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台北市都市發展與空氣品質變化分析

第二節 台北市空氣品質變化分析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台北市環保局

二、捷運營運前後空氣品質變化分析

為瞭解捷運營運前後都市空氣品質之變化差異,本研究以行政院環保 署和台北市環保局之監測站資料,利用GIS空間分析-內插法模擬台北市年 平均懸浮微粒濃度3-6的分布,以此分析 1995 年、1996 年、2001 年和 2006 年四個年度 3-7

(一)1995 年台北市年平均懸浮微粒變化情形

各區域懸浮微粒濃度之變化。各年度懸浮微粒變化情形說明 如下:

圖 3-9 為 1995 年之年平均懸浮微粒濃度分布圖,其年平均懸浮微 粒為 59μg/m3。由圖中可知,懸浮微粒濃度最高的地區主要位在中山 區、大同區和中正區,尤其在三行政區交會處之台北車站周邊的濃度 值最高,周邊濃度約在 80μg/m3以上;懸浮微粒濃度次高的地區在士 林區劍潭、士林一帶之士林夜市周邊,濃度約在 70~80μg/m3 之間;

懸浮微粒濃度第三高的地區位在大安區、中正區附近之公館一帶,濃 度約在 65~75μg/m3 之間。懸浮微粒濃度值最低的地區位在文山區,

濃度約在 45μg/m3以下;懸浮微粒濃度次低的地區則在北投區北端陽 明山一帶,濃度約在 45~55μg/m3之間。

由上述分析可知,懸浮微粒濃度較高的行政區大多是交通流量較 大的地區,因此,空氣品質不佳;懸浮微粒濃度較低的地區因區內交 通流量較少且臨近山區,綠色植物會淨化空氣品質,因此空氣品質相 對較好。整體而言,除文山區和北投區外,其餘行政區之空氣品質不 佳。

(二)1996 年台北市年平均懸浮微粒變化情形

圖 3-10 為 1996 年捷運路線和年平均懸浮微粒濃度分布圖,其年 平均懸浮微粒為 55μg/m3。由圖中可知,懸浮微粒濃度最高的地區主 要位在中山區、大同區和中正區交會處之台北車站周邊,以及內湖區、

南港區交會處一帶,兩區周邊濃度約在 70~85μg/m3 之間;懸浮微粒

3-6 因為空氣具有流動性,台北市外圍地區空氣品質易受到台北縣空氣品質的影響,因此 在模擬台北市懸浮微粒時,除了加入台北市的測站資料,並加入台北縣測站進行空間內插 法之計算,最後再擷取出台北市範圍進行分析。

3-7 1995 年、1996 年、2001 年以及 2006 年分別代表捷運營運前一年、營運當年、營運後

濃度次高的地區在士林區劍潭、士林一帶之士林夜市周邊,濃度約在 65~75μg/m3之間。懸浮微粒濃度值最低的地區位在文山區,濃度約在 45μg/m3以下;懸浮微粒濃度次低的地區在北投區北端之陽明山一帶,

濃度約在 45~55μg/m3之間。

台北捷運於該年 3 月正式通車,透過懸浮微粒濃度圖可知,捷運 通車對中山區、松山區和大安區之年平均濃度值有些微改善之趨勢,

但因只有木柵線全線通車,對旅客之便捷性不高,因此捷運對台北市 空氣品質之影響程度不大。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懸浮微粒濃度較高的地區仍發生在交通流量 較大的行政區,懸浮微粒濃度較低的地區位於交通流量較少且臨近山 區的區域。整體而言,捷運營運對部分行政區空氣品質有些微影響,

但對台北市整體空氣品質的影響程度不甚明顯。

(三)2001 年台北市年平均懸浮微粒變化情形

圖 3-11 為 2001 年捷運路線和年平均懸浮微粒濃度分布圖,其年 平均懸浮微粒為 52μg/m3。懸浮微粒濃度最高的地區主要位在士林區 士林、劍潭一帶之士林夜市周邊,濃度約在 75~90μg/m3 之間;懸浮 微粒濃度次高的地區位在中山區、大同區和中正區交會處之台北車站 周邊,濃度約在 70~80μg/m3 之間。懸浮微粒濃度值最低的地區在文 山區和北投區北端之陽明山一帶,兩區濃度值約在 45μg/m3以下。

台北市區內之捷運路線隨著捷運淡水線、新店線、板橋線和南港 線的陸續通車,捷運搭乘人數逐漸增加,至 2000 年 12 月底台北市內 捷運已全線完工通車。比較圖 3-10 和圖 3-11 可發現,松山區、大安區、

信義區、內湖區和南港區懸浮微粒濃度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亦即空氣 品質較 1996 年好;中山區和中正區懸浮微粒濃度雖然偏高,但有緩慢 下降之趨勢。

由上述分析可知,懸浮微粒濃度較高的地區仍發生在交通流量較 大的行政區,懸浮微粒濃度較低的地區則位於交通流量較少且臨近山 區的區域。捷運行經的行政區,除士林區、中山區、大同區之懸浮微 粒濃度仍偏高外,其餘行政區之懸浮微粒有逐漸改善之情形。整體而 言,空氣品質有逐漸提昇之趨勢。

(四)2006 年台北市年平均懸浮微粒變化情形

圖 3-12 為 2006 年捷運路線和年平均懸浮微粒濃度分布圖,其年 平均懸浮微粒為 48μg/m3。懸浮微粒濃度最高的地區在內湖區,濃度 約在 60~65μg/m3之間;懸浮微粒次高的地區在信義區、士林區士林、

