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流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少子化與房價之關係為主軸,以下為研究之流程。首先,確 立研究動機與目的從住宅需求的角度思考,在人口緩慢成長下,房價卻不 斷高漲,長期以來房價與生育率呈現背離現象,本研究欲釐清兩者之間的 關係,以找出此現象之原因。接著,透過文獻資料的整理,建立理論基礎 與相關研究之論證,分別從生育行為的相關理論、影響生育率之因素、房 價與生育率之關係,整理相關文獻以選擇適合的實證模型與變數;最後,

針對實證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圖 1-7 研究流程圖

研究方法與範圍

文獻回顧

生育行為相關理論 影響低生育率之因素 房價與低生育率之關係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實證分析

共整合 VECM/PVECM/VAR/PVAR Granger 因果關係

結論與建議 研究動機與目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欲討論的課題為房價與少子化之關係。近幾年生育率不斷下降,

甚至列入國家安全改善重要議題,過去許多的文獻廣泛探討生育率降低的 影響因素,例如失業率、物價指數、老年人口比例等,鮮少著墨房價與少 子化間的關係。故本研究首先,依據生育行為理論發展脈絡建立研究基礎,

其次整理過去文獻曾探討影響生育行為的因素,最後針對房價對少子化可 能產生之影響進行評論。

第一節 生育率行為相關理論

台灣自西元2003年起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之一,在學術界或政府 的定義上,超低生育率主要是指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

等於或小於1.3人。超低生育率現象始於1990 年代的歐洲,其中義大利及西 班牙為最早,於1993 年成為且維持超低生育率的國家,到1990 年代後期,

14 個位於歐洲南部、中部及東部國家的總生育率亦低於1.3(Kohler et al.,

2002),之後始蔓延到亞洲。在超低生育率的衝擊下,人口成長速度減緩,

假設住宅供給不變,在需求下降下,房價應為向下修正,但觀察近期房價 卻不斷的攀升,更與生育率呈現背離。面對此兩個課題,過去相關研究多 半將房價上漲與生育率下降的影響因素分開討論,鮮少將此兩議題一起探 討,然而房價是否能預測生育率,須建立在經濟理論上,故本研究欲以新 家庭經濟學理論(New Family Economics)做為基礎,討論房價與少子化之間 的關係。

生育率行為的理論基礎,隨著不同的時代背景有所改變。過去Malthus

(1978)專注於家庭生育決策對金融的影響,直至Becker(1960)提出新家庭 經濟學理論(New Family Economics)改變生育決策的思維,該理論主張將兒 童視為正常財8納入經濟模型,而孩子很少有替代品,因此當家庭收入或財 富增加時,生育率應提升。Becker(1960)將小孩的數量包含家庭的效用 函數上,與傳統上所分析的消費商品並列,即利用消費者選擇理論說明對 小孩的需求,間接性的探討生育行為,並以機會成本的概念來分析家庭生

8所謂正常財即「當所得提升時,就會誘發該財貨的更多消費」;反之劣等財即「當所得

增加,而某財貨的購買量卻下降」,小孩沒有替代品,故經濟學將其解釋為正常財。

在此架構下,Barro and Becker(1989)認為孩子與大多數的財貨是一 樣的,會替父母帶來效用(utility),將小孩視為耐久財,而生育行為為父母 性時間價值與生育率呈現反向變動關係。Black et al(2011)嘗試從男性所 得進行切入,研究結果發現,當男性所的提升時,會帶來更高的生育率,

10張清溪等(2011)所得效果(income effect)是指假設物品相對價格及其他條件不變,

因所得或購買力變動,引起消費者最適選擇改變,導致財貨消費量變動。

11張清溪等(2011)替代效果(substitution effect) 是指當財貨相對價格改變時,消 費者在維持原效用水準或在滿足程度不變下,會多買價格相對較便宜的財貨,以替代部分 價格相對較貴的財貨,即會少買價格相對較貴的財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近期有許多實證分析,針對新家庭經濟理論做進一步的延伸,Jones, Schoonbroodt, and Tertilt(2010) 依據橫斷面資料之實證結果發現不同的國 家會有不同的現象產生, GDP與生育率存在強烈的負向關係。例如美國,

Jones and Tertilt (2008)依據過去半世紀之人口普查資料進行時間序列分 析,發現家庭收入增加,生育率反而下降。許多文獻也證實工業革命後,

人口結構轉變,收入越高反而生育率越低(Bar and Leukhina,2010;Clark, 2005; Galor, 2005)。部分研究發現,女性工資與生育率之間存在負向關係,

也就是說女性收入與生育之間產生替代關係(Heckman and Walker ,1990;

