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李惠堂擔任國際足球總會副會長、亞洲足協副會長

(二)李惠堂帶領中華民國奪下 1954 年馬尼拉、1958 年東京兩次亞運會金牌 李惠堂往返兩岸居中協調替中華贏得珍貴的亞運會足球金牌,當這支亞洲第 一的足球勁旅回到臺北松山機場時,歡迎人潮眾多可見臺灣足球風氣一時之間也 為之興盛,更值得驕傲的是在第二、第三屆亞運會奪得足球金牌返國後,曾接受 先總統蔣公兩度召見,是球王引為畢生的殊榮。可惜當年亞運會以香港南華球員 為主體,而失去發展國內本土球員的先機,在港華球員不再代表中華民國出賽之 後,對我國的足球運動影響甚大。

(三)

李惠堂擔任國際足球總會副會長、亞洲足協副會長

在1954年亞運會期間,由菲律賓等國倡議成立「亞洲足球聯合會」,首次的 會議上李惠堂被任命為亞足聯首任秘書長,1966年開始榮任國際足球總會及亞洲 足球協會副會長及國際足總技術委員,並代表我國出席多次國際會議,對於維護 我國會籍更具卓越貢獻,成為我國獲此國際體壇榮譽之第一人;1967年至1974年 任亞洲足球協會副會長,之後又被推薦為亞洲足球協會名譽會長;1968至1972年 間曾任國際足球總會技術委員會委員。1972年至1974年又改任技術顧問;國際足 球技術委員設於瑞士,九位委員中,李惠堂是唯一的亞洲人,可見當時他在亞洲

142

足壇地位。

(四) 李惠堂讓臺灣足球地位更加穩固且捍衛中華民國參賽之權益

李惠堂出任許多國際足球組織重要職務,在 1956 年里斯本、1958 斯德哥爾 摩、1974 年法蘭克福等國際足球總會大會多次排除意圖取消我國會籍參與之情 事;1966 年亞洲足協排除中華民國會籍,他毅然辭去亞洲足協副會長職務,以 示抗議。對於維護我國在足壇上的合法地位,讓臺灣足球的國際地位更為穩固,

堅強捍衛參賽權益,協助中華足球陸續參加諸多重要足球賽事,其個人運動表現 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可謂是我國足球運動員中的第一人。

(五) 李惠堂推展國內足球運動

1950 年國共內戰失利的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李惠堂與中華民國政府體 育界兩者之間有許多良善互動,對於台灣足球界也有相當多關注與指導。加上他 與同為足球運動愛好者鄭為元、黎玉璽等中華民國政界名人的共同合作下,足球 運動成為 1970 年代之前台灣的最興盛運動。1950 年代李惠堂退休轉任教練繼續 香港和臺灣兩地從事推廣足球運動,戰後定居於香港的李惠堂,對於臺灣的足球 發展仍給予許多的關注及指導。在 1965 年中華隊獲得默迪卡杯冠軍返國後,李 惠堂便大力呼籲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協助我國足球運動的推廣總是不遺餘力,也 受到蔣經國院長盛讚李惠堂對我國體育的貢獻,他一生縱橫足壇的輝煌戰績,仍 是一代又一代年輕的足球員所效法的榜樣。

李惠堂自幼年開始踢球,年僅18 歲就入選國家隊參加遠運會,20 歲即被封 為球王,以當年中華民國在九次遠運會中他參與了四次冠軍以及多次在國外的足 球比賽,在當年交通不便與足球技術尚未發達能有如此的表現,足球實力堪稱為 亞洲球王。1925 年到了上海,引領上海的足球風氣並囊括了當時西聯會、高級

143

杯、中華足球聯賽等冠軍,為上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景。李惠堂在上海時期也 曾受邀到復旦大學擔任體育主任,並且策畫數次遠征國外的計畫,因為李惠堂想 起他在南華時期征澳洲的經驗,認為遠征對磨練球技大有幫助;從以上的事蹟來 看,年僅不到25 歲的李惠堂卻能有如此般的精采表現與遠見,確實是值得給予 肯定。而在轉任教練時他帶領中華民國奪得兩次亞運會、兩次馬來西亞默迪卡杯 的冠軍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這當中是李惠堂居中協調香港南華會球員為主體,但 這也是相當合理,畢竟在當時1950 的年代,臺灣的足球實力並無法在亞洲勁旅 抗衡,而我國極需藉由國際體育競賽來維護中華民國合法的地位;在當時備受兩 蔣總統愛戴的李惠堂先生,集國民政府一切的資源,如果當時李氏能在奪得兩次 亞運金牌50 到 60 年代的黃金十年,一方面全力培養臺灣本土足球員與亞洲接軌,

一方面透過南華球員與台灣足球員交流或學習,也許臺灣的足球實力能夠藉此向 上提升,不至於在南華球員中止替中華民國參賽後,足球實力大幅後退。雖然李 氏對臺灣足球的培養失去了契機,但卻也成功藉由數次的國際比賽來彰顯中華民 國的合法地位,故李惠堂在教練時期所帶領的中華民國足球隊確實值得我們給予 肯定。

李惠堂的晚年則為國際足總副會長及亞足協副會長,多次成功地在國際之間 為臺灣發聲並且鞏固了中華民國會籍,當時若沒有李惠堂為中華民國聲援,也許 在1960 年代左右我國體育無法以中華民國名義出賽,亦或無法參與國際之間的 體育賽事,故由此可見他在擔任國際足球運動的領袖,確實為中華民國立下戰功,

應值得肯定。最後,李惠堂自1905 年出身香港,幼年成長於中華民國草創年代 與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40 年到 1950 年期間歷經了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

而在球技上茁壯於香港南華與上海樂華,李氏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香港。

然而在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時,或許在李惠堂所生長的時代背景影響 下,亦或是年少時期即身穿中華民國球衣為國奮戰,綜合種種因素,李氏對中華 民國有著高度的情誼,與臺灣有密切的往來聯繫,以自身的作為來為臺灣貢獻與

144

發聲。

綜觀以上李惠堂在球員、教練及晚年擔任國際足球運動領袖時,再度驗證了 亞洲球王的美譽。然而,他在足球上的貢獻有目共睹,我們應該給予肯定,但過 去仍有許多文獻對李惠堂的描述多半言過其實,當年國共內戰後國民政府遷至臺 灣,我國需借重李惠堂先生在國際之間的聲望與發聲,來提升我國在國際之間的 認可並且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所以在李惠堂逝世時,1980 年代初期國內的報 章雜誌對於李惠堂的論述有些過甚其詞的跡象,所以我們應持平客觀的來評價李 惠堂,他仍是我們心目中的亞洲球王,只是或許不應該過於神話,應還給他一個 最真實的原貌。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