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Copied!
19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屏 東 大 學 社 會 發 展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根明 博士.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 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涂麗莉 撰. 中 華 民 國. 1 0 9. 年. 6. 月. 2 3. 日.

(2)

(3)

(4) 謝. 誌. 兩年的研究所進修即將結束,心中非常感動,終於到這一刻了!回想這段 時間在工作、家庭、學業三方的拉鋸,有歡笑、也有汗水與淚水,但每一步卻 走得辛苦也很值得。今天能順利的完成碩士學位,要感謝的人非常多,在此藉 由這篇謝誌,表達我心中滿滿的感謝,感謝與我一起走過這段歲月的所有人, 因為有你們的幫忙、鼓勵與體恤,才有這篇論文的誕生。 首先,最要感謝的,當然是指導教授吳根明老師。感謝您總在百忙之中修 改我的論文,在一開始就指引一盞明燈給予我正確的方向,與我討論相關細節, 並且不厭其煩的給予指導。同時也感謝您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給予我很大的 鼓勵與信心,除了不厭其煩的叮嚀時間掌握住就能如期畢業,在您清楚、仔細 以及嚴謹的指導下,我才能一步一步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其次,感謝吳宗立教授及蔡依倫教授,從碩一的「社會科學研究法」到碩 二的「量化研究」課程,兩位教授將各項理論、觀念都講述得十分清楚,課堂 訓練也相當紮實,上兩位教授的課雖然都戰戰兢兢的,但所教授的內容對我在 論文寫作上助益良多,更是讓統計底子薄弱的我,能夠在短時間內釐清概念, 順利完成本篇論文調查問卷之各項分析。 感謝口試委員羅瑞玉教授,您在百忙之中仍細心審閱我的論文,指出文中 較為不足之處,並且給予論文寫作上的指導與寶貴建議,讓我獲益良多,也使 這篇論文更臻完善,在此懇切的表達我的感謝。 預試問卷的四位專家,吳根明教授、曾光正教授、羅瑞玉教授、蔡依倫教 授,感謝您們在問卷編製上給予的修正與明確的指導,讓論文更有研究價值; 感謝服務單位佳冬鄉公所長官的體恤與社政課團隊的幫忙,讓我在公務上無後 顧之憂,讓我的研究過程能夠更為順利。 感謝我們班上所有的同學無私地與我分享每份資源;感謝論文撰寫期間同. i.

(5) 組的同學,總是不斷互相提點,時間的掌控與論文發表的時間;大家在這兩年 求學過程中,相互扶持與打氣,彼此鼓勵,分享論文文獻蒐集及生活經驗,讓 課堂中充滿愉快的歡笑聲,讓上課變成一種享受。 最後,要謝謝我最親愛的家人。感謝我最貼心的女兒佳穎幫我分擔不少家 事願意在假日陪我去圖書館找資料、印文獻;還有平時調皮的讓我頭疼的兒子 杰穎在我研讀研究所這段期間表現的貼心與懂事,以及在遙遠的金門服軍職的 二女兒宛穎給予我的滿滿的動力,感謝你們大力的協助與配合;最後,感謝一 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的先生,在疲累的工作結束後卻仍願意傾聽我的抱怨和煩 惱,因為我可愛的家人,我才更有衝勁、更堅定要盡快畢業的決心。完成碩士 學位後,我們準備攜手邁入人生的下一階段! 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心中滿滿的感謝。再次感謝身邊的師長、長官、家人、 同事、同學和所有與我結善緣的朋友,在此與你們分享這小小的喜悅,並獻上 我最誠摯的謝意!. 涂麗莉 謹誌 民國 109 年 06 月 ii.

(6)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 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 係之研究,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對參與動機及 滿意度現況覺知的差異情形,並探討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的相 關情形與預測力。 本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為研究對象,並以自編的「屏東 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依社 區關懷據點規模採取分層比例抽樣,共抽取8個社區關懷據點,共回收有效問卷 322份,最後將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 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對參與動機的覺知情形屬中等偏高以上程 度,其中以「人際關係」為最高,其次依序為「自我成長」 、 「個人利益」。 二、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對參與滿意度的覺知程度屬中等偏高,其 中以「工作人員」為最高,其次依序為「便利性」和「環境與設備」。 三、 「與子女同住」 、 「不健康」 、 「一週一次」 、 「富裕」 、 「客家」之據點老人,對 參與動機的覺知越高。 四、 「男性」 、 「與子女同住」 、 「高中職畢業」 、 「不健康」 、 「一週一次或二次」 、 「客 家」的屏東縣內埔鄉據點老人,對參與滿意度的覺知越明顯。 五、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對參與動機覺知程度愈高,參與滿意度的 情形也越明顯,尤其是「人際關係」的關係最為明顯。. iii.

(7) 六、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在參與動機的「人際關係」層面對於參與滿 意度整體的預測程度較高。 最後,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政府單位、各社區關 懷據點、和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社區關懷據點、參與動機、參與滿意度. iv.

(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Care Base of Neipu Township in Pingtung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care base of Neipu Township in Pingtung County. Comparison of background changes in the community care base of Neipu Township, Pingtung County, the elderly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status. This study takes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care base of Neipu Township in Pingtu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for the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rticipation in Neipu Township Community Care Base in Pingtu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tool, based on the community care basenity caring base. in accordance within accordance withScale of community care baseStratified proportional samplingExtract 8 community care locationsAltogetherRecyclevalid. questionaire322. copiesAt. lastWill. get. the. informationAverageand finallyby averaged、 standard deviation、 t test、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Pearson product correlation、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community care base of Neipu Township, Pingtung County, the elderly have a medium to high level of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whic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highest, and others followed by "self-growth" and "personal interests". 2. The community care base of Neipu Township, Pingtung County, the elderly have a moderate to high level of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satisfaction, of which the "staff" is the highest, and others followed by "convenience" and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v.

(9) 3. The elderly in the strongholds have higher Motives for participation is"living with children", "unhealthy", "once a week", "wealthy","rich" and "Hakka" . 4. The elderly in the Neipu Township of Pingtung County feel the satisfaction of participation more obvious. who are " Old men ", "living with children",. "graduation from high school", "unhealthy", "once or twice a week", and "Hakka". 5. The community care base in Neipu Township, Pingtung County, the higher the old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the more obvious the situation of participation satisfaction,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most obvious. 6. In the community care base of Neipu Township, Pingtung County, the elderly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prediction of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evel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Mak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 units, community care base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community care bas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satisfaction. vi.

(10) 目 次 謝 誌.............................................. i 摘 要.............................................. iii ABSTRACT ........................................ v 目 次............................................... vii. 表 次............................................ 圖 次.............................................. 第一章 緒論........................................ ix xiii.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區關懷據點之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老人活動參與動機之探究..................... 22. 第三節. 老人活動參與滿意度之探究................... 30. 第四節. 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9. 第五節. 研究程序................................... 69. 第六節. 資料處理...................................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vii.

