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續研究發展與建議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後續研究發展與建議

本研究聚焦於大安森林公園作為研究主軸,希望強化大安森林公園之文化意 象,卻在研究的過程中,了解到即使在研究場域範圍不大的情況下,文化意象之 形塑仍然需要從更宏觀的視野去透析。如上述研究結論與建議之闡述,大安森林 公園之文化意象未能突顯的主要原因,包含公園管理處業務職掌有所侷限等緣 故,因此除了透過民間表演團體的努力來加強大安森林公園演出之頻率與水平,

也需要從府級機關調整施政方向,並展現改變的決心,從長遠的時間與策略來規 劃,方能對民眾產生影響力,逐步強化大安森林公園之文化意象。

因此本研究希望未來能探訪台北市文化局,進一步從文化單位的角度去了 解,對於大安森林公園之規劃與想法,以及曾經遭遇之困境。同時,本研究希望 能夠更深入探討台北市文化相關政策之發展狀況,並透過其餘各大城市公共空間 之運作情形,分析城市公共空間經營上所能做的改變,期許以更容易達成的管 道,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使用,並使更多人接納城市公共空間之附加價值,

提高城市公共空間發展城市文化意象之可能性,方能真正強化整體台北市之文化 意象。

132

參考⽂獻

中文部分

丁維賓(2014)。大型賽會之籌辦工作探討-以 2015 光州世大運場館籌備過程為 例。運動管理,頁39-47。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 28 則生存智慧。不二家出 版社。

王兆毅(2013)。文化參與、文化消費與文化機會-以台北華山與松山兩大文創 園區為中心的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碩士論 文。

王鈺婷(2011)。城市行銷關鍵要素之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 論文。

王雯(2016)。論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繪畫創作思維。中國文化大學藝術 學院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李珮褆(2010)。國際藝術節與城市形象-以高雄國際貨櫃集結鋼雕藝術節為 例。 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業暨文化交流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伊琳(2015)。另類空間於台灣「前衛」藝術發展過程中的角色-以伊通公園 以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敬涵(2016)。因地條件的藝術節慶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雲林科大學創意生 活設計碩士論文。

夏學理、陳尚盈、黃肇璟、翁鵲旻(2011)。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五南圖書出 版股份有限公司。

翁子倫(2014)。城市文化意象在公共環境上的呈現方式與影響-以台中市步道 空間為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全文(2017)。都市建築與文化。五南出版社。

孫鈺晴(2014)。城市意象與色彩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所 碩士論文。

133

Bernadette Quinn.(2010). Arts festivals, urban tourism and cultural policy. 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in Tourism, Leisure and Events.

Christopher C. Weiss.(2011). Reconsidering Access: Park Facilities and Neighborhood Disamenities in New York City. Journal of Urban Health, Vol. 88, Issue 2, pp 297-310.

Colin Fisher.(2011). Nature in the City: Urb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Central Park.

Colson Steber(2017). In-Depth Interviews: Data Collection Advantages and

134

Disadvantages. Communications for Research.

Daniel M. Haybron.(2011). Central Park: Nature, context, and human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lbeing.

David J. Madden.(2010). Revisiting the End of Public Space: Assembling the Public in an Urban Park. City and Community.

Greg Richards.(2010). Eventful Cities: Cultural Management and Urban Revitaliz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Jan Gehl.(2011). Life between Buildings: Using Public Space. Island Press.

KrakoverStern &ShaulEliahu. (2010). The Formation of a Composite Urban Image.

Geographical Analysis, 25, 130-146.

Marie-José Mondzain.(2010). What does seeing an image mean?. 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 Vol 9(3):307-315. SAGE Publications.

Mukaddes Fasli.(2010). A Model for Sustaining City Identity. VDM Verlag.

Müge Riza, Naciye Doratli & Mukaddes Fasli.(2012). City Branding and Identity.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35. 293-300.

O'LearyZina. (2014). Essential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Patrick Love. (2015). Document Analysis. Research in the College Context, pp 14.

Paul Simpson.(2011). Street Performance and the City: Public Space, Sociality, and Intervening in the Everyday. Space and Culture. 14(4) 415-430.

Spencer-Oatey, H.(2012). What is culture? A compilation of quotations. GlobalPAD Core Concepts.

TaylorE.Dorceta. (2017). Central Park as a Model for Social Control: Urban parks, Social Class and Leisure Behavior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1), 420-477.

Young, Yu Eun.(2012). City branding and urban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Seoul and Taipei. International forum on Urbanism.

網路資料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http://www.daanforestpark.org.tw/

台北市場地借用情形一覽表,

https://www.e-services.taipei.gov.tw/hypage.exe?HYPAGE=place_query.htm 台北旅遊網,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190

135

民國108 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施政計畫,

https://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cms/contentAction.do?method=viewConte ntList&subMenuId=103012305&siteId=MTAx

交通部觀光局,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90&id=R20 東京旅遊官方網站,https://www.gotokyo.org/tc/spot/482/index.html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Central Park NYC,http://www.centralparknyc.org/

Free Shakespeare in the Park,

https://publictheater.org/programs/shakespeare-in-the-park/

東京˙春˙音樂祭,https://www.tokyo-harusai.com/index_c.html 上野文化社,https://ueno-bunka.jp/events/

台北市都發局109 年施政計畫,https://reurl.cc/M7l4k3 台北市都發局,

https://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16&Page=2107&Index=0

136

附錄

訪談時間:2019/01/19

訪談對象: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何康國教授

訪談者:請問想到台北的城市意象,您對於這個的印象是什麼?

