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本節依據前述文獻探討部分及實證研究所獲致的結論,並依據當前的教育環 境,提供若干建議,期望供學校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相關課程,教育行政當局擬定 教育相關政策之參考以及對未來之研究提出建議,以增進高雄市國小教師多元文 化教育之積極正向態度。

壹、對學校與國小教師之建議

一、針對教師多元文化教育態度應持續培養提升

身處現今多元開放的社會,教師如何有效地發展出適宜的教學策略與教材,

以運用在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教學活動中,具有關懷及尊重學生的態度是必備的 條件。此外,學校在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的相關課程時,為有效協助學生提升多元 文化的學習成效,教師除了應具備的教育專業需求之外,自我充實多元文化涵養 以提升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學知能與技巧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綜合本研究的 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是積極正向的,但學校行政單 位仍須持續積極推展與培養教師多元文化教育態度,以提升多元多元文化教育之 成效。

二、整合學校與社區校內外資源,以提供教師發展適切的多元文化教

育之評量方法與工具

研究發現受訪的國小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的現況,以「增能的學校文化」

此一面向得分最低且建議加強教師發展適切的多元文化評量方法與工具之能 力,可見就現今學校課程的地位而言,教學策略與實施方式的主軸,仍還是大部 分以主流課程為主,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為輔,現今的教學環境在主流的教學文化 排擠之下,仍使得多元文化教育不易獲得開展。因此,學校應整合學校與社區校 內外資源,積極推廣多元文化親職教育活動以營造一個友善的多元文化教育教學 情境,此一推廣措施除了藉由課程讓教師瞭解多元文化的特色之外,更可透過與

123

社區中不同成員的互動以達成尊重、關懷與包容多元文化的目標。所以,學校行 政單位應藉由全盤的整體規劃以整合校內外各方面的資源,提供教師在實施多元 文化教育教學時足夠所需之知識與發展適切的多元文化評量方法與工具,讓不同 文化背景學生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效,營造出一個真正增能的多元文化學校學 習環境。

三、舉辦多元文化教育相關交流活動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發現受訪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的現 況,以信奉基督教、民間信仰者的得分較高,似乎有較積極的多元文化教育態度 傾向,可見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廣不應只存在於校園中,而是一個必須靠全民一起 努力推動的全民運動。教師自身若能常與不同文化接觸的話,對提升其多元文化 教育的態度是具有正面助益的。因此,若能透過鄉、里舉辦「跨文化深度探索之 旅」及「文化觀摩學習講座」、「校園多元文化教育週」等促進族群文化交流的 活動,讓教師能有機會深入認識與瞭解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宗教文化觀點、文 化傳承意涵等,進而認同與接納不同的文化的差異及其相同之處。所以,學校應 藉由舉辦多元文化教育相關交流活動,讓積極正向的多元文化態度能深植於全校 師生的內在認知之中,也讓新移民子女藉此有機會展示介紹其不同文化背景的差 異所在,促使族群間能學習如何相互瞭解、尊重與包容,並體認到學校不是只存 在單一主流台灣文化而已,以消弭對不同文化的歧視與偏見。

貳、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持續於師資培育機構中開設多元文化相關課程

師資培育的課程中應開設多元文化相關課程(如:兩性教育、原住民教育、

鄉土教育等),並將其融入課程設計中。研究發現不同年資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對 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是並無顯著差異存在,可見現今高雄市不分任教年資之資淺 與資深國小教師,其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是趨於一致。且根據研究結果顯示,

師範校院體系及研究所以上學歷之教師,其多元文化教育之態度的得分均高於師

124

資班,可見在師資培育的過程中針對多元文化教育的相關知識與能力是不足以在 教育現場提供教學應用的;因此,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是必須持續推展的一門學 科,且更應在師資培育機構中列為通識選修課程之一,除了在課程理論的介紹之 外,更應融入實務的工作體驗,讓修課的職前教師能夠擁有足夠的先備知識與實 務。此外,也可透過和實際教學工作者進行研討座談,將實際教學現場會遇到的 問題或困難作分享交流,職前教師根據各自需求做修正,以提升其未來擔任正式 教職時對多元文化教育所需具備之積極正向的態度。

