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前述研究結論和研究限制的探討,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供教 育及未來從事類似研究的參考。

一、 教育上之建議 (一) 融入課程設計: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女生的外表評價、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均低於 男生,而對過重體重之關注卻高於男生,因受社會文化之影響,女生 對自我體型的要求多半高於男生,加上媒體時常播送物化女性的廣 告,使得女生對自己體型容易不滿意、焦慮不安,進一步可能從事不 當的減重行為;此外,本研究亦發現,自尊越高,其外表評價、對身 體各部位滿意度越高,有鑑於此,輔導課程可針對女生,設計增強自 尊的課程。

學校課程內容中,關於體型、體態的課程,主要還是以健康與體

育領域為主,如能將其他領域的課程設計結合,提供全面性的體型概 念,不單只是教導運動技能、飲食知識,而是融合其他領域,讓學生 可以增加接觸正確體型意識的頻率。

(二) 舉辦學校活動:

舉辦學校全體性的活動,另如模特兒走秀票選活動,結合綜合活 動課程設計,讓學生了解只要穿著合適便是美,協助學生對體型建立 正確的認知,以澄清錯誤的審美觀;或是在校慶、運動會等活動時擺 設攤位進行有獎徵答、闖關遊戲,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並增加學習 興趣。

(三) 主題式演講:

利用週會或朝會時間,邀請輔導、衛生教育專家到校進行演說,

以協助學生提高自尊、解讀媒體,並澄清正確的體型意識。

(四) 結合社區資源:

與地區醫院或衛生單位配合,針對體重過重與過輕者,分別設計 體重控制班,可配合學校第八節輔導課時間,長時間持續推動,非短 期密集的課程,將體重控制意圖化為實際行動,根據研究結果發現,

(五) 親職教育講座:

加強親職教育,建立正確的飲食態度和行為,父母及老師的態度 亦會影響青少年的體型意識,在從事教職期間,曾發生學生因為母親 認為她太胖了,所以中午就不吃午餐的情形,但學生實際上屬於正常 偏瘦的體型,可見,如果連父母及老師的審美觀都是認為瘦便是美,

在教育上則會造成衝突產生,因此,針對父母與老師的價值澄清,修 正不當的看法與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六) 增加環境線索:

鼓勵學生多喝水,避免飲用含糖飲料等空熱量食品,環境設施的 便利性很重要,在校區內需廣設飲水設備,嚴禁合作社販售含糖飲料。

二、 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人力及經費,所抽取之樣本僅限於九十七學 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台北縣某完全中學之學生,故本研究結果無法推 論至其他地區的青少年,然而青少年的體型意識滿意度與體重控制行 為意圖或許會受到其生活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未來可以針對 不同地區、學校特性來進行研究分析,以對青少年體型意識滿意度與 體重控制行為意圖有較全面性的瞭解。

本研究對象包含了想要維持目前體重或是減輕體重者,對於想要 增重的對象並未加以討論,未來研究者可以針對增重者研擬具有信、

效度之問卷,以了解影響欲增重者的體型意識滿意度及體重控制行為 意圖之相關因素。

(二) 研究變項

影響青少年體型意識滿意度與體重控制行為意圖的因素眾多,本 研究在探討影響青少年體型意識滿意度與體重控制行為意圖的相關因 素中,試圖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進行全方位的探討,但其解釋 力仍然有限,可見還存在其他未發掘的相關變項,未來研究者可進一 步探討之。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量化研究,未來建議可輔以質性訪談,深入了解體型 意識滿意度狀況,如能同時包含量化與質性的資料,將可獲得較全面 的訊息。

此外,本研究採用橫斷研究法,以瞭解不同年齡層之青少年的體 型意識滿意度與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如能持續的追蹤研究對象,將能

或是進行實驗設計研究,以了解接受不同課程設計之研究對象,

比較其體型意識滿意度與體重控制行為意圖之差異。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尤嫣嫣(2001)。由身體意象觀點談體重控制計畫。學校衛生,38,56-69。

尤嫣嫣(2002)。大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原大學 新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國立台北 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麗瓊(2001)。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古琪雯(2003)。青少女體型不滿意、社會體型焦慮與飲食異常傾向之 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伍連女(1999)。台北市高職學生身高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伍連女、黃淑貞(1999)。臺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

學校衛生,35,1-31。

吳美慧(2005)。內省智能、偶像明星及重要他人對國中生身體意象的影 響~以台南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樹平(1986)。乳房切除婦女的壓力源、應對策略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 聯性研究-以榮總台北市病患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

吳慧嫻(1996):台北縣國中學生肥胖盛行率調查、體重控制行為 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李依齡(2005)。大專院校舞蹈系學生身體意象、社會因素與飲食失調之 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幸玲(2004)。高雄市高職學生自尊身體意象及性行為之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曉蓉(1997)。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沮喪相關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復惠(1987)。某大學學生對死亡及瀕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秀惠(2004)。台北市高中職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宜親、林薇(2000)。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中華 公共衛生雜誌,19,33-41。

林宜親(1998)。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清財(1984)。青少年自我統整與心理特質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碧芬(1998)。大學生節食行為與父母飲食教養行為及其它相關因 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林薇、林宜親(2004)。台灣地區青少年節制飲食行爲及其影響因素初 探。家政教育學報,6,1-21。

林薇、劉貴雲、杭極敏、高美丁、林秋慧(2005)。珍愛身體做我自己-

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參考手冊,2-16。行政院衛生署。

李蘭、潘文涵、陳重弘、李燕鳴(1994):台北市八十學年度國中 新生的肥胖盛行調查—不同篩選指標的比較。中華衛誌,13

(1),11-19。

周玉真(1992)。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 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彰化。

洪文綺、黃淑貞、姜逸群(2003)。國小學童身體意象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耕莘學報,創刊號,21-37

洪文綺(2006)。國小學童身心抱怨影響因素之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有義(1975)。內外在制握與洛氏制握量表簡介。測驗年刊,22期,

99-103。

洪建德、鄭淑惠(1992)。台北地區女學生的身體形象和飲食行為。中 華民國公共衛生雜誌,11(4),316-327。

胡海國(1991)。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桂冠。

張如杏(1991)。臺北地區高職五專在學青少年之內外控歸因,社會關係 及心理健康狀況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張伶妃(2004)。某藝術大學學生體型意識、體重控制信念、飲食態度、

飲食自我效能與飲食行為之相關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之研究。國立陽明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1999)。學校輔導學生體重控制實施方案。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 一月十九日教育部台(88)體字第 88143185 號函。

莊文芳(1998)。影響台北市青少年對身體意象認知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大世紀出版社。

郭婉萍(2000)。某專科女學生減重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 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靜如(2000)。國小六年級學童之身體意象~以一個班級為例之質性研 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美昭(2006)。台北市某國中學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 動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君(2004)。不同年齡層民眾體位及其控制行為之調查。2008年6月 30日,取自http://ir.chna.edu.tw:8080/dspace/handle/987654321/1222 陳端容、黃文鴻(2001)。社會關係、身體意象與婦女自服美容或減肥

藥品之相關性。台灣衛誌,20(4),311-320。

曾美娟(2006)。國中生體型意識、身體活動及飲食行為相關之探討。國

曾美娟(2006)。國中生體型意識、身體活動及飲食行為相關之探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