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探討李惠堂的生平背景與過程的演變。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法為主 並輔以半結構式訪談來加以考察與分析。資料蒐集包含: 1.足球年鑑資料、李惠 堂歷年所撰寫之書籍、包含古近體詩、足球技巧、足球規則、足球競賽規程、足 球公報之蒐集;2.各大專院校老師對李惠堂之研討論文或發表之有關文獻;3.國 內有關李惠堂與足球之期刊之史料蒐集,並查閱中央日報、民生報、聯合報等各 大報之相關報導;4.蒐集有關李惠堂先生紀念集等;5.教育部及重大機關之官方 網站資料。

(一) 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係指有系統的蒐集及客觀的評鑑與過去發生之事件有關的資料,以 考驗那些事件的因果或趨勢,提出準確的描述與解釋,進而有助於解釋現況以及 預測未來的一種歷程19。歷史研究是針對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作有系統的探討20。 歷史研究者首先要蒐集歷史資料,簡稱史料,再將這些錯綜複雜的史料加以整理,

以嚴謹的方法去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對史料作客觀批判、鑑定與解釋。雖然歷 史不一定會重演,但是歷史研究的結果,可以使後人知道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

同時可以吸取往事的成敗經驗,避免重蹈覆轍,進而收到以古鑑今與鑑往知來的 效果21。本研究蒐集1905年至1979年間有關李惠堂生平與足球相關的史料,如學 位論文、報章雜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證書、物品、活動訊息公告等等遺留的 原始史料。經評鑑、綜合、分析、解釋過程,最後形成結論,以陳述論斷。

(二) 訪談法:

19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1999 年 3 月。頁 267~279。

20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 。

21葉重新,《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 年。頁 178。

12

訪談法是由研究者提出問題,直接向研究對象以口語進行「發問」,而以得 到的回答作為研究資料,藉由筆者以半結構式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引導訪談;除 了上述文獻、史料的蒐集與分析,筆者也走訪全臺各大圖書館查訪有關李惠堂之 相關文獻,其不足之處,再補以訪談的方式,訪問各時期與李惠堂先生有關之人 員,就其口述內容加以歸納整理,訪問內容包括當時李惠堂之生平背景與概況,

重要紀事及人員回憶等,獲得的資料內容將與筆者以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所 獲資料進行交叉檢證,以避免訪問資料內容失之客觀。訪談的對象為李惠堂在球 員時期之晚輩如高庸、謝善伍、羅智聰、陳益雄,相關記者何長發、汪清澄、賴 文輝等,以及曾經研究李惠堂之學者鄭國銘等。訪談內容包含李惠堂的生平背景 與他對臺灣或足球上留下的貢獻和評價、李惠堂在海外的征戰之旅及國際賽事所 流傳之佳績、李惠堂與中華足球運動史上之發展等多重面向。整理如表 1:

表1 訪談人物表 與李惠堂

之關係 姓名 訪談時職稱 經歷 訪談

日期 資深體育記者 汪清澄 體育記者 中央通訊社記者 104.10

師生 謝善伍 花蓮足委總幹事 中華隊選訓委員 105.02 師生 羅智聰 教授 中華男足總教練 105.02 資深體育記者 何長發 體育記者 民生報體育記者 105.02

好友 高庸 銘傳大學

足球教練 亞運會女足執行教練 105.02 資深教練 陳益雄 花蓮足協理事長 中華隊青少年組領隊 105.02 資深教師 鄭國銘 小學教師 國小主任 105.03 資深體育記者 何長發 體育記者 民生報專欄作家 104.12 資深體育記者 賴文輝 足球專欄作家 香港十大名將作者 105.04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研究計畫整理

(三) 研究架構

13

本研究分三個部分來撰寫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之研究(1905~1979):首先,

探討李惠堂的生平背景與其貢獻和評價,包含李惠堂的生平背景和當時啟蒙與發 跡的香港南華足球隊等發展概況,以及李惠堂一生對足球之貢獻與評價等,包含 了他文武雙全的才華,以自撰的書籍表露出足球對他人生重要意義。再將李惠堂 先生在足球運動上分為兩個面向去探討:其次探討李惠堂與中華足球運,探討李 惠堂擔任中華隊教練時的帶隊成果以及他如何在國際間之間為台灣發生力爭中 華足協會及問題;最後探討李惠堂在海外的征戰之旅及國際賽事,包含了李惠堂 征戰四屆遠東運動會、參奧運、亞運及亞洲杯與其他國際賽事等,依據這三個研 究方向來對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作一個全面性之探究。根據本研究主題,其研究 架構如圖1。

14

圖1 研究架構圖

亞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