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第二節 、 數位典藏

程:(1)擷取(ingest);(2)保存規劃(preservation planning);(3)檔案儲 存 (archive storage);(4) 資 料 管 理 (data management);(5) 資 料 存 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

程上無法完全相同。將各主題藏品數位化工作流程分析歸納後,可發現四 個主要工作步驟:

圖 2-1 數位化流程主要步驟(王雅萍、陳美智,2010)

而依據此數位化工作流程概念圖延伸,綜合不同類型藏品的工作流程,

可繪製出一個整合、共通的工作流程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8

圖 2-2 各類型藏品數位化工作共通流程圖(王雅萍、陳美智,2010) 由上圖表可簡要說明數位典藏工作之步驟:

1. 前置作業:包括典藏物件的選定、整理與修復,並針對後設資料進行規 劃與設計。

2. 數位化工作:為數位化工作進行的重點,即一般對數位典藏定義提及的 部分。除了進行典藏物件的數位化工作外,後設資料著錄、數位化的品 質管理,以及後設資料與資料庫檢索系統的測試與修正也是工作流程中 不可忽視的環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3. 資料保存:其主要基本程序包含數位檔案的儲存、複製備份以及異地備 援機制,此階段關係到數位檔案的永久保存與利用,需要長期的規劃。

4. 加值運用:數位典藏除了讓實體典藏物件能夠以數位型態永久保存,更 有利於加值運用,提供大眾更多利用的機會,因此不論是在公共社會、

文化、教育、商業等方面都是重要發展方向(王雅萍、陳美智,2010)。

在數位化工作中,縝密的工作流程規劃必須配合相對應的資訊技術,

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而就目前的技術發展而言,有六類主要的資訊計數 可以應用在數位典藏之中:(1)人機介面:利用相關的軟、硬體設備與存取 工具,提供完善的操作環境與互動式的圖形介面;(2)通訊網路:提供網路 連線,讓使用者可以遠距離甚至跨國使用,並提供分散式的資訊服務,對 於資訊的傳播與利用有非常大的效用;(3)自然語言處理:透過自然語言的 語法、語意、以及自動翻譯等處理技術,可以更精確地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提供最佳的服務品質;(4)資訊壓縮:利用壓縮技術節省大量的儲存空間,

並 提 供 快 速 的 傳 輸 與 存 取 服 務 ;(5) 資 訊 安 全 認 證 : 利 用 浮 水 印 (Watermarking)、數位簽章(Digital Signature)及加密(Encryption)等 技術,提供資訊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機制;(6)整合服務:利用智慧型代理 伺服器(Intelligent Agent)與資料探勘技術,以整合資訊蒐集、資訊管 理及資訊傳播功能,提供具有自動學習能力的數位典藏系統(蔡永橙等,

2006)。

二、 數位典藏計畫

(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1990 年代,由於資訊科技與全球資訊網路的成熟與普及,使得原本 仍然受限於時空因素的資訊,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傳送到世界上任何一 個擁有網路的角落。網路使用人口數與全民上網人口比的大量成長,則是 代表臺灣從工業化社會,逐步往資訊社會前進。另一方面,為了讓臺灣在 知識整體營造與學術研究能趕上資訊時代潮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於 1999 年開始推動「數位博物館計畫」、「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及「國際 數位圖書館合作計畫」,並在 2002 年重新整合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 畫」(第一期,2002-2006 ),並明訂計劃計畫目標,在於「將國家重要的 文物典藏數位化,建立國家數位典藏:進而以國家數位典藏促進我國人文 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於 2007 年進入第二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 技計畫(2007-2011,2008 年與數位學習計畫整合)。2012 年整個計畫邁 入終結。(廖彩惠、陳泰穎,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第一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的目標,是將國家典藏文物數位化、提升全民數位學習素養、推動新一波 數位學習學術研究、奠定國內數位學習與數位內容產業。然而數位化工作 只是數位內容產業的起點,數位典藏乃是數位內容發展的基礎。如何有系 統地在教育、研究與產業面向,推廣應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的成果,

是未來要面臨的課題。將成果發揚光大,積極地引進民間力量,有系統地 推動相關產業的應用與成長,才能將成果發揮極致,加速整體發展之成效。

第二期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之初與第一期數位學習國家型 科技計畫執行的末期,經過各分項計畫、各部會與機構計畫的努力,透過 人文、歷史、資訊教育、管理領域的研究人員深入研究與積極規劃,並結 合資訊技術,而賦予人文資產和數位學習於資訊社會的多元意義。由於數 位典藏和數位學習計畫皆是巨大的工程,更必須永續經營方能持續發揮其 價值。

(二) 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置計畫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大型數位典藏計畫為文化建設委員會的「國家文化 資料庫」,「地方文獻數位化計畫」,算是其前身。該計畫為臺灣省政府文 化處(精省之後改名為文建會中部辦公室)「臺灣省公共圖書館資訊網路 輔導諮詢委員會」地方文獻數位化模式及相關標準研究小組於 1999 年進 行「地方文獻數位化模式及相關標準研究」。

文建會的「國家文化資料庫」為「網路文化建設發展計畫」之下的基 礎建設系列子計畫之一,目標在於規劃一個數位化國家文化資料庫之架構 與建置規範。希望藉由蒐集、調查全國之藝文資源,包括:美術、音樂、

舞蹈、文學、戲劇、建築、電影、古文書與老照片類等,並進行建檔(實 體文物)、拍攝、建檔(數位文物)、數位化等工作,以文字、聲音、影像 及視訊媒體,以適當的知識架構與資訊表達架構呈現,使分散各地的藝文 資源,得以透過網路,讓民眾、研究者整合性的查詢利用(羅鳳珠,2004)。

「國家文化資料庫」開始執行之後,含括前述「地方文獻數位化計畫」

的藏品,並擴增其藏品內容,所包括的資料類型有:音樂資料、美術資料、

戲劇資料、舞蹈資料、傳統藝術資料、文學資料、電影資料、建築資料等 八大類。其原始資料的來源有兩種:一為已經由中央與地方文化機關收藏 的公藏文化資料,二為尚藏於民間的文化資料:1.公藏資料:公藏資料指 已經由公立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文物館,或其他各種公立機關收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以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數位典藏的加值著錄最為豐富,除了基本書目外,深 入分析圖書目次、期刊篇章、以及插圖圖說等詳細資訊。(王麗蕉、黃燕 秋、李依陵,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