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都會公園中的文化意象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都會公園中的文化意象

城市公共空間中活動的舉行與活動場域之間存在著互補與互助的關係,因應 主題活動的發生,吸引擁有共通特性的人群群聚,並由於活動而產生交流互動,

致使往後都有許多相似的活動逐漸進入都會公園中,為都會公園的功能創造另一 種可能性,也因為活動的進行而提升活動場域的曝光率與知名度。同時,活動的 舉行也能夠為都會公園周邊的商家與業者帶來商機,為區域帶來經濟層面上的發

26

展,也使當地社區更繁榮地發展。

相反地,對於活動而言,都會公園的空間設計與環境特性,若能夠適切地和 活動產生結合,便得以輕易地加深人們對於都會公園的印象與記憶,透過自然、

開放性的活動場域,以及不同於正式場館的氛圍塑造,能夠融入在地的環境特性 或當地文化特色來襯托活動的主題。另外,由於城市公共空間的公共性質,得以 使許多非活動目標觀眾的市民,因為居住在周邊或平時習慣使用都會公園,而碰 巧進入活動場域,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平常不會參與的活動,認識不同文化與特色 的發展。

本研究透過分析紐約中央公園與日本東京上野恩賜公園之都會公園中的文化 意象塑造,分別以東方與西方各一個都會公園之案例,了解該城市都會公園的發 展歷程,以及實際經營與管理之策略。成功的文化意象塑造除了需要政府大力的 支持與帶動,整合可用之資源,也需要經由完整的策略規劃來說服當地居民配 合,並積極參與都會公園之文化意象塑造,其不僅僅帶動了周邊城市空間的活化 與發展,更能提升到訪者對於城市公共空間的印象與記憶,塑造得以烙印在腦海 中的城市文化意象。

一、 紐約中央公園

紐約中央公園是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中心的一座大型都會公園,是紐約標的性 的景點,一個位在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的綠洲,也是能夠充分代表紐約在地文化 意象的城市公共空間,頻繁發生在公園中的休閒娛樂活動、文化藝術活動和政治

27

社會活動,每年吸引了3750 萬的人造訪,更對於紐約的觀光、經濟及文化層面 都造成很大的影響。紐約中央公園位在市中心,除了腹地廣大、富含多元設施等 功能,都讓紐約繁忙的日常生活有了喘氣的空間,對於許多造訪者來說,進入中 央公園就像進到一個與世無爭的綠色世界,得以隔絕紐約激烈的競爭(Daniel M.

Haybron,2011)。

紐約中央公園設立於1850 年代,由景觀設計師 Frederick Law Olmsted 及 Calvert Jackson Downing 設計。在公園開始建造以前,紐約正在經歷一段社會迅 速轉型的時期,大量的公司、銀行、廠房、商場進駐到這個城市中,各方面看似 蓬勃發展的同時,卻也造成經濟層面上階級的差距日益加大,族群間的隔閡也逐 漸產生,因此開始有商人、政治家以及中產階級的社會改革者推動都會公園的興 建,有別於過去傳統上公園所應該具備的功能,紐約在地居民反覆提出更動紐約 中央公園設計的要求,例如:加入園藝設計的大門、設置大型的花園廣場以及有 觀眾席的棒球場等等,在多數民眾的相互爭論下,紐約中央公園被注入許多新的 元素和概念,不論建築、通道或公園中的裝置設計,都讓中央公園不再只是「自 然景觀環境」,而成為一個能夠增加人民交流互動的場域,並給予不曾停下腳步 的人們一個休憩的空間。

Colin(2011)認為一個寬廣的綠色空間不只能淨化城市中的髒空氣和霧霾,也 可以使過度勞動的紐約人民離開室內,出門享受公園中的陽光與綠地,更可以讓 紐約客遠離不文雅的消遣,如:酒館或賭博等不良嗜好。紐約中央公園除了帶動

28

精緻休閒娛樂活動的再生,更能讓人透過更社會性與文化性的角度認識紐約這個 城市。

直至20 世紀,即便曾經面臨了許多新的問題,Fiorello Henry La Guardia 被 選為市長後,聯合政府部門中五個和公園有關的部門,重新整頓紐約中央公園,

且紐約客也努力改造他們的公園成為更符合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間,除了日常休閒 活動的野餐、運動之外,開始有更多元且各種各樣大小規模的的活動發生在此,

包括政治集會、節慶活動和大型音樂會等,1960 年代時的紐約中央公園便已活躍 地成為足以反映當代生活文化和政治潮流的場域。紐約中央公園被認為是個能夠 匯集各個種族、階級、世代與鄰里的公共空間,幫助紐約人民找回自我的價值與 定位,更能記錄下在這片綠地中相互交流、發展的片刻,並反映在公園的各個角 落當中(Colin Fisher,2011)。

