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文獻探討及本研究發現所得,茲提出下列建議,藉供教育應用及輔導之 參考,並提出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壹、教育應用及輔導上之建議

一、建立國小資優生積極、正向之自我概念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個人因素方面,國小資優生的自我概念為影響其生涯發 展之最重要因素。此結論可驗證Super與Gottfredson的生涯發展理論,自我概念為 個人與社會互動歷程的反映,生涯發展的過程就是在發展與實踐自我概念,加以 調和。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概念,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亦可增進學 生的生涯發展。學校及教師可透過自我概念相關課程或輔導活動,建立學生積 極、正向的自我概念,以增進學生身心均衡發展;父母也應有良好的教養方式,

關懷子女,保持良好的互動溝通,協助其自我肯定。

二、加強家庭親職與生涯教育

由本研究發現,國小五年級的資優生所知覺到的父母教養方式,不因性別或 家庭社經地位而有所差異,在生涯發展上也沒有造成差異存在,可能是此階段,

父母對其子女生涯發展並未給予太多意見所致。但根據文獻探討所知,父母對子 女的生涯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為了有助於資優生的生涯發展,養成良好 的自我決策能力,教育行政單位或學校,可透過定期舉辦親職講座、父母生涯團 體課程、提供生涯建議手冊、設立諮詢服務等,積極的教育、輔導父母正向的生 涯教育觀念。

三、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教師教學行為對國小資優生的生涯發展有很大的影 響,且知覺教師間接教學行為的國小資優生之生涯發展比知覺教師直接教學行為 者為高。而在學校裡,教師透過與學生的相處與互動,是最瞭解學生表現的人。

因此,教師對於資優生的生涯發展,應多加關懷與協助,透過讚美、積極的評價 可增進學生對自我的看法與肯定,以及經由良好的教師教學行為與師生互動,亦 對學生的生涯發展有正向積極的作用。

四、引導正向同儕關係

本研究發現,同儕正向關係—合作、遊戲、信任、親密,亦影響國小資優生 的生涯發展。此結論可驗證Ginzberg的生涯發展理論,兒童的職業觀念發展,是 透過遊戲將角色扮演與職業概念相結合的,其所接觸的人、事、物,亦可能成為 其工作角色的認同對象,影響其生涯發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及父母應 多關心孩童與同儕相處的情形,多教導他們同理心、學習與人合作、尊重他人、

樂於分享等態度,以增進同儕之間的互動,減少人際衝突與紛爭,維持良好的正 向同儕關係,以利於生涯的正向發展。

五、規劃適合的生涯輔導課程

資優生的能力較一般生優異,對未來生涯發展的認識與相關資訊的需求也較 強烈,加上本研究結果發現,由於女生生理較男生早熟,在生涯感受、生涯信念、

生涯態度及生涯發展上均較男生成熟,可見性別角色是影響資優生生涯發展的因 素之ㄧ。因此,學校或教師可規劃適合的生涯輔導課程,透過生涯教育課程或相 關輔導活動,提供國小資優生對生涯的認識、正向的生涯態度、多元生涯探索的 機會,鼓勵其擬定適合的生涯計畫,以及在實施生涯教育過程中,根據個別需求

給予正面積極的鼓勵與適切其特色的生涯引導。亦可透過家庭教育或電視媒體,

推動生涯探索與計畫教育,使其具有更積極的生涯行動力。

貳、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限於人力、物力與時間,取樣對象僅針對中部地區國小五年級一般智 能優異學生,故研究結果只能說明中部地區的國小資優生生涯發展與其相關變項 之間的關係,結果的推論受到地區性的限制,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未來研究對 象可以進一步取樣整個台灣地區的國小資優生;或比較普通生與資優生、地區性

(北、中、南、東及離島地區等)、城鄉的差異;或取樣包括國中、高中的資優 生,進行研究比較。

二、研究變項方面

影響生涯發展的因素相當多,除了本研究之相關變項外,還包括了年齡、出 生序、學業成就、創造力、身體健康、地區、城鄉等的影響,礙於人力、時間因 素的限制,本研究僅取個人、家庭、學校因素中幾個較重要的變項做探討。未來 可考慮取其他變項做進一步研究,期能找出更多的影響因素。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主要採取「文獻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進行「量」的實徵性研究,

對於相關變項與生涯發展之間的關係,較難有更深入的瞭解。未來研究可兼採

「質」的研究方法,對學生本人、父母、老師、同儕或其他相關人員進行訪談,

以期更深入瞭解影響國小資優生生涯發展的可能原因,以補「量」的研究之不足。

四、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之人格特質使用四份問卷進行調查,對受測學生而言負擔較重,未來 宜再發展一套統合且較精簡之測驗工具,使學生在測驗過程中,不因繁多的試題 而影響測驗的效度。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于曉平(1998)。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的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 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于曉平(2002)。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的角色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3,141-162。

王貞雯(2004)。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與生涯成熟之相關研究。屏 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淑君(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涯成熟現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雲林科技大 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觀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9、10),

6-9。

吳芝儀(1998)。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

吳武典(1977)。制握信念與學業成就、自我觀念、社會互動之關係及其改變技 術。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9,1-13。

吳武典(2000)。環境對科學資優生的影響—我國參與國際理化奧林匹亞競賽學 生的追蹤研究。載於中華資優教育學會(主編),資優教育的全方位發展

(243-281 頁)。台北:心理。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昆壽(2006)。資優教育概論。台北:心理。

吳淑敏(2004)。傑出女性科學家生涯發展及其成功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綺敏(2001)。國民小學女性主任自我概念角色壓力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士翔(2003)。高雄市低收入戶國小學生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良惠、吳永怡(2007)。影響數理資優者生涯發展相關因素之探究。國立台東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5-54。台東:台東大學特 殊教育中心。

林幸台(1976)。影響國中學生職業選擇態度的家庭因素。教育學院學報,1,79-108。

林幸台(1992)。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

林幸台(1993)。高一資賦優異學生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9,

191-214。

林幸台(1994)。資優學生的生涯輔導。載於開創資優教育新世紀,國立台灣師 大特教系所、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215-230。台北:教育部教育研 究委員會委託。

林幸台(1995)。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

林幸台(1997)。資優生生涯定位與生涯抉擇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

林幸台(2000)。高中資優學生的生涯定位與生涯抉擇。載於中華資優教育學會

(主編),資優教育的全方位發展,283-308。台北:心理。

林幸台(2002)。資優學生的生涯輔導。輔導通訊,69,14-18。

林秀燕(1996)。國民中學技藝教育班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職業決策行為 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秀勤(2002)。生涯發展課程對國小兒童生涯成熟影響效果之研究。台北市立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茂森(2004)。國小學童自我覺察、生涯覺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錦坤(2001)。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學生為例。國立成功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樹人(1988)。生計發展與輔導。台北:天馬文化。

金樹人主講,蔣季宴整理(1990)。資賦優異學生之生涯輔導。國小特殊教育,

10,69-72。

徐孟弘(1995)。父母因素、性別、年級對國小學童生涯成熟與職業興趣影響之 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藹屏(1987)。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 之調查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鑑定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台北:教育部。

陳兆君(2003)。高級職業學校特殊教育班綜合職能科學生職業自我概念相關因 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李綢(1983)。國小兒童自我概念發展之研究。測驗年刊,30,93-100。

陳秀婷(2003)。國中學生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陳秀婷(2003)。國中學生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