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 研究方法

第六節 、 研究流程與實施步驟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6

訪談大綱可分為四個部分,包含: (1)資料來源與數位化工作: 建置 前準備工作如何進行? 建置刊物來源為何? 為原有館藏或與他館合作?

建置刊物挑選原則及建置順序為何? 是否已建立完整選擇流程? 建置過 程中是否有遭遇任何困難?如實體刊物徵集困難、書刊破損不易進行數位 化工作等。目前網站內容是否仍持續更新? 對臺灣文學相關數位典藏未來 發展建議 (2)Metadata 設計: Metadata 設計是否與其他數位典藏系統有 所不同?(3)網站功能設計: 網站查詢功能是否經特殊設計? 是否統計流量、

點閱率、下載率等相關數據?(4)著作權問題與推廣: 是否面臨著作權問題?

是否對建置成果進行推廣?

第六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步驟

本研究實施步驟如下:

1. 蒐集相關文獻理論:蒐集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數位典藏、文學與期 刊數位化相關圖書、期刊、碩博士論文、網路資源等,作為理論建構與 研究之考依據。

2. 訂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目的、問題陳述,並依據研究目的設計研究架 構與研究範圍。

3. 調查現存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實體刊物分布與書目資料

4. 分析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數位典藏系統建置現況,建立相關資料與清 單。

5. 整理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實體刊物典藏與數位典藏現況,設計訪談大 綱。

6. 聯絡受訪者:以電子郵件將邀請函與訪談大綱寄予受訪者,再以電話連 絡確認訪問時間和地點。

7. 進行訪談:徵得受訪者同意後進行筆記、錄音等資料蒐集,訪問結束後 將訪問紀錄轉謄為文字,進行整理分析。

8. 研究結果彙整。

9. 結論與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7

本研究流程如圖 3-2 所示。

圖 3-2 研究流程圖 研究開始

文獻探討

圖書館實體典藏雜

誌調查 圖書館數位典藏系統調查

建立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典藏 與數位典藏聯合目錄

設計訪談大綱

進行訪談

訪談紀錄整理分析

綜合討論

結論與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8

第四章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圖書館典藏調查

目前國內許多圖書館或學術單位藏有日治時期舊籍,這些典藏單位或 因其悠久的歷史,自日治時期即為圖書典藏單位,光復後圖書館承繼這些 館藏而擁有豐富的日治時期臺灣研究史料;或因教學、研究需求,藏有與 該單位相關之圖書資料,積累至今成為珍貴的研究資源。本章第一節將針 對日治時期五十年間文學雜誌出版歷程進行介紹。第二至第四節將從目前 典藏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最大宗的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中央研究院圖書館等單位所有擁有的藏品進行介紹,以 此呈現田野調查研究成果。

第一節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出版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對雜誌等出版品管制作為及法令,加上嚴格管制及許可 制度,即便部分雜誌現已不存,仍有相關書目資料可供查詢。由當時負責出版品 管制的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圖書掛編定的《定期出版物一覽表》、臺灣愛書會出版、

西川滿編輯的《愛書》雜誌,以及日治時期相關文獻資料,可確定大部分出版品 創刊日期及相關書目,供研究分析之用。

葉石濤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劃分為搖籃期(1920-1925)、成熟期 (1926-1937)、戰爭期(1938-1945),當時的臺灣新文學雜誌發展、出版也 大致符合這樣的劃分,本論文則將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發展分為: (1) 萌芽期(1895-1925);(2)成熟期(1926-1936);(3)戰爭期(1937-1945)等三 個時期,以涵蓋本研究中所出現由臺人及日人發行的所有雜誌。這樣的時 期劃分乃是以臺人編輯發行文學雜誌的發展歷程為主,並與同一年代日人 文學雜誌編輯發行情況加以對照、討論。

一、 萌芽期(1895-1925)

(一) 日人發行刊物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雜誌的萌芽期除了由臺灣人編輯發行的文學雜誌 外,在臺日人也在這段時間裡開始文學雜誌的發行。1899 年《臺灣覺醒》、

《新高》分別於基隆及臺北發行。然而,這兩種雜誌雖然在日治初期就出

又是承襲自「臺灣協會」發行的《臺灣協會會報》而來(1898~1907)。故 自《臺灣協會會報》創刊至 1945 年「臺灣總督府版」《臺灣時報》停刊,

前後長達 48 年,幾乎與整個日治時期(1895~1945)相始終。

《臺灣時報》是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所發行的日語機關雜誌,舉凡當

自 :http://cdnetf.lib.ncku.edu.tw:8080/twjihoapp/menu/intro.html )

化的詩社仍不斷的創立,在大正十年至昭和十二年(1921~1937)共出現 159 個詩社,而日治時期五十年間則出現約兩百九十餘個詩社,與詩社最密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2

(一) 日人發行刊物

1926 年後,在臺日人編輯出版的刊物依舊以詩誌、俳句誌為主的日本 文學刊物,直到 1930 年代末期西川滿的「浪漫主義」文學出現後,才有 明顯的改變,而西川滿與島田謹二的「外地文學」主張,更是對當時臺灣 文壇產生巨大的影響。

