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者提出一些具體建議,此節分為三部分,第一部 分是對家長的建議,第二部分是對學校教師的建議,第三部分是對未來研究的建 議,茲分述如下。

壹、 對家長的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問題、研究結果和結論,對屏東縣國小原住民學童父母提出 以下建議。

一、 應多讚美鼓勵孩子,並主動分享心情

本研究發現,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最需要得到父母的安慰及鼓勵,讓他可以 重新站起來。對於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研究同樣發現,原住民學 童在生活適應上,容易比較悲觀的想像自己,不如別人幸運,這也表示原住民學 童對於自己的的信心較不足。孩子較容易感受到父母讚美時,是當自己在課業上 有所表現時,平常生活中,父母很少就孩子生活習慣或孝順行為上表示肯定。好 的行為要大大鼓勵,這樣才會有正向的回應,建立良好的習慣是很有幫助的。研 究結果發現,父母在要求孩子上,比較多規定和限制,孩子與父母的互動,比較 少像朋友之間,會互相分享心情。孩子會隱藏自己的情緒,表面上雖然順從,心 理卻有很多想法,但很少告知父母。和孩子分享心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透過分 享父母可以了解孩子所面臨的困難,就能知道從旁協助,導正觀念。透過分享過 程,也能訓練孩子表達能力,讓別人聽懂自己在說什麼,是人際關係裡很重要的 能力,有加分的效果。本研究發現,孩子會因為父母管教方式不同,在生活適應 上會有所不同。孩子如同是一塊海綿,吸收著父母給予的養分,循循成長,相信 每個父母都期望孩子能夠往好的方面發展,這是父母親在教育孩子心目中最大的 希望。沒有孩子一開始就知道拿湯匙吃飯,沒有孩子一開始就學會走路,全是父 母親在旁一一協助達成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有了自己的性格,有了自己

131

所興趣的事物,開始展現自己的獨立與獨特的一面,孩子雖然長大,但仍是需要 父母隨時陪伴,隨時給予指正與鼓勵。永遠要記得,身教重於言教,孩子雖然小,

觀察力卻非常仔細,他會知道你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會模仿你所做的,你所說 的,教養孩子必須言行一致,才能讓孩子信服。因此,父母的管教方式會直接影 響孩子在學習歷程中,影響孩子生活態度及品格行為上,進而影響孩子在生活適 應好或壞。

二、 宜採取正向管教孩子方往正面發展

本研究發現,正向管教有助於孩子往正向發展。傳統父母的觀念認為孩子是

「不打不成器」,只要用棍子一敲,孩子就能立即反應。父母認為這就是孩子懂了,

事實上是孩子怕了,父母總會用「愛之深,責之切」的理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處罰或者控制究竟是不是一個合理的管教方式呢?本研究發現,能使孩子朝著正 向發展,還是得靠父母親給予正向的管教方式。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孩子的人權 發展,不僅僅只在學校,在家庭教育上,我們對於管教孩子,盡量要用正向、讚 美和鼓勵的方式來帶領孩子學習。

三、 面對年級較大的孩子父母必須採取正向支持鼓勵

本研究發現,年級越大的孩子,更是需要父母的正向支持鼓勵,通常在高年 級時,父母親與孩子的關係是僵持的、惡劣的,因著父母依舊像以往的方式,與 孩子溝通,與孩子討論,或者根本不討論,非要孩子聽自己的話,但是進入青春 期的孩子,開始在發展自己的思考模式,擁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與父母觀點不 同的,與父母價值有異的。當孩子還是懵懂無知的低年級時,或許都依父母是從,

很少有自己的意見,然而孩子逐漸成長,開始有意見分歧的狀況發生,父母應當 思考是否要改變自我的管教方式。父母在此時用壓榨的方式去管教,自然得到的 是「孩子叛逆了」,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要改變本身的管教方式,或許是朋友的方 式,與孩子更多的討論,讚賞他們的創意思考,鼓勵他們獨立自己做,孩子在這 樣獨立自主的環境,相信會比被壓抑、被批評、被控制的環境,發展的還要更好。

132

貳、 對學校教師的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問題、研究結果和結論,對屏東縣國小原住民學童教師提出 以下建議。

一、 表現好的給予讚美,表現不好給予鼓勵

本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親若用開明權威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孩子在各方面的生活適應上,表現比其他管教方式來的好。老師在孩子的學習過 程中,算是除父母之外,影響最深的重要他人。原住民地區的孩子,父母親不比 都市裡的父母,捶手可得的親子教育資源,除了從學校吸收正確的養育知識,似 乎很少有管道可以了解孩子生展發展,所應付與的協助。孩子自小生長在家庭,

