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要影響學校或教師來實施品德教育教學並非易事,研究者擬針對研究結果提 出建議,提供學校在規劃品德教育時與教師在實施品德教育上的參考方案,以及 對於未來從事此項研究者的建議方向。

壹、針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可以將品德教育列為學校特色來發展,完善的行政規劃,是品德教育的重要 推手:

根據本研究結果,目前各學校品德教育實施大多缺乏整體規劃,若學校行政 人員及老師有共識要推行品德教育,可以擬定計劃而加以推行,如果要發展為學 校的本位課程,作為學校發展的特色,將可全校來實施品德教育。

二、邀請學者專家蒞校演講有關品德教育的理論與實務:

學校老師未必了解品德教育,因此較難接受品德教育,學校如果能邀請學者 專家或目前已實施並有不錯成效的企業界團體就品德教育的主題,做理論及實務

上的說明,將可協助教師深入了解並容易接受品德教育之理念。

三、善用社區資源與人力,共同推動品德教育,利人利己:

學校中可以培養品德愛心爸爸、媽媽協助班級推行,由於學校老師每星期都 要開教師晨會,這段時間可以規劃請愛心爸爸、媽媽來帶爲學生講述有關的故 事;另外民間企業團體也開發了各種不同的教材,像是靜思語、觀功念恩、心智 教學、法治教育系列、讀經等,相互搭配結合,讓家長重視品德教育、淨化社會 風氣,以達成學校、家庭、社會一致的步調,提升品德教育的成效。

貳、針對教師的建議:

一、品德教育是可以結合法治教育、生命教育來實施:

適時引導學童尊重生命,並發揮生命的價值,時時以歷史上榜樣人物完美的 品格來教育兒童,讓學童從小就有模仿的完美圖像,讓其去效法,進而引導他發 揮其生命中最大的價值。

二、 善用時間進行品格教育活動

九年一貫可謂「缺德」教育,教師如果能善用時間如導師時間、綜合活動 或彈性時間,甚至可融入領域課程,也可以利用假日或假期間辦理品德教育活動 營之類的體驗活動,以提升品德教育之成效。

三、提升教師品德專業知能,增進品格教育成效:

品格教育不只重視知識的認知,技能的養成,行為的實踐,更強調價值判斷 及情操的陶冶。藉由專業對談、教學研究或專題研習,以增進教師品德教育之專 業,除此外加強教師的品德修養,及對品格教育的使命感,並透過教學研討經驗 傳承,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四、配合品格教育的實施鼓勵學童閱讀,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在品格(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配合相關閱讀活動的進行,小朋友可以多 讀很多書籍,這種閱讀活動的配合,不僅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生命,更可以培養其 終身學習的習慣,所以閱讀教育如果和品德教育互相配合的話,的確是一個絕佳 的教育模式。

五、建立一個適當的評量的機制,以確實掌握品格教育實施成效

本研究活動只是利用學生的自我評估及觀察做為評量,雖然品格強調的是過 程,但若能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評鑑機制,相信必能更清楚顯示出其成效。

六、組織志同道合的品格教師社群:

由於實施品格教育課程,非常需要的是那一份對教育的堅持和熱忱,然而在 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或是同事的冷言冷語或是家長的反對等等,

這些負面的情緒,需要好朋友的互相鼓勵和支持,才能幫助自己度過挫折的陰霾;

以積極的角度來說,在品德教師社群中,更可以交流彼此的教學心得,分相彼此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彼此更加成長。

七、教師可利用親職教育活動,鼓勵建立品格教育家庭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個學校,從研究活動中可發現,孩子在家庭的一些行 為表現,常因家長的要求與否而有不同的表現,當學校全體動員堆行品德教育之 際,若家長也可以配合學校同步實施,一致要求實踐品格,相信學生的品德表現 必然有相成之效果。

參、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是以一個班級為例,採質性研究,做整個班級實施品格教育實務的探 討,未來的研究在教材上,除了本研究所採用培基文教基金會的品格教育外,可 以探究如慈濟的靜思語教學、福智基金會的德育教學、紫竹林精舍的心智教學、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的法治教育、讀經教學等內容。

二、研究對象:

