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德爾菲法-層級架構之構建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4-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3 研究方法

3.3.2 德爾菲法-層級架構之構建

經腦力激盪法研擬出評估準則之初步架構後,為挑選學者專家所認定真

正具有影響之評估準則,並剔除不認同之指標,因此,採用德爾菲法進行問 卷之編製與調查,使專家對於所有評估準則能獲得一致性之共識。因此,本 節將介紹德爾菲法之起源及演變與進行步驟,並說明德爾菲法之適用時機、

學者專家之具備條件及其優缺點,最後詳述本研究透過德爾菲之理論基礎及 操作步驟,運用於問卷設計及結果分析之整體設計過程。

一、德爾菲法之起源及演變

德爾菲名稱源至於古希臘神廟Delphi,在此處人們可以得到來自神 之忠告與預測,近年來遂成為研究工具之名稱,係取其預測未來之涵義

【34】。而德爾菲法最早起源於1944年所開始發展之技術預測研究,當 時Arnold將軍委託Theodor von Karman進行與國防相關之未來技術能力 預測【30】,到了1948年美國空軍贊助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所 從事之一項國防研究計畫「Project Delphi」,此計劃之研究主題係衡量 癱瘓美國軍需工業之最佳攻擊目標群,以及攻擊所需之原子彈數量,以 前蘇聯戰略計畫設計者為專家群,期望結果能獲得專家一致性意見。

到了1950年Olaf Helmer and Norman Dalkey等人開始倡導使用該技 法,並於1959年發表不精確科學之認識論(The Epistemology of the Inexact Sciences)論文,奠定了預測哲學之基礎【30】,此篇論文主張 在一尚未發展之新領域中,允許使用專家之意見與評論來制定科學法 則。1964年Gorden and Helmer在蘭德報告中所發表之長期預測研究報 告,將德爾菲法引用於國防體系外之其他領域上,主要致力於預測可能 之發明與新技術變動所造成之社會與經濟衝擊【47】,直至今日已逐漸 廣泛運用於政府機構、學術單位、科技、預算經費與生活品質等各領域 中,成為相關資源監測評估以及環境影響評估計畫之重要輔助決策工具 之一【44、50】。

二、德爾菲法之進行步驟

德爾菲法係一種結構性之團體溝通過程,參與成員允許充分表達意 見,且每個成員意見均受同等重視,基於此前提由專家共同決策問題

【46】,故德爾菲屬於群體決策(group decision making process)技術之 一。該技術之運用係透過一組專家(a panel expert)或德爾菲小組(Delphi

panel),針對特定主題有系統地設計問卷交由專家填寫,然而,學者 Fowles指出單一專家有時會造成偏見,而群體開會討論則會發生聽從領 導者及不願放棄先前所確定之意見等弊病【34】,為避免專家群彼此間 面對面討論或對質而造成互相影響,故問卷通常採用郵寄之方式進行調 查並以匿名方式表達意見,回收後將意見加以蒐集並進行彙整及分析之 動作,同時設計第二份問卷,再發送第二份問卷及第一份問卷之結果給 予每位成員,再次蒐集整合第二回問卷之意見,如此反覆針對同一主題 不斷修正並編制問卷數次,從中獲取最佳之共識結果,直到獲得一致性 之協議為止【1】。

問卷調查所重複之次數,端視專家一致認同之程度而定,當全體共 識已達成或已彙集足夠之資訊,則問卷調查即可停止,然而,其重複次 數仍不宜過多,Hwang等學者提出問卷回覆率(response rate)會隨著重 複調查的次數增加而下降【38】,因此,Green, Hunter and Moore等學者 認為二至三回之問卷次數,便足以達成共識程度,更多次數可能使專家 對於議題修訂不再提供意見,並且降低問卷之回覆率【35】。而Doke and Swanson【33】則認為進行三至四回較為適當,第一回主要著重於探索 主題以及其他額外資訊之貢獻。第二、三回藉由回饋機制影響並修正專 家之見解,逐漸達到一定程度之一致意見。最終回之所有資訊已被彙整 分析,因此確立最後之評估報告。關於德爾菲法之進行步驟歸納如下

【14】:

(一) 界定出所欲探討之主題範圍並成立德爾菲小組,參與成員首先需對 此技法有相當程度之瞭解,並熟悉統計方法及具備設計問卷之能力。

(二) 首先設計開放式問卷,讓受訪者針對研究主題自由填寫;或由研究 者初步擬定問項,讓受訪者參考並提出相關意見增補其問項內容。

(三) 開放式問卷回收後,參考專家所提之意見整理出第一次問卷,並交 由專家填寫。

(四) 第一次問卷回收後,透過統計方法將專家意見加以彙整,製成敘述 統計表。透過平均數、標準差與中位數等資訊表達專家之評選結果。

將此統計結果連同專家所添補之資料附上原問卷,組成第二次問

卷,將此問卷再交由專家群作答。此目的係使專家有機會檢視群體 之意見,作為修正自己意見之機會。

(五) 回收第二次問卷後,若發現某一問項已趨一致,則可不需放入此問 項,而其他未達一致之問項,附上第二次問卷之統計結果,組成第 三次問卷繼續施測。

(六) 重複前兩步驟,直至所有問項之反應結果趨於一致為止。

(七) 以最後一次問卷之結果做為分析之資料。

圖3.2係德爾菲法操作步驟之流程【2】。

圖3.2 德爾菲操作步驟流程 資料來源:【2】

專家小組之組成

(考量專業性、配合意願與多元性等)

