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區關懷據點之理論基礎

西元 2025 年臺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將達 20%而成為高齡〈Super-aged〉社會,

2025 年將是人口板塊錯位的關鍵年,臺灣自此進入超高齡社會,兩位老人才有 一名幼兒,扶老比〈工作年齡人口扶養老人比率〉的板塊壓倒扶幼比〈工作年齡 人口扶養幼兒比率〉,每位老人只剩 3.5 個年輕人供養。由於人口結構高齡化,

平均餘命延長,使得老人照顧需求相對增高,同時因為社經環境變遷,家庭結構 核心化,婦女就業需求亦大增,致使家庭能扮演之照顧功能漸受影響。我國人口 老化及照顧服務需求多元化結構的快速高齡化,使得長照需求人數也趨於增加,

政府於 2007 年核定長照 1.0,因應失能、失智人口的照顧於 2016 年 12 月核定長 照 2.0,並自 2017 年 1 月起實施來回應高齡化問題,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 務體系。而社區式日間照顧為具有兼故老年人與家庭照顧者需求的服務,不僅能 夠為老人家提供專業的照顧,晚上長輩回家之後依然能和家人同住,達到在地老 化、在家終老的心願。此外,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也能幫助家庭照顧者減輕身體、

心理、社會等層面的照顧負荷,並能夠幫助家庭照顧者可以持續就業與獲得喘息 的機會。配合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之推動,以社區營造及社區自主參與為基本 精神,鼓勵民間團體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在地的初級預防照護服務,再

12

依需要連結各級政府推動社區照顧、機構照顧及居家服務等各項照顧措施,以建 置失能老人連續性之長期照顧服務。我國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高齡化,使得長 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同步增加,2007 年行政院核定長照十年計畫(簡稱長照 1.0) , 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建立以社區為基礎 之長照服務體系,行政院於 2016 年 12 月核定長照十年計畫 2.0,並自 106 年 1 月起實施長照 2.0,以回應高齡化社會帶來的長照課題。長照 2.0 的目標是前端銜 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址,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向後端提供多目標社區支持服務,減輕家屬照顧壓力,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 照護團隊體系,強調「在地老化」並能有尊嚴的自然老化。

隨著少子化及高齡化的趨勢,依據推估,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扶養之總 依賴人口,由 2010 年 36 人降至 201 年最低點 34 人,之後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 加,2060 年將增為 104 年約為目前之 3 倍。其中,扶老比則由 2010 年的 14.6%

增加為 2060 年 85.1%。老年人口與青壯年人口之比,將由 2010 年每 6.9 青壯年 人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50 年後轉變為每 1.2 個青壯年人口扶養 1 位老年人口,

家庭照顧者呈現負荷過重,造成照顧品質低落及許多社會問題。

本研究對象為在社區之老人,因為退化產生許許多多的問題,醫學專家認為 持續的學習可延緩退化,就如長照 2.0 的目標是前端銜接預防保健、活力老化、

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址,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以及改善老人心理問題,

而本研究主要是為了了解社區關懷據點對落實「在地老化」之政策目標,提供近 便利性服務以達成佈建綿密之長照服務網絡之可行性及必要性。

壹、社區關懷據點的定義

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台灣的老人被照顧的需求由於平均壽命的延長、少子 化等因素,由親人照顧老人的可能性愈來愈低。長照2.0 中強調建立以社區為基 礎的長照服務體系,並規劃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於各鄉鎮設立長照A、B、

13

C 據點。而社區關懷據點一詞,是由有意願的社區發展協會及民間團體參與設 置,成立關懷據點,提供社會參與、餐飲服務、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提供喘息 服務(臨時托顧)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每個據點均可提供 3 項以上服務;期透過 在地化之社區照顧,使老人留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同時亦提供家庭照顧者適當 之喘息服務,以預防長期照顧問題惡化,發揮社區自助互助功能。社區照顧關懷 據點的實施策略之運作模式,包括以下三種:一、鼓勵社區自主提案申請設置據 點,結合當地人力、物力及相關資源,進行社區需求調查,提供在地老人預防照 護服務。二、輔導現行辦理老人社區照顧服務之相關團體,在既有的基礎上,擴 充服務項目至3 項以上,設置據點提供服務。三、由地方政府針對位處偏遠或資 源缺乏支社區,透過社區照顧服務人力培訓過程,增進其社區組織能力,進而設 置據點提供服務(行政院,2006) 。

屏東縣已邁入高齡及高身障比的社會,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為 16.2%,身心 障礙人口比6%,皆高於全國平均值。在 2017 年第三季獨居老人更已達 2.1%,