劍潭一帶之士林夜市周邊,以及北投區之南端,濃度約在 45~60μg/m3 之間。懸浮微粒濃度值最低的地區在北投區北端之陽明山一帶,濃度 約在 40μg/m3以下。其餘行政區之懸浮微粒濃度大致相同。

透過圖 3-12 可發現,在台北市內捷運全線通車之六年後,中山區、

大同區和中正區交會處之台北車站周邊懸浮微粒濃度值有顯著下降之 情形,而士林區之懸浮微粒亦有所改善,文山區、信義區之懸浮微粒 濃度則有偏高之趨勢。整體而言,相較於 2001 年之懸浮微粒濃度值,

2006 年台北市之空氣品質已明顯改善,且各行政區之懸浮微粒濃度值 相似。

綜觀上述 1995 年到 2006 年懸浮微粒之變化,比較圖 3-9 至圖 3-12 可 發現,1995 年空氣品質最差之行政區主要落在大同區、中山區、中正區和 士林區,其懸浮微粒濃度高達 80μg/m3以上;到了 1996 年和 2001 年空氣 品質最差之行政區與 1995 年相同,但懸浮微粒濃度有逐漸下降之趨勢;至 2006 年空氣品質較差之行政區主要在內湖區,濃度在 60~65μg/m3之間,

其餘各行政區濃度值在 60μg/m3 以下。而空氣品質最佳之地區,在 1995 年主要位在北投區北端和文山區;到了 1996 年和 2001 年仍與 1995 年相同,

至 2006 年空氣品質最佳之地區僅有北投區,文山區懸浮微粒濃度呈現先下 降後緩慢上升之狀態。整體而言,1995 年至 2006 年懸浮微粒濃度值呈現緩 慢下降之趨勢,此表示空氣品質逐漸改善。

透過圖示分析可發現,隨著捷運的陸續通車,捷運行經之行政區除松 山區、信義區和文山區之懸浮微粒濃度較往年偏高外,其他行政區之懸浮 微粒濃度呈現日漸下降之情形,且捷運沿線之空氣品質有逐漸提昇之趨勢。

因此,本研究推測懸浮微粒濃度的下降可能與捷運營運有相當之關係。至 於松山區、信義區、內湖區和文山區懸浮微粒濃度值的偏高,推測可能與 捷運通車促使人口、產業往捷運沿線聚集,因此,本研究於第三節探討人 口、就業的空間分布型態對空氣品質之影響程度。

圖 3-9 1995 年台北市年平均懸浮微粒 濃度分布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利用 GIS 整理自行政院 環保署、台北市環保局之測站資料

圖 3-10 1996 年台北市捷運路線和年平均 懸浮微粒濃度分布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利用 GIS 整理自行政院 環保署、台北市環保局之測站資料

圖 3-11 2001 年台北市捷運路線和年平均 懸浮微粒濃度分布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利用 GIS 整理自行政院 環保署、台北市環保局之測站資料

圖 3-12 2006 年台北市捷運路線和年平均 懸浮微粒濃度分布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利用 GIS 整理自行政院 環保署、台北市環保局之測站資料

第三節 台北市產業和人口分布型態對空氣品質之影響

由人口和產業聚集所形成之都市地區,隨著都市的發展與成長,以及 人類使用土地資源之不同,會影響整體都市空間結構之改變,進而影響都 市空氣品質。是以,瞭解人口和產業之空間聚集分布變化,將有助於瞭解 都市地區之空氣品質。又運輸系統的改變會帶動區域土地使用模式和活動 區位的改變,進而使產業活動和人口在空間上重新分布;而產業和人口之 變動又會對都市之空氣品質產生影響。因此,為瞭解捷運營運前後產業、

人口空間分布變化與空氣品質之關係,本節將利用 GIS 軟體提供的空間統 計工具進行空間自相關分析,分析 1995 年、1996 年、2001 年和 2006 年四 個年度產業、人口之空間分布特性,並且加以比較產業、人口與空氣品質 之相互關係。

一、產業空間分布之分析

為瞭解產業在空間上聚集分布情形,本研究以台北市里之二、三級產 業就業員工數,首先利用全域空間自相關分析檢測產業分布是否存在空間 相關性;其次,進一步利用區域空間自相關分析取得空間聚集點(spatial hot spot),瞭解產業的聚集區位,並且加以比較各時期產業聚集之空間分布變 化。

(一)全域空間自相關分析(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為探討四個年度產業空間分布之聚集程度,以產業員工數利用不 同尺度範圍空間加權矩陣計算Moran’s I值,此空間加權矩陣乃在空間 影響範圍內之距離以兩兩直線距離長度為加權距離,超過影響範圍則 以 0 表示兩者不互相影響(紀凱婷,2008)。空間加權矩陣以 500 公尺

3-8

圖 3-13 為 1995 年

3-為起始值,每 100 公尺為間距,最大影響距離範圍計算至 2000 公尺。

9

3-8 本研究之空間單元以「里」為單位,距離若設定過小計算出的空間加權矩陣將全為 0,

故設定 500 公尺為起始值。

、1996 年、2001 年和 2006 年產業之不同空 間加權矩陣計算出的Moran’s I值,由圖中可知不同年度產業的空間自 相關程度。四個年度產業自相關程度皆隨距離遞增而遞減,此表示台 北市產業分布之空間相依性隨著距離增加而減少。1995 年產業員工數 在 700 公尺範圍內之空間相依性最為明顯,且其Z值 13.38 大於 2.58(99

3-9 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每五年普查一次,故 1995 年產業就業員工數資料以 1991 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