由於本研究僅以台東縣優雅國小三年級學生為研究範圍,因而在研究結果的 推論上會有所限制,若能擴及全校或更大範圍,則研究結果會更有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採質性研究,針對一個班級做的研究,對於品德成效方面,由於只 有學生自評與回饋以及班級導師所做的陳述為主要的資料來源,如果可以採取量 化研究和質性研究並行或準實驗研究方式,並且和一個沒有實施品德教育教學的 班級做一個比較,如此的研究結果,將會讓品德教育的成效更加明顯以及客觀。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亞雯(2004)。高中品格教育的反思與行動。學生輔導月刊,92,78-95。

丁興祥等(1991)。社會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北:洪葉。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俊(1983)。人文主義與教育。臺北:五南。

王令宜、汪以任(2003)。以全品格教育塑造教訓輔合一得魅力校園。教育研究 月刊,45(113),134-138。

王如敏(2001)。品格教育教學對國小資優學生情緒適應行與人際溝通能力之影 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沈 六(1994)。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台北:水牛。

沈 六(2006)。中小學品德教育的挑戰與經營對策。中等教育,57(3),180-208。

何琦瑜、周慧菁等(2003)。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雜誌。

余 昭(1979)。人格心理學。台北:三民。

吳宗立(1999)。杜威道德教育理論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台灣教育,587 , 頁 9 -14 。

吳明宗(2002)。班級讀書治療對促進國小高年級兒童利社會行為之成效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寶珍(2003)。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呂敏華(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奉儒譯(1994)。Roger Straughan著。兒童道德教育:我門能夠教導而兒童成 為好孩子嗎?。台北:楊智。

李奉儒(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實施道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雙月刊,

92,38-55。

李奉儒(2005)。尊重與關懷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核心。國教天地,159,20-29。

李素貞、蔡金鈴(2000)。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

56-67。

李琪明(2004)。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台灣教育,

625,30-38。

李琪明(2004b)。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雙月刊,

92,8-23。

李琪明(2006)。新品德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美國經驗在台灣的反思與轉化。課 程與教學季刊,9(2),55-74。

李琪明(2007)。什麼是品格教育品德?。台北:天下雜誌。

林佳範(2006)。規範意識的變遷與道德教育的轉變-道德教育就是品格教育 嗎?。課程與教學季刊,9(2),1-12。

林倩秀(2005)。諾丁(Nel Nodding)的關懷倫理及其教育意涵。私立佛光人文 社會學院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清秋(1999)。性別、年級、道德推理、同理心與國小學童利社會行為關係之 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翠湄譯(1995)。D. R. Shaffer著。社會與人格發展。台北:心理。

林燕如(2004)。我國小學現行課程道德意涵之研究-以後現代性審視之。國立 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邱紹一、李介至(2004)。西方品格教育對我國中學品德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 月刊,120,44-52。

唐銊譯(1970)。John Stuart. Mill著。功用主義。台北:臺灣商務。

夏林清等譯。Altrichter,Posch & Somekh著(2005)。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 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紀淑英(2001)。在國小實施觀功念恩教學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徐佩武,「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http://www.pep.com.cn/。2006年12月20日。

秦麗花(2001)。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

高廣孚(1989)。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高廣孚(1991)。杜威教育思想。台北:水牛。

財團法人培基教基金會(2004)。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一集。台北:培基。

財團法人培基教基金會(2004)。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三集。台北:培基。

財團法人培基教基金會(2004)。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四集。台北:培基。

財團法人培基教基金會(2005)。品格教育系列教案範例。台北:培基。

財團法人培基教基金會(2001)。邁向真成功:全家如何一起培養品格。台北:

培基。

教育部(2006)。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載於教育部(編),友善校園工作手冊。台 北:教育部

張春興、林清山(1982)。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婷怡(2006)。國民小學應用繪本進行生命教育效果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嘉文(主編)(1997)。經典彩色辭海。台北:亞太。

張鐸嚴等(1990)。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郭怡汎(2003)。屏東縣是國小普通班學童自我概念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怡玲(2005)。運用靜思語教學實施國小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私立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芳玲(2003)。「人性價值教學之探究」。人文價值與生命關懷通識課程實施

陳芳玲(2003)。「人性價值教學之探究」。人文價值與生命關懷通識課程實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