紐約中央公園目前由非營利組織中央公園保存委員會所管理,除了積極於維 護並提供一個更全面性的休閒空間,更致力於成為紐約重要的活動舉辦場地,公 園中全年無休地舉辦各種演出和活動,除了增進紐約在地居民的互動機會,也讓 公園得以吸引除了在地居民以外的造訪者前往觀光朝聖,製造更多專屬於紐約中 央公園的聯想與回憶。紐約中央公園內部擁有許多與城市連結的裝置藝術和景 觀,包含雕塑、造景和門廊的設計等,都有其獨特的背景與故事,讓到訪者都能 透過在公園中漫步,更加深入了解這個城市。

中央公園保存委員會為了方便人們前往紐約中央公園參與活動,設立了專屬

29

的官方網站,記載著紐約中央公園的歷史脈絡、發展經過,並詳細條列公園中的 設施、裝置藝術以及曾經舉辦過的活動,更統整歸納出未來即將發生的活動列 表,提供了資訊平台讓民眾得以從官方網站中找尋所需的活動資訊。中央公園保 存委員會甚至區分到訪者為不同類型的客群,而能針對他們的需求來改善或增加 公園的設備及活動項目,例如:藝術愛好者、運動愛好者、賞鳥愛好者、寵物主 人、家庭、歷史愛好者、自然愛好者及首次到訪者等,可見中央公園可囊括之多 元功能性,不只完整體現紐約的多樣與多變,也見證文化匯合與交流在城市公共 空間的發生,是紐約不可或缺的城市公共空間(Christopher C. Weiss,2011)。

為了增進人們交流互動的機會並助益文化意象的發展與衍生,紐約中央公園 定期安排各種文化活動、音樂會和戲劇表演,提供在地居民和遊客一個體驗藝術 文化的絕佳機會,其中包含長期性經營的莎士比亞戲劇節(Shakespeare in the Park) 以及夏季舞台藝術節(Summer stage festival),每年都吸引了約 11 萬名觀眾前往,

為紐約帶來各方面的經濟效益。莎士比亞戲劇節發源自 1954 年,由 Joseph Papp 創立,宗旨是希望劇場能成為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城市圖書館的書籍一樣 唾手可得,也因此選擇紐約中央公園中的公共劇院為活動舉辦的場所,是廣受紐 約客以及外來遊客歡迎的免費戶外戲劇節,也成為許多演出製作前往百老匯的跳 板,支持推廣了紐約眾多藝文團體與表演藝術劇院的發展。

藉由莎士比亞戲劇節的知名度及連貫性,紐約中央公園得以在每年夏天都吸 引了將近八萬人前往參與盛會,忠實於莎士比亞劇作的人們更是期待著一年一度

30

的活動在紐約中央公園中發生。在這樣的活動當中,人民獲得更多走出戶外的契 機,與不同生活圈的人邂逅,藝術愛好者也能夠在此享受城市公共空間轉換為藝 文空間的力量,更讓在地居民與短暫停留之到訪者都能迅速感受到紐約之文化氛 圍與意象,將城市公共空間之價值發揮至極大值(Paul Simpson,2011)。

二、 東京上野恩賜公園

上野恩賜公園為日本東京著名的都會公園,於1873 年 10 月 19 日正式開 園,現今由東京都建設局負責管理。其原本隸屬於日本皇室,直至1924 年由大 正天皇下賜予東京市管理,因此其全名為「上野恩賜公園」。上野恩賜公園位於 日本東京都台東區,佔地大約53 萬平方公尺,是日本第一座公園,也是東京最 大的公園,更是東京的文化中心。上野在日本的歷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9 世紀 60 年代的明治維新,結束了 300 多年的幕府統治,政權從諸侯將軍手中 重歸天皇,而東京即為過去的皇居,上野也因其地利之便被闢為日本第一座公 園,致使上野公園承載了日本悠遠的歷史文化與時代意義。

當年「公園」的概念剛從歐美傳入日本,公園的興建被認為是「是否能與歐 美都會並駕齊驅」的比較點之一,因此日本第一座上野公園的建立,成為現代都 市文明發展的象徵,也是觀念與文化的傳承(楊佳嫻,2019)。日本現代公共公 園的創始階段,便能看到西方發展城市公共空間對於日本的影響,西方的概念中 城市公共空間發展至得以擁有的多元功能性,也讓日本人見識到都會公園不只能 綠化環境並增加人民休閒放鬆的空間,也能注入更多在地文化的特色,建構得以

31

保存文化且形塑都市意象的綠色公共空間。

由於1960 年代至 1990 年代是日本社會對於公園營造重視的黃金時期,在地 居民積極參與上野恩賜公園的規劃與建設,使城市公共空間的興建充滿了共同投 入的記憶(曹康、董文麗,2017)。公園內豐富的設施不外乎明治初期的近代日 本建設期間的寺廟與宅邸,包含寬永寺、德川家靈廟、東昭宮和清水堂等古蹟文

由於1960 年代至 1990 年代是日本社會對於公園營造重視的黃金時期,在地 居民積極參與上野恩賜公園的規劃與建設,使城市公共空間的興建充滿了共同投 入的記憶(曹康、董文麗,2017)。公園內豐富的設施不外乎明治初期的近代日 本建設期間的寺廟與宅邸,包含寬永寺、德川家靈廟、東昭宮和清水堂等古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