(11) 第一節.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及滿意 度之現況分析...............................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 與動機及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第三節. 82.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及滿意 度之之相關分析............................. 第四節. 77. 104.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對其滿 意度之預測情形............................ 107. 綜合討論...................................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五節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29. 第二節. 結論....................................... 135. 第三節. 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3. 一、中文部分.................................... .... 143. 二、英文部分.................................... .... 148. 附 錄.................................. ............ 150.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 150. 附錄二. 專家內容效度意見修正表 .................... 159.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66.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71. viii.

(12) 表 次 表2-1 國內外有關「社區」的定義……………………………. 14. 表2-2 國內外有關「社區關懷據點」的定義…………………… 15 表2-3 國內學者對「參與動機」的定義………………………… 22 表2-4 參與動機之研究層面分析表……………………………. 28. 表2-5 國內學者對「參與滿意度」的定義……………………… 30 表2-6 參與滿意度之研究層面分析表…………………………. 35. 表2-7 老人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37. 表2-8 老人參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42. 表3-1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規模分層取樣一覽表.... 54. 表3-2 正式問卷寄發關懷據點名稱、數量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55. 表3-3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 56. 表3-4 協助審閱問卷專家名單 …………………………………. 61. 表3-5 「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分 析摘要表………………………………………………. 63. 表3-6 「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量表」預試問卷之項目 分析摘要表………………………………………………. 64. 表3-7 「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 析摘要表………………………………………………. 65. 表3-8 「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 分析摘要表………………………………………………. 67. 表3-9 「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 表............................................. 68. 表3-10「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 表…………………………………………………………. ix. 68.

(13) 表4-1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現況分析之摘 要表………………………………………………………. 78. 表4-2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量表之各題平 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9. 表4-3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現況分析之 摘要表……………………………………………………. 80. 表4-4 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量表之各題 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81. 表4-5 不同性別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之 t考驗摘要表………………………………………………. 82. 表4-6 不同居住狀況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 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4. 表4-7 不同教育程度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 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6. 表4-8 不同婚姻狀態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 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7. 表4-9 不同健康狀況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 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10不同參與次數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 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9. 表4-11不同經濟狀況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 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4-12不同族群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之 t考驗摘要表………………………………………………. 92. 表4-13不同性別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 之t考驗摘要表…………………………………………… x. 93.

(14) 表4-14不同居住狀況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 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4. 表4-15不同教育程度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 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4-16不同婚姻狀態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 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4-17不同健康狀況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 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4-18不同參與次數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 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4-19不同經濟狀況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 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4-20不同族群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 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2. 表4-21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積 差相關摘要表……………………………………………. 104. 表4-22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各層面對其滿 意度整體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7. 表4-23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各層面對「便 利性」層面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8. 表4-24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各層面對「工 作人員」層面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9. 表4-25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各層面對「環 境與設備」層面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表……………. 110. 表4-26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及滿意度現況 綜合彙整表……………………………………………… xi. 112.

(15) 表4-27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 機之差異綜合摘要表……………………………………. 115. 表4-28不同背景變項的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 意度之差異綜合摘要表…………………………………. 121. 表4-29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對其滿意度預 測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綜合摘要表……………………. xii. 127.

(16)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50. 圖3-2. 研究流程圖………………………………………………. 69. xiii.

(17) xiv.

(18)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以社區關懷據點老人為對象,探討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 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答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 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由於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人們生活愈來愈舒適,對於身體保健較以 往更加重視;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發達,國人身心健康在醫療上得到極大的 改善,平均餘命不斷延長;根據內政部統計,2019 年底止全國老年人口為 3607127 人,老化指數為 119.82%;屏東縣為 141120 人,老化指數為 163.81%,(內政部, 2019)。 「老」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台灣 65 歲以上的高齡人口,2018 年已正式 突破總人口的 14%,人口老化的危機不僅在台灣,世界各國亦將面臨。依聯合 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一個地區 65 歲以上人口超過 7%,即可稱為「高齡化社 會」 ;超過 14%稱為「高齡社會」 ,推估到 2026 年時,高齡人口會突破 20%邁入 超高齡社會。 至於屏東縣人口老化的情況較全國數字顯示更顯得嚴重,截自 2019 年 9 月 底全國人口數 23593783 人,65 歲以上老人 3552687 人佔總人口數 15.06%;而 屏東縣總人口數 820155 人,65 歲以上老人有 139545 人佔總人口數 17.01%(內 政部,2019)。依此數據不難預估台灣人口老化的嚴重性。 台灣社會自30年代的農業社會到目前的工商業社會,不僅在經濟上產生變 化亦在人口結構上產生許多的改變, 2019年底止全國依賴人口比率扶養比為 38.96%,老化指數為119.82%;屏東縣依賴人口比率扶養比為38.4%,老化指數 為163.81%(內政部,2019) 。由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隱憂,. 1.

(19) 到2021年不到5人養1人,老人養老人情況更形惡化,因此,研究社區老人對社 區關懷據點的參與動機現況與差異,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老人不應因為失能,就必須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住到機構裡接受照顧, 根據衛福部2009年對全台5520名55歲以上民眾進行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六 成八的65歲以上長者,希望老了之後能和子女住在家裡,顯示家庭還是長者心 中最理想的養老地點,長者住在機構會受到環境拘束少了自主權,「在地老化」 是讓老人不需要因為年老失能、失去照顧者或者經濟不安全,而從所熟悉的環 境中抽離,重新適應新居住環境,主張老人要有能力與尊嚴的生活(Benefield & Holtzclaw,2014)。研究社區中提供的關懷據點服務課程現況與差異是否符合老人 的期待與滿意,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社區的老人因為退化產生許許多多的問題,醫學上認為持續的學習可延緩 退化,以及改善老人心理問題,在團體中的經驗分享常可滿足老年人在面對孤 獨時的特別需求並可避免老人處於危機情境及提供老人面臨問題之解決方法。 目前台灣已列入高齡社會之林,為高齡者提供學習活動,並利用社區的在地性 實現社區的「在地老化」是政府推展長照業務的第一步。照顧問題已迫在眉睫, 除公部門所提供之正式資源外,開發非正式的社會資源更可強化社區照顧的能 力。2005年時,行政院核定了「台灣健康社區六星推動方案」 ,此方案規劃的社 福醫療,即希望透過「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劃」發展社區照護服務, 以達成以下目標:促進社區老人身心健康,發揮初級預防照顧功能,建立連續 性照顧體系。老人對社區關懷據點參與動機與參與滿意度之因果影響,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三。 公部門目前推動的長照2.0以社區設立的社區關懷據點,以增加社區式照顧 服務的量能來減少對機構式照顧的需求,延緩老化衰退的進程與相對的醫療資 源消耗。一生無論精彩或勞苦終將向晚,如何好好享受晚年的繽紛享受在地安 老,提升高齡生活品質,共創銀髮生命價值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屏東縣內埔鄉總人口數五萬多三千多人,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有一萬多人 2.

(20) (屏東縣內埔戶政事務所,2020) 。鄉內族群多樣,有閩南、客家、外省、平埔 等族群。為了解本身所處鄉鎮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本研 究以內埔鄉部分社區關懷據點為研究範圍。 「在社區老化」是重要在地老化的核心觀念,老人化社會的到來期盼透過 本研究能對社區關懷據點與長照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並歸納研究結果,提出 具體建議,給政府相關施政單位、各地方政府長照單位、各社區關懷據點,和 未來研究之參考運用。. 3.

