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教養態度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父母教養態度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目前研究嘲笑風格主題大多與幽默風格、創造力、人格特質、攻擊行為、同 理心有關(林水見,2009;蔡思賢,2009;劉敏書,2010;任育瑩,2010;林碧 欣,2011;沈佳翰,2012)。其中研究對象大多為學生,且甚少包含父母親,國 內僅林碧欣(2011)一人研究親子嘲笑風格,此領域尚待開發。故本研究欲瞭解 父母親嘲笑風格對國中生嘲笑風格是正向影響或負向影響居多?藉此,幫助學生 明瞭父母嘲笑風格如何影響自己的嘲笑風格,而子女該如何因應父母的嘲笑風格,

營造良好的親子互動減少衝突發生。

第二節 父母教養態度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本節將針對父母教養態度的內涵、父母教養態度的類型、父母教養態度量表 之發展以及父母教養態度的相關研究進行文獻探討,分述如下:

17

一、父母教養態度的內涵

國內對於父母教養態度的研究,有稱為管教態度、教養方式、管教方式等,

雖然名稱不同,但所代表的內涵與意義是相同的。

Maccoby 與 Martin(1983) 認為父母教養的意涵,分為「反應」與「要求」

兩個向度。「反應」指父母滿足子女的需求、支持子女,以期待子女長大成人後可 以自我管理;「要求」意指父母要求子女遵守規範、控制子女的行為,防止其有偏 差行為。

楊國樞(1986)認為教養是「當家庭訓練或者教導其幼小成員時,所使用的 一種社會化方式」,包括態度層次及行為層次。態度層次指得是父母教導或訓練子 女各方面時所抱持的認知、情感及行為意圖;行為層次則是父母教導或訓練子女 時所表現的做法與實際行動。

徐世杰(2002)認為父母教養態度意指父母養育子女的一套內在價值信念和 外在行為表現,兩者交互作用下影響子女身心發展的態度與行為之統稱。任以容

(2004)認為父母教養態度指父母親撫育子女時所抱持的觀念和態度,並表現出 來對待子女的態度與方式。陳怡潔(2009)認為父母教養態度包含父母單向對子 女教養的部份以及親子間交互作用的部分。李萍薇(2012)認為父母教養態度是 父母養育子女過程中,所抱持的態度和信念,以及對待子女的方式。

綜合上述,可知父母教養態度指父母教養子女時蘊含的認知、情感及行為傾 向形成所持有的態度與觀念,以及顯現其對待子女的方式。

二、父母教養態度的類型

綜觀國內外學者對父母教養態度的分類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單向 度、雙向度和多向度(吳麗娟,1997;鍾秀華,1997;陳怡潔,2009;李萍薇,

2012)。分述說明如下:

(一)單向度(uni-dimension)

單向度以「截然劃分」進行歸類(李萍薇,2012)。例如國外學者 Baldwin、

18

Kalhoun 與 Breese(1945)將父母教養態度分為接納型(acceptance)、放任型

(indulgence)及民主型(democracy)三種類型。Baumrind(1971)提出專制權威 型、開明權威型及溺愛型三種類型。國內學者賴保禎(1972)將父母管教態度歸 類為期待型、嚴格型、溺愛型、拒絕型、矛盾型與分歧型六種類型。

單向度分類法的優點在於可以清楚了解主要教養態度的類型,但其缺點過於武 斷忽視了其他層面,單向度分類法無法涵蓋父母教養態度的全貌。

(二)雙向度(bi-dimension)

雙向度以縱軸與橫軸兩個向度的高低分將父母教養態度區分為四個類型。例如 國外學者 William(1958)以「關懷」與「權威」兩個向度將父母教養態度分為高 關懷高權威、高關懷低權威、低關懷高權威、低關懷低權威四種類型。Maccoby 與 Martin(1983)以「反應」和「要求」兩個向度, 將父母教養態度分為高反應高 要求的開明權威、低反應高要求的專制權威、高反應低要求的寬鬆放任與低要求 低反應的忽視冷漠四種類型。Parker、Tupling 與 Brown(1979)認為父母教養態 度包含「關懷」(care)與「保護」(protection)兩個因素,「關懷」高分表示對子女態 度明確與表現溫暖、支持之情感,低分為冷淡、拒絕;「保護」高分則是指心理控 制、過度保護、情感聯結涉入過深,低分為給予子女自由與鼓勵獨立。

國內學者王鍾和(1993)、黃拓榮(1997)參酌 Maccoby(1980)的構念,對 父母教養態度劃分為專制權威、忽視冷漠、寬鬆放任以及開明權威四種類型。徐 畢卿、羅文倬與龍佛衛(1999)將 Parker 等人(1979)所編訂的雙親教養態度量 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PBI)翻譯為中文,區分為情感性控制的教養態度、

缺乏情感性控制的教養態度、薄弱的教養態度與理想的教養態度四種類型(徐畢 卿、鄭惠萍,2002)。

(三)多向度(multi-dimension)

有鑑於單向度與雙向度無法全面呈現父母教養態度的類型,因為向度與向度之 間會產生交互作用,故有些學者以「多向度」方式來歸類父母教養態度(吳麗娟,

19

1997)。例如 Becker(1964)將父母教養態度分成限制與溺愛(restrictiveness vs.

