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影響學習成就的相關因素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影響學習成就的相關因素

壹、 學習成就理論基礎

根據學習成就之理論,我們可以將「學習」定義為:經由不斷的練習、將知 識內化為本身的涵養。從謝慶皇(2004)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學習成就」乃個體經 由不斷的經歷,所獲得的學習成果,但是在本研究的基礎上,「學習成就」不單 單只是學業上的成績,還包括了「學習的日常生活態度」。大抵上,「學習成就」

可以分成「學業成就」及「學習的日常生活態度」,賈樂平(2012)認為學習成就 就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具體表現,而柯淑慧(2004)則指出,學習成就是指所有在學 校的學習領域與活動經多元評量而產生的成績。

楊憲明(2006)對於學習成就的意義,做出了廣義、狹義的分類:以狹義觀點 而言,學生在各個學科上所得的測驗分數,即是學習成就。但以較為廣義的觀點 來看,學習者能夠處理外在訊息刺激之知識表徵系統的建立與知識表徵內涵的儲 存轉化累積,即是學習成就。就教育現場而言,學習成就則是學生透過學習,進 而增進其生活適應能力與良好身心發展的表現。

在學習態度方面,何偉雲(2001)研究中指出,學習態度與內在動機之間具有 強烈的關聯性,是影響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學童學習態度比較積極,

其學習成就比較高;相反地,則個體容易選擇逃避而放棄學習。因此,責任感較 強的孩子,在面對責任和問題時,比較能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能獨立學 習。本文作者認為:雖然學習態度良好者,成績表現未必然高人一等,但其動機、

信念卻對於學習行為的維持仍有助益,因此仍應視為學習成就的一環予以討論。

貳、 學習成就與家庭社經地位的關聯

影響學習成就的眾多因素中,最為明顯的可能為「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 養態度」兩大項。不少研究(官淑如,1997;鄭增財,1995)均指出:學生的家庭 因素是影響學習態度的主要原因,當學生的家庭背景較為理想,父母的社經地位 較高,較願意接納、關懷孩子時,會發展出較佳的學習態度。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謝慶皇(2004)指出:從許多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習成就」和家長的社 經地位、教育背景有顯著的關係。這點可以從楊宜芳(2010)的研究中獲得解釋,

因為當社經地位越高,較能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及心力在其子女身上;相對的,

學習的成就會比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來得有成效(楊宜芳,2010)。

類似的觀點,也可見於何瑞珠(1999)、沈宥呈(2011)的研究。何瑞珠(1999) 從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的概念進行探討,認為社經地位越高的家長,對於子女 的教育有較多督導與參與,能積極的參與校務、陪同子女練習,也較能溝通,

提供一些學習上所需的物品,所以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根據沈宥呈 (2011)的研究,家長的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確實和子女的學習成就有絕對的關連 性,其次,和雙親居住在一起的子女,其學習成就也遠高於單親家庭。

參、 學習成就與父母教養信念的關聯

影響學習成就的因素中,除了家庭社經地位之外,另一項經常受到討論的,

當屬父母的「教養信念」或「教養態度」。Brown(1994)指出父母會影響兒童早期 態度的發展,而林清江(1972)也強調:學生的學習成就、個人行為以及理想抱負,

都受到父母親的教育態度和家庭環境之影響,畢竟家是我們從小到大的住所,也 是影響我們最深遠的環境之一。

事實上,不同的教養態度及方式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就與觀念(李沛玲,

2013),當一個孩子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父母親是否能夠適時的給予幫助,

對於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是否能夠適時的引導孩童,讓他們對學生產生興 趣,進而提高學習成就,也是父母所必須注意的。有關教養態度的分類,可見本 章第一節第二點,有更詳細的討論。

教養態度與子女學習成就的關聯,在歷年來也獲得廣泛研究和討論。國外學 者 Steinberg 等人曾於 1989 年針對 6000 位威斯康辛州和加州的青少年大型調查 資料庫作探討,主張民主權威教養方式的父母能帶給子女熱情、自主權和成熟的 需求,因此有助於提高學習成就,而其 1992 年的研究也發現民主權威教養方式 會和子女在大學及高中的 GPA 成績有正相關(Steinberg et al.,1989,2002,轉引自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最高、「忽視冷漠」最低,而管教方式對學習成就也證明有顯著影響—新住民家 長(媽媽)管教方式為「開明權威」者,子女學習成就最高;反之採「忽視冷漠型」

者,子女學習成就最差。

肆、 不同國籍新住民父母的教養特色

不同國籍之新住民父母,其教養子女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且容易受到很多內 外在因素的影響,包括文化差異、性別、對孩子的期許、父母親的教養態度、及 家庭經濟……等。

