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近幾年來,國內外有關父母管教方式之研究為數不少,以下為研究者根據 本研究目的,參閱中外文獻,歸納整理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有關之研究。

Baumrind(1989)和 Lamborn 等人(1991)在偏差行為方面的研究發現:在學 校及家庭中經常表現攻擊行為的孩童,他們的父母常採用懲罰或權威的態度處

36

由上可知,父母管教方式確實是影響兒童生活適應的重要因子,積極正向的 管教方式有利於於兒童的生活適應、減少行為偏差、同儕關係等方面的發展,忽 視或消極性的管教方式則較不利兒童在上述各方面的表現,在父母不當管教行為 下,孩子若未出現明顯的行為問題,並非意味著未有負面影響,其影響可能是心 理層面的,但為父母所忽略,尤其,在學齡階段問題尚未嚴重時,常未能察覺,

至問題累積到青少年階段,可能已十分棘手。此時縱使察覺,也常因問題累積已 久,而相當棘手。因此,父母管教方式應隨著子女的年齡、家庭生活週期的階段,

而有不同程度的改變,有些時期採開明權威,有些時期則採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 如此方能營建良好家庭氣氛,建立良好親子關係,進而健全人格、生活適應良好 的兒童。

因此父母知覺到其管教行為對孩子生活適應的全面影響,而非只是外顯的行 為問題,實為重要。所以,本研究乃將父母管教方式納入生活適應的探討變項中,

希望能透過研究了解父母管教方式的不同是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情形有所差 異。許多研究者從不同的層面去探討生活適應的標準,所著重的焦點不盡相同,

但相同地,一位適應良好的人,必須擁有正確與正面的自我概念、對環境有其敏 感性並關懷之、且能欣賞他人並與他人和睦相處。本研究經由文獻的探討確實發 現不同的管教方式,確實會使生活適應上產生問題;父母管教方式會影響學童面 對問題的態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態、人際互動等,因此,本研究將父母管教方 式為生活適應的探討變項,藉以探討與生活適應間的關係。

壹、父母管教方式的相關研究

一、子女性別與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一)國內部份

張麗梅(1993)探討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與兒童偏差行為之關係,選取台 北市和台北縣共六所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為503 名,以 林繼盛編之「家庭氣氛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顯示父母管教態度會因兒童性

37

別和年級之不同而有差異,兒童出生序以排行老大者在家庭氣氛中得分最高,

其次為老么居中,得分最低者為獨生子(女)。父母對男童採較嚴格、溺愛之管 教方式,而對女童,則採分歧、放任之管教方式。陳美娥(1996)的研究指出:國 小學童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方式上整體及各層面上,均有顯著的差異,男生知覺 到父母教養方式比女生鬆散,且父母在關愛支持自主訓練管束教導的層面上也 低於女生。柯佳美(2004)以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高中 生在知覺父親教養方式達到顯著差異,女生知覺父親較多「開明權威」教養,

男生知覺父親教養則以「忽視冷漠」類型最多。楊的祥(2003)以國小六年級學童 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管教方式不會因性別及家庭社經地位之不同 而有差異。任以容(2004)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母親教養態度、父子衝突因應模 式、母子衝突因應模式及人際困擾傾向上皆有顯著差異存在;在父親教養態度 方面則無顯著差異。沈珮文(2001)以宜蘭縣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想要了解英語焦 慮與英語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中,結果顯示的父母管教態度沒有性別和年級之 差異,惟男生仍較女生知覺較多的「權威取向」父母管教態度。吳美玲(2001) 父母管教方式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國小學童的父母管教方式會因年級不同而 有所差異。柯銀德(2003)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父母親教養方式的父母期 望、學生動機與焦慮之相關研究中發現,從性別的差異來看,父母的期望水準 男女生並無顯著的不同。

(二)國外部份

Armentrout 和Burger 的研究發現,男生覺得父母有較多控制,女生則覺得 父母有較多接納。Block 再比較父母自陳及兒女知覺教養態度時,發現雙親對 待男女有顯著差異。(引自許怡珮,2003)。McCarthy 的研究也發現不論是非裔 美人或白裔美人,兒童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方式會有因性別而所差異(引自黃玉 臻,1997)。不論是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顯示,子女性別不同與父母教養方式上確 實有所影響,性別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因此在 性別的背景變項差異上,需要再做進一步研究與分析。

38

二、子女年級與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吳美玲(2001)研究顯示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其父母教養方式有顯著差異,

其中五年級學童知覺父親及母親的教養方式,各層面與整體上均高於六年級。

陳建勳(2003)以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學童知覺的父母 管教方式會因年級不同而有所差異。王秀枝(2003)以國小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發現,不同年級、性別的國小中年級學童所知覺的父親、母親教養方式有顯著 差異。羅佳芬(2002)以台南縣是823 名四年級和六年級的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

