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四節 影響消費者選擇醫療機構的因素

影響醫療消費者選擇醫療機構的因素,文獻上(附錄一)也有諸多 的報導,本研究參考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模式,整理如下:

一、前置因素

(一)性別

女性對機構的選擇其重視度高於男性(呂,2004;郭宜中,2001;

曾,1999);女性也較重視醫療儀器(王、黃,1996)、醫術(文、謝、

楊,1999)及服務態度(陳倩妮,1999);而男性較重視交通便利與停 車狀況(陳倩妮,1999);但有學者指出性別不同在重視度上並無顯著 差異(郭宜中,2001)。

(二)年齡

消費者的年齡會影響機構選擇(詹,2002)。30 歲以下比 40-49 歲 者較重視環境設備,而中老年人對醫術、護理人員技術與服務態度、環 境設備比年輕族群重視(王,1999;郭宜中,2001)。另外年齡愈大愈 不重視醫院位置所帶來的方便性(王,1999)、儀器設備及醫院內部環 境(陳倩妮,1999);50 歲以上比 30 歲以下者較重視醫術與醫德(王,

1999;呂,2004);而65 歲以上的人對離家近、醫師建議(Inguanzo & Harju, 1985)及醫療費用(陳倩妮,1999)等較不重視,反而較重視出院後追 蹤服務及看病的方便性(王、黃,1996)。

(三)婚姻狀況

已婚者較重視口碑(葉家榮,2002),也較重視醫術與醫德、環境

設備、服務態度、醫療費用、方便性;未婚者較重視知名度、醫院規 模、廣告(王,1999;王、黃,1996;呂,2004;郭宜中,2001;劉,

2000)。

(四)教育程度

有研究指出研究所或高教育程度的消費者較重視就醫因素,其中 較重視醫德、儀器設備、服務態度、醫院位置、停車方便(王,1999;

王、黃,1996;陳、曾,1997;陳倩妮,1999;曾,1999);而小學或 小學以下較重視醫德與醫術。國、高中程度較重視醫療儀器;國中程 度較不重視親友、醫師轉介(曾,1999),但也有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較 高者較重視醫術(文、謝、楊,1999)。故不同學歷其就醫的考慮重視 度不大相同。教育程度愈高對各項屬性重視度愈高(王、黃,1996)。

(五)職業

學生及自由業較重視儀器設備(陳倩妮,1999);公務人員較重視 醫師服務態度;商人較重視醫師以外之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看病方 便性、儀器設備(王、黃,1996);軍人及農人較不重視交通便利、停 車狀況、醫院空間環境及儀器設備,尤其軍人更不重視服務態度(陳 倩妮,1999),但有學者指出職業不同在重視度上並無顯著差異(呂,

2004;郭宜中,2001)。

(六)宗教信仰

選擇醫院並不會受宗教信仰所影響,但醫院本身有特殊的宗教色 彩者,比較能讓人回想、喜愛及選擇與自己本身相同宗教的醫院

(Andeleeb, 1993),但也有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會比較重視儀器設備 與醫術(郭宜中,2001);信奉佛教比信奉道教者重視服務態度、環境 設備、醫院位置;而信奉西方宗教(天主教、基督教)比信奉道教者 重視申訴管道;信奉佛教比無宗教信仰重視醫療服務,另無宗教信仰

比信奉佛教重視醫德(呂,2004)。

二、使能因素

(一)家庭收入

收入是消費者選擇機構的一個重要因素(陳依琪,2001;Brown, 2001),家屬在選擇呼吸照護病房時會考量經濟負擔(趙,2003)。

有學者指出家庭收入愈高者對醫術(王、林、李、陳、林,2002;曾,

1999)及交通便利、停車狀況、醫院空間環境、儀器設備及服務態度 重視度愈高(陳倩妮,1999);高所得者願意負擔較多的醫療費用,

接受大醫院更完善的治療(江,2002),且要求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Andaleeb, 1998);但也有學者指出收入不同在重視度上並無顯著差 異(郭宜中,2001)。

(二)交通工具

搭乘自用車者較重視申訴管道與設備完善,而使用機車者較重視 醫院的知名度(王、黃,1996),開自用汽車者比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者較重視醫德、服務態度、醫療費用優待或補助、醫療設備、離醫院 的遠近。開汽車比騎機車者重視醫德與服務態度(呂,2004)。交通 時間與醫院離家遠近是重要的考量(許,2001)。

三、健康需要因素

邱、許、吳(2003)指出病患於急性後期的照護需求與病患的意識 狀態、疾病穩定度、主要診斷、三管(鼻胃管、尿管、呼吸管路)總數 有相關性。而病況較重者比較能接受醫師建議,而較不重視環境設備

(王,1999)。

綜觀以上文獻可發現,消費者選擇機構因素會隨著研究者調查時 間、地理區域、就醫型態、不同群體、消費者對醫療服務的涉入程度及 專業知識程度等而不同,且其考慮的優先順序也不盡相同(周、黃、陳,

2005;Fletcher et al., 1983)。

四、訊息來源因素

Patrick 與 Koss(1995)發表「消費者健康資訊白皮書」(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White Paper)中,將消費者健康資訊定義為:「提供資 訊給個人及其家屬,以掌握本身的健康狀況及決定健康的相關決策。」

此可被視為消費者保健重要充能的來源,所提供的資料如單張、小手冊、

錄影帶等(邱,2002;Elliott & Polkinhom, 1994)。1993 年全球網際網路 的健康資訊網站迅速發展,但多數是衛生教育、衛生行政的政策、醫療 單位的介紹、求診的程序等,而就醫選擇的資訊卻嚴重缺乏(吳、李、

簡,1999)。有學者於 1995 年進行全國性調查發現,人們想要更多就醫 選擇資訊,他們較關心的就醫選擇資訊依序為醫師素質、醫師和其他人 員的服務態度及有權力去選擇他們想要的醫師和醫院的自由(Isaacs, 1996)。

王(1997)曾對台南地區健診中心受訪者調查,發現就醫選擇訊息 來源的前三項依序為:醫師介紹、親友介紹及健康檢查的簡介與刊物;

另有調查發現醫院訊息來源最多為親友推薦與家人告知(阮,1996;侯、

黃,1999;陳、曾,2001;曾,1997;蘇、蕭、湯,2002),以及醫護 人員的推薦(阮,1996)。

宋(2001)則指出就醫前給予民眾充足的訊息作為就醫選擇的依據,

不但達到消費者保護的功能,且有72.6%的民眾認為如果有提供將有助於 選擇醫院,另69.5%的民眾表示他們在就醫前會先去參考提供的資料,且

年齡越輕、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愈高者比較會去參考就醫選擇訊息。

很多民眾認為醫院的廣告可表現出醫院特色,但選擇醫院主要是受 醫師的介紹和醫院地點影響,而非廣告(王、黃,1996;Fisher & Anderson, 1990);另外由熟人介紹者比陌生人介紹者重視醫德、醫療費用優待或 補助;經由熟人介紹者也比媒體廣告推薦者重視服務態度(呂,2004)。

第五節 消費者就醫滿意度與影響因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