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心智圖法美術班教學課程對學生創造思考認知成效的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心智圖法美術班教學課程對學生創造思考認知成效的影響

本節探討同一組三十名學生透過教學在創造思考認知成效的影響,為了解學 生在創造思考認知方面的影響,故本研究以「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進行前、中、

後測,分析方法使用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重複量數,對資料進行敘述統 計、球形檢定、受詴者效應項檢定、成對事後比較與效果量檢定,本節分析各項 結果,如以下說明。

壹、創造思考認知測驗總分 一、描述性統計

整理學生前、中、後三次進行「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的資料,以下為三次 測驗的成績,與其相關性的敘述計量:

表 4-1-1

創造思考認知測驗描述性統計表

帄均值 標準差 N

創造思考活動測 驗總分 1(前測)

64.333 18.145 30

61 數為 64.33,標準差為 18.14,第二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的帄均數為 76.80,

標準差為 17.85,第三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的帄均數為 95.93,標準差為

Epsilonb Greenhou

se-Geisser

Huynh-Fe

ldt 下限 創造力總分 .893 3.162 2 .206 .904 .960 .500

經過球形檢定的結果,由上表可知Mauchly’W 為.893,近似於卡方值 3.162,

在自由度是 2 的情形之下,顯著性 p =.206,p>.05,表示接受虛無假設,即樣本 資料未違反變異數分析之球形假設。 此一相依樣本的球面檢定並未違反,

Mauchly’s W 係數為.893(x2=3.162,p=.206),卡方達.05 顯著水準,表示假設未違 反,因此不需進行修正。

62

三、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1-3

創造思考認知測驗總分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SS df MS F p 值 Scheffe d

組間 15200.621 2 7600.311 109.764 .000 1< 2< 3 1.14 受詴

者間

21753.292 29 750.113

殘差 4016.044 58 69.242 全體 40969.954 89

***p<.05

註: Scheffe為前測、中測、後測的事後比較,Cohen’s d為中測與後測比較實際 效果量

由上述的報表可知組間效果F(2,58)=109.764,p=.000<.05,表示三次測驗中,

學生在創造力的表現的確有所不同。學生在第二次與第一次測驗的帄均值差異為 12.467,達顯著差異,說明學生在「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上的結果第二次優於第 一次,學生在第三次與第一次測驗的帄均值為31.600,達顯著差異,第三次與第 二次測驗的帄均值差異為19.133,亦達顯著差異。

四、Cohen’s d實驗效果量

在實驗效果量的判定上,若 d 值小於 0.2 則表示實際的顯著性較低,若介於 0.2 到 0.5 之間則表示顯著性為中等,若值介於 0.5 到 0.8 則表示實際顯著性為中等 到高,若值高於 0.8 則表示實際顯著性是大的(李旻憲、張俊彥,2004)。由上表 可知,本研究中測與後測之 d 值為 1.14,d> 0.8,表示實際效果量是有高度顯著 的。

藉由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 Cohen's d 效果量的結果可得知,心智圖法 教學融入課程的表現比一般教學階段的表現來的好。因此可以說明學生在「創造

63

思考認知」測驗上的結果第三次優於第二次,也優於第一次。由結果可以發現,

學生接受「一般美術班教學課程」後,在創造力的表現較尚未教學時來的佳,而 接受「心智圖法融入美術班教學課程」後,在創造力的表現也優於接受一般美術 班教學課程來的好。

貳、創造思考活動測驗各分項

一、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測驗各分項帄均數

圖 4-1-1 二、流暢力

(一)描述性統計

整理學生前、中、後三次進行「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的資料,以下為三次測 驗中「流暢力」的成績,與其相關性的敘述計量:

表 4-1-4

流暢力描述性統計表

帄均值 標準差 N

流暢力 1 9.066 2.405 30 流暢力 2 10.700 1.950 30

64

流暢力 3 11.600 1.132 30

從以上敘述統計資料中可以了解,第一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流暢力的帄 均數為 9.066,標準差為 2.405,第二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流暢力的帄均數為 10.700,標準差為 1.950,第三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流暢力的帄均數為 11.600,標準差為 1.132,因此若從帄均數的變化來看,教學對於學生在創造思 考中的流暢力可能有影響,而且「心智圖融入美術班教學課程」的影響又大於「一 般美術班教學課程」,分析結果表示心智圖法的教學對學生在創造思考的流暢力 上有正向的影響。

(二) 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1-5

流暢力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

SS df MS F p 值 Scheffe d

組間 98.956 2 49.478 37.247 .000 1< 2< 3 0.56 受詴者

238.322 29 8.218

殘差 77.044 58 1.328 全體 414.322 89

***p<.05

註: Scheffe為前測、中測、後測的事後比較,Cohen’s d為中測與後測比較實際 效果量

由上表可知組間效果F(2,58)=37.247,p=.000<.05,表示三次測量中,流暢力 的表現的確有所不同,且以第三次測量最佳。學生在第二次與第一次測驗的帄均 值差異為1.63,達顯著差異,說明學生在「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上「流暢力」的 結果第二次優於第一次,學生在第三次與第一次測驗的帄均值為2.53,達顯著差

65

異,第三次與第二次測驗的帄均值差異為.90,亦達顯著差異,說明學生在「創 造思考認知」測驗上「流暢力」的結果第三次優於第二次,也優於第一次。

(三) Cohen’s d實驗效果量

以中測與後測流暢力的帄均數與標準差檢定效果量,得出d值為0.56,d>0.5,

結果表示顯著性達到中等以上,因此可從Scheffe與Cohen’s d的結果推論,學生 接受「一般美術班教學課程」後,在「流暢力」的表現較尚未教學時來的佳,而 接受「心智圖法融入美術班教學課程」後,在「流暢力」的表現也優於接受一般 美術班教學課程來的好。

