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一)空間範圍

台北市是台灣第一個興建並營運捷運系統的地區,因此本研究以 台北市 433 個里1-1為實證地區進行研究。在空氣品質測站方面,因使 用地理資訊系統之空間內插法處理,為求得各地空氣品質之準確度,

本研究以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台北市 6 站、台北縣 12 站,共 18 個監測站,和台北市環保局空氣品質監測站 8 處,共計 26 個測站,

測站位置1-2

圖 1-1 研究範圍測站分布圖 如圖 1-1 所示。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台北市環保局之空氣品質測站資料

1-1 台灣於 2002 年進行行政區域及村里的增刪修訂,導致台北市 2002 年前後之里數不同。

為使各年度實證範圍相同,本研究調整各年度之里數,調整後之台北市里數共 433 個里。

1-2 空氣品質監測站取 1995、1996、2001 和 2006 年之資料,因為 1995 年至 2006 年監測站 位置有所變更與增減,故四個年度的測站數不同。1995 年有 25 個測站、1996 和 2001 年 有 27 個測站、2006 年有 26 個測站,圖示僅列出 2006 年測站位置。

(二)時間範圍

本研究主要探討捷運營運前後對空氣品質之影響,因此時間範圍 設定在捷運營運前至營運後;台北捷運於 1996 年 3 月 28 日正式通車,

故時間範圍以營運前的 1995 年至營運後之 2006 年為主,如圖 1-2 所 示。

圖 1-2 樣本時間範圍示意圖

二、研究內容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內容包括三部分,說明如下:

(一)文獻回顧與整理

整理過去影響空氣品質之相關文獻,有助於建構本研究之中心論 點及整體論文論述基礎,包括空氣汙染之意涵、影響空氣品質之相關 因素,以及降低空氣汙染之解決對策等相關文獻。透過文獻整理歸納 以往實證分析之變數,進而決定分析空氣品質所需使用之變數。

(二)空氣品質變化分析與模型建構

經由文獻資料的整理,從而得知過去運輸系統與空氣品質之相互 關係,並依此做為模型建構之依據。此外,本研究將利用地理資訊系 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空間分析法處理空氣品質監 測站之相關資料,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使用,期能減化複雜的空氣汙 染源因子變成易於計算的空間變數。

(三)實證分析與結論建議

利用 Limdep 統計軟體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之實證結果進行個別變 數分析,探討其所代表之意義,並且援用過去研究作為佐證,以驗證 本研究是否符合預期結果。最後針對實證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西元年

1996 2006 時間軸

營運當年 營運後 10 年

1995

營運前 1 年

三、研究限制

空氣因具有流動性且會受到氣象變數(諸如風速、風向、溫度、相對 溼度…等)所影響,加上每年 3 到 5 月為大陸沙塵暴最為嚴重的季節,所 以每日測得之空氣品質濃度可能不同。但是,行政院環保署已針對受大陸 沙塵影響之數值進行修正,且本研究之空氣品質資料係採取年平均資料模 式,因此,本研究空氣品質測站資料已排除大陸沙塵嚴重之值,且假設各 年度氣象變數無太大差異。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