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待答問題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現況為何?

二、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的差異情形為 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的差異情形為 何?

五、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情形為何?

六、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對其滿意度之預測力為何?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為題,為使研究能順利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重要名詞包 括:社區關懷據點、參與動機、參與滿意度,分述如下:

壹、社區關懷據點

社區關懷據點是由有意願的社區發展協會或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 民眾擔任志工,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並視當地需 求特性,提供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每個據點均可提供三項以上之服 務期透過在地化之社區照顧,使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同時亦提供家庭照 顧者適當的喘息服務,以預防長期照顧問題惡化,發揮社區自助互助功能。

本研究所指社區關懷據點,指屏東縣內埔鄉之社區關懷據點。

貳、老人

依據老人福利法的規定,所稱老人是指年滿六十五歲以上之人。但目前社

區關懷據點參加者不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為限。

參、參與動機

本研究參與動機是指長者參與行為與內在原因前提下,產生動機激勵他去 從事各項活動。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會因人格特質、生活環境、成長 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本研究之量表為自編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 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量表」為工具,包含「自我成長」、「個人利 益」、「人際關係」三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自我成長

老人藉由參加社區關懷據點除能增廣見聞、學習新知識、對人生有不同的 看法、讓生活更充實及肯定自己,讓人生更有意義。

7 二、 個人利益

老人參與社區關懷據點後睡眠及生活品質好、生活滿意、心情愉快、覺得 受重視,人生觀更樂觀,以維持身體健康。

三、 人際關係

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與人的互動更密切,心理上覺得生活更充實的感覺。

肆、 參與滿意度

本研究中的滿意度指老人在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服務後所產生的滿意 度。本研究之量表為自編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 度關係之研究量表」為工具,包含「工作人員」、「環境與設備」、「便利性」三 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工作人員

老人在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據點工作人員之服務態 度,在期待與滿意度獲得一致時,的信任,在參與據點的動力有所提升。

二、環境與設備

老人在社區關懷據點,對器材的安全性及場地與設備的方便性,據點環境 整潔、器材使用具安全性、空間規劃良好、據點各項活動時間安排適當,感到 滿意。

三、便利性

社區關懷據點的交通、位置、時間安排、活動安排等方便老人參與。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從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 係之研究的現況,並分析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茲就本 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茲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為研究的母群體。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的資料為主,主要是瞭解屏東縣內 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 結論與建議。在社區關懷據點方面,研究者由文獻探討歸納整理出:參與動機、

參與滿意度、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三個層面。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區域、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四個 方面,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影響,以屏東縣內埔鄉部分社區關 懷據點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僅推論至具有相同條件之團體,但推論時仍必須 要注意不同研究樣本有不同的時空背景與差異。另外,在抽樣上,研究者已盡 量兼顧閩客不同所在地部分社區關懷據點,因此,在解釋及推論上可能會有些 誤差。

9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屏東縣內埔鄉 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以進行對社區關懷 據點參與動機與滿意度資料的蒐集。受試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與 當下的情緒,而對問卷內容的詮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客觀因素,如受 到社會的期許或心裡的防衛機制所影響,而無法呈現真實反應,使問卷測量結 果產生誤差。若於問卷填答前能對據點老人說明清楚並輔以協助解說,就能減 少誤差。

三、研究變項

影響社區關懷據點參與動機與滿意度的因素相當多,本研究在歸納相關文 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擬從老人的性別、居住狀況、教育程度、婚姻狀態、

健康狀況、參與次數、經濟狀況、族群等八項背景變項,來探討銀髮族參與社 區關懷據點之動機與滿意度之情形,本研究各變項所設計的層面指標,可能無 法完全代表銀髮族參與社區關懷據點的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內涵,因此本研究 在分析和討論時,僅以所述及之變項進行分類、解釋和說明。為減少無法完全 代表所有參與據點老人的內涵,抽樣時盡量考慮不同大小規模的社區關懷據點。

10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屏東縣內埔鄉老人對社區關懷據點的參與動機與參與滿意度 之探究,蒐集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 析討論之基礎。本研究主要探討社區老人身心機能活化之成效、成功老化的理論 與提升服務輸送之可獲得性之相關研究加以探討並分節敘述之。以下共分為四節 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社區關懷據點的發展;第二節探究老人活動參與動 機;第三節探究老人活動參與滿意度;第四節相關研究之探討,期藉由綜合文獻 探討之所得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社區關懷據點之理論基礎

西元 2025 年臺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將達 20%而成為高齡〈Super-aged〉社會,

2025 年將是人口板塊錯位的關鍵年,臺灣自此進入超高齡社會,兩位老人才有 一名幼兒,扶老比〈工作年齡人口扶養老人比率〉的板塊壓倒扶幼比〈工作年齡 人口扶養幼兒比率〉,每位老人只剩 3.5 個年輕人供養。由於人口結構高齡化,

平均餘命延長,使得老人照顧需求相對增高,同時因為社經環境變遷,家庭結構 核心化,婦女就業需求亦大增,致使家庭能扮演之照顧功能漸受影響。我國人口 老化及照顧服務需求多元化結構的快速高齡化,使得長照需求人數也趨於增加,

政府於 2007 年核定長照 1.0,因應失能、失智人口的照顧於 2016 年 12 月核定長 照 2.0,並自 2017 年 1 月起實施來回應高齡化問題,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 務體系。而社區式日間照顧為具有兼故老年人與家庭照顧者需求的服務,不僅能 夠為老人家提供專業的照顧,晚上長輩回家之後依然能和家人同住,達到在地老 化、在家終老的心願。此外,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也能幫助家庭照顧者減輕身體、

心理、社會等層面的照顧負荷,並能夠幫助家庭照顧者可以持續就業與獲得喘息 的機會。配合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之推動,以社區營造及社區自主參與為基本 精神,鼓勵民間團體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在地的初級預防照護服務,再

12

依需要連結各級政府推動社區照顧、機構照顧及居家服務等各項照顧措施,以建 置失能老人連續性之長期照顧服務。我國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高齡化,使得長 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同步增加,2007 年行政院核定長照十年計畫(簡稱長照 1.0) , 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建立以社區為基礎 之長照服務體系,行政院於 2016 年 12 月核定長照十年計畫 2.0,並自 106 年 1 月起實施長照 2.0,以回應高齡化社會帶來的長照課題。長照 2.0 的目標是前端銜 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址,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向後端提供多目標社區支持服務,減輕家屬照顧壓力,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 照護團隊體系,強調「在地老化」並能有尊嚴的自然老化。

隨著少子化及高齡化的趨勢,依據推估,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扶養之總 依賴人口,由 2010 年 36 人降至 201 年最低點 34 人,之後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 加,2060 年將增為 104 年約為目前之 3 倍。其中,扶老比則由 2010 年的 14.6%

增加為 2060 年 85.1%。老年人口與青壯年人口之比,將由 2010 年每 6.9 青壯年 人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50 年後轉變為每 1.2 個青壯年人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

家庭照顧者呈現負荷過重,造成照顧品質低落及許多社會問題。

本研究對象為在社區之老人,因為退化產生許許多多的問題,醫學專家認為 持續的學習可延緩退化,就如長照 2.0 的目標是前端銜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

本研究對象為在社區之老人,因為退化產生許許多多的問題,醫學專家認為 持續的學習可延緩退化,就如長照 2.0 的目標是前端銜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