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相關文獻分析探討及上述研究發現的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以 作為學校教師、學童家長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對學校老師的建議

一、考量學童個別化差異,給予適性教學

隨時掌握學童心理和家庭狀況,培養學童勇於做各種嘗試,學習面對所遇到的 挫折,從中發掘自己的潛能,並強化自己的自信心,提升自我概念以正面看待自己,

進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二、提升學童自我概念,獎勵其好表現

教師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就應對學童多關心,讓學童能感受教師的關愛,

進而對自己的家庭能有認同感,學會看重自己。

此外,因應學童年級的增長,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反而比五年級學童低落, 一 方面可能是課業壓力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因素,帶給學童更多 的壓力。教師應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營造尊重的班級氣氛,多提供學童成功經驗,

培養挫折容忍力,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未來挑戰。

貳、對家長的建議

一、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除了在學校的課業表現之外,生活能力的培養也對個體成長時的信心有極 大關係。若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具體的指導孩子參與家事,孩子將能在操作過程 中,獲得相當大的成就感,也能了解許多做事情的要領和技巧。

二、給予孩子正面具體的評價

孩子對自我的概念,除了來自師長和同儕之外,最重要的,應該是父母親的評 價。父母若能經常給予孩子正面且具體的評價,使孩子感受到真誠與溫暖,孩子對 自己的信心也會與日俱增,這些能量將累積在心中, 當他面臨學習上的困難時,

必能正向樂觀以對。

三、樹立良好身教與榜樣

孩子對自我的概念其實來自周圍的成人與同儕。建議父母也能與孩子一起成 長、學習。多多尊重孩子,建立一種民主式的教養態度,若父母能夠持續為孩子樹 立面對問題態度正面的典範,相信孩子在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方面的發展應該都能 有正向的成長。

参、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就研究對象方面

研究者本身由於人力、物力的限制,並未能夠親自施測,以減少施測誤差,本 研究僅以台東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對象,限於施測時間和實施的困難,未擴及 其它縣市;因此未來研究者可再多增加樣本的人數和地區,並進行地區性及城鄉間 的比較,以使研究結果更客觀,較具推論性。

二、就研究結果方面

分析來自不同家庭結構的學童所知覺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差異性之後,本研究 結果發現,來自不同家庭結構的學童對其自我概念或學習適應差異不大,是否還有 其他因素影響,在本研究中未能深入探討,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深入探討。

三、宜深入探討強化自我概念策略,以提升學習適應

本研究結論顯示自我概念能有效預測學習適應,其中又以學校自我最具有預測 力,至於有哪些具體可行的有效策略,未來研究可考慮加入「質」的研究方法以國 小五、六年級學童本人、父母、同儕、老師或其它相關人員進行訪談,以深入瞭解 影響國小五、六年級學童不同家庭結構及教養態度自我概念語學習適應的影響,值 得後續研究者深入探討,進而提供學校、老師及家長參考。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慧豐(2008)。國小高年級不同背景學童抗逆能力、因應策略與其學習適應表現 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何秋蘭(2003)。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的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宗勳(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成就動機、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明隆(2004)。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分析。臺北:加樺。

吳麗卿(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 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觀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6-9。

李孟珍(2007)。國小兒童學習風格與社會學習領域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玫玲(2004)。靜思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美慧(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 之相關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未出版,臺南縣。

谷宗芸(2006)。臺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坤潭(2008)。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北區某 校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市。

林世欣(2000)。國中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 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永盛(2007)。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載於張芳全(主編):新移民子女的教育(頁 95-110)。臺北市:心理。

林忠信(2004)。國小原住民學童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原住民學童為例。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華中(2004)。臺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童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 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柯乃文(2005)。台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 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洪光遠、鄭慧玲(1995)。人格心理學。臺北:桂冠。

胡舜安(2002)。臺灣地區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菁芬(2006)。家長參與、教師態度與學童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雅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自我概念與壓力因應方式之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郭為藩(1970)。自我的意義及其概念架構。教育研究集刊,12,41-84。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88)。我國國小學童學習適應之評量研究。(行政院國 家科學 102 委員會補助,計劃編號:NSC-77-0301-H-024-01)

許秀薇(2007)。臺北縣國小補校外籍配偶學習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憶真(2003)。父母管教方式及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對其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私 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郭為藩(1970)。自我的意義及其概念架構。教育研究所集刊,12,頁 85-129。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彤羚(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依附關係、自我概念、人際衝突與情緒能力之相 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滄鉦(2007)。新住民子女的同儕關係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 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端真(2001)。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臺北:天馬文化。

黃弘彰(2006)。國小外籍配偶子女社會支持、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立婷(2005)。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 與學習 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台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 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秀婷(2005)。國中英語能力優異學童課程調整與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佩儀(2004)。國中資優生學習風格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清琇(2006)。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祺庭(2005)。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以一個班級為 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美蓉(2002)。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知覺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 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縣。

楊琬萍(2006)。探索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體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 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慧君(2005)。家庭內社會資本、自我概念、族群認同對臺東縣原漢學童學習適 應之影響。國立臺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東市。

劉慧君(2005)。家庭內社會資本、自我概念、族群認同對臺東縣原漢學童學習適 應之影響。國立臺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東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