(2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的情形。 二、瞭解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的情形。 三、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的差異情 形。 四、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的差異情 形。 五、探討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相關情形。 六、探討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對其滿意度的預測力。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給政府相關單位、社區關懷據點、銀髮族做為 參考之用。. 4.

(22)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現況為何? 二、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的差異情形為 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滿意度的差異情形為 何? 五、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情形為何? 六、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對其滿意度之預測力為何?. 5.

(2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為題,為使研究能順利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重要名詞包 括:社區關懷據點、參與動機、參與滿意度,分述如下:. 壹、社區關懷據點 社區關懷據點是由有意願的社區發展協會或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 民眾擔任志工,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並視當地需 求特性,提供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每個據點均可提供三項以上之服 務期透過在地化之社區照顧,使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同時亦提供家庭照 顧者適當的喘息服務,以預防長期照顧問題惡化,發揮社區自助互助功能。 本研究所指社區關懷據點,指屏東縣內埔鄉之社區關懷據點。. 貳、老人 依據老人福利法的規定,所稱老人是指年滿六十五歲以上之人。但目前社 區關懷據點參加者不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為限。. 參、參與動機 本研究參與動機是指長者參與行為與內在原因前提下,產生動機激勵他去 從事各項活動。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會因人格特質、生活環境、成長 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本研究之量表為自編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 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量表」為工具,包含「自我成長」、「個人利 益」、「人際關係」三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 自我成長 老人藉由參加社區關懷據點除能增廣見聞、學習新知識、對人生有不同的 看法、讓生活更充實及肯定自己,讓人生更有意義。 6.

(24) 二、 個人利益 老人參與社區關懷據點後睡眠及生活品質好、生活滿意、心情愉快、覺得 受重視,人生觀更樂觀,以維持身體健康。. 三、 人際關係 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與人的互動更密切,心理上覺得生活更充實的感覺。. 肆、 參與滿意度 本研究中的滿意度指老人在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服務後所產生的滿意 度。本研究之量表為自編之「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 度關係之研究量表」為工具,包含「工作人員」、「環境與設備」、「便利性」三 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工作人員 老人在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據點工作人員之服務態 度,在期待與滿意度獲得一致時,的信任,在參與據點的動力有所提升。. 二、環境與設備 老人在社區關懷據點,對器材的安全性及場地與設備的方便性,據點環境 整潔、器材使用具安全性、空間規劃良好、據點各項活動時間安排適當,感到 滿意。. 三、便利性 社區關懷據點的交通、位置、時間安排、活動安排等方便老人參與。. 7.

(2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從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 係之研究的現況,並分析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茲就本 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茲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社區關懷據點為研究的母群體。.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的資料為主,主要是瞭解屏東縣內 埔鄉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 結論與建議。在社區關懷據點方面,研究者由文獻探討歸納整理出:參與動機、 參與滿意度、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三個層面。.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區域、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四個 方面,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影響,以屏東縣內埔鄉部分社區關 懷據點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僅推論至具有相同條件之團體,但推論時仍必須 要注意不同研究樣本有不同的時空背景與差異。另外,在抽樣上,研究者已盡 量兼顧閩客不同所在地部分社區關懷據點,因此,在解釋及推論上可能會有些 誤差。 8.

(26)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屏東縣內埔鄉 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 ,以進行對社區關懷 據點參與動機與滿意度資料的蒐集。受試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與 當下的情緒,而對問卷內容的詮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客觀因素,如受 到社會的期許或心裡的防衛機制所影響,而無法呈現真實反應,使問卷測量結 果產生誤差。若於問卷填答前能對據點老人說明清楚並輔以協助解說,就能減 少誤差。. 三、研究變項 影響社區關懷據點參與動機與滿意度的因素相當多,本研究在歸納相關文 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擬從老人的性別、居住狀況、教育程度、婚姻狀態、 健康狀況、參與次數、經濟狀況、族群等八項背景變項,來探討銀髮族參與社 區關懷據點之動機與滿意度之情形,本研究各變項所設計的層面指標,可能無 法完全代表銀髮族參與社區關懷據點的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內涵,因此本研究 在分析和討論時,僅以所述及之變項進行分類、解釋和說明。為減少無法完全 代表所有參與據點老人的內涵,抽樣時盡量考慮不同大小規模的社區關懷據點。. 9.

(27) 10.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屏東縣內埔鄉老人對社區關懷據點的參與動機與參與滿意度 之探究,蒐集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 析討論之基礎。本研究主要探討社區老人身心機能活化之成效、成功老化的理論 與提升服務輸送之可獲得性之相關研究加以探討並分節敘述之。以下共分為四節 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社區關懷據點的發展;第二節探究老人活動參與動 機;第三節探究老人活動參與滿意度;第四節相關研究之探討,期藉由綜合文獻 探討之所得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社區關懷據點之理論基礎 西元 2025 年臺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將達 20%而成為高齡〈Super-aged〉社會, 2025 年將是人口板塊錯位的關鍵年,臺灣自此進入超高齡社會,兩位老人才有 一名幼兒,扶老比〈工作年齡人口扶養老人比率〉的板塊壓倒扶幼比〈工作年齡 人口扶養幼兒比率〉,每位老人只剩 3.5 個年輕人供養。由於人口結構高齡化, 平均餘命延長,使得老人照顧需求相對增高,同時因為社經環境變遷,家庭結構 核心化,婦女就業需求亦大增,致使家庭能扮演之照顧功能漸受影響。我國人口 老化及照顧服務需求多元化結構的快速高齡化,使得長照需求人數也趨於增加, 政府於 2007 年核定長照 1.0,因應失能、失智人口的照顧於 2016 年 12 月核定長 照 2.0,並自 2017 年 1 月起實施來回應高齡化問題,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 務體系。而社區式日間照顧為具有兼故老年人與家庭照顧者需求的服務,不僅能 夠為老人家提供專業的照顧,晚上長輩回家之後依然能和家人同住,達到在地老 化、在家終老的心願。此外,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也能幫助家庭照顧者減輕身體、 心理、社會等層面的照顧負荷,並能夠幫助家庭照顧者可以持續就業與獲得喘息 的機會。配合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之推動,以社區營造及社區自主參與為基本 精神,鼓勵民間團體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在地的初級預防照護服務,再 11.