確立評估結果 一致性檢定 重複問卷調查

(包含統計分析結果)

統計分析後,將評估項目作修正,並回 饋分析結果於下次調查問卷上

檢定合格

檢 定 不 合 格 依研究目的謹慎設計第一次問卷並進

行調查

德爾菲法執行過程係根據參與成員之專業經驗、直覺與價值觀作為 判定之標準,因此較具主觀色彩,然而,卻能以多元性之觀點避免預測 之偏頗,達到集思廣益之效果,並減少面對面之爭議,謀求一致性之共 識結果,因而成為目前制定決策過程最廣泛應用之決策方法。Hasson等 學者認為使用德爾菲法解決問題具有下列意義【36】:

(一) 在控制範圍內針對現有之資訊加以判斷與連結。

(二) 揭露假設或導引不同觀點之訊息。

(三) 尋求群體之共同意見。

(四) 提供反應者關於該領域之不同及相關層面之資訊。

因此,當研究有必要以專家判斷來從事科技預測時,德爾菲法是一 項良好的分析工具【8】。

三、德爾菲法之適用時機

Linstone and Turoff認為德爾菲法係一個用於團體溝通問題之結構 化方法【46】。Westbrook則定義為一個幫助團體達成一致性意見之過程

【60】。而關於該技法之適用時機,學者Linstone and Turoff認為於下列 情況下方可應用【46】:

(一) 問題之性質無法獨自提供精確之分析技術,然而卻可於群體主觀判 斷之基礎上取得好處。

(二) 問題涵蓋範圍大或較複雜,需依賴群體共同解決,且每個人可能背 景迥異且具有不同經驗或專業知識,但卻無適當之溝通方式。

(三) 因時間與成本之限制,使得經常性之群組會議無法實行。

(四) 避免溝通時個人間嚴重之意見衝突或政策上之不滿。

(五) 保護不同領域之參與者,避免由於人數多寡或個人優勢之因素,造 成結果失真。

當進行德爾菲法時過程應力求緊湊,以免環境與人事變遷影響重複 回饋之效果。主持人態度亦應公正客觀,且具備充分之溝通能力,使專 家們能夠明瞭問題之關鍵點,並保證進行過程匿名且保密,使其自由表 達意見,減少彼此間之附和或爭執造成結果失真。

四、學者專家之具備條件

Taylor and Judd指出進行德爾菲法最重要之步驟即為受訪者之選擇

【57】,學者Wheeller, Hart and Whysall【61】更進而於1990年指出由各 相關領域均衡地選取受訪學者專家之重要性。而對於學者之數量應求適 宜,過少則無法達到集思廣益之效,而造成結果之誤差,過多則工作量 繁雜且彙整不易,難以獲得有效之結論。因此,學者Clayton【29】提出 若參與之專家背景相似,則需15至30位;反之,若專業背景互異,則以5 至10人最為適合。Dalkey【31】亦指出參與人數至少10人時,達到群體 共識之誤差程度最低,且其可信度最高。在專家遴選方面,Delbecq認為 擔任德爾菲法之學者專家應具備以下條件【32】:

(一) 擁有豐富之資訊可與人分享。

(二) 具有參與德爾菲法調查之熱忱。

(三) 認為研究結果將包含其所重視之資訊。

(四) 被公認具備某方面之特殊知識或技術。

(五) 經由教育背景、相關經歷、判斷力、責任感、權威性與合作意願等 條件審慎選擇專家,且每位專家需具備該領域之高度相關知識與能 力,包含實務經驗與理論研究等兩方面專長。

德爾菲問卷調查主要以文字書寫方式來表達意見,因此,Hasson等 學者認為參與之成員同時需具備良好之文字書寫溝通能力,而有些研究 係以電子郵件之方式進行調查,故參與之學者專家亦需具備電腦方面之 基本操作技能【36】。

五、德爾菲法之優缺點

由先前許多研究或調查文獻紛紛採用德爾菲法作為研究工具,即可 暸解德爾菲法勢必具備許多優點,然而,因其進行過程過於繁雜且耗時,

使得研究者操作時亦造成複雜度增加,因此,以下將針對德爾菲法之優 缺點進行說明。

(一) 優點

Hwang and Lin【38】指出使用德爾菲法具備下列優點:

1.問卷以匿名方式填寫,避免少數人影響或操縱結果。

2.結合不同領域之想法,且成員均被視為平等。

3.每位成員擁有足夠之思考時間熟慮每項問題,且能查閱所需資 料,使作答結果更趨於正確。

根據Saaty之觀點則認為【52】:

1.可由專家群中獲得與主題相關之共同意見。

2.具有反覆回饋之作用,使意見趨向一致。

3.分別填答不受他人影響。

4.增加學者專家之參與感。

除了以上優點,謝臥龍另提出藉由多元化背景之參與者,以不 同論點共同討論,可使結論更加嚴謹且不偏頗,而問卷採郵寄方式 進行,亦能排除時空及地理之限制【24】。

(二) 缺點

關於缺點方面,學者Hwang and Lin【38】認為使用德爾菲法具備下 列缺點:

1.進行速度慢且浪費時間。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