經地位方面,家庭社經背景、父母教育程度,都會影響家庭的文化資本、

社會資本,而這一點在新住民家庭上也可清楚看到其作用。我國的新住民家庭和 本國籍家庭相比時,通常因為新住民家庭社經地位較低、文化資本較為缺乏,疏 於照顧子女,而對子女學習成就和生活適應形成不利條件。但若控制社經地位之 後比較新住民子女和本國籍子女,則學業成就並不明顯。若單純比較新住民家庭 彼此的差異,社經地位愈高者,通常其子女的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表現也愈佳。

然而除了教養態度、家庭社經地位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因素會影響新住民 子女的學習成就及生活適應情形呢?本文作者服務於離島地區,此地學區的家長 多半以漁業維生,不管是本國籍家庭或新住民家庭,彼此的社經背景差異程度都 不大。當社經地位的差異不明顯時,是否還有其他更細微的因子會對子女的學習 產生影響?若是,可能是什麼?若否,則前述兩大因素,對於離島地區的新住民 家庭而言,又會以怎樣的方式產生作用?

這正是本研究的目的:希望透過多重個案訪談與深入研究,探討離島地區幾 位不同國籍新住民家長的教養態度,並觀察其子女的學習成就與生活適應情形,

希冀能歸納出些許資訊,以供有關研究者參考。

(3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用質性的深度訪談法,本章主要針對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設 計與程序進行說明如下,內容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方 法;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資料蒐集及資料分析;第五節為研究倫理;第 六節為研究進度與預期成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圖 1 研究架構

茲將上述的結構圖分析如下:

一、A 探討新住民父母的原生家庭成長背景,是否會影響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度。

二、B 探討新住民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對其子女的學習成就有什麼樣的影響。

三、C 探討新住民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對其子女的生活適應有什麼樣的影響。

新住民子女的學習 成就

新住民父母 的 原生國籍(大

陸籍、越南 籍、印尼、

菲律賓籍)

新住民父母的教養態 度

1. 專制權威式 2. 開明專制式 3. 自由放任式

4. 開明權威式 新住民子女的生活 適應

A

B

C

(3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以質性的深度訪談法,以澎湖縣二級離島學校的新住民學生與家長 為研究對象,採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設計,佐以觀察法、相關文獻資料分析方式,

進行探討來自不同國籍之離島新住民父母其教養方式為何?,其原生家庭成長背 景是否會影響其教養態度,且不同的教養態度是否會影響其子女生活適應情形與 學習成就之高低。

第三節 研究對象

質性研究對於樣本的大小與規模並沒有個別的界定,所以本研究依研究者立 意取樣,找出配合度最高、較容易受訪問的樣本,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需為新住民 之家長及其孩童,且國籍不可相同,所以分別選取四位不同國籍之新住民小朋友 和其父母做為研究對象,因為這四位小朋友就學時間較長,且學業成績在班級中 特別有明顯的顯著差異,故以此四個家庭為例進行此研究,期以藉此研究,盡量 找出教養方式其中之差異及其所產生的影響,以期能夠更進一度的了解相同國籍 之外籍家庭是否存在相同的問題。

表 1

受訪家長基本資料

受訪者 國籍 小孩人數 教育程度 社經地位

M1 印尼 2 國中 中下

M2 越南 3 高中 中上

M3 大陸 2 高中 中上

M4 菲律賓 3 高中 中下

(3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2

受訪學生基本資料

受訪者 性別 學業成就 人格特質

S1(小白) 男 中下 羞怯

S2(玲玲) 女 優 獨立、大方

S3(小芽) 女 優 活潑、樂於分享

S4(小為) 男 中下 好動、很有想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研究工具,是一種透過彼此的信任,

藉由溝通和互動蒐集資料的方式,因此在研究的歷程中,研究者必須對自己所要 研究的議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研究將透過訪談大綱、觀察記錄表以及相關 文獻的分析資料來進行研究。

壹、 訪談大綱

訪談是一種透過彼此間的談話、互動使得受訪者和研究者交換彼此的經驗、

意見的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必須保持開放、客觀的態度,積極融入 受訪者的感覺和經驗,透過受訪者的陳述,真實的呈現研究的議題與內容。

然而深度訪談的意義,是希望能夠透過彼此的互動中,將受訪者的情緒、肢 體語言、以及訪談的言論,做一個較為完整的蒐集,而透過這一個受訪的過程,

能夠使得在資料的處理上,能夠更加的明確和聚焦。

為了能夠更深入瞭解個案的觀感及想法,本研究將訪談視為蒐集資料的主 要方式,而訪談所需之設計大綱就是研究者最主要的工具。研究者首先透過文 獻資料的整理,對研究提出初步的架構。接著對研究對象進行一次無結構、非 正式的訪談,再經過其他工具及文獻的交叉比對,研擬訪談大綱來進行後續的 半結構式訪談,以取得最真實有效的研究資料。

(3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觀察記錄表

觀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環境、狀態底下,用既定的研究目的,對於所要觀察的 現象或是行為做客觀性的解釋之研究。本研究利用與受訪者訪談的機會,觀察受 訪者與家庭成員的互動,包括使用的語氣、言語以及對子女的態度等,以期驗證 部分訪談內容的可信度。在訪談的過程中,透過簡短的文字,將受訪者自覺或不 自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紀錄下來,配合訪談之內容,做一個完整、詳細的紀錄。

第五節 研究流程圖

圖 2

研究實施流程圖

確定研究主題、發展研究問題

選擇研究方法

訪談紀錄 觀察記錄 文獻分析

資料分析與整理

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問題形成 閱讀教養相關文獻

(3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壹、 資料蒐集

本研究利用訪談、觀察、找尋新住民的教養態度及方式相關之文件等研究方 法來進行,所有的訪談,包含錄音與日後發表皆應徵詢受訪者同意始得進行。訪 談前會先跟受訪者建立互信、互賴之關係,並告知受訪者關於研究倫理事宜,減 低受訪者的疑慮,增加受訪資料的準確度和可信度。

貳、 資料分析

在資料分析之前,必須將所有資料進行轉錄成文字並且編碼、建檔,再來就 是資料簡化,將原始資料與以選擇、單純化、去蕪存菁,並且分類、對焦、組織,

以導正或確認結論的工作(引自黃政傑,1996;孫敏芝,1996)。在這八位訪談對 象中,以 M 代表家長,以 S 代表學生,M1 代表印尼籍家長,M2 代表越南籍家 長,M3 代表大陸籍家長,M4 代表菲律賓籍家長,S1 則代表印尼籍家長的小孩,

S2 代表越南籍家長的小孩,以下類推,中間的 2014xxxx 代表 2014 年幾月幾號,

後面的 1 代表第一次訪談,所以編碼如下 M1-20140511-01,希望能以這樣的編 碼方式,在呈現訪談內容時,能讓讀者更清楚明白文章的脈絡及其架構。

圖 3 訪談編碼表

1

M 1 0 4 0 5 1 1 1

年 月 日 訪問次數

家長:新住民家長(M1)….(M4)

學生:新住民家長子女(S1)….(S4)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We examine how past experiences,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s, subjective norms, attitudes, and economic pressures affec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s pertaining to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in learning in inequalities with one unknown, as well as to collec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problem solving..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

If we can educate the students with right monetary attitudes and the financial literacy, they may live a life of sound financial condition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mputer attitudes, the digital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digital game attitude and tri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digital game-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