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張、片、面、幅、塊

在文檔中 第四章 量詞的語義分析 (頁 36-39)

4.4 量詞的語義分析

4.4.2 張、片、面、幅、塊

Tai & Wang (1994)、Shi(1996)對於「張、片」這兩個量詞做了詳細的 分析與區別語義的看法。這些學者都是以形狀上的維度(dimensions)來討 論,但並沒有針對其搭配的名詞做討論。我們在這裡的分析擴大討論其他 的示形量詞「面、幅、塊」,並搭配討論其認知分類架構中的分類。

由上一章的認知分類中,這五個量詞的分類都歸屬於「實體事物-部 份-非生命」的範疇下,也就是說它們通常與人類經驗中視覺能夠看見的 實體事物一起搭配使用,而這些量詞的語義來源都是以物體的「部分」來 代表一個事物的整體概念,而這些事物都是非生命的物件。然而,在下層 的分類架構中,這五個量詞有了不同的屬性:

張:「實體事物-部份-非生命-人工製品-描述」

幅:「實體事物-部份-非生命-人工製品-描述」

面:「實體事物-部份-非生命-人工製品-描述」

片:「實體事物-部份-非生命-自然事物-描述」

塊:「實體事物-部份-非生命-自然事物-描述」

相對關係

整體關係

兩個

張、幅、面都同屬「人工製品」的次範疇,與之搭配的事物通常是由人類 經驗中所創造出來的產物,而非自然世界中所有的。並且,在最下層次的 認知基礎中,這三個量詞都有示形量詞中表形的「描述」意義。而「片、

塊」不同與上面三個量詞,與之搭配的名詞概念以自然事物出發,「描述」

的屬性強。在古代漢語的發展中,這五個量詞以「張、幅」出現在先秦時 期為最早,其次是「塊」,而在魏晉南北朝這個量詞使用發達的時代才有 了「面、片」的量詞用法,然而出現的早晚與其語言流變沒有特定關係,

詞最原始的詞類與其語義在這些量詞的用法中造成多義性的語義延伸,如 同在上一小節所分析的「副、對」都是從動詞的語義而延伸為量詞的語義,

相較於「雙」而言,這兩個量詞與名詞的搭配範圍大得多,語義限制也較 明顯。而在這小節當中,「張」和「片」也是由動詞衍生而來的,是否也 容易產生語義延伸?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之一。

「張」在《說文》的解釋為:「施弓弦也。」,表示將弓拉開的動作,

而後在漢朝時因張弓的動作,換喻引申為計量「弓」的量詞。根據 Tai &

Chao(1994)對於古代漢語語義的整理,因為在各個朝代量詞「張」與名詞 的搭配,從弓、帳篷、琴等,到紙、畫,而後到桌子、旗子,也展示了量 詞「張」的語義延伸概念從主要可以伸展的物體(弓、琴),到具有延展性、

可鋪張的物體(帳篷、網子),再延伸到平面物體如紙、皮等,最後到物體 的頂面是平的(床、桌子)。另外,因為與「嘴」搭配的動詞就是「張」,

因此「張」的動作性也延伸到量詞的用法,而與身體部位使用,如:嘴、

臉。

從「張弓」所伸展出的「平面」概念,我們從《平衡》所檢索的語料 分類中也可看出大概的「平面」範圍:

表 4.12: 與「張」搭配的名詞類項 名詞分類 名詞舉例

紙 吸墨紙、紙版、草紙、紙條、紙屑、報紙

圖畫 計畫圖、春宮畫、風景畫、圖畫、圖片、畫、作品、書法 與紙類有關

紙類 票(發票、支票、鈔票)、卡片(生日卡、信用卡、

名片、明信片)、券(摸彩券、活動券、入場券、白卷、

考卷、彩券)、條(便條、字條)、表(平衡表、病歷表、

申請表、時間表)、單(存款單、通知單、成績單)

、書(切結書、契約書、證書)、報(剪報、大學報、海報)