西川滿自 1910 年兩歲時移居臺灣,並就讀臺北一中。西川滿於 1927 年回到日本,1929 年進入早稻田大學法文科就讀,受教於吉江喬松、西條 八十、山內義雄等,影響他日後的浪漫主義傾向。吉江喬松在西川滿完成 大學學業後贈詩一首:「南方乃光之源,給予我們秩序,歡喜,與華麗」。

這首餞別詩促成西川滿返回臺灣,且讓西川滿認為應讓臺灣在日本文學中 佔有一席之地,而以臺灣的歷史、語言、風土人情為日本文學的寫作素材,

發展「日本文學史上特異」的臺灣文學。(中島利郎,1995)這樣耽美的浪 漫主義寫作受到支持與批判,卻也發展出迥異於先前在臺日人的創作方 式。

(二) 臺人發行刊物

1930 年出版的《伍人報》、《明日》、《洪水報》、《臺灣戰線》、《新臺灣 大眾時報》等刊物,為啟蒙實驗時期到聯合陣線時期之間一場鄉土文學論 戰的重要刊物。這些雜誌都是以左翼政治運動者為主要骨幹,透過文學形 式的推展,達到宣揚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思想的目的。這些刊物幾乎全被 查禁。這場鄉土文學論戰中主要分為使用臺灣話文及使用中國話文寫作兩 派。這場論爭並沒有具體結論,但兩派也不約而同注意到文學度可脫離社 會而存在,且應注意到閱讀群眾。(陳芳明,2011)

發展到一九三零年代的臺灣新文學運動,逐漸出現可觀的文學組織與 作家陣容。這段被公認為成熟時期的臺灣文學,始於 1931 年,止於 1937 年,即所謂的聯合陣線期(1931~1937)。這時期的反日政治運動受到殖民 政府的打擊,殖民政府為全新對中國展開侵略,禁絕殖民地的政治活動,

而臺灣的新知識份子遂轉而走上新文學運動的道路。這段時間裡全島性的 文藝團體紛紛成立(葉石濤,1990),許多重要的刊物也一一出版,如南音 社的《南音》雜誌、東京臺灣藝術研究會的《福爾摩沙》、臺灣文藝協會 的《先發部隊》和《第一線》,到幾乎集結所有重要作家的臺灣文藝聯盟 和《臺灣文藝》,聯盟成立的宗旨為:「聯絡臺灣同志互相圖謀親睦以振興 臺灣文藝」。

展也進入戰爭期(1938~1945)。

縱觀整個成熟期,可以發現此時期臺灣文學雜誌的發行量遠多於萌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4

臺北大稻埕傳統文人組織「風月俱樂部」,每月逢三、六、九發行《風月》, 與《臺日》漢文欄、《臺灣詩報》成員重疊。為傳統文人系統,內容除漢 詩外,多為傳統漢文、藝妲風月寫真等內容。 (2)《風月報》時期:為 1937 年報刊漢文欄廢禁後臺灣唯一發行的漢文刊物。葉石濤也認為《風月報》

是這個臺灣文學黑暗時期的一條漏網之魚。《風月報》初期編輯與《風月》

相仿,至 1937 年 10 月徐坤泉接任主編後,雜誌風格朝新文學、通俗文學 靠攏,但同時保存了漢詩欄位。後吳漫沙承繼編輯風格。增設「日文欄」, 由張文環擔任編輯,但僅維持三個月便恢復為漢文刊物,張文環亦離開日 文欄編輯一職。(野間信幸,1998) (3)《南方》時期:1941 年順應日本國 策改名,刊物瀰漫漢文報國與中國白話文學習熱潮,朝國家意識型態傾斜。

並爆發最後一次新舊文學論戰。(楊永彬,2001)

除了文學雜誌外,日治時期有許多綜合性刊物,提供文學創作發表平 臺,也是文化保存、推廣的重要工具,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孔教報》。《孔 教報》於 1936 年創刊,為臺人發行之古典文學雜誌,雜誌內容以傳統儒 學及古典漢文為主。《孔教報》的研究不僅可以使我們了解日據末期儒學 的一端,而且也可以讓我們看到在日本政府大力禁絕漢文之際,部分傳統 文人如何透過編纂刊物而達到延續漢文的用心。然而,許俊雅的博士論文

《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梁明雄博士論文《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 研究》賴秀峰碩士論文《日據時期臺灣雜誌事業之研究》,卻都可以見到 類似以下的評論:「《孔教報》: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六日)彰 化孔教報事務所創辦,施梅樵發行,為文藝論說及有關日本精神涵養記事。」

(翁聖峰,1997)。顯見除了雜誌本身之研究外,前輩學者之研究結論差異 甚大,也是值得後續研究者關注之處。

三、 戰爭期(1937-1945)

(一) 日人發行刊物

在一般文藝性刊物方面,此時期臺人、在臺日人編輯發行的刊物都受 到西川滿與島田謹二的影響。在西川滿自日本完成大學學業返臺前,山內 義雄曾指示若西川滿返臺務必造訪臺北帝國大學的矢野峰人與島田謹二。

(中島利郎,2002)島田謹二提出「外地文學」一詞,來概括在臺日籍作家 的作品性格。雖然他解釋外地文學是一種殖民地文學,在他心中殖民地文 學卻未包括被殖民的作家。相較於東京中央文壇為主流的內地文學,所謂 的外地文學無非是帝國南方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殖民地的日籍作家,寫 出母國作家所未能呈現的生活經驗。這種異國情調的書寫方式,使處於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