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影響生育率之因素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影響生育率之因素探討

依據生育行為相關理論的分析基礎,歸納影響生育決策改變來自生育 的偏好與機會成本,范維君等(2012)改變生育決策的原因可能有來自社 經結構改變與文化社會思維。觀察國內外相關文獻,大多數以社會經濟結 構改變的情況進行分析,少部分研究從文化社會思維角度切入,本研究欲 討論房價與少子化之關係,依據國內外相關文獻之變數,歸納適合的控制 變數,故本研究分別針對此影響生育決策的因素進行分析,以建立模型設 定之基礎。

首先,討論文化與社會對生育率的影響因素。黃智聰、黃修梅(2005)

加入文化因素的考量,重新審視臺灣地區生育率與婦女教育程度之間的因 果關係,實證結果發現考慮龍年與虎年效果後,臺灣地區婦女教育程度的 提升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劉致宏(2009)華人社會普遍存在「有 土斯有財」的觀念,因此在男女雙方論及婚嫁時,需建立再擁有自有房地 產為前提,此現象源於女方母親強烈意志下,因此被稱為「丈母娘效應」。

在此效應下,Yi and Zhang(2010)針對香港進一步做實證研究其觀察1971 年至2005 年香港房價指數平均每上漲1%,總和生育率將顯著下降0.45%,

說明房價高漲導致年輕人選擇不進入婚姻,進而影響生育決策。

接著,討論社會經濟結構改變對生育率的影響因素。國內外對社會經 濟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有相當多的討論。可反映社經結構改變對生育率影 響的變數相當多,以往文獻著重於女性教育程度、女性勞動參與率、女性 實質工資、以及總體經濟等變數上。就女性勞動參與和女性高等教育程度 而言,此為最直接影響生育機會成本的因素。

Becker(1991)認為女性因擔負大多數的照顧子女責任,女性工資提 高會使照顧子女的機會成本提高,故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將導致生育率大 幅降低。McNown(2003)利用美國1952-1997年特定年齡女性的生育率、

女性勞動參與率、女性工資、失業率、平均女性受教育年數與男性相對所 得等變數年資料,探討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的長期間是否有共整合關係,

發現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呈現強烈共整合關係。Narayan(2006)以共 整合分析檢視臺灣1966-2001年的生育率, 發現實質所得、嬰兒存活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女性教育程度、女性勞動參與率均對生育率有顯著影響,且女性教育程度 與女性勞動參與率更是主要長期因素。李美慧(2008)以1987年作為分界 針對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對生育率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987年後女性勞動參與率對生育率的影響相較1987年以前更為顯著,可以 發現在經濟結構轉變下,迫使女性外出工作,導致生育率的下降。The Economist(2011) 針對女性高等教育對生育率所產生的影響歸那兩項原 因,其一,高教育程度的女性自主意識較強,若對婚姻生活感到悲觀就不 願走入家庭;其二,由於亞洲男性習慣找尋收入、教育程度低於自己的女 性作為伴侶,因此,女性教育程度愈高,意謂著潛在的擇偶對象變少,單 身比例增加。

就總體經濟變數而言,總體經濟與生育率有十分重要的連結。Wang

(1994)以美國1949-1988年的資料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生育率與就業、產 出呈現顯著的負相關,因生育子女會增加父母的機會成本,故就業與產出 提升時會使生育率降低。洪文娟(2005)的實證則發現,失業率特別是男 性失業率與生育率之間呈現顯著的負向影響。蘇于婷(2012)認為女性會 斟酌家庭或社會的經濟狀況來決定是否生育,當家庭收入的來源不穩定就 會直接反映在生育率上,亦即失業率對女性生育意願有顯著影響力。陳明 吉等(2012)進一步將房價所得比納入經濟模型,實證結果發現,總生育 率、房價所得比、女性教育水準以及女性勞動參與率等四個變數具有長期 均衡關係,且認為房價所得比為預測總生育率的重要變數。另外,許多研 究結果發現,國內生產毛額(GDP)及家戶所得與生育率有強烈的負向關 係(Bar and Leukhina,2010;Jones et al. 2008;Schultz,2001,2007;Wigniolle,

2002)。

一般而言,經濟發展階段越高,生育率越低。Hui(2012)指出,在工 業化國家,大部分的父母移轉財富給子女,例如遺產或教育;然在開發中 國家,小孩可協助其父母之工作,就像是年輕的人力資源。言之,經濟觀 點於討論影響生育率的變數上提供一個更全面的思考角度, 就擁屋率對生 育率的影響方面,Mulder(2006)認為擁屋對生育具有兩種可能影響,其 一是擁屋能提供家戶較佳的居住品質與居住穩定性,此將提升生育率,其 二是在所得固定而房價與養兒育女成本均偏高下,若家戶選擇優先購屋,

可能會排擠生育與養育相關支出的安排,進而減少生育子女的數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Bourassa and Hoesli(2010)針對瑞士住宅自有率所進行的研究發現,隨著 家庭中子女數增加,家戶擁屋的機率也會提高。不過,Bourassa and Peng

(2011)以臺灣所進行的實證研究則發現, 當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數增加,

擁屋的機率反而會下降。Lo(2011)利用傳統固定效果追蹤資料分析法,

以1994-2007年臺灣地區23個縣市的進行實證,模型中包括住宅自有率、所 得、失業率、嬰兒死亡率、女性受高等教育比率、以及龍年與虎年的虛擬 變數,該文發現住宅自有率對落後一期的一般生育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但此排擠效果會隨時間遞減。彭建文(2012)研究發現,生育率與住宅自 有率、家戶可支配所得、有偶率、女性高等教育比率之間具有共整合的長 期均衡關係,其中住宅自有率、家戶所得、有偶率在長期對生育率有正向 影響,而女性高等教育比長期呈現負向影響,生育率與自有住宅率短期的 關係不顯著,。

綜合上述,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女性生育決策的實證研究中,多數發 現女性教育的普及與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提升將增加女性養育兒女的機會成 本,因而造成生育率下降以及人口結構轉變(Becker, 1991 Hotz et al., 1997;

Schultz, 2001; Narayan,2006)。總體經濟變數與生育之關係,多數研究分 析失業率、經濟成長率和家戶所得對生育率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皆呈現 負 向 關 係 ( 蘇 于 婷 ,2012 ; Bar and Leukhina,2010 ; Jones et al. 2008 ; Schultz,2001,2007;Wigniolle,2002;Wang et al.,1994)。擁屋率與生育率相 關研究顯示,自有住宅率與生育率之間的關係,可能因為長短期正負關係 相互抵消或是因房價與居住品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本節歸納可能影 響生率的的變數包括女性勞動參與率、女性高等教育比率、失業率、家戶 所得、經濟成長率、自有住宅比率、房價等變數,大部分的研究著重在女 性生產力與時間價值,部分研究進一步將房價因素納入模型內,故本研究 依據Yi and Zhang(2010)與陳明吉等(2012)分別對對香港和台灣討論房 價與生育關係之研究為基礎,於下一節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