(29) 依需要連結各級政府推動社區照顧、機構照顧及居家服務等各項照顧措施,以建 置失能老人連續性之長期照顧服務。我國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高齡化,使得長 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同步增加,2007 年行政院核定長照十年計畫(簡稱長照 1.0) , 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建立以社區為基礎 之長照服務體系,行政院於 2016 年 12 月核定長照十年計畫 2.0,並自 106 年 1 月起實施長照 2.0,以回應高齡化社會帶來的長照課題。長照 2.0 的目標是前端銜 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址,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向後端提供多目標社區支持服務,減輕家屬照顧壓力,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 照護團隊體系,強調「在地老化」並能有尊嚴的自然老化。 隨著少子化及高齡化的趨勢,依據推估,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扶養之總 依賴人口,由 2010 年 36 人降至 201 年最低點 34 人,之後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 加,2060 年將增為 104 年約為目前之 3 倍。其中,扶老比則由 2010 年的 14.6% 增加為 2060 年 85.1%。老年人口與青壯年人口之比,將由 2010 年每 6.9 青壯年 人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50 年後轉變為每 1.2 個青壯年人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 家庭照顧者呈現負荷過重,造成照顧品質低落及許多社會問題。 本研究對象為在社區之老人,因為退化產生許許多多的問題,醫學專家認為 持續的學習可延緩退化,就如長照 2.0 的目標是前端銜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 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址,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以及改善老人心理問題, 而本研究主要是為了了解社區關懷據點對落實「在地老化」之政策目標,提供近 便利性服務以達成佈建綿密之長照服務網絡之可行性及必要性。. 壹、社區關懷據點的定義 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台灣的老人被照顧的需求由於平均壽命的延長、少子 化等因素,由親人照顧老人的可能性愈來愈低。長照 2.0 中強調建立以社區為基 礎的長照服務體系,並規劃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於各鄉鎮設立長照 A、B、 12.

(30) C 據點。而社區關懷據點一詞,是由有意願的社區發展協會及民間團體參與設 置,成立關懷據點,提供社會參與、餐飲服務、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提供喘息 服務(臨時托顧)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每個據點均可提供 3 項以上服務;期透過 在地化之社區照顧,使老人留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同時亦提供家庭照顧者適當 之喘息服務,以預防長期照顧問題惡化,發揮社區自助互助功能。社區照顧關懷 據點的實施策略之運作模式,包括以下三種:一、鼓勵社區自主提案申請設置據 點,結合當地人力、物力及相關資源,進行社區需求調查,提供在地老人預防照 護服務。二、輔導現行辦理老人社區照顧服務之相關團體,在既有的基礎上,擴 充服務項目至 3 項以上,設置據點提供服務。三、由地方政府針對位處偏遠或資 源缺乏支社區,透過社區照顧服務人力培訓過程,增進其社區組織能力,進而設 置據點提供服務(行政院,2006) 。 屏東縣已邁入高齡及高身障比的社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為 16.2%,身心 障礙人口比 6%,皆高於全國平均值。在 2017 年第三季獨居老人更已達 2.1%, 尤其在偏鄉地區更為嚴重。為使長者及身心障礙者在支持及協助下達到在地老 化,並擁有足夠的社會參與機會與尊嚴的生活,屏東縣近幾年積極發展老人及身 心障礙者的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屏東縣的社區關懷據點已超過 311 處,且依衛 生福利部的統計佈建率達 62.42%,居全國之冠。屏東縣自 2005 年開始試辦社區 照顧關懷據點,活用獨特的在地互助生活型態,扶植社區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 點,打造雙贏的社區互助網絡模式,開辦各式據點服務,訓練增加志工服務多元 化,更辦理各式創新的銀髮族活動等,以提升對社區銀髮族的服務品質。(摘自 安居樂業 2018,屏東雙月刊). 13.

(31) 表 2-1 國內外有關「社區」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社區的定義 鄭熙彥(1979). 「社區(德語:Gemeinschaft、法語:Communauté、英語: Community、西班牙語:Comunidad)也亦稱社群或共同體, 是指因為共享共同價值觀或文化的人群,居住於同一區域, 以及從而衍生的互動影響,而聚集在一起的社會單位(英 語:Level of analysis) 。雖然絕大部分社群是由同類人或物 種面對面後才能夠組成較小的團體,但是也有針對民族、國 際社會、虛擬社群等較大或者由多個共同組成之社群進行之 研究。其中社群傳統定義是一群彼此有互動且居住在共同區 域的人,而今常用來指具有共同價值觀或者因有共同地域關 係而產生團體凝聚力的一群人。munity 源自拉丁文體、共同 的關係與感覺。」(維基百科)。. 蔡宏進(1991). 社區為一個地理區域內的人及其社會性活動及現象的總稱。. 徐震 (1992). 社區應包含居民、地區、共同關係、社會組織以及社區意識 等五項要素。 社區是一居住於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助及 服務體系的一個群。. 陶藩瀛 (1994). 社區是一個社會單元,且含有地理空間單元,社會關係網絡, 以及集體認同的單元等三種面向的含意。. 宮崎清 (1999). 社區,乃是各自有其固有歷史的人類生活空間。. 林明地 (2002). 社區的意涵大致可區分為五大類,亦即(1)地理區域(2)人際 社會互動關係(3)一群具有共享價值-歷史、文化的人們(4)外 在於學校的大眾、政治世界(5)學校生活的凝聚本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於社區的看法,可歸納出幾個共同因素:第一 「社區」本身具有雙重意義, 「社」注重社區中的人際關係, 「區」則有地區或環 境的意涵,該名詞指涉人與環境的結合體;第二,社區不同於行政區,而且是動 態的,具有高度彈性的並非硬性的規定或劃分;第三,社區問題的產生與解決與 社區的自然資源、人文環境與風俗習慣等息息相關。. 14.

(32) 表 2-2 國內外有關「社區關懷據點」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社區關懷據點的定義 行政院(2005). 透過政府部分經費補助,帶動社區中各個民間團體,發揮社 區自主參與的精神,在社區中設置據點,就近照顧社區長 者,鼓勵長者到據點參加各種健康促進活動,並與生活背景 相近的老友相伴,延伸生活的觸角,讓他們身心更健康,以 延緩期進入機構的時間達成老人家在地老化的理想。計畫目 標為結合相關福利資源,以據點作為主要提供高齡者「電話 問安」「關懷訪視」「餐飲服務」「健康促進活動」及「轉介 服務」等各項活動之服務項目以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 黃松林(2012) 王仕圖(2013).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結合在地社會資源,供社區內老年人 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服務、健康促進、餐飲服務等社 會支持,藉由推動初及預防性老年人照顧服務提升其生活品 質。. 郭燕珊 (2016).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在地老化」 、「活躍老化」的觀 念愈趨受到重視,如何讓「亞健康」階段的老人能夠就近在 社區獲得充分的照顧與服務,延長其健康的高齡生活,是實 務界與學術界皆關心的議題。國內目前針對亞健康者的照顧 政策主要是透過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方式來推動。. 衛福部 (2016).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參 與設置,在設置過程中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老人關 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並視當地需求,提供 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而每個據點均可提供 3 項以 上的服務;期待透過在地化之社區照顧,使老人留在熟悉的 環境中度過晚年生活,同時亦提供家庭照顧者適當之喘息服 務,來預防常期照顧問題惡化,發揮社區自助與互助功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5.

