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 後續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9

文學文物都是國家珍貴的文化資產,都應該在法律的保護下充分被利用。

因此本研究建議將這類年代久遠,無法確認權利歸屬的珍貴文物,應該由 國家收歸著作權,讓這些文學文物有明確的權利歸屬,並在國家法律的保 護下,適當發揮學術研究、教育推廣等功能。

(五) 成果推廣

在成果推廣方面,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象系統是以舉 辦系統說明會為主要推廣方式,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文物 典藏系統則是以數位化成果製作圖錄,用以陳列、展示做為推廣的途徑。

然而兩者的推廣方式或失於自我限制,或過於被動,因此本研究建議國立 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象系統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文學 館文學文物典藏系統都應積極參與館外各類藝文展覽, 一方面主動對外 展示館內文物及數位化成果,二來也藉由與各類使用者的接觸,提高使用 者使用意願,增加使用者人數,以充分發揮數位典藏系統的價值。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礙於時間及個人能力限制,僅以典藏較多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 誌之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文學館、中央研究院圖 書館為資料蒐集對象,並以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期 刊全文影象系統」,及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文物典藏系 統」為個案研究對象。以下就相關議題提出後續研究建議。

一、 日治時期報紙實體與數位典藏研究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重要發表平臺及活動場域,除了文學雜誌之外,

報紙副刊也是很重要的文學媒介,許多作家也選擇當時的報紙作為創作發 表平臺,如《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等,在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發展佔 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日治時期臺灣研究的重要史料。而如今雖有 針對單一種日治時期報紙建立的資料庫,如「臺灣新民報檢索系統」,然 而在日治時期報紙的實體與數位化資料方面還沒有學術單位擁有比較完 整的典藏,也尚未出現全面的調查研究,整合這些珍貴的研究資料,以供 臺灣研究之用,因此未來針對日治時期報紙實體與數位典藏研究是未來可 行的研究方向。

二、 數位化成果應用與著作權問題之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0

目前國內雖已建立許多數位典藏系統,但如日治時期文學雜誌等文物 因年代久遠,著作權歸屬無法釐清,導致在數位化及數位化成果的使用上 仍有疑慮。李貞慧在《臺灣作家數位典藏調查研究》即提及臺灣作家文物 的著作權問題,導致許多珍貴史料,無法透過數位化後公開供眾使用。(李 貞慧,2009)這些問題至今仍懸而未決。日治時期文學雜誌雖然也面對著 作權歸屬無法釐清的問題,然而出版社已不存在而無法授權的情況,卻又 與作家文物未取得授權,無法利用數位化成果的情況有些不同,是否能將 這些年代久遠,形同無主的珍貴文物收歸國有,或是依循其他途徑,讓收 藏單位在未來能夠合法利用數位化資料,有待未來的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1

參考文獻

文訊雜誌社編(2003)。文訊二十周年臺灣文學雜誌展覽目錄。臺北市:文 雜誌。

王梅玲(2003)。圖書資訊選擇與採訪。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王麗蕉、黃燕秋、李依陵(2012,6 月)。臺灣現存日治時期圖書館舊藏概 況及其數位典藏發展。國家圖書館館刊,101(1),1-21。

王乾任(2003,8 月)。臺灣文學典藏工程概況--國家圖書館、中央圖書館 臺灣分館與臺灣文學館。文訊,214, 53-57。

王駿發等著(2007)。文學數位製作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中島利郎(1995),許佳璇譯。西川滿與日本殖民地時代的臺灣文學-西川 滿的文學觀。在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 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 研究(上)( 吳佩珍主編,頁 311-340)(鏡像.臺灣 臺灣文史研究譯叢 3)。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中島利郎(2002),羅仕昀譯。日本統治末期臺灣文學-臺灣總督府情報課 編《決戰臺灣小說集》的出版。在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 日本帝 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上)( 吳佩珍主編,頁 263-305)(鏡像.臺灣 臺灣文史研究譯叢 3)。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中華百科全書。檢索日期:2012 年 10 月 13 日。取自: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index.asp 4

臺灣圖書館數位典藏現況與展望硏討會(2007)。臺灣圖書館數位典藏現況 與展望研討會手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硏究所 編。

向陽(2003,7 月)。文學雜誌與臺灣新文學發展--以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 誌為觀察場域。文訊,213,8-12。

李貞慧(2009)。臺灣作家數位典藏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2

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瑞騰(2003,7 月)。文藝雜誌學導論。文訊,213,6-7。

沈漢聰(2004)。數位典藏技術彙編 2004 年版。臺北市:數位典藏國家型科 技計畫。

李珮瑛、程琬如(2009)。期刊報紙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數位典藏拓展臺 灣數位典藏計畫。

吳琮璠(1997)。資訊管理個案研究方法。資訊管理學報:資訊管理實證研 究方法研討會特刊 4(1),8-9。

余光中數位文學館。檢索日期:2012 年 10 月 26 日。取自:

http://dayu.lis.nsysu.edu.tw/index.php

邱各容(2007,4 月)。從意識型態談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書寫。全國新 書資訊月刊,100, 25~31。

