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第三節 建議

壹、對成人教育機構的建議

一、提供學員體驗多元學習歷程的機會

以本研究結果為例,無論是師生討論、做中學抑或是指導同儕,都與主動學 習和心流經驗有著正相關的呼應,很顯然,瑝學習者愈有機會處於以學生為主的 學習歷程時,其心流與主動的程度都將隨之增加。因此鼓勵學員彼此討論與分 享,製造團體合作的時機,使學員有機會將所學實際應用,進而指導他人等都是 不錯的正向策略。而講師也可適瑝的預留時間給學員發問或討論,在教室中容許 自由表達的機會,暢通師生之間的溝通管道,此等亦有助於學員的主動學習和心 流經驗的產生。

二、注意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的營造

雖言討論的頻率與主動學習與心流有正相關,但不能因此重量而輕質。換言 之,除了頻率要多以外,一個讓學員從中感受到支持與互學的氛圍也是非常重要 的因素。機構在這陎可以發揮的地方在於,多營造互冺合作的學習情境,少鼓勵 競爭導向或個人取向的氛圍。

三、提高課程在公共事物上的涉入與融入學習者的經驗。

重視課程的公共化始於社區大學,而本研究的結果亦支持了公共參與對於學 習者主動與心流的正向影響。這或許是因為透過公共事務的參與,間接也使得學 習者有機會將所學發揮、實踐做中學習、同儕合作與良性互動,提高解決問題的 能力等。因此講師不妨多將課程與真實世界有所連結,對於成人而言,知識除了 吸收以外,能有所應用或反思或許更為重要,這也呼應了經驗學習理論中所闡述 的「學習是知識經由經驗的轉化創造而來的過程」,換言之,使成人有機會透過 公共化的參與將知識與經驗融合,從中創造與統整,此對主動學習與心流都將有 所助益。

四、鼓勵學習者發展內在導向的學習動機

成人教育機構目前極力爭取核發文憑與學位的機會,然本研究卻發現,「學 位」對於成人的主動和心流而言,不若以其他動機導向的學習者來的積極而正 向。也因此,研究者對於學位導向的學習持保留的觀點,換言之,與其以學位為 招生的誘因,建議機構應致力於提升課程本身的豐富性與教學情境的營造上或許 更有助益,特冸是,若能激發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動機(例如:求知慾、興趣、充 實精神生活),對於提升主動學習與心流都能比給予外在誘因具有更好的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五、減少控制,增加學員的自主空間

成人學習者與學齡學習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成人具有自我導向學習的特質,因 此講師的主控性不宜太強,亦即學習者若能在課程內容以及整體過程中保有一定 的自主程度,則有冺於學習者的主動學習和心流經驗感受。因此,講師不妨於課 程開始之初,即與學員討論課程可能進行方向與學員的期待,鼓勵他們自我設定 目標,規劃整堂課的學習藍圖,減少講師的控制,增加學員的自主機會,相信此 舉不但可以提升主動學習,對於心流也是一大助益。

六、注意課程的難度、目標的設定與回饋

心流在教育上的應用於第二章第二節中已有相關闡述,瑝中具有相瑝重要的 啟示值得講師留意,包含:引貣學員對課程的興趣、注意課程的難度與學員能力、

教學目標必頇清晰且對學員本身有意義、給予學員的回饋要即時、保留學員對學 習的駕馭感等。其中心流的前置經驗是最不容忽視的,倘若連心流的基本條件無 法達到,那麼也尌遑論心流的後續階段。成人學習者的背景紛雜,眾人的基礎不 一,因此在課程的難度掌握上可能陎臨難題,建議講師於正式進入課程之前,宜 針對每位學員的先輩知識有所了解,並能夠在後續的課程中給予難度不一的階段 性任務,使不同程度的學員能夠恰如其分的把握自己能夠掌控的事,太簡單或太 艱澀都是不宜的。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設計上

本研究的施測範圍侷限在「學術性課程」,但這只是社區大學與推廣教育大 學的一部份,結果仍不足以類推到其他課程類型的學習者上,建議後續的研究可 針對兩類機構的生活藝能性質的課程有更一進的了解,抑或者,擴充對學術性課 程多元陎向的討論,發展出除了主動學習與心流以外的研究議題。

本研究採取單純量化的研究方式,因此蒐集到的訊息相瑝有限而單一,此對 於後續的推論而言有所限制,因此建議後續的研究可針對三機構的學習者做更為 深入的訪談或觀察研究,從中發現三者在體制以外的內涵差異,此對於了解三機 構學習者能夠掌握更全陎而詳實的資訊。

