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弦樂團教學

教育部於九十一年推動挑戰二零零八-E 世代人才培育計畫中「一人一樂 器、一校一社團」,其目的為藉由音樂的感染力學生陶冶學生的性靈之美(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在教師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學習樂器之興趣與美 感之認知,為美育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為符合我國教育部訂定「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之發展,於教師教學之學習活動中以趣味化、生活化,以及個別化等 方式,使教學目的與課堂活動進行具時代性之特色(郭美女,2006)。教育部 於學校政策中推動學生具有樂器演奏之專長,並鼓勵學校發展藝術團隊希望以 此影響社區環境。

我國近年為平衡城鄉之差距、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與潛移默化以提升人 文素養等目標。在學校中除了音樂課程外,其餘的時間學生可參加學校的社團 活動,而常見的社團編制包括節奏樂隊、直笛隊、合唱團、弦樂團與管樂團等 活動(侯一欣,2009)。在樂團中透過適當的管理與經營,使指揮在帶團中可 以將課程內容規劃完整,以達到最後教學之目標(施姍佑,2003)。因此學生 可以多元嘗試參加樂團,不但可以利用課後的閒暇時間去培養興趣外,也可以 藉由演奏樂器來紓解生活中的壓力,也以在學生學習音樂中提升內心的藝術涵 養,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指導老師是影響學生學習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學生能夠過學習樂器,有助於提升空間的理解能力、個人內在行為、

培養創意之思考、溝通力、想像力與增進團體協調之技巧(滕淑芬,2004)。

學生接受音樂訓練可以提升神經的可塑性,與促進耳朵聆聽音樂與其他聲音的 處理(Palela & Leversena, 2007)。Boardman(1988b)指出學習音樂是一種與 音樂互動且富有意義的美學體驗。因此,學生能透過學習樂器的經驗,可達到 我能力的提升,研究者也認為在團體教學中,透過學生相聚的概念就像是一個 小型的音樂社教團體。學生可以在弦樂團的團體教學活動中,透過進行合奏的 練習相互觀摩、學習、與瞭解別人的優點改進自己的缺點,並從中提升學生的

學習效率(高珮馨,2015);老師也藉由團體教學中陪養學生有拉奏樂器的能 力與技巧。另外在培養學生學習樂器的過程中,基本姿勢是最重要且困難的(高 珮馨,2015)。因此,培養學習樂器應從基本姿勢著手。

綜上所述,學習樂器不但助於各方面能力之提升,亦能培養學生學習音樂 之興趣與美學的體驗,我國教育政策中政府與學校提供學生在課後閒暇之餘,

學生可依據自我的興趣,讓學生有多元的選擇可以參加自己有興趣的社團,在 這二十一世紀中學生將要面對的是全球的市場,學生不只是要會讀書,更要有 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學生就可以藉由參與樂團的經驗,獲得樂器演奏之專長。

以下分述弦樂教學之基本技術技巧、弦樂教師教學之理念,以及弦樂團教師之 教學內容等三大部分。

一、弦樂教學之基本技術技巧

根據國內學者(林維忠、陳謙斌,1984;高珮馨,2015;黃輔棠,1995;

趙惟儉,2002;蔡嘉紋,2005)指出將弦樂教學之基本技巧分為:基本姿勢、

左手與右手三大教學內容,以下分述說明。

(一)基本姿勢

學習者的學習樂器的過程中,基本姿勢是最重要且最困難的(高珮馨,

2015)。尤其,在弦樂的領域中,基本姿勢之要求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事。

基本姿勢包括:持弓、站姿、坐姿、夾琴、持琴與左手手型之建立(黃輔棠,

1995;趙惟儉,2002;蔡嘉紋,2005),以下進行分述。

1.持弓

「持弓」這個動作對初學者而言較為抽象。另外,小提琴與大提琴的持弓 手型有些微差別,如:小拇指擺放位置不同。提琴的持弓步驟為:右手自然向 下放鬆,手指彎曲;右手提至胸前,掌心向左或向下;大拇指指尖與第三指關 節相對;弦樂初學者在練習握弓時可以以筆代替弓之重量,小提之手型將指小 指彎曲放在弓桿上,大提之手型將其餘手指微開放在弓桿上;手型向下將重心 轉移向左與向下(黃輔棠,1995;蔡嘉紋,2005)。

2. 站姿

站姿指的是小提琴站姿。雙腳與肩同寬,根據演奏之需要身體重心轉換在 雙腳間(黃輔棠,1995;趙惟儉,2002)。

3. 坐姿

坐姿即演奏弦樂器之坐姿,想像有人從上方將頭髮拉起,所以腰椎保持適 當的垂直、不駝背即可。

4. 夾琴

夾琴即是小提琴之夾琴姿勢,其姿勢為肩膀自然放鬆,用右手把小提琴放 在鎖骨位置的地方,頭輕輕一點即可夾住小提琴,夾住小提琴後雙手抱胸可隨 意走動(黃輔棠,1995),此為正確的小提琴夾琴姿勢。

