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敘述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並對研究中主要的相 關名詞進行釋義,最後提出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 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第四節為研究 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研究動機,第二部分為研究目的,研究者將本 研究動機與目的,詳細說明如下。

壹、研究動機

原住民一般被視為弱勢族群,政府基於公平與正義,實施補償教育的政策與 措施,希望運用教育的手段,補償一些社會不公平的現象。一般而言,原住民不 僅在接觸漢族時常受挫折,同時在工業化及資本主義下受更大的衝擊,自由經濟 主義嚴重侵襲原住民社會,開啟了原住民社會的開放與分化。在以漢人為主體的 結構,原住民所遭遇的歧視與排擠,配搭有限的生活機會與資源分配,使其成為 弱勢的一群。原住民在社會中多屬於藍領階級,從事非專業、半專業的體力工或 臨時工。有些原住民父母選擇離開家鄉,定居於大都市,有能力的家長會帶著孩 子,一邊賺錢一邊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將孩子留在部落,託付老人家照顧。有些 原住民父母會留在家鄉,就鄰近的城鎮裡工作,孩子也在部落裡成長學習。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以及最佳的學習場所(廖永靜,民88a),所以父母的 第一步很重要,要用什麼的管教方式、態度去面對孩子,這應該是父母親都須要 面對的課題。陳奎熹(1990)認為「父母管教方式」是影響教育的最主要因素,

因為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教育態度,可以藉由生活示範、表現等行為模式,

潛移默化成為子女的日常生活行為楷模,並影響其思考模式。不可否認的是,孩 子把父母當作模仿對象,父母一言一行,時常顯現在孩子的行為態度上,學校學

2

期所做的親職教育,都是在彌補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希望在家庭功能更能健 全,讓老師在教學上,不較有困難之處。

就自己本身的教學經驗上,從泰武國小到長樂國小,歸納出幾點,其一,父 母親有在身邊照顧的孩子,通常在整體表現上具有自信,且善於表達自己。其二,

父母親不在身邊的孩子,通常較規避自縮,個性內斂,希望別人發現他,較顯被 動。其三,學業成就的部分,有父母照顧的孩子高於沒有父母照顧的孩子。讓我 覺得好奇的是,父母親的照顧是不是真的在孩子的學習上顯得重要?那父母親到 底是如去照顧與管教孩子,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管教下,究竟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 為呢?因自己本身為原住民教師,且基於自己想了解原住民地區的孩子生活方面 的問題,於是將題目限定在原住民地區,

原住民父母在前段論述過,文化不利得的背景下,除了自己本身要學習適應 環境外,會如何教導孩子學習適應呢?以前的傳統教養方式,歷經現代化及各種 資訊渲染下,已經不同而語了。詢問過去爺爺奶奶級的管教孩子方式,至少對學 校教育的看法就和現在的不同,以前是國小讀完書就出去工作,放在現在原住民 父母的眼裡,根本是很難接受的觀念。所以瞭解父母親管教方式與孩子生活適應 的現況,對於教學者的我,是必須的,更能增進自己在教學上的知能。

陳美娥(1996)的研究指出:國小學童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方式上整體及各層面 上,均有顯著的差異,男生知覺到父母教養方式比女生鬆散,且父母在關愛支持 自主訓練管束教導的層面上也低於女生。在屏東縣排灣族傳統社會裡,男女並非 管教方市差異的條件,較重視的是排行,因為長嗣制度的畫分,排行在父母管教 上,是否會顯現與其他研究之所不同。王秀枝(2003)以國小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 象發現,不同年級、性別的國小中年級學童所知覺的父親、母親教養方式有顯著 差異。所能想像的是,中高年級所要採取的管教方式,與學童自己表現出來的特 質是不是有相關,高年級教想要表現自我,父母親當然須要有差異的改變,但在 原住民地區的學童是否與其他地區的國小學童一般,父母親是不是也會改變自己 的管教方式?陳美娥(1996)不同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童在父母教養方式的上皆 有顯著差異。就自己本身教學經驗所獲得的資訊,原住民父母的社經地位並不

3

高,社經地位差別與之所表現出來的管教方式,帶給學童生活適應上的差異,究 竟會在哪個區塊?黃毅志(1996)發現,教育程度愈高的父母,較重視子女的教育,

管教子女時比較能夠接受子女的意見或行為,較少用權威的態度去教育子女。而 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對兒童的教育則較易忽視。就我家庭的經驗,我父母親國中 畢業,他們的父母親就要求他們出去工作,並沒有繼續升學,但放在我們身上,

我們孩子看到的是,他們比其他父母更要求我們在課業上的學習。也許在他們失 敗的經驗中獲得的是正確的選擇,所以更希望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行走。在原住民 的地區,對於教育程度與重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是有存疑的空間。

因為原住民本身的文化環境不同,現存對於父母管教與學童生活適應的研究 論文都以一般地區為研究範圍,原住民地區方面的論文較少。從父母管教方式來 探討學童生活適應卻有其重要性,畢竟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最佳學習場所,是影響 孩子發展重要的場所。父母如何管教孩子,都是孩子觀察及模仿的對象。因此,

此研究父母管教方式與學童生活適應的關係,研究結果期能提供教育相關單位作 為參考。

貳、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方式之現況。

二、了解原住民學童生活適應之現況。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原住民學童父母在管教方式之差異。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原住民學童在生活適應之差異。

五、探討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關係。

六、探討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方式對其生活適應之預測情形。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