(33) 綜合上述表 2-2 國內學者對於社區關懷據點的看法,可歸納出幾個共同因 素:第一,「社區關懷據點」是透過政府部分經費補助,帶動社區中各個民間團 體,就近照顧社區長者;第二,社區據點提供老人「電話問安」 「餐飲服務」 「健 康促進活動」等服務項目以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第三,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到 來,實現在地老化、活躍老化。. 貳、社區關懷據點的源起 由於人口快速老化,高齡長者人數日增,急據變遷的高齡化社會,老人生活 照顧及養護問題已是整個社會的結構性問題,而在家庭面臨失功能或解組之危機 下,「老有所終」銀髮族長者之生活照顧更形重要,如何幫助高齡者「在地老化」 成為主政者施政的重點工作。依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指出,至民國 2019 年 9 月止,老年人口為 355 萬 2687 人,佔總人口的 15.06%(衛生福利部,2019)。這 些老年人口的生活滿意度,可利用社區關懷據點的在地資源提供的服務,來提高 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與身、心理上的需求。. 社區的老人因為退化產生許許多多的問題,醫學上認為持續的學習可延緩退 化,以及改善老人心理問題,在團體中的經驗分享常可滿足老年人在面對孤獨時 的特別需求並可避免老人處於危機情境及提供老人面臨問題之解決方法。目前台 灣已列入高齡社會之林,為高齡者提供學習活動,並利用社區的在地性實現社區 的「在地老化」是政府推展長照業務的第一步。照顧問題已迫在眉睫,除公部門 所提供之正式資源外,開發非正式的社會資源更可強化社區照顧的能力。同時因 經社環境變遷,家庭結構核心化,婦女就業需求亦大增,致使家庭所能扮演之照 顧功能漸受影響。因為照顧服務是勞力密集的產業特性但目前的報酬卻仍不高, 以及錯置政策所引進廉價看護外傭的替代效應,造成社區型照顧服務產業一直無 法順利在民間蓬勃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0年度執行「建構農村聚落居民生活 照護支援體系計畫」先驅計畫。91年度起繼續辦理「建構農村聚落居民生活照護 支援體系計畫」。94年度將計畫名稱更改為「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 16.

(34) 計畫」、96年度計畫名稱更改為「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照護支援體系計畫」,推 動強化家政班、高齡者生活改善班,提供照顧服務員訓練和家庭照顧者訓練,落 實支援〈服務〉中心的功能。(高淑貴, 2006;陳秀卿, 2006);另配合台灣健 康社區六星計畫之推動,以社區營造及社區自主參與為基本精神,鼓勵民間團體 設置社區關懷據點,提供在地的初級預防照護服務,再依需要連結各級政府所推 動社區照顧、機構照顧及居家服務等各項照顧措施,以建置失能老人連續性之長 期照顧服務。2005年時,行政院核定了「台灣健康社區六星推動方案」」(行政 院,2005a),此方案規劃的社福醫療,即希望透過「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 計劃」發展社區照護服務,以達成以下目標:促進社區老人身心健康,發揮初級 預防照顧功能,建立連續性照顧體系。結合有意願團體參與設置,由當地民眾擔 任志工,發揮社區自主運作模式,以符合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並將長期照顧制 度與社區照顧連結。 社區關懷據點可說是我國極具影響力的老人福利社區式服務項目,它是由有 意願的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透過社區內相關資源的連 結與開發,期望能夠提供符合當地社區老人無距離、無障礙且完整、連續性的初 級預防照顧服務;而公部門則扮演一個催化、補充、督導者的角色。社區關懷據 點的計畫目標為:(1) 落實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由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建 利社區自主運作模式,以貼近居民生活需求,營造永續成長、健康的社區環境。; (2) 以長期照顧社區營造之基本精神,分3年設置2000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 供老人社區化之預防照護。;(3) 結合照顧管理中心等相關福利資源,提供關懷 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餐飲服務、健康促進等多元服務,建利連續性 之照顧體系。好的管理策略來滿足社區長者的需求,則社區因社區關懷據點更具 凝聚力亦更具促進社區發展的角色。. 17.

(35) 参、社區關懷據點與長照制度 「在地老化」視老化為人生常態,老化的過程自然的在老人原來的生長環境 中發生;老人不應因為失能,就必須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住到機構裡接受照顧。 將老化回歸自然的想法,源起於對老人生活品質的一種省思。認為生活,這是最 基本的生命品質。「在地安養,無憂向晚」「回歸家庭與社區」是國人核心觀念 與價值。高齡長者能安全舒適的留居原宅老家,能生活於其所熟悉的社區中是其 最大的期盼,也是關心老人及老人問題者一致的共識。然而老來無憂,絕非易事, 有賴老人自助、互助、助人、他助等四助之推動。 面對如何幫助高齡者在地老化成為當政者施政重點工作,據點使可以從家裡 移動至據點的老人參與健康促進活動與共餐,另外對於較少出門或失能的長者提 供電話問安、關懷訪視、送餐、諮詢及轉介服務。每個據點都是一盞光,遍布在 全國各地,與社區長照結合,讓長輩能生在社區、長在社區,安老在社區。老人 需要公私協力照顧,據點就是照顧長輩在地安老的第一線,期盼長輩在社區活躍 老化、健康樂齡。內政部「六星計畫」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計畫」依據行政院 94年5月18日核定之「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辦理。其目的及作法為: 1.由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建立社區自主運作模式,以貼近居民生活需求,營造 永續成長、健康的社區環境。2.以長期照顧、社區營造之基本精神,提供老人社 區化之預防照護。3.結合照顧管理中心等相關福利資源,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 安、諮詢及轉介服務、餐飲服務、健康促進等多元服務,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 (行政院,2005b) 。 在地老化是文化理由,也是經濟理由,這已經在西方國家或在台灣得經驗 中,證實在地老化是在老化過程中比較好的一種方式。居家照顧、社區照顧都是 達到「在地老化」的一環。這十年來臺灣各地社區發展協會紛紛設立老人關懷據 點,發動熱心的居民擔任志工,同時鼓勵長者參加社區康樂活動,讓他們能夠利 用共餐共食、做運動,關懷據點的經營,是讓臺灣在地老化更容易實現的好方法, 也是長期照護制度中的一部分。 18.

(36) 長. 社 關懷訪視. 期. 區. 照. 照. 電話問安 諮詢轉介. 居家式服務. 顧. 顧. 社區式服務 餐飲服務 關. 管. 懷. 理 機構式服務. 健康促進 活動. 1.居家服務 2.餐飲服務 3.輔具購買、租 借及居家無障 礙環境改善 4.居家服務 5.居家喘息. 1.日間照顧 2.交通接送服務 3.社區復健 4.機構喘息 5.家庭託顧. 中. 據. A.長期照顧機構 1 長期照護型 2 養護型 3 失智照顧型 B 護理之家. 心. 點. 正式照顧資源. 初級預防照顧.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及轉介圖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2015)。建立社區關懷 據點計畫。 (https://www.slideshare.net/OpenMic1/20151119-55276364). 19.

