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未來研究之 參考,分述如下:

一、 學校輔導工作上建議

(一)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男生較具「喜被笑」、「喜笑人」嘲笑風格;國中女生則 較具「怕被笑」嘲笑風格,因此根據性別開設不同嘲笑風格課程與小團體。

針對學生開辦嘲笑風格小團體或講座,讓學生探索自己的嘲笑風格為何,了 解嘲笑風格如何影響自身生活與人際關係。強化國中男生原本就擅長「喜被笑」

嘲笑風格,並教導男生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避免使用「喜笑人」負向的嘲笑風格。

而國中女生比較害怕被嘲笑,教師應避免當眾訓誡,並且啟發女生「喜被笑」的 嘲笑風格或面對窘境的幽默感。

另一方面,透過課程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明瞭父母嘲笑風格如何影響自己的嘲 笑風格,而子女該如何因應父母的嘲笑風格,營造良好的親子互動,減緩衝突的 發生。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邀請父母與子女一同參加嘲笑小團體或工作坊,透 過彼此分享與團體情感的支持,更直接幫助父母親及子女覺察自我的嘲笑風格,

學習有效因應方式,提升親子溝通的效能。

(二)本研究發現「關懷」的教養方式比較不會對子女造成「喜笑人」負向的嘲 笑風格,故針對父母親不同的教養態度及嘲笑風格,提供適切的諮詢輔導。

當孩子在學校發生問題或者親子之間發生衝突,都令父母感到非常頭痛,本 研究從親子嘲笑風格角度提供家長另一種觀點與孩子溝通。讓父母了解自身的嘲 笑風格與教養態度如何影響孩子的嘲笑風格、親子關係。本研究發現「關懷」的 教養方式比較不會對子女造成「喜笑人」負向的嘲笑風格,子女「怕被笑」、「喜 笑人」負向嘲笑風格主要受到父親的影響。因此,家長可以先從自身做起,如適 當修正自己的嘲笑風格、說話方式或是調整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多使用關心、鼓 勵、接納、包容等正向溝通方式,取代處罰、批評、責備、抱怨等負向互動模式,

51

相信對於改善親子關係與孩子行為問題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三)本研究顯示子女負向的嘲笑風格主要受到父親的影響,藉由家長座談會進 行宣導。

研究結果發現子女負向的嘲笑風格主要受到父親的影響,而且子女感受到母 親比父親較多的關懷與保護,所以教師可以藉助母親進行親師溝通,藉此達到親 師合作效果。另一方面,也給父親們一個警訊要多花時間與子女相處,關心子女 的問題。學校輔導工作除了針對個案情況提供父母適切的輔導策略,還可以在家 長座談會上進行宣導,透過親師溝通與討論,了解父親在親子議題扮演非常重要 角色,忙碌工作之餘也要花心思在子女身上。此外,子女呈現退縮的「怕被笑」

以及攻擊的「喜笑人」等負向的嘲笑風格,主要是受到父親的影響,父親們透過 宣導意識到自己的嘲笑風格如何影響子女,進而學習使用更幽默機智方式化解親 子衝突,營造雙贏的親子關係。

二、家庭教育上的建議

(一)舉辦婚姻教育講座

本研究顯示嘲笑風格相近的人容易形成夫妻,因為人比較喜歡與自己個性、

表達方式相近的人在一起。如彭駕騂(1994)引述 Mitchell 與 Heit 同質性理論,

提到人們容易被與自己相近特質的人所吸引,而且同質因素在擇偶過程中具有重 大影響力(彭懷真,1998)。因此,可辦理兩性溝通婚姻教育講座,促進夫妻發揮 相似性部分,凝聚家庭經營理念的共識,進而增進婚姻關係的穩定度。