Schultz,1985 ;Butz and Ward,1979)。

不同區域的生活成本差異也會影響到收入與生育之間的負向關係,

Michael and Kevin (2013)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各州房價越高的區域則生 育率越低,但有趣的是進一步討論房價與收入之間的關係,根據追蹤資料 (Panel Data)顯示,房價與收入之間存在正向關係,也就是說,房價越高的 區域,可以帶來較高的收入,但較高的收入導致生育的機會成本提高,而 使生育率下降。Lisa J. Dettling (2013)進一步研究都市統計區內住房價格對 家庭生育率的影響決策,並比較失業率與房價對生育率的影響程度。假設 小孩為正常財,研究結果顯示,房價短期上漲導致未持有房屋者生育率下 降,而擁有房屋者生育率上升。經濟意涵的解釋,擁有房屋者房價每增加 一萬美元則生育率上升5%,未擁有房屋者生育率下降2.4%。美國的自有住 宅率也反映,房價每上升一萬美元,則當期出生率上升0.8%,此外,研究 發現失業率對生育率的影響比房價大。

綜合上述,新家庭經濟學家將小孩視為正常財,認為生育決策取決於 生育的偏好與機會成本(becker1991;Schultz,1985;Wills,1973),隨著經濟 成長帶來的所得提高與婦女薪資提高,生育的機會成本增加,導致總生育 率下降(Bar and Leukhina,2010;Clark, 2005; Galor, 2005),近期的研究依據 新家庭經濟學理論,以機會成本的概念進行延伸探討,其中房貸支出佔人 民的所得很大的比例,房價的變動可能會排擠消費支出,部分學者開始討 論房價與生育率之間的關係,Lindo(2010)實證研究支持父母將小孩視為 正常財,Yi and Zhang(2010)認為房屋為養育兒女之家戶形成的必需品,

住宅價格可視為養育兒女的影子價格,並以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討論房價 與生育率的關係,依據以上理論基礎,本研究欲討論房價與生育率之間的 關係,由於影響生育率的因素眾多,於下一節整理影響生育率的因素,以 利往後研究變數之控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影響生育率之因素探討

依據生育行為相關理論的分析基礎,歸納影響生育決策改變來自生育 的偏好與機會成本,范維君等(2012)改變生育決策的原因可能有來自社 經結構改變與文化社會思維。觀察國內外相關文獻,大多數以社會經濟結 構改變的情況進行分析,少部分研究從文化社會思維角度切入,本研究欲 討論房價與少子化之關係,依據國內外相關文獻之變數,歸納適合的控制 變數,故本研究分別針對此影響生育決策的因素進行分析,以建立模型設 定之基礎。

首先,討論文化與社會對生育率的影響因素。黃智聰、黃修梅(2005)

加入文化因素的考量,重新審視臺灣地區生育率與婦女教育程度之間的因 果關係,實證結果發現考慮龍年與虎年效果後,臺灣地區婦女教育程度的 提升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劉致宏(2009)華人社會普遍存在「有 土斯有財」的觀念,因此在男女雙方論及婚嫁時,需建立再擁有自有房地 產為前提,此現象源於女方母親強烈意志下,因此被稱為「丈母娘效應」。

在此效應下,Yi and Zhang(2010)針對香港進一步做實證研究其觀察1971 年至2005 年香港房價指數平均每上漲1%,總和生育率將顯著下降0.45%,

說明房價高漲導致年輕人選擇不進入婚姻,進而影響生育決策。

接著,討論社會經濟結構改變對生育率的影響因素。國內外對社會經 濟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有相當多的討論。可反映社經結構改變對生育率影 響的變數相當多,以往文獻著重於女性教育程度、女性勞動參與率、女性 實質工資、以及總體經濟等變數上。就女性勞動參與和女性高等教育程度 而言,此為最直接影響生育機會成本的因素。

Becker(1991)認為女性因擔負大多數的照顧子女責任,女性工資提 高會使照顧子女的機會成本提高,故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將導致生育率大 幅降低。McNown(2003)利用美國1952-1997年特定年齡女性的生育率、

女性勞動參與率、女性工資、失業率、平均女性受教育年數與男性相對所 得等變數年資料,探討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的長期間是否有共整合關係,

發現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呈現強烈共整合關係。Narayan(2006)以共 整合分析檢視臺灣1966-2001年的生育率, 發現實質所得、嬰兒存活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女性教育程度、女性勞動參與率均對生育率有顯著影響,且女性教育程度 與女性勞動參與率更是主要長期因素。李美慧(2008)以1987年作為分界 針對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對生育率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987年後女性勞動參與率對生育率的影響相較1987年以前更為顯著,可以 發現在經濟結構轉變下,迫使女性外出工作,導致生育率的下降。The Economist(2011) 針對女性高等教育對生育率所產生的影響歸那兩項原 因,其一,高教育程度的女性自主意識較強,若對婚姻生活感到悲觀就不 願走入家庭;其二,由於亞洲男性習慣找尋收入、教育程度低於自己的女 性作為伴侶,因此,女性教育程度愈高,意謂著潛在的擇偶對象變少,單 身比例增加。

就總體經濟變數而言,總體經濟與生育率有十分重要的連結。Wang

就總體經濟變數而言,總體經濟與生育率有十分重要的連結。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