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理論及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理論及因素

本節從理論與影響因素探討老年人的休閒活動,並分別介紹相關理論 以及透過實證研究證實會影響休閒活動參與的因素。

壹、影響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相關理論

老年人在退休後,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參與休閒活動,並使其成為日常 生活的一部分,為深入且完整的探索休閒活動對老年人的意涵,老年理論 之應用實不可或缺(陳清惠,2004)。以下將分別介紹角色理論、持續理論、

活動理論、撤退理論對老年休閒活動之意涵。

一、角色理論(role theory)

角色理論可說是社會學界用來解釋老年生活的最早理論之一,角色理 論提到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扮演許多的角色,且不同的角色會被賦予不同 的期待,也影響自我概念的形成(蔡文輝,2008)。而邁入老年後,老年人 會開始經歷角色的喪失,如工作角色、配偶角色等等,社會甚至會視老年 人為依賴者,這樣的轉變將對老年人產生感到負面影響,如:失落、無用、

自尊降低等(林歐貴英、郭鐘隆,2003)。因此,若要使老年人適應晚年生 活,其關鍵在於使老年人接受角色的轉變,並拋棄成年人的角色型態,以 新的角色取代之(黃世芳,2009)。而休閒活動的參與,可以提供老年人扮 演新的角色,藉此減輕因角色喪失而產生的負面衝擊。

二、持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

持續理論為美國老年學學者 Atchley 於 1989 年提出。根據持續理論,

個人並不會受到年齡增長而產生很大的影響,相反的,他們會更常去從事 他們已經在從事的活動,且儘管老化會帶來健康與社會條件的改變,但個 人的思想、活動或是生活習慣還是會保有一致和持續性,不過老化還是不 可避免會帶來一些轉變,如:退休、喪偶、個人能力的喪失或是社會網絡

32

的減少等,因此,持續理論主要強調在老化下,個人的適應過程( Agahi, Ahacic,& Parker, 2006)。

Atchley(1989)提到持續包含兩個層面,一為內在的持續(internal continuity),係指心智層面的狀態,包含:脾氣、體驗、情感、喜好、

信念、態度、價值觀等特性的延續,會直接表現於個人的自信、自尊以及 對自我的體認與認同;二為外在的持續(external continuity),係指社 會人際結構與行為的展現,例如:個人會傾向選擇熟悉環境、追求相似的 樂趣、從事熟悉的活動以及接近熟悉的人群的(引自於陳清惠,2004)。比 如來說,一個被動或社交孤寂者不可能積極的面對老年生活,相對的,一 個原本尌喜歡參與活動者,會積極的面對老年生活,也許傾向於維持原本 的活動,也許會尋找新的活動來替代因退休而無法參與的活動。

整體而言,持續理論尌是強調個人在進入老年階段後不會產生太大的 轉變,仍然會延續著過去的人格特質、行為以及生活方式,並從中尋找可 以替代過去角色的相似生活型態,以適應老化所帶來的改變(林歐貴英、

郭鐘隆,2003;吳宜泰,2010)。因此,將延續理論結合老年的休閒活動 參與可知,受到延續性的影響,老年人應該會持續參與過去所參與的活動 類型。

三、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活動理論在老年學領域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將參與活動能夠產 生幸福感(well-being)這個概念變成一種普世的價值,很多研究都支持這 樣的論點,證實參與活動對於老年福址有很大的貢獻(Nimrod,2007)。活 動理論是由 R. J. Havighurst 於 1953 年提出,主要是描繪人類心理社會 層面的老化過程,強調老年人要認清身體功能退化對生活產生的限制,並 透過不斷的參與社會,才能進行成功的老化,為美國早期說明老年人成功 適應老年生活及邁向成功老化的重要理論(林麗惠,2011)。

活動理論與撤退理論在社會活動的參與上抱持著不同的觀點,活動理

33

論認為:活動水準較高的老人,對於生活的滿意程度較高,也較能適應社 會;老年人應該盡可能的保持中年時期的生活方式,用新的角色取代因喪 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進而把自身與社會的距離縮小到最低限度(葉至 誠,2010)。

整體而言,活動理論強調的尌是要持續的參與社會活動,持續的保持 活躍而不要從社會中撤離,透過角色替代的方式來補足因老年而喪失的舊 角色,如:藉由扮演非正式角色來取代因進入老年而喪失的義務性角色、

參與相關社會福利機構所舉辦的各類型老人活動,像是培養興趣、參與社 團活動、休閒活動、社會交際活動或志願服務等,進一步建立人際網絡、

維持社會角色的扮演與社會關係,進而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潘英美譯,1999;

林歐貴英、郭鐘隆,2003;蕭文高,2010;林麗惠,2011)。

過去有許多研究都已證實休閒活動能提高老年人身體、心理健康及生 活滿意度,和參與活動層次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社交活動與老人所表現的 活力兩者間有很強的相關性(葉至誠,2010)。因此,從活動理論出發,應 該讓老年人多參與休閒活動,才能讓老年生活更加愉快。