受訪者:如果想到台北的話,台北是一個移居城市,對我來講他是一個很有文化 氣息的移居城市,觀賞或參與藝文活動是很親近的。

受訪者:就是以一個居民來看,因為我們本身是文化人嘛,我們的生活的環境當 然是比較希望能有文化的生活為主,如果你今天是一個喜歡過夜生活的人,你也 許會想到一個夜生活很豐富的城市,那如果你今天是一個喜歡吃的人,那可能會 希望這個城市有非常非常多好吃的東西,那今天因為我們是一個文化人,所以我 們在生活的時候我們會希望多接觸到一些文化的氛圍,那所以我剛剛在說以一個 文化人的觀點來看,台北市是一個很容易親近各種文化的城市。

訪談者:那如果以這樣的觀點的話,老師會覺得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再更加強化 這樣的文化感?可以加深別人對於這個城市的印象或觀感?

受訪者:這個問題有點複雜,能不能問簡單一點?

訪談者:就像老師剛剛說台北有很多藝文活動嘛,那會不會覺得說讓這些活動更 頻繁地發生,或者是在一些更貼近人民的地方去舉辦會增加文化感?

受訪者:我自己的觀察是,台北的文化活動已經很豐富了,那在表演藝術或者是 視覺藝術,我們的設備或硬體機構都很多,有樂團、有劇團,還有各種的表演活 動,以及美術館、博物館這些都有,我自己比較覺得需要的是城市的景觀,文化 景觀可以再加強一點,例如說你走在台北的街道上,你只有在部分的街道上你可 以看到有設計過的或者是有文化氣息的文化景觀,或者你可以說是街頭的裝置藝 術,可是大部分的街道並沒有,然後台北市的房屋老舊的也很多,有設計感、現 代感、文化感的房屋也不多,那有些地方還是可以看到老舊的房子或大樓的牆面 很髒,並不是那麼有線條感的,那這些是所謂都市的文化景觀。

137

訪談者:那老師有思考過運用城市公共空間這件事情嗎,就是把您剛剛講的那些 套用到城市公共空間,比如說公園。

受訪者:公園是一個不一樣的思維,公園裡是一個比較休憩的場合、場域,公園 裡當然也可以放一些文化景觀的裝置藝術,但他更大的功能是他有一個休憩所相 關的,但我剛剛說的不是在公園裡,是在一般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目前台北 市只有在比較少的區域,例如說大安區或信義區可以看到,其他的區域並不多。

訪談者:可是老師剛剛比較針對視覺藝術這方面的,那如果是聚焦在表演藝術 呢?

受訪者:表演藝術當然就會講到街頭藝人,街頭藝人也是台北市文化局的一個政 策,街頭藝人也是城市景觀的一部分,但是現在並不是台北市所有街頭小巷都可 以演出,他需要在特定的區域,剛講到城市景觀的部分,他如果在設計得時候能 夠規劃出這些街頭藝人也可以表演的空間,那同時就可以解決視覺跟表演藝術存 在的問題,目前街頭藝人沒有辦法到處演出,也是跟城市的景觀設計有關,有些 空間是老化的,或是不方便演出的。

訪談者:那因為我的主題是大安森林公園,老師覺得大安森林公園有沒有辦法成 為可以代表台北市的活動場域,就像紐約的中央公園,讓很多活動都可以在裡面 舉行,您覺得大安森林公園是否有這樣的潛力?

受訪者:當然是有潛力,其實不只是大安森林公園,其實台北市有很多像青年公 園或者是運動公園,這些公園都算是面積比較大的,同時可以有休憩和文化活動 在裡面,但是現在大安森林公園是由路燈工程管理處所管理的,所以他們只是被 動地接受申請,他們不會主動去規劃裡面的相關活動,並沒有把它當作一個文化 場域去經營,他只是把它當作休憩的場域去經營,這兩者的主被動有很大的差 別。

訪談者:所以若是想要改善這件事情是由工務局去提出這樣子的政策嗎?

受訪者:應該是由台北市長提出政策。

訪談者:可是這不是工務局跟文化局之間的協調嗎?

138

受訪者:就看你的直屬單位是屬於誰,就是你現在這個大安森林公園他的管理者 是路燈工程管理處,所以文化局就只能在裡面申請活動去表演,或者是其他的表 演藝術的人也只能申請場地去表演,但是這個跟公園處把裡面所有的活動主辦權 通通移撥給文化局,由文化局來規劃,這個露天音樂台是屬於文化局所有,那這 就是兩件事情,因為他們的立足點跟出發點是不一樣的。假設你家裡有一塊地可 以表演,然後跟大家說歡迎你來我家表演,那我要去申請你才會同意,可是如果 你說我家這塊地現在開始全部由你來管,你來裡面表演,我都不管,那這樣的差 別很大。

訪談者:那就我所知北市交近幾年都有定期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音樂會,請問當 初去為什麼會選擇大安森林公園?

受訪者:大安森林公園的演出是北市交在很多年以來,應該是十幾二十年來,自

受訪者:大安森林公園的演出是北市交在很多年以來,應該是十幾二十年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