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德懷術

德懷術是建構指標方法之一,近年來在教育指標建構使用上較 其他方法來得廣泛 (楊傳蓮,2008 ;郭昭佑, 2001 )。

一、德懷術(Delphi)之概念

50

「 Delphi 」字源起於古希臘阿波羅神話,被比喻為可以預測未來。1950 年代,美國藍德( Rand )公司受美國空軍委託實施一項被稱為德懷術計 畫的預測,預測蘇聯以原子彈攻擊美國可能產生的結果,而發展出一種透 過群體溝通歷程的預測方法。1964 年,Gordon & Helmer 於藍德公司報告 書上正式用德懷術進行長期預測的問題(Linstone & Turoff , 2002 ;季新強、

劉志民,2006),隨著德懷術的發展,在我國醫學、公共衛生、管理科學 有關風險分析中,教育課程研究及健康照護教育等層面上都被廣為使用

(陳政友、彭秀英、劉乃昀、吳家楹,2007;陳敏麗,2006;吳美宜、黃松 元, 2006 ;吳雅玲, 2001 ; 游家政, 1996 ; 季新強、劉志民,2006)。

「Delphi technique」一詞在國內有許多種譯法,如謝文全(1978)

的得懷術、謝潮儀(1983)的德爾斐、黃政傑(1987)的德懷術、李隆盛

(1988)的德爾菲術。本研究用「德懷術」譯名。

二、德懷術基本原理

德懷術是一種群體決定的方法,以結構化反覆進行一連串密集的問卷 以完成調查工作,過程中採匿名化提供多次回饋意見,具有會議的溝通作 用,但又不必面對面避免受權威影響,直到學者專家間的意見差異降至最 低程度。德懷術的特性如下:

51

(一)結構化

為使群體能有效溝通,德懷術提供一種結構化的資訊流通,其運作 方式是利用連續的結構化問卷,進行反覆的調查。

(二)匿名化

避免團體中從眾效應及威權服從情形,採用匿名方式,讓專家小組 成員自由表達意見,提出不同層次的意見與看法。

(三)專家判斷

每次調查後,填答者再根據回饋資料重新作判斷,如此反覆,直到 學者專家間的意見差異降至最低程度。最後呈現的群體判斷的集中量數 和意見分析,可以反應出群體共識的程度和不同意見的分佈情形。

(四)回饋控制

德懷術調查法對樣本的一系列詢問,並提供前次團體反應情況,供 當次回答之參考,是一種介於問卷調查法與會議法之間的研究方法。因 為採重複施測回饋控制,可以避免部分誤差變異的發生,以達成穩定性、

一致性的信度與工具的正確性效度。

(五)書面文字表達

52

以紙筆方式進行溝通,參與的小組成員以書面提出個別的觀點,

並以文字敘述方式回應問卷,可使小組成員有充足時間認真的思考問題,

以提出明確極高品質的意見(Dalkey,1969;Murry & Hammons ,1995 ;游 家政,1996;吳雅玲,2001)。

表面上看來,德懷術是簡單又容易使用的技術,但是也因為如此,使 得許多人沒有仔細分析而結果不如預期,潘淑滿 (2003) 及 Linstone &

Turoff(2002)指出,最常見的德懷術運用失敗的原因為:1.工作者的觀 點強加在參與者身上,且未給予參與者充分時間討論、2.過度推論、3.主 持人個人能力因素、4.忽視不同意見的探討及 5.低估德懷術的本質。

三、德懷術的類型

德懷術依其目的、資料蒐集法與運用分為三類(潘淑滿,2003):

(一)傳統德懷術

是最傳統的方法,透過紙-筆方式來進行專家意見的收集,它集合 投票和會議兩步驟。

(二)即時德懷術

53

是讓所有參與者同時參與整個會議過程,或所有參與者同時在終端 機前,即透過面對面或電腦會議方式以收集專家意見。

傳統德懷術、即時德懷術運用的過程:1.議題討論、2.討論與溝通、

3.不同意見之評估及 4.達成一致的看法。

(三)政策德懷術

政策德懷術不是一種決策的機制,而是分析政策問題的一種工具 , 因此求取共識並非基本目的,也許透過溝通過程,可以就特定問題產生 解決方法的共識,主要目的在確保所有意見都能被充分討論。

政策德懷術運用的過程:1.形成議題,2.提出選擇,3. 決定對議題的 立場,4.探討反對的理由,5.評價根本原因及 6.重新評估方案(Linstone &

Turoff, 1975)。

四、德懷術的優、缺點

德懷術研究過程的最大特色在匿名及可獲得大量資訊,其優缺點的 論述經整理如下(Delbecq, Van de Ven, and Gustafason ,1975; 謝潮儀,

1983; 謝臥龍,1997;吳雅玲,2001;吳清山、林天佑,2001;季新強、劉志 民,2006):

54

(一)德懷術的優點

1.簡單易行,不需要大量樣本。

2.可避免人際互動或摩擦問題。

3.能夠得到專家協助,獲取較具說服力的意見。

4.減少面對面的從眾反應行為。

5.可蒐集大量意見,提供多樣和量化資料。

6.有助於對未來事件做精確的預測。

7.回答的意見較明確。

8.責任式分擔。

(二)德懷術的缺點

1.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研究者受到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2.缺乏面對面,不易激發創意的思想。

