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第三節 、 文學數位化與期刊數位典藏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以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數位典藏的加值著錄最為豐富,除了基本書目外,深 入分析圖書目次、期刊篇章、以及插圖圖說等詳細資訊。(王麗蕉、黃燕 秋、李依陵,2012)

第三節

文學數位化與期刊數位典藏

一、 文學數位化的意義與內涵

文學數位化是指將文學或文獻以數位化的方式進行整理、儲存,且一 併整合後設資料,如書目資料、創作時間、背景、文章內容詮釋等,使文 學數位化能夠有多方面的應用。(謝清俊,2006)人類文明的傳播方式隨著 資訊媒介的不斷改變而有所不同,從最初的口語傳播到文字誕生後以刻、

鑄及書寫等方式,在甲骨、青銅器、竹片、木片及紙張等載體留下生活的 紀錄,接著印刷術發明,資訊傳播更加快速、便利,也加速人類文明的發 展,而攝影技術則第一次讓人類可以捕捉任何一個瞬間。電腦的發明及網 路普及後,人類進入數位時代(廖彩惠、陳泰穎,2009)。

資訊傳播媒介的改變與資訊科技的創新不但影響資訊的傳播,人類各 領域的活動也因此受到影響,但在資訊科技的應用方面,文學數位化比起 其他領域稍微落後一些。莊建國指出,網際網路發展之初,原是作為軍事 用途,後來才廣泛應用於各領域與生活之中(莊建國,2002),謝清俊也引 述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的說法,將人類文明從傳播的角度劃分為:

口語文明、文字文明、多媒體文明等三個時期,當人類從聽覺、視覺的傳 承進入多媒體文明,人類已經不滿足於單純的文字傳播。然而,無論資訊 科技能夠營造出什麼樣的影音效果,文學數位化的進程都必須即刻進行。

(謝清俊,2004)在各個領域,資料內容(Contents)都是數位化時代的核心 與成敗關鍵,而文字、文學史料等不但乘載資訊,也記錄人類文明的點點 滴滴,它是由人類生命中的一切匯集而成,透過文字的組合與串聯,是對 過去歷史的追憶,也是人類未來的起點,因此文學數位化不但是傳播媒體 的轉換,傳播媒體的轉換帶來的影響更無法忽視,因此文學數位化不但必 須進行,且必須是完全的、將文學視為一個整體的工作。(謝清俊,2006)

謝清俊認為人文領域的文獻數位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文獻外觀 的數位化:通常是指文獻掃描,如文獻中的文字、版面、照片,進行打字 輸入、掃描輸入、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辨識等。另外,在外 觀、版面及裝訂等都屬於文獻外觀數位化的層次。(2)文獻背景資料的數 位化:舉凡文件的書目、作者、譯者、注者、典藏相關資料、圖說、配音、

門相當重要的課題。所謂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意 指結合軟硬體之存取機制,將數位內容設定存取權限,並與儲存媒體聯結,

使得數位內容在其生命週期內(自檔案產生至刪除無法開啟使用的狀態 下),均能受到保護。不管在其使用過程中是否有複製行為的發生,仍然 可以持續追蹤與管理數位內容之使用情況。(王雅萍、陳美智,2010)

體數位化;(6)數位成品典藏與管理;(7)智財權管理。2002 年以來,國家圖 書館報刊數位化成果已十分可觀,並配合政府政策及民間需求,提供各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5

自然的多樣性」為目的,將經驗與成果彙整並更換為「拓展臺灣數位典藏 計畫」。(李珮瑛、程琬如,2009)

日治時期期刊數位典藏方面,目前由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 的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象系統最具規模。國立臺灣圖書館 藏有日文舊籍圖書資料約有十六萬餘冊,原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及南方資料館所藏,另館藏明清刊本線裝書約六萬餘冊。許多珍貴館藏圖 書因年久或蟲蝕、受潮等因素破損,故積極推動究及圖書的修補與微捲拍 攝。然而,大量微卷資料雖便於收藏,但讀者必須到館利用微縮閱讀機方 可使用,且未建立索引,不利搜尋所需資料,故於 2005 年 8 月規劃館藏 日文臺灣資料數位典藏計畫,積極建立館藏數位化。(國立臺灣圖書館,

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I0YF_L/intro?

&menuid=intro)

該計畫主要工作項目有:1.已拍攝成微捲之現行館藏孤本(絕版)日 文舊籍圖書資料及報紙微捲清點及複製;2.數位典藏系統軟、硬體設備建 立及測試;3.進行微捲資料轉換為數位影像資料,並載入數位典藏系統;

4.於數位典藏系統進行資料索引編製工作及與數位影像資料連結。國立臺 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目前擁有臺灣文獻期刊論文索引、臺灣文獻資料 聯合目錄、臺灣資料剪報系統、日文舊籍臺灣文獻聯合目錄查詢系統、日 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資料庫、地圖全文影像資料庫及期刊全文影像資料庫 等。其中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象系統為日治時期臺灣文學 雜誌研究重要資料,截至 2011 年 12 月雜誌數位化內容簡介,目前有 322 種雜誌(改刊名算同 1 種)可檢索。