尤其在偏鄉地區更為嚴重。為使長者及身心障礙者在支持及協助下達到在地老 化,並擁有足夠的社會參與機會與尊嚴的生活,屏東縣近幾年積極發展老人及身 心障礙者的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屏東縣的社區關懷據點已超過311 處,且依衛 生福利部的統計佈建率達62.42%,居全國之冠。屏東縣自 2005 年開始試辦社區 照顧關懷據點,活用獨特的在地互助生活型態,扶植社區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 點,打造雙贏的社區互助網絡模式,開辦各式據點服務,訓練增加志工服務多元 化,更辦理各式創新的銀髮族活動等,以提升對社區銀髮族的服務品質。(摘自 安居樂業2018,屏東雙月刊)

14 表2-1

國內外有關「社區」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社區的定義

鄭熙彥(1979) 「社區(德語:Gemeinschaft、法語:Communauté、英語:

Community、西班牙語:Comunidad)也亦稱社群或共同體,

是指因為共享共同價值觀或文化的人群,居住於同一區域,

以及從而衍生的互動影響,而聚集在一起的社會單位(英 語:Level of analysis)。雖然絕大部分社群是由同類人或物 種面對面後才能夠組成較小的團體,但是也有針對民族、國 際社會、虛擬社群等較大或者由多個共同組成之社群進行之 研究。其中社群傳統定義是一群彼此有互動且居住在共同區 域的人,而今常用來指具有共同價值觀或者因有共同地域關 係而產生團體凝聚力的一群人。munity 源自拉丁文體、共同 的關係與感覺。」(維基百科)。

蔡宏進(1991) 社區為一個地理區域內的人及其社會性活動及現象的總稱。

徐震 (1992) 社區應包含居民、地區、共同關係、社會組織以及社區意識 等五項要素。

社區是一居住於某一地理區域,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助及 服務體系的一個群。

陶藩瀛 (1994) 社區是一個社會單元,且含有地理空間單元,社會關係網絡,

以及集體認同的單元等三種面向的含意。

宮崎清 (1999) 社區,乃是各自有其固有歷史的人類生活空間。

林明地 (2002) 社區的意涵大致可區分為五大類,亦即(1)地理區域(2)人際 社會互動關係(3)一群具有共享價值-歷史、文化的人們(4)外 在於學校的大眾、政治世界(5)學校生活的凝聚本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於社區的看法,可歸納出幾個共同因素:第一

「社區」本身具有雙重意義,「社」注重社區中的人際關係,「區」則有地區或環 境的意涵,該名詞指涉人與環境的結合體;第二,社區不同於行政區,而且是動 態的,具有高度彈性的並非硬性的規定或劃分;第三,社區問題的產生與解決與 社區的自然資源、人文環境與風俗習慣等息息相關。

15 表2-2

國內外有關「社區關懷據點」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社區關懷據點的定義

行政院(2005) 透過政府部分經費補助,帶動社區中各個民間團體,發揮社 區自主參與的精神,在社區中設置據點,就近照顧社區長 者,鼓勵長者到據點參加各種健康促進活動,並與生活背景 相近的老友相伴,延伸生活的觸角,讓他們身心更健康,以 延緩期進入機構的時間達成老人家在地老化的理想。計畫目 標為結合相關福利資源,以據點作為主要提供高齡者「電話 問安」「關懷訪視」「餐飲服務」「健康促進活動」及「轉介 服務」等各項活動之服務項目以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

黃松林(2012) 王仕圖(2013)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結合在地社會資源,供社區內老年人 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服務、健康促進、餐飲服務等社 會支持,藉由推動初及預防性老年人照顧服務提升其生活品 質。

郭燕珊 (2016) 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在地老化」 、「活躍老化」的觀 念愈趨受到重視,如何讓「亞健康」階段的老人能夠就近在 社區獲得充分的照顧與服務,延長其健康的高齡生活,是實 務界與學術界皆關心的議題。國內目前針對亞健康者的照顧 政策主要是透過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方式來推動。

衛福部 (2016)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參 與設置,在設置過程中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老人關 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並視當地需求,提供 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而每個據點均可提供3 項以 上的服務;期待透過在地化之社區照顧,使老人留在熟悉的 環境中度過晚年生活,同時亦提供家庭照顧者適當之喘息服 務,來預防常期照顧問題惡化,發揮社區自助與互助功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6

綜合上述表 2-2 國內學者對於社區關懷據點的看法,可歸納出幾個共同因 素:第一,「社區關懷據點」是透過政府部分經費補助,帶動社區中各個民間團 體,就近照顧社區長者;第二,社區據點提供老人「電話問安」「餐飲服務」「健 康促進活動」等服務項目以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第三,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到

綜合上述表 2-2 國內學者對於社區關懷據點的看法,可歸納出幾個共同因 素:第一,「社區關懷據點」是透過政府部分經費補助,帶動社區中各個民間團 體,就近照顧社區長者;第二,社區據點提供老人「電話問安」「餐飲服務」「健 康促進活動」等服務項目以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第三,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