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研究的結果與討論,提出如下的建議:

一、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ㄧ)本研究發現,國小學童母親在健康責任(參加個人健康照護 方面的教育課程、能檢查膽固醇並知道結果、量血壓並知道結 果)、運動休閒(每週至少三次、每週三次劇烈運動、參加有人 指導的運動課程)得分偏低,希望藉學校舉辦親子活動融入個 人健康照顧方面的教育課程並舉辦有人指導的運動課程或活 動,以提升學童母親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二)建議有關單位於社區中開設促進健康概念相關課程,對健 康的 觀念及定義多加宣導,以期建立較高層次的健康概念。

二、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樣本受限於台南市之國小學童母親,故在推論上將受 到限制,未來的研究可以將受試對象擴大至其他地區。

(二)本研究之受試對像國小學童母親的年齡分布及教育程度分類 上與護理人員的背景變項有所差異,未來的研究可以將受試 對象擴大其他各級學校之學生母親。

(三)國小學童母親的運動階段以準備期人數最多,未來可將誇理 論模式納入研究內容,以更深一層了解研究對象運動行的改 變過程。

參考文獻

ㄧ、中文部分

丁志音(1988a)。生活方式與健康-概念、倫理及政策的探討。公共衛生,15

(1),16-26。

丁志音 (1988b) 。 生活方式與健康— 概念、倫理及政策的探討 (下)。公共衛 生,15(2),157-173。

丁志音、江東亮(1996)。以健康行為型態分類台灣地區之成年人口群—群聚,12(6),348-358。

曲天尚(2004)。更年期婦女的運動階段、身體活動與知覺運動利益和障礙之

李卓倫(1985)。健康的定義與假說。公共衛生,12(2),146-159。

李明亮(2001)。「健康促進政策與展望。台灣健康促進新紀元」學術研討會 專題演講,1-18。

李淑卿、郭鐘隆(2005)。跨理論模式戒菸教育計畫介入應用於大專生之成效 評價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3,145-160。

區居民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台北 市。

李蘭(1988)。衛生教育與促進健康。公共衛生學,

23,535-584。

李蘭、季瑋珠、江永盛、楊志良、呂槃(1989)。家庭結構年齡和性別影響成人 健康行為之探討。中華衛誌,9(1),1-13。

李蘭、陸玓玲、李隆安、黃美維、潘怜燕、鄧肖琳(1995)。臺灣地區成人的健 康行為探討:分佈情形因素結構和相關因素。中華衛誌,14 (4),358-367。

季瑋珠、符春美(1992)。社區民眾從事運動之研究。中華衛誌 ,11(4),328-339。

林女理(2002)。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林正常(1992a)。臺北市30~39 歲中年就業人口運動量及健康體能常模之測 定。行政院衛生署八十一年度委託研究計畫。

相關因素。護理雜誌,18(2),12-18。

步探討。醫護科技學刊,3(1),1-17。

體育委員會(2006)。94年運動城市排行榜調查。國民體育季刊 ,35(2),91-92。

二、西文部分

Baranowski T. Families and health actions. In: Gochman D. S. (ed.)(1997). Handbook of Health Behaviour Research I: Personal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New York:

Plenum Press, 179-206.

Belloc, N. B., & Breslow, L. (1972). 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practice. Preventive Medicine, 1(7), 409.

Brubaker, B.H.(1983). Health Promotion:a linguistic analysis.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5(3), 1-14.

Burke V., Beilin L. J., Dunbar D. (2001). Family lifestyle and parental body mass index as predictors of body mass index in Australian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 25,147-157.

Duffy, M. E., Rossow, R., & Hernandez,M. (1996). Correlates of health-promotion activities in employed Mexican. Nursing Research, 45(1), 18-24.

Felton, G .M., Parsons, M. A ., & Bartoces, M. G. (1997) .Demographic Fffects on Health-Promoting Behavior and Health Related Factors .Public Health

Nursing.14(6), 361-367.

Fleming C. B., Kim H, Harachi T, (2002). Family processes for children in early elementary school as predictors of smoking initiation.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30(3) , 184-189.

Godbey¸ G. (1997). Leisure and leisure services in the 21st century.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Harris, D. M. & Guten,S. (1979). Health-protective Behavior:An Exploratory Study.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0,17-29.

Johnson, D. I., Ratner, P. A., & Bottrff, J. L. (1993). An exploration of penders health promotion model using LISREL. Nursing Research,42(3), 132-140.

Lalonde, M. (1974).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dians-A Working

document. Ottawa: Government of Canda.

Lau RR, Quardrel MJ, Hartman KA(1990).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young adult''s preventative health beliefs and behavior: Influence of parents and peer.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31,240-259.

(1994) .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s to exercise behavior among employed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 9(1) , 49 - 55 . Pender, N. J., Walker, S. N., Sechrist, K. R., & Frank-Stromborg, M.,

(1990) .Predicting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the workplace. Nursing

Research,39(6),326-332.

