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遠東運動會是基督教青年會主導之一項國際運動賽會,也是繼古柏坦於1896 年恢復奧運之後,規模最大的區域性國際賽會 187 。遠東運動會為中日菲三國合組

第二節 李惠堂參與奧運會

1936年球王統率中華大軍遠赴柏林出席奧運會時擔任隊長,而在1948年、

1960年、1964年三屆奧運會中,李惠堂於中華隊中身分已從球員轉為教練,並為 中華隊組訓香港選手出力甚多。而在這幾次的奧運代表隊中,除了第十八屆東京 奧運的林鴻汶為臺灣本土球員外,其餘皆是香港華籍球員,因此包含教練李惠堂 在內中的中華代表隊,清一色是由香港華人球員組成208,當他在1972年第20屆慕 尼黑奧運會,還曾為本報撰述「奧運縱橫談」專欄,膾炙人口209。球王也拿出寫 文章的興致,為奧運寫下一首「奧運詞」。

希臘相傳奧運昌,萬邦英俊共登場,雄風顯耀奮鷹揚,虎眼黛眉容貌秀,縱 橫奔走巧趨蹌,錦標奪得姓名香210

一、1936年柏林奧運會

(一) 李惠堂擔任中華隊隊長

柏林世運今開幕,五環招展人雀躍,男女健兒奮鷹揚,奪得錦標榮祖國211

1936年球王統率中華大軍遠赴柏林出席奧運會時,以足球為國技之英國代 表隊,亦震於李氏之威名,若芒刺在背,故對我國比賽中,倍加注意,當時英隊 中堅對球王監視十分嚴密,幾乎寸步不離絲毫不敢大意212

208鄭夏英、吳俊賢、王宏義,《香港南華足球會對台灣足球發展之影響-以 1940~1973 年為中心》,

(高雄:人文與社會學報第一卷第九期),2006。

209李廣淮,〈足球王李惠堂與世長辭〉,《中國時報》,臺北,1979.07.05。

210李惠堂,《魯衛吟草》,香港:建安印務公司,1974。

211李惠堂,《魯衛吟草》,香港:建安印務公司,1974。

212周家騏,《上海足球》,上海:業餘週報社,1945。

67

1936年參加柏林奧運,擔任中華奧運足球代表隊隊長,但全隊並無教練(本 來體協會聘顏成坤為教練,後因事中途折回),出場陣容皆由隊長安排,做隊長 的應該在每一場球賽前和隊友共同研究對方的踢法和戰術,以為應付,他應該是 領導群倫的人物,一隊的榮辱盛衰,戰機優劣,隊長的影響責任最大213。當時全 隊22人平均年齡28.6歲,這是他最後一次為國家選手,時年32歲並身兼隊長,雖 然成績不盡理想,然而此次以32歲之姿參賽,並以矯健的身手深獲歐洲各國家隊 激賞,甚至紛紛邀請前去觀摩,英國亦邀請球隊到倫敦進行兩場友誼賽。以前入 選遠東運動會雖然四次(應為五次,一次參加三華征澳未歸),但都不如此次任重 道遠,備受矚目,當時代表隊的實力可說是精銳盡出,出場陣容部署也煞費苦心;

