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性別刻板印象的意涵

 

第二節 性別刻板印象的意涵

        所謂刻板印象,指的是社會對特定群體的人,有一套簡化、僵化、過度類化的 看法。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刻板印象為人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加速適應 環境,將有共同特徵的東西分類,以幫助自己有效率的了解,自然形成的概念(晏 涵文,2002)。個體經由模仿、增強及自我的社會化的方式學習性別角色,這個歷 程是教養男孩女孩成為群體公認適合他們性別行為的過程,是容易造成性別刻板化

(sex typing)。 

一、 性別刻板化之內涵

        劉秀娟的《兩性教育》(1999)提到,個體在所處的社會文化中學習、發展適 合該文化的性別角色與行為。一些男性化跟女性化特質的語彙反映了個體對於性別 角色及其行為的信念與態度,這與社會化歷程中社會與文化期許是相關的,形成一 種固定、刻板的看法及印象,也就是性別刻板印象。 

        男女天生在心理與行為特質上差異不大,但是社會文化既存的性別刻板化概 念,卻不斷的影響個人的性別角色行為,且在社會學習、互動中不斷的受到強化(蕭 蕙心,2002)。性別刻板印象存在兩個層面,一是文化層面,另一是個人層面。就 像我們會從生活環境中獲得訊息一樣,我們也會從生活中獲得性別刻板印象。由於 角色是學習而來,因此,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會因為學習而被修改。(劉秀娟、林明 寬譯,1996)。  兒童性別角色、性別刻板印象的學習,是受到外在環境提供性別準 則的線索,例如家庭長輩角色的示範、模仿,還有學校、朋友、傳播媒體等影響。

研究上發現在家庭裡,親子互動中就容易帶著性別刻板印象的態度,也發現男性對 性別刻板印象比女性強烈、固著(林文瑛,2002)。 

而依照性別角色發展歷程,個體在七歲之前即能了解性別是無法更改,而七到 十一歲小學階段時,在性格取向上開始刻板化。小學期間,八、九歲的兒童對性別 的執著變得比較有彈性,不那麼堅持男孩只能玩男孩的遊戲、女孩只能玩女孩玩的 遊戲 (林文瑛,2002)。這時期可以開始以教育的方式引導、了解多元的性別角色。

下表 2‐2 為 Shaffer 於 1999 年提出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行為發展之歸納: 

13 

資料來源:引自林文瑛(2002)。性別平等教育(頁 45)。台北市:家親文化。 

 

細心;男性有淚不輕彈,女性把眼淚當武器;女性要有女生樣,不可以粗野,粗重 工作讓男性做等等,這些雙重行為標準從上一代傳承給下一代。 

(三)對未來成就的期待不同

        在教育期望上,父母較期盼男孩受較高的教育、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而對女孩 會擔心受教育太高、工作能力太強,會找不到更高能力的對象。 

(四)擔任職務的重要性

        在 1990 年代的調查研究中,明顯發現男性較容易擔任重要的職務,許多機構 考量認為女性會因懷孕及家庭而影響工作,而男性沒有這些限制,因此喜歡重用男 性。 

二、性別刻板印象的成因

        性別刻板印象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個體藉由觀察、模仿成人的行為,習得性別 刻板化的態度;在經過社會化的過程中加深觀念、強化行為。 

三、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

社會對於男性、女性的行為賦予不同的期望與標準,使個體不論在對別人或是 對自己皆可能會依循這些期望、標準,這就是性別角色規範。當男、女兩性脫離或 違反性別角色規範,或在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下,面臨實際自我概念與理想自我概念 間不一致時,容易出現性別角色衝突或性別歧視。此外,性別刻板印象愈深的個體 容易自我設限、自我壓抑、思考模式僵化,認為自己優於或劣於異性,這種性別態 度須要經由教育來改變。 

O’Neil 於 1981 年提出關於性別角色衝突之幾項假設,可以了解性別刻板印象 造成性別角色衝突的影響(晏涵文,2002): 

        1.性別角色社會化影響個人性別認同及信念。 

    2.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接收到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會造成其自我設限的態度或 行為,進而將限制他們的成長及因應未來複雜生活的能力。 

    3.性別刻板印象會導致性別角色衝突或性別歧視。 

    4.性別角色衝突及性別歧視會對兩性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5.性別角色衝突及性別歧視促使兩性為了鞏固自己的性別認同,而去貶抑另一 性別。 

    6.「男性對女性的貶抑」及「女性對男性的貶抑」是瞭解個人及整體性別觀如 何在社會中運作的重要議題。 

    7.兩性應該對社會化或衝突而造成的性別歧視負責。 

    8.大多數人可能經驗到因為性別角色社會化、性別刻板印象及性別歧視而導致

15 

的不同程度壓力。 

    9.不斷評估性別角色社會化、性別角色衝突及性別歧視是如何交互作用,以及 如何影響人際關係,將對性別角色衝突更瞭解。 

綜觀以上所述,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是受到環境影響,從社會、文化、環境中 習得,亦可能因學習而改變。近年來,台灣社會更是強調多元性別,並鼓勵尊重與 接納每個人身上具備兩性化的性別特質,因為具有雙性化特質的人不但心理較健 康、較能承受壓力,也較能發揮所長。藉由教育,讓個體學習追求性別的真平等、

不因性別有刻板印象、不論對同性或異性皆尊重個別差異,並發展剛柔並濟的性別 角色,是極為重要的課題。 

   

第三節 繪本教學之運用

 

 

        在教育現場及許多研究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經常融入各領域教學,而常被運 用來進行教學的媒體之一即是繪本。本節將分別討論繪本的概念與價值、繪本教學 之功能與步驟。 

一、 繪本的概念與價值

        現在通用的「繪本」一詞是日本語,在歐美稱「Picture Books」,一些中文翻譯 為「圖畫書」或「圖畫故事書」。 

(一) 繪本與一般文學書籍的不同

        文學中的插畫用來說明、裝飾,而繪本的圖畫會出現在每一頁、跨兩頁,或和 隔壁頁的圖畫相互影響。有時繪本可由完整的圖畫來說故事,但大部分的插圖與內 容都會共同出現,兩者共同對故事具有更完整的敘說 (陳凱婷與陳慶福,2009)  。 

(二) 繪本擁有較高的圖像性

比起一般文學故事書,繪本擁有較高的圖像性,可以協助文字的閱讀與理解,

增加閱讀的興趣。說明如下:

1. 集中視覺的焦點 

        繪本協助讀者縮小視野,將不同的事物深刻而清楚的聚焦在眼前。 

2. 畫中有話 

        繪本要讀者仔細閱讀圖畫的每個細節,將細節組合後瞭解整幅畫的意義(林真 美,1999),具有以圖畫進行故事敘說的功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