Pender, N. J. (1996).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3nd ed.). Norwalk, CT:Appleton & Lange.

Prochaska, J. O., & DiClemente, C. C. (1982). Transtheoretical therapy: Toward a more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9, 276-288

.

Prochaska, J. O., & DiClemente, C. C. (1983). Stages and processes of self-change of smoking: Towar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 51, 390-395.

Pinto, B. M. , & Marcus , B. H. (1994) . Physicalactivity, exercise and cancerin women .Medicine , Exercise ,Nutrition and Health , 3 , 102 - 111 .

Raphael, D. (1998). Emerging concepts of health and health promotion.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68(7),297-300.

Shamansky, S L., & Clausen,C.(1980). Levels of Prevention:examination of the conception. Nursing Outlook ,28, 104-108.

Smith, J.A. (1981). The idea of health: A philosophica inquire.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3(3),43-50.

Smith, J.A. (1981). The idea of health: Implications for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teptoe, A., Rink, E., & Kerry, S . (2000) . 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changes in physical activity in overweight sedentary adults fol lowing counseling in primary care .Preventive Medicine , 31 (2Pt1 ) , 183 - 194 .

Sallis , J . F., Hovell , M. F. , Hofstetter , C. R. , Faucher , P . ,Elder , J . P . ,

Blanchard , J . , Caspersen , C. J . , Powell , K. E. ,& Christenson , G. M. (1989) . Amultivariate study of determinants of vigorous exercise in a community

sample .Preventive Medicine , 1 8 (1) , 2 0 - 3 4 .

Sternfeld , B. , Cauley, J . , Harlow, S . , Liu , G. , & Lee , M. (2 0 0 0) .

Assess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a single global question in alarge ,

multiethnic sample of midlife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1 5 2 (7) , 6 7 8 - 6 8 7 .

Scharff, D .P., Homan, S., Kreuter, M., & Brennan, L. (1999).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women across the life span: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 development. Women & Health, 29(2), 115-134.

Walker, S .N., Sechrist, K. R., & Pender, N. J. (1987).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Resarch,36(2), 77-81.

Wang, H. H., (1999). Predictors of 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Among Three Ethnic Groups of Elderly Rural Women in Taiwan. Public Health

Nursing,16(5),321-328.

Wickrama K. A. S, Conger R. D., Wallace L. E.,(1999).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ealth-risk behaviors: adolescent lifestyles and gender moderating effect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40,258-272.

附錄一 量表同意書-運動階段

量表同意書-健康概念

量表同意書-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附錄二 國小學童母親運動階段分布、健康概念與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問卷

各位親愛的家長:您好!

我是東光國小學生活動組組長,目前就讀於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班。

非常感謝您撥冗填寫這份量表,由於您的協助,使我們的研究得以順利進 行。本研究的目的是想了解您的運動階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情形,做為 一般學童家長在健康方面的參考依據。本研究將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意見,

提供相關單位做為有關決策之用。

問卷採不計名的方式填答,答案無所謂對錯,請您依實際狀況逐題填 寫。您提供的資料絕對保密,純為學術研究之用,而且對本研究有相當大的 助益及價值,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

敬祝

身體健康 家庭和樂

若有任何問題敬請來電:(O)06-2746193,(H)06-2684196,0958-717700 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 指導教授:溫卓謀 博士

研 究 生:許芳朝 謹上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

填答問卷注意事項

1. 問卷共有四個部分,作答前請詳細閱讀每一部份說明欄。

2. 每題只圈選您認為最合適的答案。

3. 請勿遺漏任何一題。

一、個人基本資料

說明:請在□內打ˇ,或在ˍ填寫正確資料

(一)您的年齡:1.□40 歲以下 2. □40 歲以上。

(二)您的身高: 公分,體重: 公斤。

(三)教育程度:1.□國中、小 2.□高、中職 3.□大專以上。

(四)婚姻狀況:1.□同住 2.□其他。

(五)您的子女數:1.□一位 2.□二位 3.□三位 4.□三位以上。

二、運動階段分布量表

說明:規律運動是指每個星期利用閒暇時間至少 3 次,每次至少有 20 分鐘以 上的運動行為。下面問題請依您實際狀況回答:

請問目前您所從事的規律運動的情形為何?(請勾選一個適當的答案)

1. □ 目前我沒有在運動,在未來 6 個月內也沒有打算要運動。

2. □ 目前我沒有在運動,但我打算在未來 6 個月內開始運動。

3. □ 目前我有在運動但沒有規律,在未來 1 個月內我打算開始規律運動運 動。

4. □ 目前我正在從事規律運動,但未滿 6 個月。

5. □ 目前我正在從事規律運動,而且已經超過 6 個月。

三、健康概念量表

說明:一、這部分是有關於一個人所認為對「健康」含義的敘述,共有24 題。請您依自己對健康的看法,圈選出您同意的程度:從1分代表 分常不同意,到6分代表非常同意。您圈選的分數愈高,表示您愈 同意而已,並不代表對或錯。