李惠堂認為這是中國隊歷年來最強的陣容,實力與英國隊是相伯仲而無遜色,可 惜部分球員已非黃金時代(正選為包家平、李天生、譚江柏、徐亞輝、黃美順、

陳鎮和、曹桂成、馮景祥、李惠堂、孫錦順、葉北華)。本屆,足球比賽共16隊 參加,採用淘汰制,首次與英國相遇,13名隊員們在參加的亞洲巡迴的友誼賽後,

一路征戰,難免疲憊,到了柏林立刻面臨比賽;英國風聞李惠堂為全隊靈魂,特 地派兩人監視(據說被派監視的兩個選手,後來在英相識,反而變成他經常通信 的好朋友了)比賽過程很緊湊,以致一籌莫展,上半場實戰和,可惜中國球員的 體力究竟不及英國球員,下半場以0比2受挫214,結果就被淘汰出局,但演出的還 算是差強人意,因此歐洲各國,包括足球王國英國在內,紛紛邀請前往觀摩215; 在倫敦市長的宴會中,當時兵工廠的教練喬治亞力生與李惠堂幾番討論,他認為 中華隊的技術不錯,傳球的技巧連兵工廠的球星們也要借鏡,可惜體力、速度都 差一點,否則英國的業餘球隊必敗下風216;後來亞力生問起李惠堂的年紀,得知 他已有32歲,立刻搖頭嘆息:「老李,若你年輕十歲的話,我一定留你在兵工廠

213李惠堂,《球圃菜根集》,香港:前鋒體育書報社,1948。

214李爾康,〈我所知道的李惠堂〉,《傳記文學》,第35 卷第 3 期,1979。

215廖淑倫,〈享譽國際體壇的球王李惠堂〉,《名流雜誌〉,香港,1976.05。

216張素珠主編、張生平,〈亞洲足球王-李惠堂〉《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二輯》,臺北:臺灣身體 文化學會,2007 年。

68

隊裡,不讓你回唐山了」這幾句話聽得李惠堂感到窩心217。我國第一次參加奧運 的足球隊雖然遭到淘汰,但卻為亞洲足球王國留下了一個美譽。

圖2-2 1936年柏林奧運會全體留影

資料來源: 李惠堂,《球圃菜根集》,香港:前鋒體育書報社,1948。

(二) 1936年亞洲行友誼賽

由於當時政府財力困難,因此球隊必須提前兩個多月乘法國郵輪出國,一路 打比賽籌措經費218。我國足球隊為了籌措經費,在赴會之前迎戰南洋等地進行熱 身賽,足跡遍及越南、印尼、新加坡、緬甸、印度等地,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球 藝換來了20多萬港幣的收入219,當時由於國家政府財力困難,無法提供旅費讓球 員們前去柏林,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球員們只好自籌經費,提前兩個月出國,

仰賴沿途比賽的門票收入作為參加奧運會的費用220。此次中華隊赴柏林奧運會途 中,所經亞洲各地的友誼賽,李惠堂率領赴會,先在亞洲南洋、印度等地比賽,

共27場,3場和局外,其餘全勝,這是他認為足以致豪的戰績。在這些比賽當中,

217汪清澄,〈文武雙全前無古人球王李惠堂的故事七〉,《中外雜誌》,第73 卷第 7 期,2003。

218鄭懿瀛,〈足球王國(中華民國)〉,《中央日報》。

219關文明、樓杭英〈香港南華體育會與中國近代體育〉,《浙江:浙江體育科學雙月刊》,第19 卷第2 期),1997。

220張素珠主編、張生平,〈亞洲足球王-李惠堂〉《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二輯》,臺北:臺灣身體 文化學會,2007 年。

69

李惠堂自認為最有意義的,就是1936年,中華隊訪問緬甸,緬甸那時水準很高,

知道中華隊要來,一些緬甸人便譏笑當地華僑:「你們中國人都是吃稀飯長大的,

腳都是軟的,怎麼能踢球?」221。最後一仗到達緬甸,當地仰光僑胞見到祖國第 一支球隊來訪,特別興奮,組織籌備會盛大歡迎,熱誠接待,食宿交通都有專人 負責;由於華僑的鼓勵,士氣旺盛極了,結果三戰全勝,創下空前紀錄,尤其最 後一場以4比0獲勝,這四球由球王一人包辦,僑胞歡喜若狂,賽後把球王抬著遊 行全場,僑胞們認為中華隊為他們爭得了莫大光榮222。我國參加柏林第十一屆奧 運會,由李惠堂擔任隊長,在亞洲一帶比賽,計56天出賽27場,除了三場為和局 外,其餘24場都獲勝利,統計得求113,失球27,球王射入26球最多,球王這種 佳績實在難能可貴223。緬甸足協會長更以一隻「銀碗」送給他,表示對他由衷的 佩服。他寫詩形容當時的情形,並且賦二首詩」:

