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懷孕期體重增加量對懷孕結果的影響

第五章 討論

第三節 懷孕期體重增加量對懷孕結果的影響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當產婦懷孕期體重增加量 < 10 公斤,則嬰 兒出生體重 < 2500 公克及早產的風險增加,懷孕期體重增加量 ≥ 14 公斤,則嬰兒出生體重 ≥ 3500 公克的風險增加,懷孕期體重增加量

≥ 18 公斤,則發生巨嬰症及子癇前症的風險也增加,如表 24 所示。

此結果與文獻中 Frederick 等人(2008)之研究有相似的結果,即產婦 懷孕期體重增加不足則發生嬰兒低出生體重的風險增加,而發生巨 嬰症的風險隨著懷孕期體重增加的增加而上昇。此結果與文獻中 Cedergren 等人(2006)之研究有相似的結果,即產婦懷孕期體重增加 過多,則發生子癇前症的風險增加。且此結果與文獻中 Schieve 等人 (2000)之研究有相似的結果,發現不論懷孕前體重為過輕、理想或過

過輕或理想範圍的產婦發生早產的風險更高。

Table 24 Effects of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 on pregnancy outcomes

Pregnancy outcomes GWG* GWG# Maternal

Preeclampsia Y Y

GDM Y N

Preterm labor Y Y

Cesarean delivery Y Y

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 Y -- failure to initiate/sustain breastfeeding Y -- Fetus

“Y”表示 P < 0.05:具統計顯著差異(significant difference)。

“N”表示 P ≥ 0.05:不具統計顯著差異(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

“--”表示非本研究探討範圍。

吳瑋琳等人(2007)的研究收集 2004 至 2005 年台灣衛生體系出 生通報資料庫所有通報之出生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單胞胎在早產(懷 孕週數 < 37 週)發生率為 8.0 %,危險因子包括產婦因素如產婦年

齡、產婦疾病或併發症(如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肺部疾病、海 洋性貧血、懷孕型糖尿病、懷孕型高血壓、子癇症、子宮頸閉鎖不 全、羊水異常、梅毒)、懷孕期抽煙、酗酒、藥癮及曾早產或分娩低 出生體重兒,而胎兒因素包括胎兒性別為男性、低出生體重。而低 出生體重(出生體重 < 2500 公克)發生率為 6.6 %,危險因子包括產婦 因素如產婦年齡、產婦疾病或併發症(如腎臟病、肺部疾病、海洋性 貧血、懷孕型高血壓、子癇症、子宮頸閉鎖不全、羊水異常)、懷孕 期抽煙、酗酒、藥癮、早產及曾早產或分娩低出生體重兒,而胎兒 因素包括胎兒性別為女性。而剖腹產與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有關。但 此研究並未探討懷孕前及懷孕中體重與懷孕危險因子的相關性。而 本研究之早產(懷孕週數 < 37 週)發生率為 7.8 %,與懷孕年齡、教育 程度、胎次、懷孕週數、胎兒性別及懷孕前身體質量指數等無統計 上顯著相關性,但與懷孕期體重增加量 < 10 公斤具統計上顯著正相 關性,與懷孕期體重增加量 ≥ 18 公斤具統計上顯著負相關。而本研 究出生體重平均值為3123.7 ± 486.3 公克,低出生體重(出生體重 <

2500 公克)發生率為 7.3 %,與懷孕年齡、教育程度、胎次及懷孕前 身體質量指數等無統計上顯著相關性,但與胎兒性別為女性、懷孕 週數 < 37 週(早產)、懷孕期體重增加量 < 10 公斤具統計上顯著正相 關。而本研究剖腹產發生率為 27.8 %,與教育程度及胎次等無統計

上顯著相關性,但與懷孕年齡 ≥ 36 歲、懷孕前身體質量指數 ≥ 24kg/m2、懷孕期體重增加量 ≥ 18 公斤、懷孕週數 < 37 週(早產)具 統計上顯著正相關。由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有相近也有不盡相同 的結果,相同的結果包括胎兒性別為女性、懷孕週數 < 37 週(早產) 為低出生體重的影響因子,懷孕週數 < 37 週(早產)為剖腹產的影響 因子,而其他差異的原因可能為能收集與進行統計的資料不同所 致,包括該研究未考慮可能影響因子如懷孕前身體質量指數與懷孕 期體重增加量,而本研究則因個案數相對較少或無法取得正確完整 的資料,故無法進行懷孕前疾病與併發症等的統計分析。

台灣過去之前瞻性研究曾利用系統抽樣方式隨機抽選台灣 29 個鄉鎮市區,收集於 2003 年 11 與 12 月出生之嬰兒為抽樣母體,並 由受過專業訓練之家訪員進行家戶面訪以取得相關資料,有效樣本 數為1783 位。研究結果顯示人工受孕、孕期有住院經驗、有安胎經 驗或剖腹產與早產有顯著正相關,且懷孕期有運動者其早產之比例 較低。嬰兒低出生體重則分別與母親懷孕前之吸菸行為及懷孕期運 動習慣有關。而父親人口學特性和健康行為與六個月大嬰兒出生指 標無關(吳唯雅, 2006)。但本研究則因無法取得有關個案受孕方式、

抽菸習慣及運動頻率與種類等正確完整的資料,故無法進行上述產 婦生活行為與併發症等的統計分析。