探討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發現父母管教方式不會因年級而有所差異。國外 部份Kangan 於1956 年對學童進行以晤談法的研究,發現年級較高的孩子,覺 得同性別之父母較具支配性且有較多的處罰(引自何青蓉,1991)。

三、社經地位與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陳美娥(1996)不同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童在父母教養方式的上皆有顯著 差異。柯佳美(2004)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不同社經地位高中生知覺父母教 養方式與其情緒智力得分上皆無顯著差異。

四、教育程度與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黃毅志(1996)發現,教育程度愈高的父母,較重視子女的教育,管教子女時 比較能夠接受子女的意見或行為,較少用權威的態度去教育子女。而教育程度 低的父母,對兒童的教育則較易忽視。蔡添旺(2006)指出,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 的家長,較常採用開明權威的管教方式,較少採用專制威權或忽視冷漠的管教 方式;專科程度的家長,較少採用專制威權的方式;高中職程度的家長較常採 用專制威權的管教方式。國中以下程度的家長,較常採用「忽視冷漠」的方式,

較少採用開明權威的方式。黃怡萍(2006)認為,在管教方式的要求與回應方面,

國中教育程度的父母皆高於國小教育程度以下的父母。

五、家庭經濟與父母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

Baumrind(1994)認為,父母的教養行為會受到貧窮的影響,大多數低收入的

39

父母較可能會使用較嚴格控制或暴力獨裁的管教方式,且提供較少的支持,對 子女顯示出較大負面看法。謝順吉(2005)指出,單親家庭因為經濟收入關係,必 須在工作上花費許多時間,造成在子女管教上,較多忽視冷漠。由上述整理得 知以不同年級原住民國小學生為研究變項者,篇幅不多,值得再深入研究。研 究皆顯示子女的不同性別、年級、社經地位、教育程度與家庭經濟,其父母教 養方式是有差異的,絕大多數是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況且篇幅也 不是很多,然而若以原住民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是否也會有同樣的情況呢?是 值得再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貳、生活適應的相關研究

有關生活適應的相關研究很多,而其研究結果可能因研究年代、研究設計、

評量工具與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以下就以性別、年級、生活適應 的關係做說明。

一、性別與生活適應

就身體器官的構造與機能,以及各種本能上的需求而論,男女兩性間有很 多地方是相當一致的,但個體發展接近成熟時,生理上的差異日漸突顯,同時由 於家庭與學校、社會的制約下,不同性別的社會期望逐漸分化,導致男女生的生 活適應狀況也就不盡相同了。而且就發展的觀點而言,國小高年級的學童以將 屆青春期,其生理第二性徵已逐漸顯現,心理上性別角色也慢慢覺醒,所以性 別變項對個體生活適應的影響力也隨之擴大。許多研究發現性別是影響國中小 學學生生活適應的重要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女生不論在總適應得分及其他分類 適應得分皆顯著優於男生,Lamborn 等人(1991)指出性別對青少年的適應(包括 心理社會發展、學校適應、自我憂慮與行為困擾四個層面)有顯著的差異。黃玉 臻(1997)發現國小四、六年級學童的生活適應整體上女生優於男生,且「學校適 應」與「同儕適應」層面上的適應情形,女生也顯著優於男生。黃奕碩(1999) 發現國小女生在班級適應上的表現優於國小男生。賴怡君(2002)的研究也發現女 童在學校與同儕適應上較男童好;在個人與家庭適應上則無性別差異。另外如

40

陳貴龍(1987)、吳新華(1993)、莊千慧(1994);羅婉麗(2001)、王財印(2001)、許瑞 蘭(2002)、邱招婷(2002)的研究結果亦是如此。但也有研究結果發現男女生之生 活適應並無差異,陳瑩珊(2000)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學生在親和力、社交技 巧、社會適應、功課與遊戲的調適、生活的目標、適應感與心理堅忍度的得分 並無顯著差異。蔡俊傑(1993)、袁儷綺(2002)的研究亦指出,男女生的生活適應 無顯著差異。有些研究甚至發現女生適應情形比男生差(曾肇文,1996;賴靜瑩,

1999)。由於各研究結果不一致,究竟男女生在生活適應的差異如何,值得我們 進一步研究。茲將有關研究依年代排序彙整成表2-13,如下所示:

41

42

從以上文獻探討,發現性別在生活適應上的確有差異,尤其許多研究顯示

從以上文獻探討,發現性別在生活適應上的確有差異,尤其許多研究顯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