世運隊威震亞洲

中華兒女陣堂堂,一戰功成甘七場,僑眾歡呼天地震,病夫吐氣也眉楊224

世運足球隊所到皆捷,快慰之餘賦此與同仁共勉

萬眾呼聲動地高,吾儕今借足球豪,本來一蹴云何價,聊表微長壓若曹,

人望如思誠可貴,功成猶待再宣勞,還將餘力匡時務,到處僑胞苦有號225

1936年柏林奧運會以後,應邀在歐洲大陸作訪問比賽,到了音樂之都維也 納,中華隊抱著小學生求教的心情,大膽地和奧國職業隊挑戰,第一天隊職業賽 亞軍拉皮得(Rapid),僅以2比4敗陣,隊員還認為比數接近,且能攻入兩球,成績 不錯。第二天應付職業冠軍賽愛美拿(Admira),結果0比11輸了,上半場輸5球,

221魯夫,〈忠肝義膽高風亮節愛國球王李惠堂的生平〉,《中華足球半年刊》,第十七期,1979。

222汪清澄,〈球王李惠堂七十憶往〉,《足球季刊》,1974.10。

223汪清澄,〈文武雙全前無古人球王李惠堂的故事五〉,《中外雜誌》,第73 卷第 5 期,2003。

224惠天,〈李惠堂精神〉,《足球季刊〉,第13 期,1978.03.15

225李惠堂,《魯衛吟草》,香港:建安印務公司,1974。

70

下半場失6球;那天中華隊因前一天激戰,體力消耗過多,足球全由對方操控,

很少越過中線,李惠堂在前場沒有球踢,中後衛和門將都頻頻招架,生意興隆;

半場休息時,隊中有兩位由吵嘴而打起來,影響全隊情緒,擔任中鋒的球王這場 比賽在中圈共開了12次球,開球一次表示輸一球,但有另一次開球為半場比賽開 始,李惠堂認為這是他生平最倒楣的一天226。在他的記憶當中,這兩次重要比賽 的紀錄,他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因為太巧了,兩次的結果都是11比0,不過一次 是站在勝方,一次則站在負方,也許我國在當時亞洲可說是足球強國,一但脫離 了亞洲,與歐洲勁旅相抗衡時,不難看出我國要與之抗衡仍然需要更多實力和努 力的提升。

(三) 婉辭參加巴黎紅星職業隊

中華隊於參加奧運會後邀請到歐洲各國去訪問,表演得最精彩就是在巴黎對 紅星隊(巴黎聖日耳曼之前身)的一仗。紅星隊算是巴黎職業隊中第一勁旅,中華 隊在旅途舟車勞頓當中能以2比2打成和局,實在難能可貴,這場李惠堂的演出他 自認相當滿意。紅星隊的球探看他球技超群,身手不凡,球賽結束後陪同紅星隊 的負責人攜帶一份合約跑到李惠堂的住的旅館,要請球王訂約為紅星隊效力。當 時李惠堂已32歲,他受寵若驚的婉辭紅星隊美意,並告訴他說他年紀已不輕,回 國後或許要高掛球鞋了。紅星隊球探對他說,看他的體力和技術至少還能再踢5 年一等的好球,並說是以空前優厚的報酬聘請他留在巴黎表演227。可惜我的年事 已高(足球年齡),而且為了家庭、工作、環境等種種問題,只好辜負他們的盛情 了228。可惜的是李惠堂在柏林奧運之後,當時國際奧委會禁止職業球員參加奧運 會,李惠堂一口回絕道:「我還要繼續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為免喪失奧運參 賽資格,拒絕了法國甲組聯賽球會巴黎紅星的職業球員合約,未能透過在歐洲高

226李爾康,〈我所知道的李惠堂〉,《傳記文學》,第35 卷第 3 期,1979。

227李爾康,〈我所知道的李惠堂〉,《傳記文學》,第35 卷第 3 期,1979。

228李惠堂,《球圃菜根集》,香港:前鋒體育書報社,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