三、開放性 (一)描述性統計

整理學生前、中、後三次進行「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的資料,以下為三次測 驗中「開放性」的成績,與其相關性的敘述計量:

表 4-1-6

開放性描述性統計表

帄均值 標準差 N

開放性 1 17.233 5.276 30 開放性 2 20.233 6.495 30 開放性 3 24.633 5.209 30

從以上敘述統計資料中可以了解,第一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開放性的帄 均數為 17.23,標準差為 5.276,第二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開放性的帄均數為 20.23,標準差為 6.495,第三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開放性的帄均數為 24.63,標準差為 5.20,因此若從帄均數的變化來看,教學對於學生在創造思考 中的開放性可能有影響,而且「心智圖融入美術班教學課程」的影響又大於「一 般美術班教學課程」,分析結果表示心智圖法的教學對學生在創造思考的開放性 上有正向的影響。

66

(二) 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1-7

開放性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

SS df MS F p 值 Scheffe d

組間 831.200 2 415.600 41.125 .000 1< 2< 3 0.74 受詴者

2231.567 29 76.951

殘差 586.133 58 10.106 全體 3648.90 89

***p <.05

註: Scheffe為前測、中測、後測的事後比較,Cohen’s d為中測與後測比較實際 效果量

由上表可知組間效果F(2,58)=41.125,p=.000<.05,表示三次測量中,開放性 的表現的確有所不同。學生在第二次與第一次測驗的帄均值差異為3.0,達顯著 差異,說明學生在「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上「開放性」的結果第二次優於第一次,

學生在第三次與第一次測驗的帄均值為7.400,達顯著差異,第三次與第二次測 驗的帄均值差異為4.40,亦達顯著差異。

(三) Cohen’s d實驗效果量

以中測與後測流暢力的帄均數與標準差檢定效果量,得出d值為0.74,d介於0.5 至0.8之間,顯示兩次測驗實際上的顯著性達到中等以上到高。

因此可從Scheffe與Cohen’s d的結果推論,說明學生在「創造思考認知」測驗 上「開放性」的結果第三次優於第二次,也優於第一次。由結果可以發現,學生 接受「一般美術班教學課程」後,在「開放性」的表現較尚未教學時來的佳,而 接受「心智圖法融入美術班教學課程」後,在「開放性」的表現也優於接受一般

67

美術班教學課程來的好。

四、變通力 (一)描述性統計

整理學生前、中、後三次進行「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的資料,以下為三次測 驗中「變通力」的成績,與其相關性的敘述計量:

表 4-1-8

變通力描述性統計表

帄均值 標準差 N

變通力 1 6.133 1.870 30 變通力 2 7.433 1.994 30 變通力 3 9.000 1.947 30

從以上敘述統計資料中可以了解,第一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變通力的帄 均數為 6.13,標準差為 1.87,第二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變通力的帄均數為 7.43,標準差為 1.99,第三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變通力的帄均數為 9.00,

標準差為 1.94,因此若從帄均數的變化來看,教學對於學生在創造思考中的變通 力可能有影響,而且「心智圖融入美術班教學課程」的影響又大於「一般美術班 教學課程」,分析結果表示心智圖法的教學對學生在創造思考的變通力上有正向 的影響。

(二) 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1-9

變通力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

SS df MS F p 值 Scheffe d

組間 123.622 2 61.811 28.680 .000 1< 2< 3 0.79 受詴者 201.789 29 6.958

68

殘差 125.044 58 2.156 全體 450.45 89

***p <.05

註: Scheffe為前測、中測、後測的事後比較,Cohen’s d為中測與後測比較實際 效果量

由上表可知組間效果F(2,58)=61.811,p =.000<.05,表示三次測量中,變通力 的表現的確有所不同。學生在第二次與第一次測驗的帄均值差異為1.30,達顯著 差異,說明學生在「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上「變通力」的結果第二次優於第一次,

學生在第三次與第一次測驗的帄均值為2.86,達顯著差異,第三次與第二次測驗 的帄均值差異為1.56,亦達顯著差異。

(三) Cohen’s d實驗效果量

由中測與後測的帄均數與標準差檢定Cohen’s d,得出d值為0.79,d值介於0.5 到0.8之間,顯示其顯著相關為中等以上。

從Scheffe與Cohen’s d的檢定結果可得出以下結論,學生在「創造思考認知」

測驗上「變通力」的結果第三次優於第二次,也優於第一次。由結果可以發現,

學生接受「一般美術班教學課程」後,在「變通力」的表現較尚未教學時來的佳,

而接受「心智圖法融入美術班教學課程」後,在「變通力」的表現也優於接受一 般美術班教學課程來的好。

五、獨創力 (一)描述性統計

整理學生前、中、後三次進行「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的資料,以下為三次測 驗中「獨創力」的成績,與其相關性的敘述計量:

69

4-1-10

獨創力描述性統計表

帄均值 標準差 N

獨創力 1 9.466 3.607 30 獨創力 2 12.433 3.936 30 獨創力 3 16.266 3.433 30

從以上統計資料中可以了解,第一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變通力的帄均數 為 9.46,標準差為 3.60,第二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變通力的帄均數為 12.43,

標準差為 3.93,第三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變通力的帄均數為 16.26,標準

標準差為 3.93,第三次進行創造思考認知測驗中變通力的帄均數為 16.26,標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