三、 臺灣文學相關數位典藏

近年來由於臺灣政治環境開放及本土意識抬頭,臺灣在地文化與臺灣 文學的研究受到重視,再加上數位化的衝擊,不僅在於歷史文化與文學的 研究蔚為潮流,臺灣作家相關資料、臺灣文學作品及文學史料保存方面也 出現許多臺灣文學數位化及數位典藏計畫,由民國 82 年國家圖書館開發

「當代文學史料系統」開始,至今已有許多數位典藏與資料庫可供使用者 查找、瀏覽臺灣文學相關資料。

(一) 政治大學李貞慧(李貞慧,2009)「臺灣作家數位典藏調查研究」

利用各種資料庫與搜尋引擎查找臺灣文學數位典藏網站,將找到的 33 個網站分為「單一作家」、「多位作家」、「文學史料與資料庫」及「主 題式數位典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6

1. 「單一作家」數位典藏網站計有 7 個,分別為:賴和數位博物館;鍾理 和數位博物館;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數位資料館;楊逵文物數位博 物館;葉石濤的府城臺南;新竹縣縣史館數位典藏系統-吳濁流;新竹 縣縣史館數位典藏系統-龍瑛宗。

2. 「多位作家」數位典藏網站計有 11 個,分別為:臺灣客家學館;嘉義文 學數位典藏博物館;臺大近代名家手稿;高雄文學館;臺灣原住民文學 數位典藏;現代文學館數位典藏計畫;宜蘭縣籍作家料庫;馬華文學數 位典藏中心;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網;近現代文學研究室;臺灣文學教學 網。

3. 「文學史料資料庫」計有 7 個,分別為:代文學史料系統;當代客家文 學史料系統;世界華文文學資料庫;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臺灣作家 作品目錄資料庫;臺灣文學資料庫;臺灣作家作品資料庫。

4. 「主題式數位典藏」計有 8 個,分別為:臺灣古典漢詩;繪本花園;全 臺詩知識庫;網路展書讀;臺灣民間文學網;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文物 典藏系統;臺東大學當代兒童文學資料庫;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此研究從 33 個臺灣文學數位典藏網站中,選出 5 個較具代表性之數 位典藏作為個案研究對象,分別為:1.葉榮鐘全集、文書籍文庫數位資料 館;2.賴和數位博物館;3.鍾理和數位博物館;4. 楊逵文物數位博物館;

5.當代文學史料系統。針對這 5 個個案,李貞慧以:1.典藏作家;2.館藏 內容與數位化物件;3.系統介面與查詢功能;4.metadata 欄位訂定;5.

作家與參照呈現;6.著作權處理;7.更新與維護等七大面向進行彙整與分 析,建構臺灣作家數位典藏模式。

根據這七大面向彙整分析,李貞慧建構的臺灣作家數位典藏模式包 含:

1. 典藏作家選擇應以對臺灣文壇與社會具相當貢獻之作家及作品為主。

2. 館藏內容與數位化物件應包含: (1)作家生平資料;(2)作品文獻資料;

(3)研究論著資料等三類。為使典藏內容豐富生動,可加入相關人物訪 談或影音檔及虛擬導覽。

3. 系統介面與查詢基本架構應包含: (1)作家生平資料;(2)作品文獻資 料;(3)研究論著資料等三類。可進一步建置為資料庫,增加利用的方 便性,發揮其文化及學術價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7

4. Metadata 設計方面,作家相關資料主要參考當代文學史料系統訂定之 欄位:作者、評論者、翻譯者、傳記作者、作品、評論文獻、翻譯作者、

生平傳記、作品類別、出版年、出版者、報刊名、名句、語言、性別、

生卒年、文學獎、籍貫及寫作風格等。文學作品的描述則以都柏林核 心集為基礎,再針對不同文體設計不同的欄位。

5. 作家與參照呈現方面,則整合:時代背景、區域文化、身世背景、家族 血緣、師承流派、人際交往、作品影響等關聯,採共通欄位的開放性 架構及連結方式呈現。

6. 著作權處理須取得作家本人或其家屬的授權,且典藏成果僅作教學研 究之用,絕不涉及營利。

7. 在建置時即須考慮後續更新及維護,未來的建置可考慮透過開放性架 構移植部分數位典藏計畫成果,節省成本,以利後續建置及開發。

(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合作,針對臺 文學數位典藏資料庫與網站建立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目前共納入 26 個資料庫與網站,並分為「館內資料庫」、「限館內使用」、「館外資 料庫」三種:

1. 「館內資料庫」計有 14 種,分別為: 圖書館線上公用查詢系統;智慧 型全臺詩知識庫;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文物典藏系統;臺灣作家作品目 錄系統 ;臺語文數位典藏資料庫;臺灣文學辭典;白話字數位典藏博 物館;臺灣民間文學歌仔冊資料庫;臺灣新民報檢索系統;臺灣文學年 鑑檢索系統;臺灣文學研究學報資料庫;臺灣文學館通訊資料庫;楊逵 文物數位博物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庫。

2. 「限館內使用」計有 7 種,分別為: 臺灣人物誌資料庫;臺灣當代人物 誌資料庫;臺灣時報資料庫;臺灣日誌資料庫;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

2. 「限館內使用」計有 7 種,分別為: 臺灣人物誌資料庫;臺灣當代人物 誌資料庫;臺灣時報資料庫;臺灣日誌資料庫;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