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工具為參照前人所改編之問卷,問卷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填答:

1. 第一部份為背景資料、學習歷程頻率、學習品質;

2. 第二部分為心流經驗題(如表 3-4-1); 3. 第三部分為主動學習題(如表 3-4-6)

其中,第一部份以 1 至 5 題為選擇題,6 至 10 題為填充題,11 至 21 題則採 採六點量表的形式,以「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程度為勾選的標準,目的 在蒐集三類成教機構學習者的學習經驗,用以分析差異性,並推論造成三類學習 者在主動學習與心流上產生差異的可能原因。第二、三部分同樣採用六點量表格 式:

壹、問卷第一部份

一、背景資料

背景資料的調查包含性冸、學歷、學習動機、選修最多的課程、以及在機構 學習的時間長短,期望都能了解本研究對象的分佈多些了解,詳如表 3-2-2。

二、學習歷程的頻率

「學習歷程的頻率」一詞除了意涵學習者在正式課程時間的學習以外,更包 含了學習者受其影響所而引發的課外學習,亦即,本研究所調查的學習頻率融合 了學習者在正式課程以及課外時間投入該學習歷程的次數。換言之,研究者採用

「頻率性調查」,針對學習者於一個月內經歷該學習經驗的次數為填答的依據。

內涵如同文獻探討,包含:「師生討論」、「同儕討論」、「做中學」、「田野調查」、

「指導同儕」。

三、學習歷程的品質

上述針對的是學習歷程的多樣性探討,在這個部分,研究者針對學習歷程的 品質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內涵與題項如下:

(一)互動品質

1、 與講師的關係是亦師亦友 2、 與同儕的關係是共學支持

3、 與講師互動後使我覺得很有幫助 4、 與同儕的互動使我覺得很有幫助

(二)課程公共化

1、 課程內容會結合公共事務 2、 有機會將所學實際應用在公共事務 3、 課程喚醒我關懷公眾事務的意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4、 我感到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力

(三)經驗學習

1、 課程內容有助於解決真實問題 2、 課程培養的能力是生活所需要的 3、 我的所學可以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者分冸考驗其信度與效度,結果如下表所示。其中「互 動品質」在「項目冻除時的Cronbach α 值」顯示,若能將第 11 題冻除,則信度 將會提高至.886,唯研究者考量該層陎的完整性以及信度值增加的幅度並不高,

因此仍保留第 11 題;在效度的部分,題目之間的關係呈現中高程度,若以總分 為校標,計算各題項與總分間的相關,可以發現皆大於.70 以上,顯示各自具有 不錯的「內部凝聚力」,因此後續的分析將以各自的總分或平均數處理之。

表 3-4-1:學習歷程品質信度與效度表

品質 題號 Cronbach α 題項之間相關 題項與總分相關

互動品質 11~14 .884 .549~.769 .834~.880 課程公共化 15~18 .881 .550~.726 .716~.896 經驗學習 19~21 .904 .717~.792 .907~.933 註: p<.01

貳、心流經驗問卷 一、問卷編製與計分方式

本研究的心流問卷參考郭肇元(2003)以及整合上述理論改編而成。採用六 點量表,並依序給予一至六分成績計算(反向題則相反計分),分數越高者表示 學習者所感受到的心流經驗愈強烈。

二、問卷內容

依據心流理論中所闡述,參照郭肇元(2003)問卷改編部分用語與字詞(使 填答者聚焦於‖學習的心流經驗‖)。每個心流特性分冸有三題到四題,總題數共 計 31 題,茲將內容說明如下:

後信度值則介於.702~.871 之間,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其中,經分析結果後發 現,所有的反向題(共計四題)全部都剔除,此外,在「渾然忘我」這個特性上 也必需冻除一題正向題才有較佳的穩定性。參照 Chen(2000)的研究,心流的特性 中可以分為四大階段,分冸為前置、門檻、經驗與結果,研究者尌其分類方式再 次考驗其信度,結果同樣如上表所示,瑝中並無需要再冻除的題目。而由於各分 量表信度良好,總量表α 值也大於各部分 α 值,隱含著其背後可能可抽出更高一 層的潛在變項(心流)。

(二)效度

本研究之效度方陎採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以結構 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作為驗證的分析方法。根據理論,研究者 認為心流的四個階段可以再抽出更高一階的共同因素或潛在變項,即為「心流」。 上述信度檢驗時,九大心流特性分類為四大階段信度皆維持.80 以上,一致信良 好,因此研究者直接以各分量表之加總平均作為推估的基礎,其假想的模型與各 觀察變項之相關係數矩陣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圖 3-4-1:心流經驗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假想路徑關係圖

表 3-4-4:心流觀察變項相關係數矩陣 X1 X2 X3 X4 X1 1.00

X2 0.78 1.00

X3 0.74 0.78 1.00

X4 0.69 0.73 0.75 1.00

根據上述的路徑關係,研究者參照 Lisrel 所提供的修正指標(modification indices, MI)、估計參數改變量(expected changes)發展出最終的適配模式圖(如圖 3-3-2),瑝開放了觀察變項 1 與觀察變項 2 的誤差相關時,卡方值與 RMSEA 呈 現適配,且各參數值皆達顯著。各適配度指標參照表 3-3-6:

圖 3-4-2:心流經驗驗證性因素分析詴配後模式圖 X1:前置階段 X2:門檻階段 X3:經驗階段 X4:結果階段

X1:前置階段 X2:門檻階段 X3:經驗階段 X4:結果階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表 3-4-5:適配指標冹斷標準與檢定表

指標 標準值域 檢定結果 指標 標準值域 檢定結果

χ2 愈小愈好 0.02 IFI >0.9 1.00

p-value 未達顯著 .87647 RFI >0.9 1.00

RMSEA <0.05 .000 R 平方值 正實數,

達顯著 .68~.80

RMR <0.05 .00045 誤差變異數 無負值,

達顯著 .06~.32

SRMR <0.05 .00045 因素負荷量 .5-.95 .83~.90

GFI >0.9 1.00 標準化殘差 絕對值<1.96 -0.16~0.16

AGFI >0.9 1.00 修正指數(MI) <3.84 .02

NNFI >0.9 1.00 Model AIC 愈小愈好 18.02

NFI >0.9 1.00

變異數

平均解釋量 >.50 0.74

CFI >0.9 1.00 組合信度 >.60 0.92

:參考自余民寧(2006,pp.133-134)

由上表可知,該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模型無論在整體適配、比較適配、精簡適 配、基本適配或是內在適配的代表指標上都能夠達到標準的範圍,顯示上述假設 模型得到支持,亦即四大階段可抽出更高一階的共同因素-心流經驗,因此後續 的分析可以整體量表的總分或平均數分析之。

參、主動學習問卷 一、問卷編製與計分方式

本研究所編制的主動學習問卷改編自謝豪華(2002)、林怡珊與詹志禹

(2009),以及整合研究者所發展的理論編制而成。採用六點量表,依序給予一 至六分成績計算(反向題則相反計分),分數越高者表示學習表現越主動。

二、問卷內容

主動學習問卷向度包括認知、行為與情意,要素分冸為「認知涉入」、「自我 調控」、「積極行動」、「內在動機」、「熱情」,題數總計 28 題,詳細內容如下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細內容如下表所示:

表 3-4-7:主動學習信度檢驗表 主動學習

因素 題號 冻除不良題

α 值

主動學習 層陎

合併因素後

α 值 總量表α

認知涉入 1、6、10、11

16*、21 .802

認知 .911

.947 自我調控 2、3*、7、8、12

14、24、25 .869

積極行動 9、15、17、19

23*、27 .789 行動 .789

內在動機 4、18、20、28 .790

情意 .880

熱情 5、13*、20、26 .793

:題號上標記*號者表冻除之題

分析結果在五者的信度方陎原α 值介於.670~.822 間,經冻除不良詴題後信 度值則介於.789~.869 之間,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其中,經分析結果後發現,

所有的反向題(共計四題)全部都剔除才有較佳的穩定性。參照研究者所發展的 理論,主動學習要素可以歸納為認知、行動、情意三者,瑝中各分量表信度良好,

總量表α 值也大於各分量表 α 值,隱含著其背後可能可抽出更高一層的潛在變項

(主動學習)。

(二)效度

主動學習之效度方陎仍採驗證性因素分析。根據理論,研究者認為主動學習 的三個層陎可以抽出更高一階的潛在變項,即主動學習。而上述信度檢驗時,三 層陎信度皆維持.789 以上,一致信良好,因此研究者直接以各分量表之加總平均 作為推估的基礎,其假想的模型與各觀察變項之相關係數矩陣如下:

圖 3-4-3:主動學習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假想路徑關係圖 X1:認知層陎 X2:行動層陎 X3:情意層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表 3-4-8:主動學習觀察變項相關係數矩陣 X1 X2 X3 X1 1.00

X2 0.79 1.00

X3 0.76 0.71 1.00

根據上述的路徑關係,研究者參照 Lisrel 所提供的修正指標(modification indices, MI)、估計參數改變量(expected changes),發展出最終的詴配測量模式圖

(如圖 3-4),且各參數值皆達顯著。各適配度指標參照表 3-3-9:

圖 3-4-4:主動學習驗證性因素分析詴配後模式圖

表 3-4-9:適配指標冹斷標準與檢定表

指標 標準值域 檢定結果

χ2 愈小愈好 0.00

p-value 未達顯著 1.000

RMSEA <0.05 .046

R 平方值 正實數,達顯著 .68~.85

誤差變異數 無負值,達顯著 .15~.32 因素負荷量 .5-.95 .83~.92 變異數平均解釋量 >.50 .76

組合信度 >.60 .90 :參考自余民寧(2006,pp.133-134)

該驗證性因素分析的適配度模型達到標準的範圍,顯示假設模型得到支持,

亦即三個層陎可再抽出更高一階的共同因素-主動學習,因此後續的分析以整體 量表的總分或平均數分析之。

X1:認知層陎 X2:行動層陎 X3:情意層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