四、撤退理論(disengagement theory)

撤退理論是 Cumming & Henry(1961)根據其研究所提出的觀點,其從 功能理論出發,提出老年人有自動從社會退出的傾向,並認為老年人從社 會活動中撤退,對社會是有功能的(蔡文輝,2008;黃世芳,2009)。基本 上,撤退理論有幾個觀點:第一,從發展階段來看待老年,老年不是中年 時期的延續,而是一個獨立的階段,此時他們的社會角色、價值與人際關 係已不適合社會環境,所以會透過撤退策略來保護自己;第二,撤退是不 可避免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勢必喪失一些社會角色與地位,與外 界的接觸也會減少;第三,撤退後,老年人會比較關注自己的生活,而比 較不會在意自己與他人的互動。因此,有學者認為撤退是雙向的:即社會 不需要老人,而老人也認為自己應該減少社會活動的參與(潘英美譯,1999;

34

蔡文輝,2008)。在休閒活動參與上,撤退理論認為身體逐漸衰退的老年 人,應帄靜的接受撤離的事實,並透過轉換休閒活動類型的方式來達成心 理及社會的適應,如將休閒活動從戶外轉到室內,從積極的社會參與轉而 參與靜態的休閒活動(吳老德,2003)。

綜合上述,可知不同理論對於休閒活動的解讀皆有所不同,甚至有些 對立,但因為每個人人格特質有所差異,正可以解釋不同高齡者參與休閒 活動的樣貌(黃世芳,2009)。從「角色理論」來看,休閒活動的參與讓老 年人獲得嶄新的社會角色,降低角色喪失的負面感受;「持續理論」則說 明了老年的休閒活動是中年的延續;「活動理論」則強調要不斷的參與活 動才能適應老年生活;「撤退理論」則提出老年人休閒活動參與種類的轉 變。然整體而言,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以及幸福 感,在老年心理健康與生活適應上存在正面的貢獻,因此,應依據個人不 同的情況,規劃出合適的休閒活動。

貳、影響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的因素

在整理各種因素對於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的影響性時,休閒活動的定 義以及分類方式為一關鍵,因定義可能影響休閒活動項目被納入的可能性,

而休閒活動的分類方式則會影響因素與參與休閒的關係。基本上,目前老 人休閒研究在休閒活動的定義多為老年人在扣除日常生活所需時間後,在 自由可支配的時間內所從事的活動;而在休閒活動的分類上,多仰賴主觀 分析法,並根據本身的研究目的進行休閒活動的分類,故整體而論,我國 在老年休閒研究分類上呈現多種樣貌,並且未有一常見分類。

因此,若未事先釐清過往研究中所含括的休閒活動項目,以及休閒的 分類方法,尌直接與本研究所發現的結果進行對照,可能會造成研究結果 間存在落差,而落差主要來自過往研究與本研究所包含的休閒項目有所不 同,如此一來,會使得本研究結果與過往研究結果難以有正確的呼應。故

35

研究者於第二章第一節中整理與本研究相關之休閒活動分類,從中瞭解有 哪些過往研究與本研究有相似的分類方式,以及其研究在休閒類型底下所 含括的休閒項目,期能透過此分類建立一個基準,拉近本研究與過往研究 結果的相關性。

而在整理的過程中,由於休閒分類方式的迥異,實難以找出數個分類 模式雷同的休閒研究,故在影響因素的呈現上,研究者以個人因素、社經 地位以及社區環境因素進行分類(表 2-3-1),並在當中說明與本研究相似 的休閒類型與影響因素之關連。

表 2-3-1 影響休閒活動參與因素 因素

個人因素 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居住安排、個人健康、心理狀態、社 會支持程度、宗教信仰

社經地位 教育程度、個人經濟情況、退休後職業 社區環境因素 居住地區、交通、現有社區休閒資源

(本表格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一、個人因素

(一)年齡:

根據 Kelly(1996)的說法,個體在不同生涯發展階段,會因不同的生 活觀、社會責任、體力和技巧,而參與休閒活動的種類或程度上有所不同 (引自陳美惠等,2006)。在過去的研究中,年齡常被當作一個影響因素,

而不同的研究亦有不同的研究結果。若針對與本研究類似的休閒研究,從 蔡長清等(2001)的研究發現,年齡與觀賞類、個人嗜好類、運動健身類以 及社交類無顯著相關,亦即年齡對於老年人的休閒參與並無影響。洪千雅 (2009)的研究則指出,年齡會影響老年人在社交活動的參與率,年齡越高 者參與率愈低。

而歐鏸黛(2009)的研究中,年齡會影響老年人在運動類以及個人嗜好 類的參與,從其事後比較可以發現,在運動類上,與 60-64 歲的長者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