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態度

Ajzen(2001)指出,當「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態度或 心理特質,皆可被視為個人擁有多種態度的證據,此為內斂不明確型。

Allport et al.,(1935)彙集許多早期專家學者的理論,將態度定義為經由經驗所 組成而來的一種心理與精神的狀態,此種狀態會影響個人對於事物與情境的反應。

Fishbein & Ajzen(1975)將態度定義為經後天學習而醞釀生成的,對某一事物喜 好的一致立場。

Sears, Peplau, & Taylor(1991)認為態度是由認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

與行為(behavioral)三個因素所構成。「認知」指對於某些事物所擁有的信念,此 一信念來自本身的思想、觀念、知識或是學習;「情感」指個人對事物或人的評價、

喜愛或情緒的反應;「行為」指個人對事物或人所採取的實際行動。

Maslach(1976)認為態度是個人對於某一特定個體、群體、情境、事物或無形 的觀念,所表現出喜歡或不喜歡的核心思想。Krech & Crutchfield(1984)認為態度 是個人對於該世界某一層面之動機、知覺、及認知歷程組成的持久性組織體。

Kolter(1991)則認為態度係指個人對某些個體或觀念,存有一種持久性的喜歡 或不喜歡的認知評價、情緒的感覺及行動傾向。

王克先(1987)從學習的觀點看,態度理想與價值的培養在各類學習中應占最重

要的地位。因為當一個人對某事物抱持著負向的態度,將會造成學習上的障礙;反之,

若一個人持正向態度,則會對學習投入更多的心力。

壽險業是一個充滿競爭與挑戰的行業,業務人員必頇對壽險銷售事業抱持正面、

積極的態度,不論工作遭受什麼挫折,都能對所從事的行業保持信心與熱忱,這樣才 會有好的表現。業務人員在外代表的就是公司的形象,因此在與客戶接觸時,都應特 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務必以最熱誠且最誠摯的態度讓客戶留下良好印象。

Lazarus & Follkman(1984)提出壓力與因應都是認知評估的動態過程,其歷程 可分為五個步驟(見圖 2-3)。首先,「可能發生的壓力事件」包含會影響個人重大的 生活事件及生活日常困擾等;第二,「初級評估」指個人評估壓力情境對己是否具有 危險性、威脅性,而反應又分為三類,分別為無關的、良性/正向的以及有壓力的事 件反應;第三,「次級評估」指個人評估面對壓力刺激時,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第四,

「因應方式」指個人將問題焦點因應(problem-focused coping)和情緒焦點因應

(emotion-focused coping)整合;最後,「適應結果」指壓力適應的結果可能形成社 會功能、提振士氣及生理健康等三方面的問題。因此,若能適當地控制壓力與焦慮情 境,反倒能成為生活的一種助力。

此外,此模型除了以認知評估作為理論的核心概念外,因應亦是論述中的重要概 念,Lazarus (1993) 認為因應的研究有兩種方式,並指出因應是一種動態的過程,

可以分為問題焦點因應 (problem-focused coping) 與情緒焦點因應 (emotion-focused coping) 兩大類。「問題焦點因應」指的是個體會採取結構性或直接的方式去收集資 訊並付諸行動來解決所面臨到的問題;「情緒焦點因應」則指採取行動來減輕面臨問 題時情緒上所產生的不舒適感,而並不對壓力情境本身去做改變。

可能發生

圖 2-3 Lazarus & Follkman(1984)壓力因應過程模型 資料來源:引自林思妙(1993)

Lazarus et al., (1984)在第二次評估後,提出四種可能的因應選擇,即尋求訊息、接 納、直接行動以及抑制行動等;最後,「再評估」指個人改變原先對壓力情境的判斷,

再對因應後產生的效果加以評估,最後再修正部分錯誤的因應方式,以提出最適的因

應方式。此階段則視為是一種回饋的過程,其包括「現實形式」與「自我防衛形式」

兩種:(1)現實形式:由於新訊息的出現,而此新訊息是個人與環境關係的變化,或 對個人利益的改變;(2)自我防衛形式:由於個人認為無法改變現實,而將原先判斷 為有威脅的壓力事件情境再評估為沒有威脅的或有利的。

經由以上「壓力因應的認知模式」得知,當壓力產生時,個人會採取一些評估方 式。初級評估、第二次評估會影響個人對壓力與適應的反應,可化解壓力所帶來的不 愉快感。因此,歸納出「因應是動態的、過程取向的因應方式」。

圖 2-4 Lazarus 壓力因應認知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陳青勇(2001)

事件

沒威脅

威脅 情緒反應

沒威脅

威脅 情緒反應

初次評估

因應 方式 第二次

評估

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