permissive)、 敵意與溫暖(hostility vs. warmth)、焦慮情緒的涉入與冷靜的分離

(anxious emotional involvement vs. calm detachment)三個向度,其交互作用成八 種類型的父母教養態度。

然而單向度分類過於武斷,多向度分類又太過複雜、不適合於廣泛研究,因 此大多數研究仍以雙向度來分類父母教養態度。Parker 等人(1979)認為父母教養 態度包含「關懷」(care)與「保護」(protection)兩個因素,此分類法較能符合父母 與子女互動模式的現況,故本研究使用徐畢卿等人(1999)以上述概念為基礎編訂 的「雙親教養態度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PBI)作為測量工具。

三、雙親教養態度量表(PBI)之發展

Parker 等人(1979)發展雙親教養態度量表,首先以技術學院學生、醫學生與 精神科護士等一般民眾,之後陸續應用在臨床病患,並與正常組做比較。發現不 管用在一般人或臨床個案上,雙親教養態度量表的施測上一直非常穩定,不容易 受到受試者目前狀況或人格特質的影響(Parker,1989)。

此量表採回憶作答方式,相關研究結果證實受試者所覺察到雙親教養態度與 實際發生情況並沒有太大差異(Parker,1989; Parker & Gladstone,1996)。Parker(1989)

以一同成長的雙胞胎進行 PBI 的施測,發現雙胞胎之間的分數非常相似,顯示對 父母教養態度的看法相當一致。徐畢卿等人(1999)將 Parker 等人(1979)所編 訂的雙親教養態度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PBI)翻譯為中文,並檢驗其在 台灣的適合性,證實中文版雙親教養態度量表適用於本國。

本研究以子女所知覺到的父母教養態度為主,使用徐畢卿等人(1999)編訂 的中文版雙親教養態度量表,詳細量表的內容於第三章再做介紹。國內有許多研 究也使用徐畢卿等人(1999)編訂的雙親教養態度量表,而且研究者大多以關懷 與保護為連續變項,而不是區分成四個類型進行研究分析(徐世杰,2003;謝秀 芬、龍佛衛,2005;陳怡潔,2009)。探究其原因是考量連續分數比較能清楚了解

20

父母教養態度與其他變項的關聯性,並且國內尚未有完整常模可以做出四種類型 分數的切結點(陳怡潔,2009)。因此,本研究以關懷與保護兩個向度作為父母教 養態度的內涵,以此進行與親子嘲笑風格之相關研究。

四、父母教養態度的相關研究

不當的雙親教養態度會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而出現不適應的行為(徐

畢卿等人,1999;徐世杰,2003;Rosenstein & Horowitz, 1996);反之,父母表 現出接納、關懷與鼓勵,子女的自我概念較佳,也較能自我肯定。(王鐘和,1993;

李盈萱,1995)。

賴佳琪(2006)的研究指出,受試者在雙親教養態度上的關懷因素與人際問 題解決態度呈顯著正相關,表示孩子所感受到的關懷行為越多,人際問題解決態 度就越佳。在雙親教養態度上的保護因素與人際問題解決態度呈顯著負相關,表 示孩子所感受到的保護行為越多,人際問題解決態度就越差。

Baumrind(1989)的研究發現,冷漠忽視的教養態度,顯示父母對子女要求 少、感情投入少,最不利孩子的社會心理發展。如果父母不關心子女,甚至明顯 的反感或敵意,子女行為與情緒適應則會變差。如果父母教養若過度限制,子女 易有負向的自我概念、被動依賴、恐懼與敵意的行為(Baumrind,1966)。

由此可知父母教養態度對子女未來身心靈各方面發展有其關鍵性影響,因此 過去研究大多探討父母教養態度與青少年憂鬱、利社會行為、生涯自我概念、人 際問題解決態度、學業失敗容忍力、攻擊行為……等議題(徐世杰,2002;羅佳 芬,2002;顏綵思,2004;賴佳琪,2006;陳玉玲,2007;李萍薇,2012),尚 未研究親子嘲笑風格與父母教養態度之關聯性,故本研究欲進一步瞭解不同的父 母嘲笑風格會傾向何種教養態度,父母嘲笑風格與其教養態度是否能有效預測國 中生嘲笑風格,以作為學校輔導工作諮商與諮詢之用。

另一方面,歷年有許多國外的研究發現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及家庭社經地

位不會對雙親教養態度量表(PBI)分數造成顯著的差異(Cubis, Lewin, & Dawes,

21

1989),例如 Parker 等人(1979)研究顯示男女在雙親教養態度上無顯著差異;

羅佳芬(2002)以國小學童為對象的研究則發現,父母管教方式並不會因子女性 別、年級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然而,Mackinnon、Henderson、Scott 與 Duncan-Jones

(1989)則發現女生在父親關懷分數比男生填答的高;國內研究發現男生對父親 感到保護因素多過於關懷因素,女生則無顯著的差異(徐畢卿等人,1999)。綜 合上述,不同性別在知覺父母教養態度上是否有差異,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有 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必要。再者,研究者認為過去文獻是以成人、國小學童為樣本,

而本研究對象為國中生,他們處在青春期、狂飆期,身心正逢巨大變化,男女生 在生理與心理也有極大不同,因此,研究者假設國中生不同的「性別」會對知覺 父母教養態度造成顯著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