二、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國教輔導團巡迴諮詢輔導等行政措施,

平衡多元文化教育態度的城鄉區域差異現況

研究發現高雄市服務於鄉鎮型國小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明顯較服務 於都市型之國小教師趨於積極正向。可見高雄市之國小教師其多元文化教育態度 的城鄉區域現況是有差異存在,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正視此一區域落差情形,並 透過教師專發學習社群的多元文化主題研討、國教輔導團巡迴諮詢輔導或調整城 鄉多元文化教育之培訓課程的資源分配比例等行政措施,找出造成多元文化教育 態度的區域落差問題癥結所在,積極且有效的提出解決方案以平衡多元文化教育 態度的城鄉區域差異現況,讓教師在因學校調動而必頇轉換教學環境時,和新同 仁之間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能迅速且順利的取得共識,避免對立與誤解的產生。

參、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樣本方面

本研究是採取縣市合併後之大高雄市的國小教師為樣本,在推論上僅限於此 地區的國小教師,在未來研究可朝向北部、中部、南部、東部或離島,甚至全臺 灣地區的國小教師,希望能更深入比較與了解大型區域的差異;在研究的對象 上,建議可以拓展到國中、高中(職)和大學的教師等對象,比較不同學制的教 師之差異;或是朝向間隔幾年之後,以相異的時空背景轉變,比較不同年代之結

125

果差異。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是用問卷調查法,但此法在資料蒐集上仍有其侷限性,某些態度問題 可能會因受訪者的防衛心理等因素而未能確實獲得,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採質、量 並重的研究方式,或者是針對個案行為觀察並做深入訪談的研究,以深入了解教 師心中的想法與態度,確實瞭解多元文化教育在學校中推動的狀況。

三、在研究內容方面

1.在研究中發現,宗教信仰不同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態度量表」

變異數分析F值達到顯著,但在事後比較時卻沒有發現有任何二組的平均數達 到顯著的差異。是否教師的宗教信仰會產生影響,即可做為日後深入探討與研 究之方向。

2.在研究中發現,高雄市「鄉鎮型」學校之國小教師反而在多元文化教育態度上,

表現得比高雄市「都市型」學校之國小教師趨於積極正向。導致此區域之差異 產生的因素為何?是「鄉鎮型」學校之國小教師較「都市型」學校之國小教師 較有機會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因而對多元文化持有較積極正向的 態度、亦或是「都市型」學校之國小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仍存有某些待發現的 偏見……,此特殊現象可做為日後深入探討與研究之方向。

四、在研究主題方面

本研究在探討「國小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 針對「多元文化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效能」、「多元文化的課程或教材之比較分析」、

「學校與社區合作推展多元文化的成效」……等議題進行研究。另外,就多元文 化教育牽涉的面向而言,尚包括:性別、族群、宗教、社會階級及特殊性等文化 之層面,建議日後的研究者可從這些多元文化教育的面向進行研究,使多元文化 教育理論更臻嚴密與完備。

126

12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雪茵(1997)。族群認同與同儕關係:多元文化教育或是多元分化教育。多元 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5-217。

內政部(2012)。內政統計通報。取自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6920

王保進(2000)。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逢振(2000)。文化研究。臺北:揚智。

朱嬿蓉(2007)。新移民,新契機-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信念與實 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臺北市。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江雪齡、黃琪璘(1995)。臺灣準教師的社會多元文化觀之探討。國教之聲,28

(3),27-35。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取自 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

吳天泰(1993)。小學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臺 北:臺灣書店。

吳天泰(1998)。原住民教育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出版社。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附光碟)。臺北:五南出版 社。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五南出版社。

呂美枝(2006)。提升弱勢族群教育機會—找尋當前教育策略與多元文化教育理

呂美枝(2006)。提升弱勢族群教育機會—找尋當前教育策略與多元文化教育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