二、每題只能圈選一個號碼,請您勿遺漏任何一題,謝謝您繼續填 答。

健康就是/健康的人就是:

1.感覺快活,如在雲端 ………1 2 3 4 5 6 2.能夠適應周遭環境的變化 ………1 2 3 4 5 6 3.能完成日常生活該做的事 ………1 2 3 4 5 6 4.沒有生病的症狀 ………1 2 3 4 5 6 5.能夠做我必須要做的事 ………1 2 3 4 5 6 6.不需要看醫生 ………1 2 3 4 5 6 7.很有創意過的生活 ………1 2 3 4 5 6 8.能適應生活上的改變 ………1 2 3 4 5 6 9.能以高昂的興致及熱忱迎接每一天 ………1 2 3 4 5 6 10.能應付外來的壓力 ………1 2 3 4 5 6 11.能夠依環境的需要做改變和調適 ………1 2 3 4 5 6 12.沒有生病 ………1 2 3 4 5 6 13.實現最高的理想目標 ………1 2 3 4 5 6 14.能盡到日常生活的責任 ………1 2 3 4 5 6 15.以自己最滿意的方式生活 ………1 2 3 4 5 6 16.能夠依事情的實際狀況做調適而不強求 ………1 2 3 4 5 6 17.無疾病時不需要使用任何藥物 ………1 2 3 4 5 6 18.能應付周遭環境的改變 ………1 2 3 4 5 6 19.發揮個人全部的潛能 ………1 2 3 4 5 6

非常同意大致同意有一點同意有一點不同意大致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的責任………1 2 3 4 5 6

14.每天找一些時間放鬆自己 □從不□有時□經常□總是

附錄三 健康促進總量表各題得分及排序情形

人際支持

28.樂於和親近的人保持聯絡 2.1 0.75 2 4

29.維持有實質及有用的人際關係 1.96 0.74 5 13

30.和親密的朋友們在一起 1.87 0.77 6 19

31.對別人表現關心、愛心、和溫暖 2.07 0.72 3 7

32.和我所關心的人保持聯絡 2.15 0.74 1 3

33.和親近的人討論個人問題及關心的事件 2.03 0.77 4 10

營養

1.吃早餐 2.48 0.78 1 1

2.每日三餐時間和量都正常 2.09 0.85 2 5

3.飲食中含有富纖維質的食物(全麥,水果) 1.83 0.77 3 20

4.每天喝水至少 1500 cc 1.74 0.9 4 23

5.計畫或選擇每日進餐都包括五大類食物 1.58 0.8 5 27

運動

8.參加有人指導的運動課程或活動 0.81 0.82 6 38

10.做伸展操每週至少三次(柔軟體操) 0.94 0.87 4 36 11.每週至少做三次,每次 20-30 分鐘之劇

烈運動 0.82 0.87 5 37

12.參與娛樂性質的運動(如散步、游泳) 1.11 0.79 2 32

14.每天找一些時間放鬆自己 1.65 0.82 1 24

15.每天有 15-20 分鐘的時間練習放鬆或冥

1.01 0.95 3 35

附錄四 健康概念總量表各題得分及排序情形

附錄五 研究對象的運動階段分佈情形

附錄五 研究對象的運動階段分佈情形(n=457)

運動階段 n 排序

無意圖期 92 20.13 3

意圖期 97 21.23 2

準備期 146 31.95 1

行動期 39 8.53 5

維持期 83 18.16 4

附錄六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附錄六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運動階段的關係(n=457) 運動階段分布

無意圖期 意圖期 準備期 行動期 維持期 n=92 n=97 n=146 n=39 n=83 變項 組別

n % n % n % n % n % 年齡 40 歲以下 71 24.1 62 21.0 91 30.8 25 8.5 46 15.6

40 歲以上 21 13.0 35 21.6 55 34.0 14 8.6 37 22.8 教育程度 國中小 14 27.5 16 31.4 7 13.7 5 9.8 9 17.6

高中職 40 20.8 42 21.9 61 31.8 11 5.7 38 19.8 大專以上 38 17.8 39 18.2 78 36.4 23 10.7 36 16.8 婚姻狀況 同住 87 20.0 91 20.9 140 32.1 38 8.7 80 18.3 其他 5 23.8 6 28.6 6 28.6 1 4.8 3 14.3 子女數 一位 8 16.7 12 25.0 18 37.5 5 10.4 5 10.4

二位 53 19.5 52 19.1 92 33.8 24 8.8 51 18.8 三位 25 20.7 29 24.0 34 28.1 9 7.4 24 19.8 三位以上 6 37.5 4 25.0 2 12.5 1 6.3 3 18.8 BMI 等級 過輕 8 19.5 9 22.0 17 41.5 1 2.4 6 14.6

正常 63 18.9 70 21.0 106 31.7 29 8.7 66 19.8 過重 11 22.9 9 18.8 19 39.6 3 6.3 6 12.5 肥胖 10 29.4 9 26.5 4 11.8 6 17.6 5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