吳密察監修(2010)。臺灣史小事典。臺北市:遠流。

林淑芬(2004,11 月)。中文期刊報紙典藏數位化作業概述。國家圖書館館 訊,93(4),12-17。

林淑芬(2006,9 月)。期刊報紙數位保存與加值應用服務之探討--國家圖 書館經驗。大學圖書館,10(2) ,100-121。

林淑慧(2007,3 月)。資料庫於臺灣文學史教學與研究之應用。臺北大學 中文學報,2,209-244。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林欣誼(2012,6 月 14 日)。《文訊》被迫搬家 史料無處可去。中時電子報 http://tw.news.yahoo.com/%E6%96%87%E8%A8%8A-%E8%A2%AB%E8%BF%A B%E6%90%AC%E5%AE%B6-%E5%8F%B2%E6%96%99%E7%84%A1%E8%99%95

%E5%8F%AF%E5%8E%BB-213000197.html

林彩美(2005,5 月)。從「梅苑書庫」到「戴國煇文庫」。傳記文學,86(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3

84-97。

胡述兆、王梅玲(2003)。圖書資訊學導論。臺北市:漢美。

封德屏(2003,12 月)。有什麼比搶救臺灣文學史料更急迫﹖:從「臺灣文 學雜誌展」看文學史料的蒐集與整理。臺灣文學館通訊,2,12-16 封德屏總編(2008)。2007 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臺灣現當代文學媒介研究。

臺北市:文訊雜誌社。

柳書琴(2003 年 7 月)。本土、現代、純文學、主體建構--日據時期臺灣新 文學雜誌。文訊,213,16-27。

柳書琴(2004,12 月)。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 1930 年代 臺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3(17),17-55。

洪淑芬(2004)。文獻典藏數位化的實務與技術。臺北市:數位典藏訓練推 廣分項計畫。

洪淑芬(2007,6 月)。紙質文獻類的雜誌書籍之數位化。佛教圖書館館刊,

45,19-25

洪彩圓、林佩蓉(2011,6 月)。數位網絡,文學世界 國立臺灣文學館數位 資源總體檢。臺灣文學館通訊,31,11-16

洪彩圓(2010,12 月)。國立臺灣文學館文物典藏管理系統建置概況。博物 館簡訊,54,19-21。

洪彩圓(2010,6 月)。本館文物數位典藏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文學館通訊,

27,105-107。

莊健國(2002,10 月)。我國現代文學史料數位化典藏與服務。國立臺北大 學中國語文學系編,第一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31-56)。

葉石濤(1991)。臺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文學界雜誌社 。 葉石濤(1997)。臺灣文學入門。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4

陳芳明(1998)。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市:麥田。

陳芳明(2010)。期待史料重新出土-為日治時期新文學雜誌說幾句話。臺 灣文學館通訊,27,4-5

許俊雅(2003,8 月)。日治時代臺灣文學史料的蒐藏與應用–以報紙、雜 誌為對象。文訊,214,29-36。11

許俊雅。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總論。臺灣大百科全書。(檢索日期:2012 年 10 月 7 日。取自: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171)

陳雪華(2001,11 月)。臺灣地區數位化典藏與資源組織相關計畫之發展。

圖書資訊學刊,16,49-65。

陳憲仁(2005)。急待整理的臺灣文學雜誌史料—對文訊雜誌社「臺灣文學 雜誌專號」及「臺灣文學雜誌展覽目錄」的觀察。2005 海峽兩岸臺灣 文學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廈門大學

陳百薰、項潔、姜宗模、洪政欣(2002,7 月)。數位博物館探討。博物館 學季刊,16(3),15-37。

翁聖峰(1997)。日據末期的臺灣儒學——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第 1 屆臺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

徐聖凱(2009)。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臺北市。

黃英哲編(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四冊。臺南市:國家 文學館籌備處。

黃美娥編(2003)。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北市:臺北市文獻 委員會。

黃寬重(2001,5 月)。數位典藏與人文研究--中央研究院文獻資料數位化 工作的回顧與展望。漢學研究通訊,20(2),68-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5

野間信幸(1998),高惠玲譯。張文環與風月報。在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 軌 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上)( 吳佩珍主編,頁

143-169)(鏡像.臺灣 臺灣文史研究譯叢 3)。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國立臺灣圖書館。檢索日期:2012 年 10 月 13 日。取自:

http://www.ntl.edu.tw/mp.asp?mp=

國立臺灣文學館。檢索日期:2012 年 10 月 21 日。取自:

http://www.nmtl.gov.tw/

曾琮琇(2002,1 月)。「臺灣文學雜誌展」系列座談之五--文學雜誌與臺灣 文學發展。文訊,219,140-142

項潔等(2004,6 月)。數位典藏加值應用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2:1,1-17。

項潔、陳雪華、鄭惇方(2002)。數位典藏之產業前景探討。經濟部技術處 學界科專非技術領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項潔、高世芯(2004)。臺灣地區文化數位典藏現況與發展。國科會「數位 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應用服務分項計畫

NSC92-2422-H-002-009)。

楊永彬(2001)。從『風月』到『南方』-論析一份戰爭期的中文文藝雜誌。

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總部目錄專論著者索引,臺北:南天。

裏川大無(1935)。臺灣雜誌興亡史。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 一冊。臺南市:國家文學館籌備處。

蔡順慈、余顯強(2011)。數位典藏導論。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詹麗萍(2007,3 月)。新世紀數位館藏發展的挑戰。興大人文學報,38,

397-414。

廖彩惠、陳泰穎(2009,12 月)。從文明科技發展看數位典藏的時代意義─

廖彩惠、陳泰穎(2009,12 月)。從文明科技發展看數位典藏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