3.難以避免研究者主觀因素與為迅速達到一致性而主觀趨向平均數。

4.達評選專家完整標準不易取得、缺乏適當衡量工具。

55

5.文字問卷易生認知誤差。

一般而言,德懷術利多於弊,此種集思廣益的研究過程,在複雜的 議題中越能顯現德懷術所具有特殊的魅力(謝臥龍,1997)。

五、德懷術的實施

德懷術實施過程,經整理大致可分為準備的問題、參與者樣本選取及 德懷術執行過程:

(一)問題、參與者樣本選取 1. 評估問題:

Linstone and Turoff(2002)指出通常使用德懷術進行研究,應具備 下列至少一項以上情境:

(1)問題解決不需借重精確的統計分析,可從相互主觀判斷中獲益。

(2)需要不同專業和專業背景的人士發表意見。

(3)參與者對探討問題沒有充分溝通經驗。

56

(4)參與者數量太多,以致無法以會議方式有效互動,或團體成員較不 適應面對面溝通。

(5)時間空間和成本不允許集合參與者至同一地點召開多次的小組會 議。

(6)參與者意見嚴重分歧或有政治上考慮,以致必須採取匿名方式發表 意見。

(7)必須避免受到數量或個人影響力的支配,以確保結果的有效性。

2.德懷術問卷設計時通常採以下四種方式:

(1)開放式問卷:通常用於第一回合問卷。

(2)二分法:一般於第二回合問卷後使用。

(3)等級法:等級排序。

(4)量表評分表。

3.專家選擇:

德懷術的成敗專家群的因素影響很大,因此,是採一定標準加以立 意取樣。Helmer 定義的專家必須具備知識水準、可信度、精確度三個條件。

57

但是這三個條件的資料不易取得及缺乏適當的衡量工具,因此文獻內幾乎 都是採用一些變通標準,例如專家的自我評價專業經驗的多少、同僚間的 評價、受教育、一些綜合性的客觀指標與先前績效(謝潮儀,1983)。

Murry & Hammons(1995)指出德懷術最適當的專家群人數,至少需 為 10 人至 30 人,超過 30 人以上的專家群人數容易導致複雜的調查流程,

對於研究的貢獻也相當有限。而王文科(2005)指出通常參與德懷術的專 家人數不必太多,也沒有硬性的標準可循。

(二)德懷術執行過程

1.提供意見,進行第一回合問卷,

2.結構化問卷,進行第二回合問卷,

3.達成共識,進行第三回合後之問卷。

一般大約四次,但如果第一次即採半結構式問卷,有時三次即可達 共識(郭昭祐,2001)。

六、德懷術的統計分析

德懷術匯聚眾多具有「效度」之專家判斷,因此技術之問卷調查應 具備專家效度(王文科,2005 )。

58

德懷術資料分析可採用質與量兩種型態:

(一)質的分析:

專家陳述之意見,主要在採用分析、歸納及比較的論證方法進行之分 類。

(二)量的分析:

德懷術通常以敘述性統計為主,主要包括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算術 平均數、中位數)、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四分位數、標準差)及專家權 威程度(季新強、劉志民,2006)。

1.眾數:多數專家的意見。

2.中位數:專家意見的集中趨勢。

3.平均數:專家對個別專業能力評價的平均數,分數愈高,相對重要性愈

大。

4.標準差:專家意見離散情形,值愈小表示專家意見愈趨一致,意見的一 致性共識。

59

5.四分位差:專家意見劃分為 25%、50%、75%三個切點,呈現意見差異,

四分位差愈小,表示意見的一致性愈高。

Holden & Wedman(1993)認為:

四分差小於或等於 0.6,表該題項的意見達到高度一致性; 四分差介於 0.6 或等於 1.0,表該題項的意見達到中度一致性; 四分差大於 1.0,表該題 項的意見未達到一致性。

小組成員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小組成員對於各題項「重要性」圈選結 果是否一致,因此,量的分析即在判斷小組成員是否達成一致性。德懷術 過程必須進行到意見分配十分集中,分散十分小才能停止,此種過份強調 意見的統一,多半產生強迫結果。為了降低統一意見的不合理,可用回合 間意見分配之穩定指標作為結束調查的標準(謝潮儀,1983)。

德懷術之目的在於取得專家群對於各項問題意見之一致性,專家群經 由來回意見調查後,是否形成共識,是決定調查是否終止之依據。專家意 見達成共識性之判斷標準,在於比較各題項於第三次與第二次問卷結果之 標準差改變情形。若該題項於第三次意見之標準差小於或等於第二次問卷 結果之標準差時即達收斂度,而收斂係數依據 Lindeman 於 1975年、

Salmond 於 1994 年的研究以 75 %為收斂度的切點。當收斂項目達全體

60

總項目的75 % ,可代表專家群意見已達一致性,此時可結束問卷調查,

或當各回合問卷專家之意見顯然已經相當穩定沒有太多變動或修正時,就 可以停止問卷調查(引自吳美宜, 2005 )。或以變異係數(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標準差/ 平均數* 100%)作為每一題項是否達收斂的 判斷標準(林明瑞、李雅鳳、謝佳伶、梁玉燕、呂彥慧,2011)。

簡茂發、劉湘川(1993)認為可視研究需要來決定使用下列統計數,

1. 所有專家對各方案評價的平均數(平均數越高,相對重要性越大),2 計算專家之離散程度(標準差越小越好)。

1. 所有專家對各方案評價的平均數(平均數越高,相對重要性越大),2 計算專家之離散程度(標準差越小越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