(37) 一、健康老化的定義及目標 積極老化的概念系來自於成功老化、生產性老化、健康老化逐漸發展而來 (WHO,2002)。其概念強調生理、心理、社會和精神健康層面的整體概念,據以 建構老化的過程。而健康老化泛指個體採取有益健康的行為,以維持及強化身體 及心理功能(Walker,2002;WHO,2002)。. (一)Walker的觀點 Walker(2002) 提出積極老化之原則1.高齡者積極參與層面,不應侷限於有酬 工作,應廣泛參與家庭、社區、社會活動,提供幸福感2.積極老化應包含所有高 齡者,包含失能及無法獨立自主的高齡者。3.採取預防的觀點來建構積極老化, 強調協助所有年齡層的人,在人生全程的發展歷程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老化過程。 4.推展宜強調代間公平的對待與發展機會,積極老化市所有人民關注的議題,而 非只有高齡者。. (二)Baltes與Baltes(1990)的「選擇、最適化、補償」觀點 提出成功老化的「選擇、最適化、補償」模式,運用變異及彈性的概念,將 成功老化與否定義心理適應良好過程。. (三)Kalache與Kickbusch(1997)的生命歷程觀點 不僅重視個人生命週期階段性轉銜,分析重點為個人層面及所處的制度 脈絡,尚有兩者間交互關係〈Bengtson et ai‧,2005;George,2007〉 :1.維持個 人生命早期的高度功能性能力。2.盡可能減緩個人功能曲線之下滑。3.在新的脈 絡下,重新評量對於老化相關改變之處遇。4.對落入失能門檻者進行處遇,並盡 可能維持其高度生活品質。 在老年人生活中社團活動參與愈多,彼此的正向互動愈多,則心理愈健康。 研究發現老人的休閒需求主要有:接觸外界的需求、維護健康的需求、社會互動 的需求及受人尊重的需求 (施清發,1999) 。 20.

(38) 二、在地老化的積極意義 「老」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課題,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於2018年已 正式突破總人口的14%,預估到2026年時高齡人口會突破20%。政府對老人高齡 化的社會必須提出解方,長者需要的是人際的互動與被需要的感受,更多的社會 參與才有機會找到生命的意義。老人參與活動若能有一個距離本身熟悉的環境較 近的據點可能可以鼓勵他們更多的參與。「在地老化」源自1960年代北歐,因民 眾不滿於機構中束縛且缺乏自主隱私的生活,產生回歸家庭與社區的思考。希望 在地老化過程中,不要因為身體功能衰退就必須住進機構療養,而仍能留在家中 持續家居生活(陳建仁,2013)。「在地老化」是文化的理由也是經濟的理由;適 應的好對老人家來說比較健康一點,居家照顧、社區照顧都是達成「在地老化」 的一環。「在地老化」視老化為人生常態,老化的過程自然的在老人原來的生長 環境中發生;老人不應因為失能,就必須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住到機構裡接受 照顧。以「在地老化」為目標的國家,都發展替代機構的照顧方式,將服務輸送 到老人的家裡面,儘量幫助老人能夠繼續住在家裡。在民國96年老人福利法修法 時,放進「在地老化」的概念,在老人福利法第16條規定:「未來長期照顧應以 在的老化、多元聯繫、全人照顧為原則。」而這樣的概念落實在內政部的政策中 就是「十年長期照顧計畫」與「社區關懷據點」(內政部,2007)。將老化回歸自 然的想法,導因於對老人生活品質的一種省思。認為能自我掌握自己的生活,尊 嚴的過著有隱私的生活,或能持續過著已經過慣了的生活,這是最基本的生命品 質。這十年來,臺灣各地的社區發展協會、村里長,紛紛設立老人關懷據點,發 動熱心的居民擔任志工,同時鼓勵長者參加社區康樂活動,讓他們能夠一起吃 飯、串門子、做運動,把關懷據點經營成長者的第二個家,是讓臺灣在地老化更 容易實現的好方法。 在的老化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須要有周邊配套以價值帶動起來,如連結 醫療系統、服務系統及公共設施,資源愈來愈多並串起農漁會、鄉鎮市公所、村 里、社區的服務以風氣帶動起來,讓「社區關懷據點」的「在地老化」作更綿密 的結合。 21.

(39) 第二節 老人活動參與動機之探究 本節旨在探討老人活動參與動機的探究,首先說明老人活動參與動機的意 涵,其次探討老人活動參與動機的相關理論。社會參與是維持老年人人際關係脈 絡的重要支持體系。參與既指一個人對生活情境的涉入〈involvement〉,亦可視 為一個人的整體功能,因此參加社會性活動,也必須視其能力與意願。. 壹、參與動機的定義 動機是可使個體充滿精力、具有方向性,並使個體保持行為或維持活動的一 種內在狀態(Maehr;Meyer,1997)。動機是個人行為的基礎,它涉及人類想要滿 足的需求,它可能是一種尋求目標的驅力,個人內心存在有某種能吸引他的目 標,而促使他採取行動來達成目標的驅力(李貽鴻、甘唐沖、陳宏斌 2010)。黃偉 誌(2007)動機區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兩種,若行為表現出興趣和樂趣,稱為 內在動機,相反,若是為了獲得某些報酬而產生行為,則為外在動機。謝沛儒(2012) 指出參與動機是指激起某種行為的心理歷程。本研究參與動機是指長者參與行為 與內在原因前提下,產生動機激勵他去從事各項活動。動機是隱藏在個體內部的 的力量,能使個體做某種行為。國內外學者對參與動機的定義不盡相同,茲將整 理如表 2-3: 表 2-3 國內學者對「參與動機」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參與動機定義 Herbert (1976). 動機(motivation)是促使個體去完成某些想要達成之目標或 工作的里程,也就是指個人為了某一項需求或目的所花費之 努力及經歷的行為歷程。. 張春興 (1996). 動機是指引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引導該活動朝 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 Campbel (1997). 動機是一種內蘊的心理歷程,而不是外顯的行為。. 溫世頌 (1997). 動機為引發個體行為:包括需求、行為與朝向目標,使個體 採取某種行動。. 22.

(40) 表 2-3(續) 李詠吟 (1998). 動機是一種對目標的迎拒力,其隱藏於個體內部,驅使動或 引導個體去做某種行為,它可能是由本能所趨動,亦可能由 理智的思考所策動,或是以上兩者的混合。. 朱敬先 (2000). 動機乃激發、引導及持續行為之一種內在狀態。. 葉重新(2006). 動機是引發並維持個體之活動,以及促使該活動朝某目 標進行的原動力。動機是看不見的,只是經由個人的行 為表現來推估其動機。. 鄭采玉 (2008). 動機是一種內在的需求或驅力,它引發、導引和維持個體的 行為活動,以達成或滿足特定目標之行為歷程。. 曾光華、饒怡雲. 動機指的是一種內在刺激與外在刺激下所引起的需求。. (2008). 沈進成(2009) 蕭丹瑋 曾慈慧. 指出動機是操控所有行為的驅使使力亦是誘發消費者產生 之原動力。. 楊琬琪(2009). 指出參與動機是基於個體休閒遊憩之需求,引起行為的發聲 來滿足需求。. 葉炳煙(2012). 動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維持並引發學習者行為達成特定生 理或心理目標的內在思考歷程,並且在學習活動中,促使個 體自發投入心力,維持學習的原動力。. 呂美利(2013). 動機是為了滿足內心的期望及挑戰自我;使身體更健康,生 活有規律;滿足自身成就感,增進情誼。. 許沛琳(2017). 個人為了某種目的或目標而引起的內在動機驅利,足以激勵 個人親自參與休閒活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對參與動機的定義,如何促使社區長者參與社區關懷據點的活 動之努力及經歷的行為歷程是本研究的參與動機。內政部於 2009 年針對六十五 歲以上人未來使用老人機構意願進行調查,有 66.93%的受訪者不願住進老人安 養機構、老人公寓、老人住宅(內政部,2011) 。社區關懷據點的在地化及不受限 的行動動自由更是老人參與據點的最大動機。 本研究參與動機是指銀髮族參與行為與內在原因之前提下產生動機,激勵他 23.