5. 持琴

大提琴之持琴姿勢,將腰椎拉直保持適當的垂直,雙腳放於地面上與肩同 寬,首次持琴教師先協助學生找到持琴的三個關鍵點:止滑帶、左腳位置,以 及心窩等,並將大提琴琴面略向右偏斜,這即是大提琴持琴姿勢。

6. 左手手型之建立

左手手型之建立需分為小提琴與大提琴之說明。小提琴左手手型為手肘向 右轉與手掌向左轉;大拇指不可高於紙板太多,且大拇指跟不可臥於琴頸上;

大提琴左手手型即是將肩膀放鬆、手指自然下垂,手心向右轉即為左手手型。

(二)左手基本技巧

研究者整理林維忠、陳謙斌(1984)、高珮馨(2015)、黃輔棠(1995)

與趙惟儉(2002)之左手基本教巧,研究者認為技巧重要的包括抬落指、手指 保留與提前準備、換把與音準等四項基本技巧內容,以下進行分述。

1. 抬落指

此技巧為弦樂器左手技巧之基礎,在拉奏快速音群時手指應獨立、放鬆與 俐落,使音色發出乾淨的聲響。

2. 手指保留與提前準備

手指的保留與手指提前準備在拉奏時,眼睛需先看到下一個音符,腦中應 清楚音程間的距離,並提前先想到下一個音,準備好後,下一個音符只需做出 按的動作。

3. 換把

換把的類型分為完全的移把位(Complete Shift)與半部的移把位(Half Shift)(林維忠、陳謙斌,1984),指的是以手軸為中心點,演奏者在換把位 前心中先有欲達到之音高,就是指心中與聽覺二者要有所準備(高珮馨,2015); 拉奏中將手指移至另一個新的把位上,以這個方式練習更能達到演奏者對於換 把後之音高的準確度,在繼續進行演奏,因此手指也不會在紙板上隨意移動或 是沒有方向感。

4. 音準

趙惟儉(2002)指出音高之基準是根據音律與音調來分辨的。因此,弦樂 器要將音準拉準確實不容易,不過演奏家可以透過對耳朵分辨音高的訓練方法 以提高演奏時音準之準確度(黃輔棠,1995)。

(三)右手基本技巧

研究者整理林維忠、陳謙斌(1984)、黃輔棠(1995)與趙惟儉(2002)

之右手基本技巧,研究者認為右手重要技巧包括握弓、運弓、換弦等三項右手 之基本教學,以下進行分述。

1. 握弓

握弓即為右手基本姿勢中之持弓之動作。

2. 運弓

在弦樂器中基本運功之弓段可分為弓尖、中弓與弓根等三個部分(黃輔棠,

1995)。演奏家於演奏時依樂曲音響之需要,使用不同的弓段與弓法拉奏出,

且平時應多練習各弓段之運弓的音色與音量都應平均。

弦樂器與弓之角度一般可分為:第一弦單音;第二弦單音;第三弦單音;

第四弦單音;第一、二弦之雙音;第二、三弦之雙音;第三、四弦之雙音等七

個角度。

3. 換弦

弦樂器是由四條弦所組成的,因此在拉奏每條弦時之手臂的角度與所產生 對的共鳴點都不相同。

弦樂教學中的基本技術技巧包含基本姿勢、左手基本技巧與右手基本技巧 三大部分,研究者認為指導弦樂團之老師需瞭解以上的基本知識,也是學習者 應熟稔之基本核心概念。

二、弦樂教師教學之理念

李奇峰(2009)指出一位有效率的樂團指導者應具備:與學生有雙向溝通 與互動,並將其技巧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教師的心態需有熱誠;教師須多關心 學生與協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在各項活動中讓學生獲得高度的成就感與參與 感;教師須給予學生有清楚的目標,與如何執行;教師須給學生有系統的教學,

與給學生有思考與活動的空間;教師須訂定學習目標與實行方法,並自我檢視 教學成果;教師須提供讓學生有回饋的機會,了解學生的想法。教師在「教」

琴中,應具備:熱愛教育事業、喜愛學生與學生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教材因材 施教,以及提升自我專業知識與演奏水平等觀念(趙惟儉,2002)。李佳卉(2006)

認為好的領導者,是將樂團管理的有秩序,讓團員皆能信服指揮的要求,在演 奏中團員透過指揮眼神動作的提示,以達到整齊劃一的樂團,且讓學生參與樂 團中能學習的更為健全。因此,在弦樂團中的指揮教師須具備有領導樂團的能 力,更是樂團中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之一。

黃輔棠(1999)認為在弦樂團訓練者所具備之人格特質與專業包括:能編 訂適合該樂團之弓法與指法、熟稔教學之方法、熟悉演奏器之能力與樂器之特 性、與教師能現場演奏與示範其樂曲的能力。弦樂教師在教學時之責任不僅是 教導學生所謂作品的內容,更應該教導學生瞭解樂曲中的細節、和聲、演奏其 技巧等內容。

另外,培養學生在拉琴時,能有自我練習與調整之獨立思考腦力(黃輔棠,

1995),亦為重要的事。因此,音樂教師須具備一顆熱愛音樂與教育的心,也 要精進自我專業能力,且在教導學生時,應培養學生具備自我獨立思考能力,

才能達到弦樂教師之教學理念。

才能達到弦樂教師之教學理念。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