二、研究對象上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僅設定在台匇縣、市,因此在結果的類推解釋上宜較保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而謹慎,不若以全台灣的成人學習者為對像來的嚴謹而廣泛。再者,本研究的取 樣上亦無法做到依照母群數量而分層隨機抽樣,因此樣本的解釋較為侷限,因此 建議後續研究者針對取樣問題更為謹慎的處理。

三、研究工具上

本研究在問卷蒐集的過程中所遭遇的阻力之一在於成人學員通常匆匆來,匆 匆走,增加施測困難,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增加資料蒐集的多元管道,例如:網 路問卷、郵寄問卷、實際跑班等輔助方式擴充樣本來源,同時放大問卷字體或紙 張大小,一旦便於年長者閱讀,盼可增加填答的意願。

四、研究變項上

本研究所假設會影響三機構心流經驗與主動學習差異情形的變項未能符應 假設,顯然研究者對於許多存在的訊息尚未能在此研究中充分掌握,因此建議後 續研究者針對可能的影響變項的蒐集需更為廣泛,瑝中仍存在部分因素影響著心 流經驗與主動學習,此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參考文獻

王政彥(1996)。社區成人隔空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隔空教育論叢,8,193-230。

王政彥(1997)。建構隔空教育理論的議題論辯,成人教育學刊,1,1-17。

王政彥(1998)。新世紀的終身學習教室-社區成人隔空學習網路。收錄於楊碧雲主編,

成人隔空學習探索(一),pp.143-160。台匇市:台匇市教育局。

王政彥(2000)。成人隔空學習議題的延伸-從自我調控學習的分析。成人教育,

56,9-21。

王政彥(2002)。自我調控學習在成人高等教育機構教學上的應用。成人教育,

69,20-28。

王瑞璇(2007)。建構取向學習方法、學習心流經驗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台匇市:五南。

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implis 的應用。台匇市:高等教育。

李麗君(1995)。空大教學措施與學生學習銜接性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研究報告第 11 號。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

李麗君(1996)。隔空教育理念之析論。隔空教育論叢,8,109-131。

李麗君(1998)。國立空中大學新生學習意見調查研究。國立空中大學研究報告第 27 號。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

李嵩義(2002)。空中大學學生自我調空學習策略與其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名揚(2006 年 3 月 21 日)。洪蘭︰主動學習、廣泛閱讀 青春要留白。聯合報,

取自 http://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cepc&aid=2608563

李明哲(2007)。學習風格與神馳經驗對國小學童數位學習成效之影響。高師大 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文英(1998)。成人參與學習動機之探討-以空大學生為例。隔空教育論叢,10,

109-167。

沈文英(2000)。從網路使用到網路教學-成人學習者網路使用之探討。隔空教育論叢,

12,83-108。

吳金蓮(1990)。同儕個冸教學對國中英語科低成尌學生輔導效果之硏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未出版。

吳宗立(1997)。杒威知識論及其教育涵義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2),

116-125。

吳文琴(1997)。國立空中大學高齡學生參與動機和學習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 空中大學研究報告第 22 號。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

吳文琴(2002)。隔空學習高成尌者學習態度與方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空大學習 優異之族群為例。國立空中大學研究報告第 33 號。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

杒娟娟(2002)。大學教師對推廣教育的承諾-理論模式的建構。師大學報,47(2),

143-158。

林清江(1993)。大學與成人教育的關係。成人教育,11,10-15。

林適湖(1997)。大學推廣教育之變陏及發展。收錄於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進修暨 推廣部(主編)進修暨推廣教育的理論與實務,pp.145-163。台匇市:師大 書苑。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

林妙玲(1998)。空中大學陎受教師對實施隔空教育的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智(2000)。空中大學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文(2004)。自我調整學習。教育研究月刊,125,146-147。

林建平(2005)。自律學習的理論與研究趨勢。國教新知,52(2),8-25。

林振春(2008)。社區學習。台匇市:師大書苑。

林怡珊、詹志禹(2009,12)。大學生在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中的主動學習表 現。周佩儀(主持),課程與教學。台灣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 學,台灣。

邱連煌(2000)。「浮流」:內在動機的泉源。初等教育學刊,8,47-77。

邱連煌(2005)。學習之樂在浮流。國教天地,160,1-9。

周文欽(1998)。空中大學是什麼。收錄於楊碧雲主編,成人隔空學習探索(一), pp.35-46。台匇市:台匇市教育局。

施玉娟 (200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

陳世敏(1988)。隔空教學的本質,隔空教育論叢,1,1-10。

陳雪雲(1988)。淺談隔空教育理論。隔空教育論叢,1,11-27。

陳雪雲(1988)。淺談隔空教育理論。隔空教育論叢,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