、證(借書證、停車證、身分證)

其他:拘捕令、神符、布告、保證函、文憑、收據

、行事曆、卦、留言、講義、地圖、牌、證明 、籤詩、合同

、執照、契約、王牌

照片 大頭照、合照、相片、照片、正片、底片、影像 平面物 皮:皮子、皮、狼皮、牛皮

椅:紅椅、羅圈椅、木椅、椅子、沙發 桌:方桌、圓桌、書桌、桌子

床:雙人床、木床、病床、床

片面物:專輯、新作、幻燈片、磁碟片、唱片、片子、cd、光碟 其他:毛毯、地毯、網、網絡

身體器官 臉面:臉、娃娃臉、鬼臉、笑臉、面孔、面容、面皮、臉譜、面具 嘴:嘴、大嘴巴

如表 4.12 所示,與「張」搭配的名詞有三個主要的語義面向,一、與紙 類有關,二、具有一個平面的物體,三、身體器官。其中,紙類的概念佔 了「張」1019 筆語料中的 64.09%,超過一半的比例,而具平面物佔 28.69%,

身體器官的部分則佔了 7.21%。從這樣的比例來看,雖然「張」的語義眾 多,然而在語言使用上,「紙類」概念的事物最為普遍,並且從表中的紙 類分類的副類中,這個概念的擴展性極大,藉由紙、票、卡、片、單、表、

書等詞素所構成的名詞,大多能與「張」搭配使用。而紙類概念的詞彙,

雖然在語言形式上沒有與「紙」有直接的關聯性,然而從人類的認知經驗 中,卻是很容易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表中呈現的這三類名詞,雖然 做了分類,然而,這三類的概念都是以「平面」這個概念出發的。這說明 了從人類的經驗認知上,「張」的使用是在描述物體形狀,而大多數的例 子都是以物體的部分經驗來反射整個物體的概念-「平面」。紙類概念的 名詞除了明確指稱紙的名詞外,由其他詞素所組成的名詞概念,則是在名 詞詞彙的語義限制中,有「紙」的組成成分,而「張」與名詞之間得搭配 則是凸顯了這個語義限制的特性。「平面」概念的延伸也是於平面物,這 些名詞概念是從「部分的平面」反射整體,如:椅子、桌子、床,這些名 詞概念都在反應其物件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能說是一種功能的概念反

射;然而,在同一個類別的平面物中,如:皮、毛毯、網等,在認知上並 不一定是以平面的狀態呈現,與「張」的搭配除了凸顯其平面義外,還在 於「張」的原始語義,即「張開的狀態」。因此「張」的意項除了平面義,

還有張開狀態的描述。「張開狀態」的描述也跟第三個分類-身體部位做 連結,能夠呈現明顯「張開」狀態的部位為「嘴」。因此,我們可以將「張」

的語義概念以下圖呈現:

圖 4.10:「張」的語義延伸模式

因此,圖中顯示「張開的狀態」和「平面」的這兩個語義是在同一個換喻 層次中運作的,這樣就能解釋與「嘴」同樣為身體部分的「臉」的這個身 體器官,雖然並無法有張開的狀態,但是卻是一種平面的狀態。然而,值 得注意的是,從語料分析來看,平面義的延伸當中,「紙類」佔搭配的名 詞中的六成,表示到了現代漢語,紙類的語義概念在「張」的語義延伸有 一定的定位,這也能解決 Shi(1996)以空間維度的公式比例來區別「張」、

「條」的二維空間比例的模糊性:「張」的長(X)和寬(Y)的 Y/X 函數值趨 於 1,然而理論上兩個維度 X,Y”可以同時無窮大或無窮小,可是實際上 它往往往指的是一個有限的平面,兩個維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語 言使用者可以「紙張」在認知上的大小極限來判斷平面的限制範圍。

桌,椅 嘴

Metaphoric process

張開的狀態 平面

Metonymic Level

紙 功能

在文檔中 第四章 量詞的語義分析 (頁 36-3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