(41) 去從事各項活動。政府為鼓勵成功老化和活躍老化,成立許多老人活動據點;若 能有一個距離居家近的據點讓老人參加活動,可能可以鼓勵更多的參與。雖然老 人可以到社區大學、老服中心的長青學苑或一些非營利單位甚至是營利單位所舉 辦的活動參加,但都不若老人活動據點來得具備可近性。這些願意參加老人活動 據點之活動老人,可能具有某些特性和考慮,成立社區關懷活動據點遂成為許多 縣市的重要政策。 社區照顧是指動員並整合社區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資源,針對社區 中不同對象得不同需求提供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使其能在所熟悉的環境中就近取 得資源獲得協助以滿足其需求(蘇柏蓉,2008) 。所謂的社區資源包含正式資源 及非正式資源,前者如各種專門服務機構,後者如鄰居、朋友、親戚等自助團體。 社區型老人日托關懷服務是一種讓老人留在熟悉的社區內,維持生活自主 性,又能更積極的健康終老。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老人們身心機能活化運動、 音樂療法、團體活動、柔軟體操、衛教、書法、繪畫、手工藝及其他靜態活動, 使高齡者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提供民眾整合、彈性,且具近便性的照顧服務, 使高齡者在快樂的情境中享受各種活動的樂趣及增近高齡者的身心機能。在社區 用老人熟悉的場所、語言、習俗、飲食來照顧老人是貼心的照顧,用老人們熟悉 的老鄰居來照顧老人是放心的照顧。此服務的主要核心價值是「健康終老,老有 所為」;幫助老人保有健康、喜樂、活力、落實在地化,有尊嚴與自主的在社區 安享晚年。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下,使老人付得起,使社區養得起。使老人安養不 成為個人、家庭、社區與國家沉重的負擔(呂寶靜,2012) 。 綜合以上所知,動機是指個體想要滿足的需求,也是個體內在行為控制的 一種力量,其發自個人內在的驅力,並促使它朝向某一目標進行之所有歷程。 雖然社區關懷據點老人參與的動機,會因其人格特質、生活環境、成長背景等因 素而有所不同,本研究以「自我成長」 「個人利益」 「人際關係」三個層面探討。. 24.

(42) 貳、參與動機的理論基礎 動機理論是指心理學家對動機此概念所作的理論性與系統性的解釋,提供我 們了解個體動機的一個架構(謝淑瑛,2011) 。老人活動參與動機一直以來都是受 到廣泛討論和研究的議題,「身體活動不足」被確認是全球致死率的第四大危險 因子。(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多位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發展出各自的 理論模式,茲就選擇與本研究較為相關的理論模式進行探討。. 一、運動動機理論 Kramer,Erickson 和 Colcombe 的參與運動性活動為例,發現身體性活動 與認知功能及失智之間關係,從流行病學而言,追蹤時間長達 6.2 年,總計 1740 位 65 歲以上無認知功能障礙之老人後,發現共有 158 位老人罹患阿茲海默症。 其中每週運動三次以上者〈13.0/1000〉(Kramer,Erickson &Colcombe, 2006)。 可見社會活動的社會參與,對健康、延緩老化和降低阿茲海默症之罹患等有幫 助,而社區關懷據點提供的健康促進活動,即可發揮初級預防照顧功能。. 二、社會學習取向動機理論 社會學習取向的動機理論是整合型為取向與認知取向的觀點而成。此理論亦 被稱為「價值期望理論」 。社會學習學派的學習動機理論始於 Bandura(1977)提出 的「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所謂自我效能是指個人根據以往經驗,對某一 特定的工作或事物,經過多次成敗的歷練之後,確認自己處理該項工作,具有高 度效能 (張春興,1996)。社區長輩參與以社區為導向的日托服務後,對社區參 與和人際關係的改善有增加的趨勢,對於健康得態度有正向的改變、對自身健康 比過去更為主動關心,增進對健康知識的認知,以集朝向建設性的行為改變,變 更重從事更健康的生活型態(謝文彬,2009)。 社會活動的參與也可以讓老人變得活躍,更可減少其孤寂;成立老人社區關 懷據點遂成為許多縣市的重要政策。老人參加活動,若能有一個距離居家近的據 25.

(43) 點,可能可以鼓勵更多的參與,讓「在地老化」的政策能真正落實。 「老」是每 個人都會遇到的,台灣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2018 年已正式突破總人口的 14%, 推估到 2026 年時,高齡人口會突破 20%(衛生福利部,2019)。長者需要的是人 際互動與被需要的感受,更多的社會參與更多機會找到生命意義與自尊。社區關 懷據點是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參與設置,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 問安及轉介,提供餐飲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透過社區照顧,使長輩留在熟悉的 環境中,亦提供家庭照顧者適當的喘息服務,發揮社區自助互助功能。. 三、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五大需求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 需求。人都潛藏著五種不同層次需求,人的需求是從外部得來的滿足逐漸向內在 得到滿足的轉化。高層次的需要比低層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價值,熱情是由高層 次的需要激發。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實現,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他 自己的潛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施教裕和王秀珍(2001)的研究,團體 參與對老人的身體健康、情緒、自我認知及支持網絡等皆有顯著的增進。透過團 體的互助與互動,可以運用彼此的智慧與力量創造優勢與潛力。于淑真(2008)的 研究老人參與活動後,從參與觀查資料分析或量表統計對其健康狀況、人際關 係、自我概念會有提昇。詹慧貞(2009)的研究,高齡說書人透過參與創造性活動, 滿足個人身心靈的需求,邁向創意老化的旅程,創造性活動增進兩代之間的互動 關係,創造成功的代間學習,高齡故事人重塑老人形象,是社區、家庭和社會文 化塑造的生命力、保存者。 依據以上研究發現,有關社區老人團體的實施日趨增加,相較於一般機構老 人團體來說,社區的挑戰較大但普遍發現成效較大。由於社區參與成員自主、自 由,長者可隨時加入,且在地性較高所以較能讓長者就地安養,但參與成員獨立 性較高,團體凝聚力不易,活動期間人數變化大,卻較容易影響團體方案成效。 持續建構「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長照服務成為政府與產學界共同冀望的 完善高齡政策。 26.