此外,夫妻之間除了相似的部份,也有需要互相配合、體諒的地方。例如,

增進母親的幽默風格減少具攻擊性的「喜笑人」嘲笑風格,另一方面,幫助父親 學習面對「喜笑人」嘲笑風格的因應方式,改善夫妻關係。

(二)辦理嘲笑風格、教養態度之親職教育講座

針對父母辦理嘲笑風格、教養態度之親職教育講座,充實家長的知能,讓家 長獲得一個可以充電的機會。面對孩子問題,父母多多少少感到無力,透過這個

52

學習的平台,讓家長與嘲笑風格、教養態度的專家可以有深入互動,學習正向的

「喜被笑」嘲笑風格。經過一系列親子嘲笑風格與教養態度的專題親職講座,幫 助父母處理與子女相處上的問題,與子女一同成長進步,成為走在時代尖端的父 母。

三、未來研究上建議

(一)研究變項

本研究以國中生為樣本,若要完整了解青少年階段父母嘲笑風格與其教養態 度對國中生嘲笑風格的影響力,研究對象可納入高中職生,以求更具代表性及推 論性。再者,除了親子間嘲笑風格與父母教養態度有關聯性之外,未來研究可試 著納入婚姻滿意度、婚姻狀況等變項,試著探討夫妻關係對親子間嘲笑風格的影 響。

(二)研究對象

取樣學校大多集中在市區的學校樣本,未能擴及其他偏遠地區,未來研究如 果可增加取樣範圍,使樣本更具有代表性,將使研究結果推論至全國各地區。目 前嘲笑風格的研究對象為子女、父母,國內還未做手足嘲笑風格的研究,若要了 解父母教養態度對子女嘲笑風格影響的全貌,可再加入手足樣本做為參考依據,

了解真實的家庭功能狀況,使研究更為周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量化研究,使用問卷調查表可以獲取大量樣本做相關性的研究,但 是無法做到質性研究能夠細膩探索受試者的生命故事,深入了解親子間嘲笑風格 情形,以及父母教養態度如何影響子女嘲笑風格。為了兼具量化與質性研究的優 點,除了問卷調查法還可加入個案訪談,透過探問及敘說的過程,探究未被發現 的原因。讓青少年與父母有自我陳述的機會,以獲得問卷中無法顯示的資訊,增 加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5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任以容(2004)。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親子衝突因應模式與其人際困 擾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任育瑩(2010)。國中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心怡(2007)。國中生的父母親職效能感與子女知覺的親子依附、自我效能感之 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若女(2005)。你不可忽視的校園霸凌 誰來救救孩子?。康健雜誌,84,164-178。

吳清山、林天祐(2005)。校園霸凌。教育研究月刊,130,143。

吳麗娟(1997)。青少年心理發展與適應之整合性研究─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方式 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方式及適應影響之研究暨親職教育課程效果之 實驗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86-2413-H003-011G10)。

李盈萱(1995)。父母管教態度與青少年自我概念:以臺北市國、高中生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萍薇(2012)。桃園縣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班級氣氛與 生涯自我概念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佳翰(2012)。北部某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傾向與社交地 位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兒童福利聯盟(2011)。臺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發表記者會。取自兒童福利聯 盟文教基金會網站: http://www.children.org.tw/,2011年3月8日。

54

周天梅(2007)。青少年被嘲笑的國外研究進展。中國學校衛生,28(8),764-766。

林水見(2009)。高中職學生幽默風格、嘲笑風格與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碧欣(2011)。國中生與其父母之嘲笑風格及其同理心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福源(2001)。國中校園欺凌行為與學校氣氛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徐世杰(2002)。青少年憂鬱與社會畏懼、雙親教養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徐畢卿、鄭惠萍(2002)。雙親教養態度量表在精神衛生的應用。臺灣醫學,5(6),

765-771。

徐畢卿、羅文倬、龍佛衛(1999)。雙親教養態度量表中文版之信效度研究。護 理研究,7(5),479-488。

張怡華(2006)。國中生親子衝突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玉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幸福感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怡潔(2009)。雙親教養態度與寂寞感之關係--衝突獨立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國防大學,桃園縣。

陳盈旬(2008)。少年攻擊評估量表之信、效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學志、詹雨臻、Ruch, W., & Proyer, R. T.(2011)。被笑恐懼相關特質的測量與 信度及效度之評估。測驗學刊,58(1),119-145。

喻豐、郭永玉(2009)。與笑有關的三種個體差異:被笑恐懼、被笑愉悅與笑他 愉悅。心理學探新, 29(1),82-86。

55

彭駕騂(1994)。婚姻輔導。臺北市:遠流。

彭懷真(1998)。婚姻與家庭。臺北市:巨流。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 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臺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1,7-28。

詹雨臻、陳學志、卓淑玲(2009)。中文版被笑恐懼相關特質的測量與信效度之

詹雨臻、陳學志、卓淑玲(2009)。中文版被笑恐懼相關特質的測量與信效度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