在家庭教育的滋養下,在父母親身上學到好的教育或者不好的習慣和行為,身為 老師都不應該就表面的行為去責備,應當思考背後孩子的行為動機。在管教孩子 方面,老師同等父母親般,而且更有責任表現出正向的管教方式,常去讚美與鼓 勵孩子往正面的方向發展,多點「應該這麼做」而非「不該這麼做」,多些「獎賞好 行為」,少些「處罰壞行為」。事實上,我們交與孩子的,同樣在教導父母親應該 這麼做,父母親會看著、學習著,如果能夠做到更好,和父母攜手合作,打造良 好的親子與師生關係。

二、 用正向管教方式陪伴學生渡過叛逆期

本研究發現,尤其在高年級的孩子中,和父母關係會因著管教方式不同而有 所差異,在開明權威的層面上,適應情形表現最好。在代表著,當父母親不以民 主、開放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在生活中,會表現出適應不良的情形。老師該如 何協助父母或者是孩子度過這個叛逆的時期呢?老師必須尊重父母的期望,還有 孩子想要展現自我的需求,在他們中間取得平衡。尤其是高年級的老師,在與孩 子溝通時,應多傾聽多建議,讓孩子願意傾訴、願意提出想法與你討論。事實上,

許多孩子雖然與父母親近,但很少吐露自己的心聲,為怕父母擔心、煩惱。老師 在班上要多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是否和家庭方面有關係,以致讓孩子表現失 常。叛逆期的孩子要教,但不是用負面的方式去訓誡他,其實是更多的愛和關心,

133

而且,老師必須幫父母告訴孩子,無論如何,父母親永遠是愛他們的,不會放棄 他們。

三、 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學會清楚表達自我感受

本研究發現,孩子與父母關係間,通常很少將自己的煩惱和心聲告訴父母,

許多的理由都是害怕父母擔心、責備。就研究顯示,父母親離婚狀況佔3/1,低 社經地位在屏東縣原住民地區是多數,在這樣環境成長下的孩子,或許比完整環 境成長下的孩子,顯得成熟獨立。父母離異之下,父母親基於自己的生活有危機 必須解決,顧及不到孩子的心理狀態需求,孩子在尋求無門的狀況下,要求自我 吸收、壓抑,深怕自己的煩惱帶給父母親更多的煩惱。另一方面瞭解了父母親工 作的辛苦,盡量表現出自己正常正向的一面,或許心裡有些許抱怨、期待父母,

但因著體諒父母辛苦,不強加煩惱在父母身上。以上種種的因素,造成孩子在表 達自我感受時,往往言不及意,或者根本不會去表達自己的心意。老師在這方面 必須要查覺,孩子比須要有出口出發洩情緒,除了傾聽之外,我們更應該要教與 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除了說話之外,我們更能用寫信、或者用手機或電腦通訊 軟體去與父母溝通。事實上,應該要多給孩子建議,明白告訴他「父母親是關心 著你,想要了解你」,心事要說出來才會真正的溝通,才是真正愛父母的表現。

在訓練孩子表達能力的部分,事實上也是在教導孩子日後在與人相處時,盡量用 和善的語言去表達自己,如何清楚又能讓人感受善意,這是孩子日後要帶走的知 識。

134

參、 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問題、研究結果和結論,對未來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樣本的取樣,係以屏東縣原住民地區國小四、六年級學生全面發放問 卷進行調查,在研究結果不足以推論至每一縣市。未來研究應可擴大取樣範圍,

建議納入高雄縣原住民地區國小學童,以彌補資料全面性不足之問題,始能將研 究結果做更有效的運用。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以瞭解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原住民國小 學童之父母管教方式及其生活適應的影響。雖在題目上經過審慎的統計考驗,且 採取不記名的方式實施,但實施上,卻也難以呈現受試者的真正心意,進而影響 到研究結果。因為,未來的研究者可採用訪問法或其他質性研究方法,以深入了 解影響屏東縣原住民國小學童之父母管教方式及其生活適應的原因,藉以補充量 化研究缺漏,使研究的解釋及推論更為周延。

三、 研究變項

影響原住民國小學生之父母管教方式及其生活適應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受限 於研究者的時間與能力,僅就性別、年級、家中子女數、排行、父母婚姻狀況及 家庭社經地位來探究。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問卷中,並無將父親與母親分成兩 個量表做研究,或許可將父親與母親的管教方式分別加以討論。此外,在家庭社 經地位方面,由於收集較多的樣本是低社經地位,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其 他社經地位另行研究,或注意各式樣本型態的平均,以期能更深入了解影響父母 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的相關因素。此外,亦可珍對父母的族群,探討其管教方式

影響原住民國小學生之父母管教方式及其生活適應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受限 於研究者的時間與能力,僅就性別、年級、家中子女數、排行、父母婚姻狀況及 家庭社經地位來探究。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問卷中,並無將父親與母親分成兩 個量表做研究,或許可將父親與母親的管教方式分別加以討論。此外,在家庭社 經地位方面,由於收集較多的樣本是低社經地位,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其 他社經地位另行研究,或注意各式樣本型態的平均,以期能更深入了解影響父母 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的相關因素。此外,亦可珍對父母的族群,探討其管教方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