在田閩如(2005)的研究中指出,雖然大陸家長對於孩童的教育非常重視,但 是因為拼音的不同,在教導其孩童功課時,也多半力不從心,但是又感於教育之 重要,所以大多數會採取威權式的教養方式或是恩威並施,一方面強迫孩子學 習,另一方面,將孩子送至補習班加強課業,並針對其表現給予獎勵或懲罰。

印尼、越南原生國籍的家長,在教養特色上也有相當的差異。根據莊麗玉 (2005)的研究報告,印尼的女子覺得孩子的品行較為重要,強調父母應著重在孩 子的品德教育,避免其誤入歧途,且因國情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其對子女 的教養態度,比較跟國人的差別不大(莊麗玉,2005)。相形之下,邱奕仁(2005) 的研究則顯示:越南籍的媽媽覺得讀書升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她們覺得只 有具備高學歷,才能夠在社會中和人家競爭,但是在教養方式上,她們所採取的 是開明權威型,她們認為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應該是一個協助者而非塑造者,

所以要以孩子的興趣、能力為考量(邱奕仁,2005)。在聞遠苓(2010)及徐美漪(2009) 中的研究報告指出,越南籍的配偶較印尼籍的更能快速的融入我國的文化,也因 為如此,所以在教養態度上,他們所採取的是比較積極且正面的。

而從童江雪(2009)針對國中階段新住民子女的深入訪談研究,可帶領我們一 窺「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態度」兩大因素同時對學習成就產生重要作用的 情形:此研究顯示若父母教育程度、職業地位及家庭收入較高,且課業指導能力 強,則子女的學習成就相對較好;若新住民母親的口語表達及識字能力較強,對 子女的學習成就也較有幫助;此外當父母教養態度屬於民主方式、對子女有適當 期望及參與子女在家及學校的學習活動,對學習成就亦有正面的功能。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從上述結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學習成就上,除了孩子的自主學習,其實家 長的教養態度和社經地位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教養態度會決定教養的方式,而教 養的方式可能會深刻的影響到孩童的學習成就,所以綜合以上的文獻,我們似乎 可以從不同的教養方式和社經地位的高低去窺探一點端倪,似乎在社經地位較高 的家長中,他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去參與以及協助孩童有關學習上的活動,也因 為如此,他們所採取的教養方式通常比較偏積極正面。而父母的教養信念、教養 態度,若採民主權威式,則對子女的學習成就也容易發揮協助的作用。

伍、 新住民子女學習成就的情形

前述的討論,均已提及父母教養態度、家庭社經地位兩大因素對於學習成就 的影響,而歷來的研究對此也已提供充分資料供我們思考。例如蔡清中(2006)對 於我國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進行調查,便指出孩子的學習適應和學業成就,可 由新住民母親對學校的參與度、父親的教育程度及職業情形作有效預測的指標。

歷年來關於新住民子女在我國的學業成就議題,有相當比例的研究者抱持較 為消極態度,包括吳芝儀與劉秀燕(2004)、鍾德馨(2005)、談淑君(2010)等等。談 淑君(2010)於文獻回顧時發現:新住民子女之學習成就會受到父母社經地位及背 景所影響,若父母的社經地位較高,會比較注重子女的學業成就及態度;反之社 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因其生活水平較低,經濟壓力層面較大,所以對於子女的管 教較為輕忽,致使孩子在行為上較容易產生偏差,學業成就也較為低落。鍾德馨 (2005)的研究顯示:新住民之子和本籍子女在學業成績、學校生活適應、同儕文 化朋友、家庭文化資本、家庭教育環境,家長經濟及教育程度方面,競爭力都比 較差(鍾德馨,2005)。吳芝儀與劉秀燕(2004)的報告則直接表明,東南亞籍母親 的子女,在學業成績上比起本國子女普遍較低。

儘管如此,亦有研究者對「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可能比較差」的想法提出不 同意見。例如魏美惠(2009)即曾語帶保留的表示:截至當時為止,圍繞著在新住 民子女學業成就的各類討論,皆側重語文能力及學習適應能力的研究,而尚無一 致的定論。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究新北市 101 學年度埔墘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共 401 人的社會科期末考成績,統 計結果顯示新住民子女與一般學生社會科成就表現未達顯著差異,反而是在新住 民子女群體之中的社會科成就表現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呈現顯著差異。黃惠珍 (2015)以高雄市某國小一到六年級 40 位新住民子女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

參與觀察、文件資料整理及半結構式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進行分析與詮釋,結 果發現:如將家庭社經地位列為控制變項(意即將同等社經地位的新住民子女和 本國籍子女放在一起比較)時,可發現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不僅無落後情形,

甚至還超越本籍學生。

關於新住民子女學習成就的研究,尚有一些成果提供我們思考的方向。例如

關於新住民子女學習成就的研究,尚有一些成果提供我們思考的方向。例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