(44) 綜合上述參與動機三個理論可發現,參與動機的形成是由許多外在因素與內 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並非單一理論而能夠解釋的,每一種理論對參與動機 類型均有所不同的說法,而實際的情形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參、參與動機層面之建構 關於參與動機,學者各有不同主張。張春興(1996)學習動機乃是學習者個人 對學習事物的一種看法,會因看法而產生求知的需求。Bandura(1997)自我效能是 個人在某個領域中對於自己完成工作能力的信念,此信念會影響個人對活動的選 擇、繼續努力與動機的堅持度,以及精熟的表現水準。吳坤良(1999)老人社區參 與動機很強,以「人際關係」動機最高。劉靖國(2005)追求某種標的特性或傾向 就是成就動機。葉千綺(2010)從事活動或行為通常會使個體體驗到最佳的挑戰, 此種感覺會產生勝任感與快樂。蘇福龍(2018)自我成長、人際關係、個人利益、 他人影響、社會接觸是影響動機最重要的變數。朱淑娥(2019)參與動機的重視程 度,以身體適能、知性需求、心理需求、社交需求為主。陳素玉(2019)銀髮族休 閒態度與好更容易產生較高的參與動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動機可以有效預測 身心健康。. 27.

(45) 綜觀國內外研究者對參與動機表現的分類與層面也個有分歧看法,茲將國內 外學者及研究者對參與動機之研究層面做整理歸納,如表 2-4 所示。 表 2-4 參與動機之研究層面分析表 學者(年代) 自我 成就感 自我成 人際關 個人 他人 求知的 實現 長 係 利益 影響 需求 張春興(1996). ˇ. Bandura (1997). ˇ. 許玢妃(1997). ˇ. ˇ ˇ. 吳坤良(1999). ˇ. 劉靖國 (2005). ˇ. 葉千綺(2010). ˇ. 蘇福龍(2018). ˇ ˇ. 朱淑娥(2019) 陳素玉(2019) 合. 計. ˇ ˇ. ˇ. ˇ. ˇ. 4. 3. ˇ. ˇ 2. 3. 3. 1. 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歸納以上的研究,可知參與動機的層面多集中在「自我成長」 、 「人際關係」、 「個人利益」。蘇福龍(2018)提出「他人影響」層面,「他人影響」是指老人因同 社區其他老人的影響,而願意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並加入其團體。葉千綺(2010) 提出「成就感」層面, 「成就感」是指老人透過參與社區活動,來獲取並維護自 尊心的一切需求,得到肯定與支持的需求動機。 本研究綜合以上研究者對於參與動機所提出層面來看,發現大部分的研究者 以蘇福龍(2018)的自我成長、人際關係、個人利益、他人影響或是葉千綺(2010) 的產生快樂及勝任感的自我成長、個人利益進行分類。基於以上之綜合歸納,本 研究以「自我成長」、「人際關係」、「個人利益」作為老人參與社區關懷據點 動機的研究層面,並以此三層面做說明:. 28.

(46) 一、自我成長 老人藉由參加社區關懷據點的活動除能增廣見聞、學習新知識、對人生有不 同的看法、讓生活更充實及肯定自己,讓人生更有意義。. 二、人際關係 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後與人的互動更密切,心理上覺得生活更充實的感 覺。. 三、個人利益 老人參與社區關懷據點後,睡眠及生活品質好、生活滿意、心情愉快、覺得 受重視,人生觀更樂觀,以維持身體健康。. 29.

(47) 第三節 老人活動參與滿意度之探究 本節旨在探討老人對參與社區活動中心關懷據點之活動參與滿意度的相關研 究,並進行歸納、整理,以作為本研究的論述基礎。. 壹、參與滿意度的定義 滿意度是顧客對產品或服務是否滿足其需要與期待的評價,也是顧客是否會 再購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的滿意度指老人在參與社區關懷據點活動後所產生 的滿意度。國內外學者對參與滿意度的定義不盡相同,茲將整理如表 2-5: 表 2-5 國內學者對「參與滿意度」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參與滿意度定義 葉茂生 (2001). 滿意度為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前的認知預期與購買後實使用 效果對照下所形成的差異結果,若產品績效無法達到預期的 標準則會產生不滿意的現象。. 鄭順德(譯)(2001). 滿意是指消費者自購買產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感到滿意 或物超所值的快樂感受。. Kolter (2003). 滿意度是指一個所感覺的程度高低。源自於對產品功能性的 知覺與個人對產品的期望兩者比較之後所形成的。如果功能 性遠不如所期望者,則顧客將感到不滿意,如果功能性符合 期望,則顧客感到滿意,如果功能性遠超過期望者,則顧客 有高度的滿意水準。. 蔡士傑(2004). 指出滿意度是產品購買與使用的態度評價,此評價為購買季 後就所知覺到的產品或服務實際績效與購買前期望的比 較,滿意度為消費者對於某次特定交易,後所獲得的價值, 與對此次交易過程所接受的服務實際感受到滿意程度。. 劉文良(2005). 認為顧客使用產品後會對產品績效機與購買前之信念加以 評估,形成顧客滿意程度,當兩者之間有相當不一致性時, 顧客將會獲得滿意,反之,顧客將產生不滿意。. 林育瑩 (2010). 滿意度是只針對服務使用者對於服務經驗、情境、過程及結 果的反應,此觀點將服務使用者之滿意度當作服務提供者的 評價,這種評價將個人的經驗與主觀標準做比較,在比較過 程應中包含了認知與情感的反應,然而主觀標準是一種過去 在相似情境中的經驗平均下來主觀邀由要求的理想感受。. 邱奕維(2011). 個人參與活動的結果,本身的預期與實際獲得的知覺感受之 間之差距情形,差距愈小則愈感滿意,差距愈大則愈不滿意。 30.

(48) 表 2-5(續) 許沛琳(2017). 滿意度為個體在行為之前對某行為結果的期待,若行為結果 愈符合,則代表愈滿意;反之,愈不符合,則代表愈不滿意。.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對參與滿意度之看法,研究者將「參與滿意度」定義為: 滿意度是只針對服務使用者對於服務經驗、情境、過程及結果的反應,此觀點將 服務使用者之滿意度當作服務提供者的評價。個人參與活動的結果,本身的預期 與實際獲得的知覺感受之間之差距情形,差距愈小則愈感滿意,差距愈大則愈不 滿意。. 貳、參與滿意度的理論基礎 一、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個體在社會情境中,將社會成員的表現視為 訊息,而加以認識、記憶、儲存、思考、判斷等處理的複雜心理歷程(張春興, 2004) 。 重 要 理 論 有 歸 因 理 論 (Attribution Theory) 及 共 變 理 論 (Covariation Theory) 。共變理論(Covariation Theory) ,認為個人表現某種行為,其原因不僅 包含內在外在 基於一般民眾認為在服務使用上如由政府經費挹注在服務的使用上會較安 心。研究者認為若社區關懷據點的服務使用者能清楚的知道提供服務的據點是由 政府支撐經費來運作,那麼由於對政策認知足夠,滿意度也會相對提高。. 二、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活動理論認為各年齡層的人皆需適當的活動,以達良好社會適應,因此活動 理論主張:在相當程度上,個人持續從事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將可決定老人的生 活品質;此外,活動理論亦認為,個人自我觀念與社會認同主要有賴個人屢行的 社會身份與角色,而有限的社會互動與社會角色的喪失將導致較低的自尊、自我 觀念喪失,以及減少生活滿意度(葉肅科,2011)。活動理論學者認為,如果新活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